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護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00:32: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調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感冒的調護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簡述了引起感冒的常見病毒,失治或誤治會延長感冒病程,護理失宜也不利于感冒的盡快痊愈;重點從適當休息、適當飲水、適量水果、飲食宜清淡而營養、食物選擇、正確排出鼻涕、慎用速效膠囊、臥室空氣流通、汗后及時換內衣、新愈之體避免再次吹風受寒十個方面詳述了感冒的正確調護,給感冒的臨床護理增添了一些新內容。
關鍵詞:感冒;調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1]。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臨床表現類型,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見病毒為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普通感冒約半數為鼻病毒感染[2],當人體抵抗力暫時性低弱(常因生活調攝不慎所致)時,鼻病毒乘虛侵襲,并在上呼吸道黏膜內迅速繁殖而出現急性炎癥,但正常人體內有足量的抗鼻病毒抗體,所以,一周內多能病愈,對常人,這種感冒失治或誤治均無大礙。但當機體正氣長期不足時,再感受非常見呼吸道病毒(體內未儲備足量的抗該病毒抗體),或感受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毒素之毒力強),或體內有宿疾等情況下,如失治或誤治,則易使感冒病程延長。臨床上感冒的調護失宜,也同樣不利于感冒的盡快康復。
感冒的調護應從以下方面入手:(1)適當休息。休息可蓄養精氣、恢復抗病能力,增加正氣抗御病邪的力度,從而正勝邪退,縮短感冒病程。(2)適當飲水。感冒發熱患者往往伴有口渴喜飲,咽干舌燥,溲赤便結等津傷液耗癥狀。熱邪壅盛于內,可從兩個途徑傷耗津液,一是直接灼傷體內津液,另一是蒸迫津液外泄化為汗液。陰液損傷,限制熱勢上升不利,致發熱短時內難退,同時,筋脈失陰液滋養濡潤,易致四肢抽搐,即熱極生風。所以,高熱患者及時適當量飲水是必要的。(3)適量水果。水果大多富含維生素、糖等營養成分,是機體生成津液、營氣的主要原料之一,高熱患者吃適量水果可及時補充因熱所丟失的津液,津液充足又能限制熱勢。(4)飲食宜清淡而營養。以清淡流質,富于營養,易消化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食物。(5)對于感冒發熱患者,可酌選涼性飲食物,如黃瓜、絲瓜、苦瓜、西瓜、冬瓜、芹菜、菠菜、油菜、黃花菜、竹筍、番茄、茄子、蓮藕、香蕉、梨、甘蔗等;減少或避免熱性食物,如蔥、姜、蒜、辣椒、花椒、韭菜、小茴香、棗、牛奶、牛羊肉、川菜、麻辣串、煙酒等。(6)正確排出鼻涕。鼻液里含大量病毒,應直接從鼻孔擤鼻涕排出,如吸入口腔后吐出,則易使鼻腔下部的病毒向上部或咽部擴散。(7)感冒時的打噴嚏、流清涕,對侵襲至鼻腔黏膜上的病毒有向外驅逐、沖洗的作用,所以,感冒初期慎用減弱此作用的藥物,如含馬來酸氯苯那敏的速效膠囊。(8)臥室空氣適當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但不要讓患者直接吹風。(9)汗出后及時更換內衣。(10)新愈之體,正氣未復,避免再次吹風受寒。
感冒經正確的辨證用藥治療和正確的調護,大都能數日內痊愈。
【參考文獻】
冠心病的調護分析論文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含脂類食物攝取增加等飲食結構變化,交通便捷,鍛煉日趨減少的生活方式改變;商品化、電子化、信息化知識經濟浪朝時代社會壓力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下,冠心病發病率日趨高發。傳染病對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威脅逐步減小,而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人民致死的首要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已躍居第一位,據衛生部全國衛生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高居榜首[1]。已成為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及生命常見病、多發病,其有效防治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成為每一種醫療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2]。有著重要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而以整體觀念為主的辨證調護具有較好防治再發之效。茲就淺述如下,希有益于臨證治療。
1現代醫學對此病的研究
此病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基礎上,冠狀動脈供血相對不足,心肌急性短暫性缺血、缺氧引起臨床綜合征。高血壓病、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高膽固醇血癥的增多,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吸煙和肥胖人群的增加是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被認為是獨立危險因素。oxLDLmmLDL和小而致密的LDL都被認為可導致或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此外與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和牙周炎等感染密切相關[3]。
治療的已由原來延長壽命為主,轉變為壽命和質量并重。經多年循證醫學論證,冠心病綜合治療取得顯著進展。藥物治療(1)硝酸酯類。(2)β受體阻滯劑。(3)鈣通道阻滯劑。能有效擴張外膜下冠脈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且能抗動脈粥樣硬化,但短效二氫吡啶類不宜多用,可增加心臟事件發生率。(4)抗凝劑及血小板抑制劑。可有效降低絞痛、心肌梗死發生率。積極提倡用阿司匹林,其對穩定心絞痛和不穩定心絞痛均有肯定療效。此外,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他汀類、溶纖維蛋白藥等均有一定防治之效[3]。
另外經皮冠狀動脈(PCI)介入治療頗具創傷小、痛苦少、易恢復,療效高諸多優點,PCI日益受到冠心病患者青睞。冠狀動脈支架治療并配合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皮下注射肝素拮抗急性血栓形成發生率有顯著效果,尤其藥物涂層支架降低再狹窄率有顯著優勢[4]。
2中醫辨證調護
雙語教材編寫下中醫護理學論文
1中醫護理學雙語教材的編寫意義
1.1中醫護理學雙語教材匱乏
十多年來,各類中醫護理學基礎或中醫護理學教材發展迅速,通過搜索引擎及聯合書目查詢系統等方法可檢索出近60本教材,已經基本適合和滿足高職、本科等多個層次的教學需要。但由于中醫學及中醫護理學起源于中國,國外沒有相應的課程,無法像其他專業課程一樣直接引用原版教材,雙語教材編寫的難度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國內尚無該課程的雙語教材出版。
1.2中醫護理學雙語教學的需要
為了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同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養具有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推進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或進行雙語教學的要求。近年來,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促進中醫國際化開展了多種學科的中醫雙語教學,中醫護理學也緊跟中醫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國內一些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院不僅開設了護理的涉外專業方向,而且也在中醫護理相關課程中設置了雙語教學,旨在培養既掌握現代護理理論與技能,又掌握中醫特色護理理論與方法,且能承擔中醫護理國際交流的人才。中醫藥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雙語教學,而雙語教材是實現雙語教學的基礎,因此編寫合適的雙語教材對有效實施雙語教學至關重要。
1.3中醫護理學國際交流的需要
中西醫結合對醫學管理質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對醫學管理質量和結局的影響。方法: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醫院神經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納入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學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評估病情,制定管理方案,關注風險管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方案,注重病因病機分析、體質調護、辨證論治、整體分析和辯證施護。比較兩組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評分、各項管理結局評分。結果:觀察組臨證管理、飲食調護、情志調節、用藥指導、健康指導、個性化服務、質量控制、專科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專科管理質量、細節管理質量、患者心理彈性、患者自我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能夠提升醫學管理質量,改善醫學相關管理結局。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管理質量;管理結局
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在臨床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既突出了西醫疾病管理中的專科管理和臨床路徑管理,也將中醫學中的辨證理念和整體觀念進行了有機的整合[1]。多項研究均證實,在醫院專科管理中納入中西醫結合管理理念有助于綜合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2-3]。醫院近年來將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逐步納入到科室的管理流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管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醫院神經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6~77歲。觀察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37~7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1.2方案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學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評估病情,制定管理方案,關注風險管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方案:①病因病機分析: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病因和外在影響因素。重點分析七情致病的特點,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質與致病的特點。分析陰陽失調、正邪相爭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關系。②體質調護:由于個體的性別、年齡、性格、生活環境均有所差異,因此需要分析患者的體質特點,從而真正地實現個性化的體質調護。③辨證論治:收集患者全面、完整的臨床資料,對疾病的客觀情況形成完整的認識,形成較為符合實際情況的辨證結論。基本的辨證方法為八綱辨證,治療原則為調節整體平衡、去其有余、補其不足。④從整體觀念出發,審證求機論治,明辨標本緩急。掌握病情的動態變化,分別從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個方面順其病勢。⑤辯證施護:重視調攝護理,通過適當的調護,利于正氣的恢復、邪氣的祛除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3觀察指標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的評估:將管理環節劃分為臨證管理、飲食調護、情志調節、用藥指導、健康指導、個性化服務、質量控制、專科管理等方面。統計并比較觀察組、對照組在以上各管理環節中的各項目的管理質量評分(各項目滿分為10分)。將管理結局的各項評價指標設置為:專科管理質量、細節管理質量、患者心理彈性、患者自我管理。各項指標評分滿分為10分。統計并比較兩組各項管理結局指標的評分情況。1.4統計學方法本文研究數據收集后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計算。觀察組、對照組間的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評分、管理結局各指標評分比較均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消渴證康復原則論文
【關鍵詞】消渴證辨證施護康復原則
消渴證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主要特征的病證,其病機多是由于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陰津虧損,燥熱偏勝,陰陽失調。西醫學之糖尿病即屬此范疇,是一種發病率高,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更有增高的趨勢。中醫藥在改善癥狀防治并發癥等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消渴證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種。上消治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中消治則清胃瀉火,養陰增液;下消應溫陽滋腎固攝。對于消渴證患者而言,除積極治療外,中醫辨證施護和康復指導對病情康復顯得尤為重要。
1辨證施護
1.1上消(肺熱津傷)主證為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調護原則為熱潤燥,生津止渴。
1.1.1生活護理患者伴有皮膚瘙癢,抓破則尤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應加強皮膚護理,可外用止癢藥,囑咐患者用手搔癢患處時用力切忌過猛,已生癰癤或皮膚破潰者,應及時治療。我院嘗試對消渴證患者用胰島素換藥,效果較佳,值得推廣。
1.1.2飲食護理控制飲食是治療的關鍵,必須嚴格執行醫囑。同時可常食用菜瓜、黃瓜、冬瓜、蘿卜、白菜、油菜、番茄、洋蔥、豆制品以及瘦豬肉、雞蛋等,忌辛辣之品,忌食含糖食物及含糖飲料等。
探索骨折術后中醫護理干預措施
【摘要】骨折作為突發疾病,不可避免地導致患者出現軀體功能和活動受限,機體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正確的護理能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折的愈合。總結不同類型骨折的患者126例,經中西醫對癥結合治療和加強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將中醫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關鍵詞】骨折;中醫護理干預
一、基本資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齡2-76歲,平均年齡39歲;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12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時間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經過復位固定手術,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二、護理干預
2.1心理護理:患者突然受傷造成骨折,劇烈疼痛和肢體功能障礙,易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擔心手術效果,懼怕殘廢。心理因素的積極與是將直接影響患者術后骨折的愈合。護理人員應該穩定病人的情緒,耐心傾聽病人的需求,并且給予滿足,多與他們溝通、尊重和關心他們,給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另外,還需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顧之憂.生活上要照顧周到,和藹可親,關心體貼,細致入微,還應該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狀態,多做些心理輔導,盡量減輕病人的壓力,幫助治療。
骨折術后中醫護理措施論文
摘要:骨折作為一突發疾病,不可避免地導致患者出現軀體功能和活動受限,在心理上產生負性刺激,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因此,對骨折患者做好恢復期的護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達到生活上自理是至關重要。2005-06~2008-06,我院收治不同類型骨折的患者426例,經中西醫結合對癥正確治療和恰當的護理,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關鍵詞:骨折術后;恢復期;中醫護理;體會
一、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本組4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45歲;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損傷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228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時間13~62d,平均24d。
1.2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固定手術術后盡早功能鍛煉;加強情志疏導;結合理療、針灸、中藥內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
二、護理體會
骨折術后中醫護理論文
摘要:骨折作為一突發疾病,不可避免地導致患者出現軀體功能和活動受限,在心理上產生負性刺激,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因此,對骨折患者做好恢復期的護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達到生活上自理是至關重要。2005-06~2008-06,我院收治不同類型骨折的患者426例,經中西醫結合對癥正確治療和恰當的護理,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關鍵詞:骨折術后;恢復期;中醫護理;體會
一、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本組4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45歲;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損傷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228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時間13~62d,平均24d。
1.2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固定手術術后盡早功能鍛煉;加強情志疏導;結合理療、針灸、中藥內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
二、護理體會
舒適護理模式對護理發展的意義論文
護理界強調護理工作領域的廣泛性,認為護理人員是一個組織者、健康指導者、管理者、服務者、研究者等等,認為護理必須廣泛,面面俱到,這樣對社會才更有益,但整個社會和我們護士本身又是如何來看待護理的呢?有沒有能力達到上述要求呢?護理到底是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護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護理研究的范疇是什么?相信很多行內人士也和筆者一樣,會時時感到困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舒適護理模式,感觸很深,覺得很有必要介紹給大家,并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舒適護理模式簡介
舒適護理模式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Hiao''''sDouble-CNursingModel)”,為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蕭豐富先生是非護理人員,但他出版護理書籍,行銷過程中接觸了各種行業的人,使他更了解社會對護理的看法,深思到底護理專業要如何呈現其獨特的工作本質,才能讓大眾了解到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同時也讓社會大眾了解護理人員為什么要有本科、碩士、博士課程。
于是,他提出了“蕭氏舒適護理模式”,認為護理人員應以病人的舒適為考慮的重點。
舒適護理模式的定義是使人在生理、心理、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說,護理人員要給予所有的人,包括婦幼、老人、病人一個最舒適的狀態。此模式強調護理人員除了作目前的護理活動(Care)外,應加強舒適(Comfort)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病人,以“舒適護理研究”作為護理專業的代表,此為使病人迅速得益、護理人員立刻被肯定的模式。
二、舒適護理模式對目前護理發展的意義
人性化監護對盆腔炎治療影響
盆腔炎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本文探討了人性化護理在對于盆腔炎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婦科住院的16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盆腔炎中醫診斷標準;符合盆腔炎西醫診斷標準;年齡在18~55歲之間;患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1]。年齡22~78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2年,平均(4.2±0.7)年。根據入院單雙號,我們把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0例,2組年齡、病程對比差異類似(P>0.05)。
1.2治療方法
2組患者都采用傳統藥物治療治療:甲硝唑0.2g,1d2次,左氧氟沙星0.2g,1d2次,都加入到5%的葡萄糖中靜脈注射治療,治療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