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20:34: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紅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紅薯可以抗癌
紅薯不僅甘甜可口,而且還是一種抗癌食品。
日本癌癥預防研究所曾對26萬人的飲食生活和癌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證明了蔬菜的防癌作用。通過對40多種蔬菜抗癌成分的分析及抑癌實驗結果,按抑癌率從高到低排出順序,它們是:熟紅薯98.7%,生紅薯94.4%,蘆筍93.7%,花椰萊92.8%,卷心萊91.4%,花菜90.8%,芹菜83.7%,茄子皮74%,甜椒55.5%,胡蘿卜46.5%,金針菜37.6%……冠亞軍都是紅薯,這決非偶然。
紅薯的抗癌作用,在于它含的各種成分。紅薯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主要是β-胡蘿卜素,下同),這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自由基是導致機體衰老、誘發細胞癌變的罪魁禍首,將自由基清除就能預防癌癥。
紅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含量可以和柑橘類水果相媲美。維生素C是一種活性極強的抗氧化劑,亦能清除自由基,消滅癌細胞。干擾素是已知的防癌、抗癌物質,它是人體細胞利用蛋白質,在維生素C輔酶催化下制造的,缺乏維生素C就制造不出干擾素,人體將失去抗癌能力。食物中的亞硝酸與蛋白代謝產物胺相結合,即產生亞硝胺,亞硝胺是公認的致癌物質,而維生素C能阻斷亞硝胺的生成。可見,維生素C能從以上諸多方面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高脂肪飲食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些癌癥主要有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膽囊癌等。有專家調查發現,近50%的女性癌癥、1/3的男性癌癥,與食物中脂肪過多有關。而紅薯是標準的低脂肪食物,含脂肪僅0.2%。
紅薯還含有大量纖維素。纖維素在腸道不被吸收,反而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體積。這樣又可稀釋脂肪濃度,減少致癌物質對人們的危害。同時,纖維素促進腸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又會減少致癌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預防結腸癌與直腸癌。
紅薯栽培技術
1產地環境條件
1.1環境條件;適應于10度以上積溫3000度以上,無霜期150-165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區,產地內3公里內無污染愿,大氣,灌水質量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大氣,水質標準。
1.2選擇土壤疏松的沙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土壤質量標準。
2栽培技術
2.1播前準備,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高產,優質,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的紅薯品種,在我鎮有早熟和晚熟兩個品種,早熟品種白天草,晚熟品種紅皮紅瓤瓜。
2.2育苗;在3月12-20日開始育苗,選擇薯塊均勻,無病無傷,皮色鮮亮的紅薯做薯種,在上苗床前進行消毒處理,方法可用50%甲基托布凈500倍液侵種10分鐘,防治薯苗病害,苗床架勢3-4天后在進行放種薯,在種薯上床后3-4天內用30-32度的高溫進行催芽,后降到25-30度繼續催芽,苗高10工分后降低溫度到25-28度中溫長苗,拔苗前5-6天降低溫度到20度進行低溫煉苗,壯苗的標準是,莖要粗壯,節間短,剪口處多白漿,葉片肥厚而且大水要適中,頂葉要平齊,苗高20-25公分,苗齡25-30天。
紅薯栽培技術論文
1產地環境條件
1.1環境條件;適應于10度以上積溫3000度以上,無霜期150-165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區,產地內3公里內無污染愿,大氣,灌水質量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大氣,水質標準。
1.2選擇土壤疏松的沙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土壤質量標準。
2栽培技術
2.1播前準備,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高產,優質,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的紅薯品種,在我鎮有早熟和晚熟兩個品種,早熟品種白天草,晚熟品種紅皮紅瓤瓜。
2.2育苗;在3月12-20日開始育苗,選擇薯塊均勻,無病無傷,皮色鮮亮的紅薯做薯種,在上苗床前進行消毒處理,方法可用50%甲基托布凈500倍液侵種10分鐘,防治薯苗病害,苗床架勢3-4天后在進行放種薯,在種薯上床后3-4天內用30-32度的高溫進行催芽,后降到25-30度繼續催芽,苗高10工分后降低溫度到25-28度中溫長苗,拔苗前5-6天降低溫度到20度進行低溫煉苗,壯苗的標準是,莖要粗壯,節間短,剪口處多白漿,葉片肥厚而且大水要適中,頂葉要平齊,苗高20-25公分,苗齡25-30天。
紅薯綠色高產種植
摘要:本文從六個方面說明栽培無公害紅薯的技術方法。
關鍵詞:紅薯無公害高產栽培
1產地環境條件
1.1環境條件;適應于10度以上積溫3000度以上,無霜期150-165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區,產地內3公里內無污染愿,大氣,灌水質量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大氣,水質標準。
1.2選擇土壤疏松的沙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土壤質量標準。
2栽培技術
山區紅薯壟作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本文從選種育苗、大田移栽、剪苗栽插、大田管理及收獲時期等方面介紹了陜南山區紅薯栽培技術,以期為提升陜南山區紅薯栽培管理技術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陜南;紅薯;栽培技術
紅薯是糧飼兼用型作物,是陜南山區主要的旱地作物之一,通過探索紅薯的科學栽培技術,挖掘其應有的增產潛力和經濟效益,對促進山區農民糧食增產、經濟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1育苗準備及育苗管理
根據計劃栽插面積,制定育苗計劃、用種量、選用優質品種、備足物料、為育苗做好準備。
1.1苗床地選擇與整地
紅薯機械化生產技術論文
1影響貴州紅薯機械化作業生產的因素
1.1耕地
貴州山地和丘陵面積占92.5%,種植紅薯的大多是梯田、梯土和坡耕地,地塊小,細碎分散,機械作業空行程多、效率低。貴州土壤以紅壤、黃壤、黃棕壤為主,土壤普遍粘重。如遇多雨潮濕的天氣,馬鈴薯機械播種時,開溝、起壟不易成型,覆土困難;馬鈴薯機械收獲時,壅土、纏草時有發生,升運、分離、鋪放等環節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土壤、雜草、根莖等會擁堵在一起,不能作業。如遇少雨干旱天氣,土壤容易板結,土塊大,紅薯機械收獲時,入土阻力大,小機具常常不能入土,在升運、篩分過程中容易傷薯,機械作業效果差。
1.2農藝
貴州小氣候特點明顯,各地紅薯種植習慣不一,栽培方式多樣。如有凈作、套作,有覆蓋栽培、露地栽培,有平作、壟作,有穴播、條播,壟作有單壟單行、單壟雙行等。即使是同一栽培方式,行距、行向、株距等也不盡相同。貴州紅薯栽培方式的復雜多樣性給機械化生產帶來了很大難度,要求機械化作業技術及機具都要有較強的適應性。根據2006年以來貴州實施紅薯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情況,貴州畢節西北部的威寧中西部、北部(草海、雙龍、小海、麻乍、涼山、哈啦、秀水、觀風海、迤那等20多個鄉鎮),赫章(興發、珠市、可樂等)局部,是典型的高山平原,耕地連片成塊,坡度小,土壤沙性,紅薯種植分布集中連片,種植規模大,套種少或無套種,播種、收獲季節少雨,紅薯生產機械化作業效果好,效率高,是機械化作業適宜區,可配套中型、小型機具實行全程機械化生產。遵義、安順大部,畢節中部(七星關、大方、黔西)、畢節西北部(威寧、赫章、納雍局部),六盤水水城、盤縣局部緩坡地春薯區,黔南、黔西南、黔東南、銅仁大部分地勢較低的河套、山間壩地及水田冬薯區,紅薯種植相對集中連片成規模,屬機械化作業基本適宜區,可配套小型、微型機具實行半機械化生產。
2適宜貴州紅薯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
紅薯輕簡化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
據史料記載,娘娘河原為起源于河北滄縣興濟,流經中旺,在大港匯入渤海的內河河道—樓河。明弘治3年(1490年)為治理水患,孝宗皇后張氏胞兄張鶴齡、張延齡疏浚此河,故改稱娘娘河。后因無人維護,河床淤積成良田,種植的紅薯口感色澤俱佳,民間稱為娘娘河紅薯,據傳清代同治年間曾作為貢品進貢宮廷。天津市靜海區南部的中旺鎮蔡莊子村、韓莊子村、王官莊村以及大港區大平鎮與河北省青縣接壤,村內土地多為娘娘河故道,土壤微鹽堿,砂壤土,土壤疏松,團粒結構穩定,富含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種植的紅薯口感甜糯,薯塊順直,表皮光滑,深受周邊地區居民歡迎。但因村民長期自留紅薯薯種,導致種性逐漸退化,產量低,品相差,加之傳統的種植方式勞動強度大和農村青狀年勞動力減少,從20世紀80年代家家種薯、戶戶挖窖到近年僅有零星種植,逐漸沒落。目前,當地主要種植冬小麥和夏玉米,子牙新河為重要的灌溉水源。2017年開始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以來,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幫扶組通過深入調研,決定以合作社為載體,重新挖掘培育娘娘河鮮食型紅薯這一特色產業,推廣脫毒種苗、可降解地膜全膜覆蓋、膜下滴灌和機械化管理技術,通過4年努力,使娘娘河紅薯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市場銷售渠道多樣,逐漸走向良性發展的產業化道路。
1品種選擇
選擇口感好、商品性狀好和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品種,如普薯32(西瓜紅)、煙薯25(蜜薯)、濟薯26等鮮食型甘薯品種。各品種主要特性如下:普薯32(西瓜紅):生長勢中等,薯塊長條形,薯塊大小適中,皮紅色,薯肉桔紅色,口感粉糯,表皮光滑,耐儲存。新收獲的紅薯不需經過糖化,烤蒸口感均甘甜,可根據市場行情,及時收獲提高收益。煙薯25(蜜薯):生長勢強,薯塊橢圓形,自然生產薯塊較大,建議根據市場需要調整薯塊大小。該品種薯塊皮黃色,表皮有血管狀突出,薯肉黃色,水份含量高,口感軟糯,適合烤制。煙薯25尤其耐儲存,一般可保存到來年5、6月份,超長的儲存時間和優良的口感特別受餐飲企業的歡迎。濟薯26:生長勢中等,薯塊形狀、口感均接近普薯32,薯塊皮色比普薯32稍淺,不如普薯光滑,薯肉黃色,口感粉糯,但比普薯32耐貯存。
2整地及栽種
2.1適時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灌排方便的娘娘河故道地塊,最好選擇上一年沒有種植過紅薯的地塊。選好地塊后,于上一年12月初未上凍前,深翻土壤20cm以上。借助冬季寒冷天氣,可凍死大部分蟲卵,同時凍垡也有利于土壤硬塊風化、活化。當年3月底至4月中旬,每667m2施100kg高鉀復合肥和2kg5%毒死蜱顆粒劑旋耕。用起壟鋪管覆膜一體機,鋪設孔距20cm滴灌管,幅寬160cm可降解地膜。壟高20cm,壟面寬40cm,壟距寬130cm。為防止病害發生,肥料元素供應應均衡。
發展紅薯生產工作意見
紅薯是生產燃料乙醇的首選原料。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燃料乙醇工程項目擬選址我市,該項目建成后,每年需紅薯90萬噸(紅薯干30萬噸)。我市的地理條件適宜發展紅薯生產。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就大力發展紅薯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領,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充分開發旱雜地、幼林地、池埂地及荒坡地等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紅薯生產,以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為龍頭,推進生物能源產業化開發,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業穩步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二、目標任務
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建立以市為核心的50萬畝紅薯生產基地,年建紅薯種苗繁育基地1.1萬畝,其中:市4000畝、市4000畝、縣1000畝、縣3000畝、市1000畝;2008年紅薯生產面積達到30萬畝;年紅薯生產面積達到50萬畝。(各縣市區年度紅薯生產指導性計劃附后)
三、主要措施
紅薯無公害栽培技術論文
1產地環境條件
1.1環境條件;適應于10度以上積溫3000度以上,無霜期150-165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區,產地內3公里內無污染愿,大氣,灌水質量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大氣,水質標準。
1.2選擇土壤疏松的沙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土壤質量標準。
2栽培技術
2.1播前準備,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高產,優質,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的紅薯品種,在我鎮有早熟和晚熟兩個品種,早熟品種白天草,晚熟品種紅皮紅瓤瓜。
2.2育苗;在3月12-20日開始育苗,選擇薯塊均勻,無病無傷,皮色鮮亮的紅薯做薯種,在上苗床前進行消毒處理,方法可用50%甲基托布凈500倍液侵種10分鐘,防治薯苗病害,苗床架勢3-4天后在進行放種薯,在種薯上床后3-4天內用30-32度的高溫進行催芽,后降到25-30度繼續催芽,苗高10工分后降低溫度到25-28度中溫長苗,拔苗前5-6天降低溫度到20度進行低溫煉苗,壯苗的標準是,莖要粗壯,節間短,剪口處多白漿,葉片肥厚而且大水要適中,頂葉要平齊,苗高20-25公分,苗齡25-30天。
關于我縣紅薯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紅薯產業作為我縣“兩紅一白”三大產業之一,如何做強做大做優,真正實現產業化經營已成為當前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最近我們對以李七里峰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進行了調查,就薯制品加工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思考。
一、薯業發展情況
我縣薯業加工時間較長,以淀粉生產為主。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隊集體生產經營,改革開放后,群眾仍保留著淀粉和粉條生產的傳統習慣。90年代初,縣委、縣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薯業加工,以李七里峰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十幾個村莊的薯業加工區逐步形成。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又適時將薯業列為全縣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發展,有力刺激了該產業的迅猛擴張,基地面積、加工規模都得到快速發展,紅薯產業已成為全縣群眾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
1、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縣共有淀粉加工戶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園頭、劉七里峰、高七里峰、馬凹、柴家莊、仝市同、龍洞等3鄉、14個村。其中常年加工戶270家,戶均日加工薯干達到1.5——2噸(折紅薯5——7.5噸),加工大戶可達4噸,秋季平均每戶加工鮮薯150噸,生產規模較前擴大3——4倍。全縣年加工薯干約5萬噸,加工鮮薯6萬噸,生產粉面5萬噸。
2、生產周期縮短。近年從事薯干和淀粉購銷的經紀人非常活躍,原料來源已擴展到周邊靈壽、阜平、曲陽、新樂等縣市的紅薯資源和山東等地的薯干資源,生產周期也由原來的季節性生產發展到現在的全年長期生產。加工旺季分別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紅薯加工期。周期的縮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產品檔次不斷提高。淀粉生產已由原來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生產,生產淀粉技術日趨成熟,淀粉的質量在同行業已負盛名。注冊了龍源、金莊等粉條品牌,生產冷凍拉直的粉絲、粉條,產品的檔次、包裝都有了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