保險資金運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01:39: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資金運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資金運用現狀
一、保險資金運用現狀
1.歷史沿革。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
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房地產、有價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
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法》、《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有關金融法律法規。
2.存在問題。(1)資金運用渠道偏于狹窄。西方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法定渠道則較為廣泛,比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1998年以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有4個方面的法定渠道: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近兩年我國對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有了新規定,如認購定向國債、投資證券投資基金等,使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資金運用回報率過低,存在較大的支付風險。由于缺乏其他投資渠道,國內保險業的投資基本上都依法轉入存款和國債等固定性投資工具上,因此銀行存款、債券的利率以及國債的發行量決定著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近年來,伴隨著多次銀行利率下調,保險公司投資回報率每況愈下,規模收益持續遞減。如果不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效益,我國保險將會出現未來支付缺口較大的潛在風險。(3)投資環境不成熟,資產負債不匹配。保險公司的投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投資市場的發育程度。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投資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嚴重地影響了保險公司選擇各種投資工具,參與投資市場的運作。另外,保險資金期限結構不合理,短期行為嚴重。從我國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狀況來看,由于缺乏具有穩定回報率的中長期投資項目,致使不論其資金來源如何、期限長短與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資。這種資金來源和運用的不匹配,嚴重地影響了保險資金的良性循環和資金使用效果。(4)專業投資管理人才匱乏。保險投資是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目前我國保險企業缺乏專業性、技術性的投資管理人才,這種人才的匱乏已經嚴重影響了保險投資的決策和經營管理,也加劇了監管部門對放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擔憂。(5)不公平競爭問題。在資金運用上外資保險公司有明顯優勢,如《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外資保險資金除可以人民幣和外幣存款、購買國債和金融債券外,還可購買企業債券、境內外匯委托放款以及股權投資。顯然,外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明顯比內資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廣,導致不公平競爭,不利于國內保險業的發展。
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出臺
近期,保險業人士企盼已久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出臺了。這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保險資金的運用將進一步專業化、規范化,可以確保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與有效,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保險業做大做強。
保險資金運用模式應當與資產規模相適應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市場聯系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重要環節,也是保險業發揮資金融通功能,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國內保險業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長速度發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保險總資產達到9980.3億元,保險資金運用總額9205.4億元,部分保險公司的可投資資金規模,從數十億元到上千億元不等。
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組織架構應該與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投資領域以及保險資金運作的特點相適應。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保險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資源配置基本是按照保險業務的管理要求建立的。
保險業務和保險資金運用同屬于風險管理業務,但是二者所面對的風險的性質完全不同,在管理模式上也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原有的管理模式及資源配置會嚴重削弱保險投資運作的效率和對投資風險的有效管控。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基本采用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這對于規模小、運作歷史短、資金管理簡單的保險公司來說,其模式具有合理性。
保險資金運用監管論文
一、英、美、日、中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立法規定比較
(一)英國
英國保險業歷史悠久,保險市場有健全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英國政府對保險的監管比較寬松。英國保險業在一定的管制下,可自行決定其投資項目范圍,只要保險人具有規定的償付能力,并依法將營業報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呈交工貿部,同時按期公布。這種以寬監管的態度明顯地反映在英國1982年的《保險公司法》中。該法第38款規定:“工貿大臣有權要求保險公司不投資于其類資產或者在規定期限屆滿前,變賣公司擁有的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資產”。這些都只是原則性的規定,并未涉及投資的具體內容,在正常情況下,工貿大巨不會行使這些權利。
(二)美國
美國早期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并不嚴格,致使保險企業的投資相當紊亂。當時紐約州有不少壽險公司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從事種種不當行為,如動用巨資影響立法機關對保險企業管理的立法,集中投資于某一公司的普通股進而控制該公司等等。
鑒于上述問題的嚴重性,1905年紐約州由參議員Armstrong組織設立了Armstrong委員會,開展對保險業的調查。1906年Armstrong委員會提出了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調查報告》,倡議設立保險管理機構,監督保險立法的執行,并提出了保險資金的運用應首先考慮本金的安全,而不是投資收益。紐約州議會根據這一報告通過了Armstrong法案,嚴格禁止人壽保險公司對普通股票與不動產的投資,而對權益資產的投資未加限制。
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和保險業的深入改革,使保險資金的運用面臨重失機遇。文章分析了當前保險資金運用對保險資產的管理和監管帶來的挑戰,并提出對箍。
[關鍵宇]保險資金運用;證券市場;多元化投資
近幾年,我國保險業發展迅速,與保險資產高速增長不符的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極低,保險資金運用成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生死結”。隨著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規范,保險業改革的逐步深入,保險資金在新的形勢下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現狀
(一)保險資金規模增長迅速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前20年保費收入平均增長33.97%的高速后,最近幾年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2000年保費收入為1596億元,2005年為4927億元。保險資產的規模從2000年末的3374億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15226億元。據統計,2000~2005年保險資產規模年均增長約34%,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年均增長約40%。2005年中國保險資產占金融資產比重約為5.1%,與2000年的2.5%相比翻了一番。2006年前8個月保費收入3821億元,保險資產總額已達17577億元。
保險資金運用與監管
一、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路徑及其啟示
從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伴隨著中國保險業發展,保險資金運用走過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初始階段。從1980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是保險資金運用的起步階段,保險資金總量小,運用渠道單一。當時保險市場主體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業務總量小,1980年到1985年人保的保費收入才25億元,加之當時的賠付率較低,保險資金運用的壓力比較小。另一方面,根據有關規定,保險資金只能作為存款存入銀行。
第二,治理整頓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不斷拓寬,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沒有相應的專業人才,加之當時的外部環境,保險資金運用出現了無序、失控和混亂的局面。具體表現為盲目投資房地產以及各類實業項目,大量涉足有價證券、信托和股票市場。在隨后的宏觀調控中,這些投資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終形成了不良資產,造成了巨大損失。
第三,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保險法》頒布,保險資金運用被嚴格限制在銀行存款、購買國債、金融債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形式的投資等幾個有限的領域。但由于國務院在這個時期并沒有批準過其他形式的投資,所以實際上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僅限于存款、國債、金融債。直到1998年,國家才逐步放寬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允許保險公司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從事現券交易,購買信用評級在AA+以上的中央企業債券。1999年國務院批準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購買證券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股票二級市場,并不斷放寬投資比例。
第四,專業化、市場化發展階段。十六大以后,保險資金運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運用渠道不斷拓寬,從原來的存款、國債、金融債,拓寬到可投資有擔保企業債、公司債,到證券投資基金,再到直接股票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優質企業股權投資、境外投資等。2006年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要求“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和范圍”。二是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涵蓋資金運營管理、資產托管管理、產品業務管理、風險管理等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使保險資金運用基本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三是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先后創設了九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占整個行業資產的90%,同時引導中小保險公司合資設立股份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建立保險資金運用和資產管理專業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四是實行了專業化監管,保監會于2003設立了資金運用監管部,對資金運用實行專業化監管。
保險資金運用趨勢論文
摘要:自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發展勢頭。但存在資金運用渠道單一、收益低、受利率影響風險大等問題,與國外保險資金運用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保險資金的廣泛運用及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趨勢。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保險資金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必然存在巨大風險,因此建議結合我國實際,多渠道地運用保險資金。
關鍵詞:保險資金;運用;資本市場
自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保費收入年均增長34咒。截至2003年底,我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保險從業人員150多萬人。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37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投資設立了62個保險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92個代表機構和辦事處。2003年,全國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同比增長27.12;保險業總資產9122.8億元,同比增長41.5Z;保險資金運用余額8739億元。在我國保險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保險業在資金運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
盡管我國保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資金運用渠道仍主要為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到2003年末,8739億元的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銀行存款占54.3%,國債投資占16.8%,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5.5籠,其他投資(包括金融債券、企業債和其他投資)占23.4籠,銀行存款、國債投資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比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0.4、3.2和0.1個百分點,其他投資上升3.7個百分點。投資渠道的限制,使進入保險公司的保費難以實現保值增值。銀行資金充裕令保險公司協議存款利率持續走低,保險資金年收益率從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4%.而此前,隨著央行的8次降息,我國的利率水平已從原來的10.8%下降到現在1.98%,保險公司以前年度以高利率8.5%—8.8%承保的大量保單所帶來的利差損極有可能隨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加大。我國保險業由此產生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運用保險資金快速增長和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不利于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二是保險公司預期資金運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不匹配,不僅不利于化解利差損等已有風險,還可能產生新的經營風險。三是狹窄的資金運用渠道限制了保險功能特別是資金融通功能的發揮,削弱了保險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作用。從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來看,50%以上的保險資金為銀行存款,意味著保險業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資金一半以上又重新回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銀行風險。
二、保險資金運用趨勢
保險資金運用論文
[摘要]本文從保險資金證券化出發,重點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思路,也闡述了跨行業合并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想法。雖然要想將這些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構想付諸實際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認為,全方位創新才是當下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保險資金證券化分級自主保險創新
一、前言
如果把整個保險行業比作一個生命的話,那么保險資金無疑就是這個生命的血液。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是一個健康生命的前提,保險資金良好的運轉則是一個現代化保險體制的先決條件。呆板的保險資金運用模式會讓保險資金的流動性變差,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提高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創新就是當下我國保險業一劑“舒筋活血”的良藥。本文正是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拋磚用以引玉。
二、保險資金證券化的背景與利弊
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的規模和體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險業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面對差距,就需要我國保險業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個起步較晚的行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并規范市場,這樣才能迎頭趕上那些保險業發達的國家。
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保險資金證券化出發,重點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思路,也闡述了跨行業合并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想法。雖然要想將這些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構想付諸實際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認為,全方位創新才是當下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保險資金證券化分級自主保險創新
一、前言
如果把整個保險行業比作一個生命的話,那么保險資金無疑就是這個生命的血液。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是一個健康生命的前提,保險資金良好的運轉則是一個現代化保險體制的先決條件。呆板的保險資金運用模式會讓保險資金的流動性變差,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提高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創新就是當下我國保險業一劑“舒筋活血”的良藥。本文正是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拋磚用以引玉。
二、保險資金證券化的背景與利弊
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的規模和體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險業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面對差距,就需要我國保險業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個起步較晚的行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并規范市場,這樣才能迎頭趕上那些保險業發達的國家。
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保險資金證券化出發,重點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思路,也闡述了跨行業合并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想法。雖然要想將這些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構想付諸實際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認為,全方位創新才是當下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保險資金證券化分級自主保險創新
一、前言
如果把整個保險行業比作一個生命的話,那么保險資金無疑就是這個生命的血液。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是一個健康生命的前提,保險資金良好的運轉則是一個現代化保險體制的先決條件。呆板的保險資金運用模式會讓保險資金的流動性變差,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提高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創新就是當下我國保險業一劑“舒筋活血”的良藥。本文正是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拋磚用以引玉。
二、保險資金證券化的背景與利弊
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的規模和體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險業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面對差距,就需要我國保險業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個起步較晚的行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并規范市場,這樣才能迎頭趕上那些保險業發達的國家。
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保險資金證券化出發,重點提出了分級自主保險的思路,也闡述了跨行業合并這種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想法。雖然要想將這些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構想付諸實際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認為,全方位創新才是當下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保險資金證券化分級自主保險創新
一、前言
如果把整個保險行業比作一個生命的話,那么保險資金無疑就是這個生命的血液。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是一個健康生命的前提,保險資金良好的運轉則是一個現代化保險體制的先決條件。呆板的保險資金運用模式會讓保險資金的流動性變差,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提高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創新就是當下我國保險業一劑“舒筋活血”的良藥。本文正是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拋磚用以引玉。
二、保險資金證券化的背景與利弊
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的規模和體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險業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面對差距,就需要我國保險業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個起步較晚的行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并規范市場,這樣才能迎頭趕上那些保險業發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