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論文

時間:2022-09-18 08:57:00

導語: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論文

[論文關鍵詞]冷季型草草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為了建植一批高質量的草坪綠地,提高環境質量,改善城市景觀效果。介紹了在國內首次進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統調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區冷季型草病害的種類、危害、分布、癥狀類型及寄主范圍。從不同的冷季型草種和不同的立地條件對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較系統的養護管理方法,對指導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風景園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是“黃土不露天”得天獨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蟲害防治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調查

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是正確識別病害種類、研究病害流行規律的基礎,也是進行預測預報、制定防治策略和確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據。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針對北京和天津地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種植的冷季型草坪草開展了病害調查及病害診斷工作。通過調查和診斷,主要是了解病害發生的種類、分布、危害程度、發生特點以及癥狀表現。病害診斷是通過癥狀觀察和病原鑒定,并結合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及進行柯赫氏法則試驗等技術方法,確定病害種類。

(一)病害種類、危害程度及分布

通過1997~1999年近3年的基本調查可以看出,對北京市冷季型草危害最重、分布最廣的病害主要有4大類,即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和鐮刀菌枯萎病,其次是葉斑病(主要包括彎孢霉葉枯病、德氏霉葉枯病、離蠕孢葉枯病)、銹病,再次之有黑粉病、葉尖枯病、白粉病、仙環病、粘霉病和線蟲病等共15種。主要病害大多集中發生在6~9月份,有些病害早春和秋季也有發生。不同病害對草坪的危害程度差異很大。其中,以褐斑病的發生最為普遍,寄主范圍也最廣,占調查地點的82.6%。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鐮刀菌枯萎病和葉斑病對草坪的危害最重,可造成草坪稀疏、成片死亡,出現禿斑,嚴重影響草坪景觀效果。

(二)主要病害癥狀的簡要描述

1.褐斑病。是分布最廣、危害最重的一種病害。在所調查的草坪上幾乎都有發生。主要侵染植株的葉、鞘、莖,引起葉腐、鞘腐和莖基腐,根部往往受害較輕。因此,大部分受害株都能再生長出新葉而得以恢復。單株受害病葉及鞘上病斑梭形、長條形,不規則,長1~4cm,初呈水漬狀;后病斑中心枯白,邊緣紅褐色,嚴重時整葉水漬狀腐爛。高羊茅葉片上病斑多不規則形,邊緣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種葉片上病斑初梭形,后長圓形與葉同寬,邊緣橙黃色,內部白色或淡黃色;受害葉鞘生褐色梭形、長條形病斑,多數長0.5~1cm,有的長達3.5cm以上。初期病斑內部青灰色水浸狀,邊緣紅褐色,后期病斑變褐色。嚴重時病菌可侵入莖稈,病斑繞莖擴展可造成莖及頸基部變褐腐爛枯死;在潮濕條件下,葉鞘和葉片病變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絲;病鞘、頸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脫落。草坪受害后出現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枯草圈,條件適合時,枯草圈直徑可從幾厘米很快擴展到2m左右。由于中心的病株可不斷恢復,就呈現出了中間綠、外邊枯的“蛙眼”狀環形枯草圈。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濕時,枯草圈外緣(健株與枯草圈交界處)有由萎蔫的新病株和病菌的菌絲形成組成的暗綠色至黑褐色的浸潤圈,即“煙圈”。當葉片干枯時煙圈消失。這種現象只是在葉片很濕或空氣濕度很高時才可能出現。另外在修剪較高的多年生黑麥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上,就常常沒有煙圈。有經驗的草坪管理人員,在病害發生時還可聞到一股霉味。但由于不同草種類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種組合、不同立地環境和養護水平(如修剪高度、次數)及病原菌的不同株系間癥狀變化很大,所以要視不同草坪仔細觀察。

2.腐霉枯萎病。在調查的近一半草坪上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黑麥草和紫羊茅上均有發生,其中頤和園玉帶橋旁高羊茅草坪上發生最為嚴重,草坪枯死面積30%以上,不得不毀掉重新種植;西客站和人定湖草地早熟禾草上發生也很嚴重,約占草坪面積的20%~30%;城市萬科花園紫羊茅草坪幾乎損失60%~70%,形成大片枯草區,對景觀效果破壞極為嚴重。

腐霉菌可侵染芽、苗和成株,造成爛芽、苗腐、猝倒和根腐、根頸部和莖、葉腐爛。

種子萌發和出土過程中被腐霉菌侵染,出現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現典型的褐色濕腐。部分發病輕的幼苗葉片變黃、稍矮,此后癥狀可能消失。

成株受害,一般自.葉尖向下枯萎或自葉鞘基部向上呈水漬狀枯萎,病斑青灰色,后期有的病斑邊緣變棕紅色。根部受侵染表現不同的癥狀,有的根部產生褐色腐爛斑,根系發育不良,病株發育遲緩,分蘗減少,下部葉片變黃或變褐,草坪稀薄;有的根系外形正常,無明顯腐爛現象或僅輕微變色,但次生根的吸水機能已被破壞,高溫炎熱時,病株失水死亡,整塊草坪在短短數日內可完全被毀壞。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腐霉菌侵染常導致根部、根頸部和莖、葉變褐腐爛,草坪上突然出現直徑2~5cm的圓形黃褐色枯草斑。受害病株水浸狀變暗綠腐爛,摸上去有油膩感(故又得名為油斑病),倒伏,緊貼地面枯死,枯死圈(斑禿)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從l0cm到50cm不等,也有人將之稱為“馬蹄”形枯斑。在早晨有露水或濕度很高時,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爛病株成簇爬在地上且可見一層絨毛狀的白色菌絲層,在病枯草區的外緣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絮狀菌絲體(依腐霉的種不同而不同)。干燥時菌絲體消失,葉片萎縮并變紅棕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變成稻草色枯死圈。由于該病發展快,危害嚴重,有時一夜間就可把草坪毀掉,故又稱為疫病。在修剪很低的高爾夫球場翦股穎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但擴展迅速。而在剪草較高的草坪上枯草斑較大,形狀較不規則。多數相鄰的枯草斑可匯合成較大的、形狀不規則的死草區。這類死草區往往分布在草場最低濕的區段或水道兩側。

由于腐霉菌可隨灌水傳播,也能隨設備傳播,因此,它常在草坪上呈條狀出現。若第一年枯斑未做處理,任其發展,則次年枯死圈一般會向外擴大。

3.夏季斑。是夏季高溫高濕時發生的一種嚴重病害,尤其在生長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主要造成草坪上出現大小不等的禿斑,嚴重影響草坪景觀。在草地早熟禾上,夏初開始表現癥狀,發病草坪最初出現環形的、生長較慢的、瘦弱的、圓形小斑塊,以后變枯黃色或出現褪色枯萎的小圓形病斑,直徑約3~8cm。病斑逐漸擴大,典型的斑塊圓形,直徑不超過40cm,但最大時直徑也可達80cm。在持續高溫天氣下,病葉顏色迅速從灰綠色變成枯黃色,并出現不規則形斑塊,且病斑愈合成片,形成大面積的不規則形枯草斑,病斑交界明顯,病株極易拔起。在翦股穎和早熟禾混播的高爾夫球場的地段,斑塊環形直徑達30cm。在一般綠地草坪上的斑塊,開始時也可表現為在草坪上出現彌散的黃色或枯黃色病點,很容易與高溫逆境、昆蟲危害及其他病害的癥狀相混。病株根部、根冠部和根狀莖變成黑褐色,后期病株維管束也變成褐色,外皮層腐爛,整株死亡。仔細檢查這些病組織,可以發現典型的網狀稀疏的深褐色至黑色的外生菌絲,或將病草的根部沖洗干凈,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也可見到平行于根部生長的暗褐色葡匐外生菌有時還可見到黑褐色不規則聚集體結構。

4.鐮刀菌枯萎病。是普遍發生在北京市冷季型草坪上的(約占調查點的50%)、嚴重破壞草坪景觀效果的一種重要病害。該病可造成草坪草苗枯、根腐、頸基腐、葉斑和葉腐、葡匐莖和根狀莖腐爛等一系列復雜癥狀。幼苗出土前后被浸染,種子根腐爛變褐色,嚴重時造成爛芽或苗枯。發病較輕時,幼苗黃瘦,發育不良。成株葉片受害,病葉上最初為水漬狀暗綠色枯萎斑,后變紅褐色到褐色,病斑多從葉尖向下或從葉鞘基部向上變褐枯黃。細弱植株基部有紅褐色長形病斑,根、根頸、根狀莖和葡匐莖等部位干腐,變褐色或紅褐色,變色部分還可由根頸向莖稈基部發展,形成基腐。潮濕時,根頸和莖基部葉鞘與莖桿間生有白色至淡紅色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團。草坪上的癥狀是開始出現淡綠色小的斑塊,隨后迅速變成枯黃色,在干熱條件下,病草枯死。枯草斑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30cm,斑內植株幾乎全都發生根腐和基腐。此外,在溫暖潮濕的天氣條件下,可造成大面積葉斑。葉斑主要生于老葉和葉鞘上(首先侵染葉尖),不規則形,初期水漬狀墨綠色,后變枯黃色至褐色,病健交界處有紅褐色邊緣,外緣枯黃色。

3年以上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被鐮刀菌侵染后,枯草斑直徑可達1m,呈條形、新月形、近圓形。枯草斑邊緣多為紅褐色。通常枯草斑中央為正常植株,受病害影響較少,四周為已枯死草株構成的環帶,整個枯草斑呈“蛙眼狀”。這一癥狀通稱“鐮刀菌枯萎綜合癥”,多發生在夏季濕度過高或過低時。在冷涼多濕季節,鐮刀菌還常與雪腐捷氏霉并發,引起雪腐癥或葉枯病。

5.銹病。主要侵染草地早熟禾、黑麥草、結縷草及其他多種禾草,其中黑麥草發病最重。在5月上旬到11月底都有發生。1998年秋銹病發生較重,直至11月上旬甚至到12月初北京市四元橋和運河管理處等多處草坪還需藥劑控制。銹菌主要危害葉片、葉鞘或莖桿。在感病部位生成黃色至鐵銹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銹病侵染的草坪呈現稀疏、瘦弱,遠看是黃色的。嚴重發病的植株,可因葉片失水而枯萎死亡。不同銹病可依據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狀、顏色、大小和著生特點進行區分。

6.黑粉病。是草坪上的重要病害,為系統性侵染。除整株受害處,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以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穎受害最重。條形黑粉病和稈黑粉病在草坪草上的癥狀基本相同。病株新發根系生長緩慢,葉片僵直、不舒展。隨病害的發展,葉片從葉尖向下卷曲并在葉片和葉鞘上出現沿葉脈平行的長條形冬孢子堆,稍隆起,最初白色,以后變成灰白色至黑色,成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粉,如果用手觸摸這些黑色的或煙灰狀的粉末會被抹掉。嚴重病株葉片表皮破裂,脈間開裂,甚至整個植株死亡。由于被侵染植株分蘗少和病株的死亡,使草坪變得稀疏,甚至出現禿斑,造成雜草入侵。另外,由于黑粉菌的侵染消弱了草的生長勢,其易于受到高溫、干旱或其他病害的侵染(7)葉斑病(離蠕孢)離蠕孢葉枯病是一類由多種離蠕孢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總稱。據調查在北京市雖然發生不普遍(12.5%),但危害卻很重。主要危害葉、葉鞘、根和根頸等部位,造成嚴重葉枯、根腐、頸腐,導致植株死亡、草坪稀疏、早衰,形成枯草斑或枯草區。開始發病時,葉片上出現小的暗紫色到黑色的橢圓形、梭形或不規則形斑點。隨著斑點擴大,其中心常變為淺棕褐色,外緣有黃色暈。潮濕條件下表面生黑色霉狀物。當溫度超過30℃時,明顯的斑點常消失,整個葉片變干并呈稻草色。在涼爽天氣時病害一般局限于葉片,在高溫、高濕天氣時葉鞘、莖、頸部和根部也會受侵染,短時間內會出現草坪嚴重變稀和不規則形枯草斑或枯草區。

7.葉斑病(彎孢霉)。葉斑病是草坪常見病害,發病的普遍(病點)率達52.5%。管理不良、生長較弱的草坪發病尤重。發病草坪衰弱、稀薄、有不規則形枯草斑或枯草區,枯草區內草矮小,呈灰白色枯死。草地早熟禾和細葉羊茅病株葉片常由葉尖向葉基褪綠變黃,逐漸變棕色然后變灰,直到最后整個葉片皺縮凋萎枯死。病健組織間形成紅褐色邊緣,有時病葉上還生成具褐色邊緣的病斑。在匍匐翦股穎上,葉片從黃色變到棕褐色最后凋落。在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上有時能觀察到中心棕褐色,邊緣紅色到棕色的葉斑,但在匍匐翦股穎上卻觀察不到。彎孢霉Curvularialunata侵染草地早熟禾,葉片上生橢圓形、梭形病斑,長0.3~0.7cm,病斑中部灰白色,周邊褐色,外緣有明顯黃色暈圈,數個病斑匯合造成葉片枯死。不同種的彎孢病菌所致癥狀有所不同,如新月彎孢Curvularialunata(Wakker)所致的病葉上,生橢圓形、梭形病斑,中間灰白色,周邊褐色,外緣有明顯黃色暈圈;不等彎孢Curvulariainaequalis所致的病株根頸部葉片變褐、腐爛,病葉上生褐色病斑,中部青灰色,有黃色暈。

二、冷季型草病害的防治

(一)從各種藥劑對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效果看,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殺毒礬、瑞毒霉和滅霉威在試驗濃度范圍內對4種病菌都有殺菌作用。其他藥劑分別對特定病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當然,本試驗結果只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毒力測定的結果,與生產應用還有距離。

(二)種子包衣劑對草坪草種子發芽無不良影響,大部分包衣劑能夠防止種子發生霉變。不同病菌土壤接種對草坪草種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差異很大,腐霉菌明顯降低種子出苗率,夏季斑病菌不影響種子出苗率;立枯絲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均能導致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麥草幼苗生長細弱,植株倒伏,不同程度的根頸部變色及枯死。而鐮刀菌土壤接種后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長影響不明顯,對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麥草影響較大。除鐮刀菌外,種子包衣劑處理對各種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從種子出苗率看,3號種衣劑1:40濃度對病菌有較顯著抑制作用,其他藥劑間出苗率無顯著差異。從幼苗生長看,種子包衣對絲核菌防效最好,藥劑對植株有明顯保護作用。對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包衣劑2號和包衣劑3號相對防治效果較好。對鐮刀菌效果不明顯。

(三)溫室和田間藥劑拌種選用的滅霉威、立克莠、移栽靈、殺毒礬、綠亨-1號、粉銹寧、6號種衣劑和五氯硝基苯等8種藥劑,大部分按種子量的2%~6%拌種,對草地早熟禾種子出苗均無不良影響,藥劑間無顯著差異,但不同肥力水平和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種間出苗率和株高有較顯著差異。

(四)田間藥劑噴霧試驗,不同間隔期、不同用藥始期,對褐斑病防治效果均無顯著差異,但相對來看,施藥期越早(4月10日),間隔期越短(10天),病害發生普遍率越低,藥劑防治效果相對較好。與對照相比,不同藥劑組合噴霧防治褐斑病,對抑制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效果,但藥劑間無顯著差異。總體上,20%粉銹寧乳劑1500倍液+25%甲霜靈WPl000倍液組合的防病效果一直優于其他藥劑組合。當然,田間噴霧會受到氣候條件、施藥時間、施藥器械、施藥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對藥劑發揮作用有很大的影響。

(五)化學防治技術中所獲得的各種試驗結果,有些部分還需進一步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商鴻生,王鳳葵編.草坪病蟲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朱炳海著,中國氣候.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3]張祖新,等編著,草坪病蟲草害的發生及防治.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

[4]李敏,趙美琦,草坪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中國花卉報草坪專刊,199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