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9:41: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根腐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病根侵染引發大豆根腐病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危害及癥狀;侵染循環;發病條件;防治措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發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莖基部形成紅褐色、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數病原菌屬于土壤習居菌、影響大豆根腐病發病的條件主要是土壤中菌源數量、種植制度、正茬明顯小于迎茬和重茬,而迎茬和重茬之間差異不大、土壤理化性質、土壤肥沃較土壤瘠薄地病害輕、大豆種子發芽與幼苗生長的適溫為20℃~25℃、耕作方式、大豆播種深度直接影響幼苗出土速度、一般根部有潛根蠅為害,有利于病害發生、農業防治、實行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嚴禁大豆重迎茬、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減輕病情、藥劑防治等,具體請詳見。

1.危害及癥狀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發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莖基部形成紅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層開裂呈潰瘍狀。幼苗被害嚴重時,莖基部變褐細縮折倒枯死,幼株被害嚴重時,植株變黃,生長遲緩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當苗期多雨、地溫低、土壤濕度大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發病重。重迎茬地發病重,高梁茬地種大豆也發病重。

2.侵染循環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數病原菌屬于土壤習居菌,除了能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組織上越冬外,還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因此,土壤和病殘體(病根)是大豆根腐病的初次侵染來源。大豆種子萌發后4~7天即可侵染胚莖和胚根,蟲傷和其他自然傷口有利于多種病菌侵入。

3.發病條件

查看全文

紅景天根腐病防治論文

【摘要】對新疆紅景天根腐病病因調查表明,低海拔區種植、7~8月高溫、土壤濕度大(澆水多)亦是紅景天根腐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耕時適當扒土使紅景天根莖部裸出地面和人工摘除花芽等措施可以減輕根腐病的危害。室內及田間藥物防治試驗表明:多菌靈、多菌靈+福美雙混合劑600倍對紅景天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顯著,分別達到82.12%和85.34%。

【關鍵詞】紅景天根腐病藥物防治生物防治

StudyonthePreventionandCurationon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

Abstract:Afterinvestigatedthepathogenyof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itfoundthatplantinlowaltitudes,hightemperatureinJulyandAugustandhighhumidity(excessiveirrigation)conditionsareallresulted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prevailed.Moderatelydiggingincultivationcanmakerhizomeappearedfromtheearth,manualextirpateflower-budandothermeasuresareallcanalleviatetheharmoftherootrotpathogen.ItisfoundthattheeffectofCarbendazim,Carbendazim+Thiramextender(600times)areallobservablyaftertheexperimentsofindoorandinfields,theeffectofitspreventionandcurativeratesare82.10%percentand85.42%,respectively.

Keywords: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Medicationpreventionandcuration;Biologicalcortrol

紅景天是近20年來新開發的中草藥,有養心安神、活血化瘀、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現代藥效學研究其具有抗衰老、抗疲勞、抗缺氧、抗微波輻射、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的功效。在野生狀態下生長良好,抗病性較強,但人工栽培根腐病發生較為嚴重[1]。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一般1~2齡苗根腐病為20%~30%,3齡苗根腐病為60%~70%,4齡苗根腐病為90%以上。根腐病可危害紅景天根的各個部位,主要從主根下段開始侵染。初期紅景天根表皮呈棕褐色斑點,迅速向根的頂端發展并侵入其內部,使大部或整個紅景天根腐爛,只剩下中空的根皮,呈棕褐色濕腐狀態,致使紅景天完全喪失價值。此病的病原菌為鐮刀菌,廣泛存在于各種類型的土壤中[2,3],主要發生在7~8月高溫多雨季節,土壤濕度大時易于流行。為了控制紅景天根腐病的危害,從2003年開始筆者對紅景天根腐病發病因素及藥物防治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查看全文

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論文

[論文關鍵詞]冷季型草草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為了建植一批高質量的草坪綠地,提高環境質量,改善城市景觀效果。介紹了在國內首次進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統調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區冷季型草病害的種類、危害、分布、癥狀類型及寄主范圍。從不同的冷季型草種和不同的立地條件對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較系統的養護管理方法,對指導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風景園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是“黃土不露天”得天獨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蟲害防治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調查

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是正確識別病害種類、研究病害流行規律的基礎,也是進行預測預報、制定防治策略和確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據。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針對北京和天津地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種植的冷季型草坪草開展了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工作。通過調查和診斷,主要是了解病害發生的種類、分布、危害程度、發生特點以及癥狀表現。病害診斷是通過癥狀觀察和病原鑒定,并結合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及進行柯赫氏法則試驗等技術方法,確定病害種類。

(一)病害種類、危害程度及分布

查看全文

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論文

[論文關鍵詞]冷季型草草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為了建植一批高質量的草坪綠地,提高環境質量,改善城市景觀效果。介紹了在國內首次進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統調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區冷季型草病害的種類、危害、分布、癥狀類型及寄主范圍。從不同的冷季型草種和不同的立地條件對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較系統的養護管理方法,對指導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風景園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是“黃土不露天”得天獨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蟲害防治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調查

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是正確識別病害種類、研究病害流行規律的基礎,也是進行預測預報、制定防治策略和確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據。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針對北京和天津地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種植的冷季型草坪草開展了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工作。通過調查和診斷,主要是了解病害發生的種類、分布、危害程度、發生特點以及癥狀表現。病害診斷是通過癥狀觀察和病原鑒定,并結合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及進行柯赫氏法則試驗等技術方法,確定病害種類。

(一)病害種類、危害程度及分布

查看全文

大豆根腐病防治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豆;根腐?。换野卟。话l生;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癥狀,針對影響兩種病害的發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為害癥狀

根腐病主要發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較抗病。病株的根及莖基部形成褐色橢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略凹陷,繼而發展成環繞主莖的大斑塊,甚至為害側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層,很少進入維管束組織。病株后期根部變黑褐色,表皮腐爛,側根少或壞死。病株矮黃,下部葉片提早脫落,除少數苗期嚴重發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莢少、粒小,影響產量。

1.2影響發病因素

查看全文

大豆灰斑病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豆;根腐?。换野卟?;發生;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癥狀,針對影響兩種病害的發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為害癥狀

根腐病主要發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較抗病。病株的根及莖基部形成褐色橢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略凹陷,繼而發展成環繞主莖的大斑塊,甚至為害側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層,很少進入維管束組織。病株后期根部變黑褐色,表皮腐爛,側根少或壞死。病株矮黃,下部葉片提早脫落,除少數苗期嚴重發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莢少、粒小,影響產量。

1.2影響發病因素

查看全文

探索苗木猝倒病發生及防治策略論文

摘要:總結了苗木猝倒病的癥狀、病原、發病規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為苗木猝倒病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苗木猝倒病;發生;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為世界性病害,發病率20%~50%,嚴重時80%幼苗死亡,還可危害許多農作物,是林業育苗的一大災害[1]。苗木猝倒病可以通過圃地選擇、細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種子消毒等措施來預防,病害發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亞鐵、敵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桿菌液劑進行防治。

1癥狀

一是種芽腐爛型。播種后出苗前,種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種芽腐爛,亦稱種腐或芽腐,表現為缺苗斷壟。二是莖葉腐爛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濕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稱首腐或頂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莖未木質化前病菌自根莖處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狀腐爛,苗木快速倒伏,此時苗木幼葉仍為綠色,也稱萎倒或頸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質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層變色腐爛,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稱根腐型立枯病[2]。

2病原

查看全文

探析苗木猝倒病的產生及診治

摘要:總結了苗木猝倒病的癥狀、病原、發病規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為苗木猝倒病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苗木猝倒病;發生;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為世界性病害,發病率20%~50%,嚴重時80%幼苗死亡,還可危害許多農作物,是林業育苗的一大災害[1]。苗木猝倒病可以通過圃地選擇、細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種子消毒等措施來預防,病害發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亞鐵、敵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桿菌液劑進行防治。

1癥狀

一是種芽腐爛型。播種后出苗前,種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種芽腐爛,亦稱種腐或芽腐,表現為缺苗斷壟。二是莖葉腐爛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濕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稱首腐或頂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莖未木質化前病菌自根莖處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狀腐爛,苗木快速倒伏,此時苗木幼葉仍為綠色,也稱萎倒或頸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質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層變色腐爛,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稱根腐型立枯病[2]。

2病原

查看全文

防治玉米頂腐病措施論文

摘要:玉米頂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國于1998年在遼寧省阜新首次發現,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頂腐病在遼寧玉米產區普遍發生和流行,造成嚴重產量損失。目前,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等省發生,并逐年呈上升趨勢,危害較嚴重。

關鍵詞:玉米頂腐病、防治方法

一、發生特點

玉米頂腐病病原菌鑒定為亞黏團鐮孢毒。該病原菌以土壤、病殘體、種子帶菌為主,特別是種子帶菌可遠距離傳播,始發病區域不斷擴大;且病株產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還可以隨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與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頂腐病的危害損失更重、潛在危險性較大。

該病可在玉米整個生長期侵染發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現最為明顯(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其癥狀復雜多樣,且一些癥狀與玉米的其它病蟲害、缺素癥有相似之處,因此在診斷識別和防治上應仔細對照、提早防治。

1苗期表現癥狀

查看全文

番茄臍腐病防治辦法論文

[關鍵詞]番茄臍腐病栽培管理防治

一、病癥病狀

臍腐病的病斑發生于幼果臍部,即花器殘余部及其附近,呈水浸狀,暗褐色病斑,有時擴展到近半個果實。病部組織呈干腐狀收縮,質地較堅韌,病果一般不腐爛,但后期由于腐生菌的污染,在病部常出現黑褐色等霉狀物,或造成果實軟腐。

二、發病原因及規律

與正常果實相比,臍腐果較早紅熟。在水肥管理不當和高溫時期栽培時,發病較重,發病的原因是各種因素引起的鈣缺乏。

1.高地溫和高氣溫。當番茄植株處在高氣溫和高地溫時,地上部的莖葉蒸發量增大,消耗也增大,而根群在高地溫時活力下降,養分和水分供給困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