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刊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04:00: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畫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紅衛兵美術運動論文

紅衛兵美術運動是「」中重要的藝術現象,它與語錄歌、革命樣板戲共同構成「」藝術的三大神話。本世紀60年代,世界處于巨大的變革中,藝術也在動蕩中經歷了裂變。在西方,藝術由現代主義走向后現代主義的新階段;在東方,「」也使中國藝術發生激烈的轉化。當時東西方藝術并沒有機會進行對話,但兩者卻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比如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家哈羅德.羅森堡(HaroldRosenberg)認為藝術家只有從「審美的圈子」跳出來,才具有真正的社會意義。他主張藝術到大眾中去,主張集體創作1。而從紅衛兵那里,我們也能聽到類似的理論。當然,問題并非這樣簡單。紅衛兵美術既是集權主義、現代迷信的狂熱產物,又是帶有「紅色現代主義」特點的藝術形態。從學術角度來認識、反思紅衛兵美術運動,是十分復雜的工作。但現在遠非對這段美術史發表文化哲學高論之時,目下更需要的是嚴肅的「考古」和實證研究。

一一段被遺忘的美術史

由于研究數據的匱乏及視角的單一,在關于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的著作及論文中,幾乎沒有片言只語提及紅衛兵美術運動。由中國美術館編、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煌煌巨著《中國美術年鑒(1949-1989)》,介紹了1949年到1989年的中國美術發展,唯獨缺少了1967年,因為1967年被認為是沒有美術事件的年代。其實1967年正是紅衛兵美術運動的高潮,而非中國美術史的空白。

隨著「」的發展,紅衛兵美術運動迅速崛起。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首次檢閱紅衛兵,等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此后,全國紅衛兵走上街頭,向「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發動猛烈攻擊,藝術院校紅衛兵也初試鋒芒。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紅衛兵在北京王府井榮寶齋玻璃櫥窗里貼出大字報〈砸爛「榮寶齋」!〉,這也許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紅衛兵美術文獻。大字報寫道2:

「榮寶齋」是個黑畫店!幾十年來,盤剝勞動人民的血汗,為資產階級小姐、少爺、太太、老爺們服務,為封建地主闊老闊少服務,甚至于甘當洋奴才,為外國的大資本家吸血鬼服務。一句話,就是不為工農兵服務,不為社會主義服務。反社會主義反思想的黑幫頭子鄧拓就是你們的大老板,老主顧!黑畫家「驢販子」黃冑就是你們的黑后臺。……我們就是要把「榮寶齋」打個身敗名裂!

查看全文

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歷史的年輪剛為20世紀最后的一個十年劃上句號的今天,回頭考察一下這段歷史,人們會發現,這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差異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種物質和精神存在,都在這十年的現實舞臺上擁有著自己的空間。它們糾纏雜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異的共生景觀。正是這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實孕育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一、85新潮美術運動的影響

對當代中國美術,85新潮美術運動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火熱記憶。盡管到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它在褒貶難辯的爭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給整個美術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并對90年代美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事隔十年,我們已經能以較為冷靜客觀的目光評價這場運動。85新潮美術運動的起點是對“”期間美術異化為政治話語工具的反撥,是一次向美術藝術本體回歸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個社會文化情境的影響下,它迅速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被卷入了一場民族精神解放與文化革新運動,并在其中充當了急先鋒。“它所思考、關注與批判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所謂藝術問題,而是全部的文化社會問題。85運動不是關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個藝術流派和風格的問題,而是如何使藝術活動與全部的社會、文化共同進步的問題。因此,它對藝術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統的批判連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經歷了十年的“美術”話語權力壓抑,獲得解放的美術界表現出對美術藝術本體——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強烈渴望。傷痕美術、惟美畫風、鄉土自然主義一時間成為潮流。傷痕美術以寫實再現“”現實為手段,突出它留給整個民族幾代人的心理創傷。它拋棄了“美術”虛假的“高大全”和“紅光亮”模式,將目光對準普通人在這段歷史中的生活場景,用冷、灰、暗的色調和細膩的筆觸渲染記憶中的傷痛情感。程叢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們曾經唱過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傷痕美術以有限的語言方式開啟了新時期美術的情感表現閘門,將美術引領到關注人性深層感受的方向上來。鄉土自然主義的題材從“記憶”轉向更寬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風土人情,憤懣、感傷的情緒讓位于平靜的人性慨嘆和風景陶醉。其中以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和羅中立的《父親》最為突出。與此同時,惟美畫風在追求形式美、反對主題先行的旗幟下開始了對美術形式因素的張揚回歸。袁運生的機場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吳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誼的人體、人物油畫使美術語言形式因素得到極度的突出。其間伴隨著“抽象”、“形式美”“藝術本體”的理論探討,為新時期的美術形式和語言研究確立了地位。

至此,美術界開始走出在政治話語中充當工具的命運,呈現出按自治原則發展的趨勢。但是時代并沒有賦予它足以相對獨立發展的充分穩定的環境,隨著85文化運動的興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這場急風暴雨式的文化思想運動中。應該說,在85新潮美術運動的全過程中,語言的開掘嘗試是一條顯而易見的發展線索。在短短兩三年內,當代美術演練了西方美術從古典到現代再到后現代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幾乎所有的語言方式。但是這些語言探索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形式自治發展要求的結果,而是為了承載有別于“美術”也有別于新時期美術的情感現實和精神指向。當這些情感和精神在85文化熱中變得愈來愈駁雜、強悍時,美術的形式演進就被帶上了旋轉得愈來愈快的觀念言說的魔盤,直至最后被甩出自己的軌道,成為各種文化、哲學觀念干癟的幌子和外衣。

查看全文

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歷史的年輪剛為20世紀最后的一個十年劃上句號的今天,回頭考察一下這段歷史,人們會發現,這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差異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種物質和精神存在,都在這十年的現實舞臺上擁有著自己的空間。它們糾纏雜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異的共生景觀。正是這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實孕育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一、85新潮美術運動的影響

對當代中國美術,85新潮美術運動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火熱記憶。盡管到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它在褒貶難辯的爭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給整個美術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并對90年代美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事隔十年,我們已經能以較為冷靜客觀的目光評價這場運動。85新潮美術運動的起點是對“”期間美術異化為政治話語工具的反撥,是一次向美術藝術本體回歸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個社會文化情境的影響下,它迅速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被卷入了一場民族精神解放與文化革新運動,并在其中充當了急先鋒。“它所思考、關注與批判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所謂藝術問題,而是全部的文化社會問題。85運動不是關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個藝術流派和風格的問題,而是如何使藝術活動與全部的社會、文化共同進步的問題。因此,它對藝術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統的批判連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經歷了十年的“美術”話語權力壓抑,獲得解放的美術界表現出對美術藝術本體——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強烈渴望。傷痕美術、惟美畫風、鄉土自然主義一時間成為潮流。傷痕美術以寫實再現“”現實為手段,突出它留給整個民族幾代人的心理創傷。它拋棄了“美術”虛假的“高大全”和“紅光亮”模式,將目光對準普通人在這段歷史中的生活場景,用冷、灰、暗的色調和細膩的筆觸渲染記憶中的傷痛情感。程叢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們曾經唱過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傷痕美術以有限的語言方式開啟了新時期美術的情感表現閘門,將美術引領到關注人性深層感受的方向上來。鄉土自然主義的題材從“記憶”轉向更寬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風土人情,憤懣、感傷的情緒讓位于平靜的人性慨嘆和風景陶醉。其中以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和羅中立的《父親》最為突出。與此同時,惟美畫風在追求形式美、反對主題先行的旗幟下開始了對美術形式因素的張揚回歸。袁運生的機場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吳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誼的人體、人物油畫使美術語言形式因素得到極度的突出。其間伴隨著“抽象”、“形式美”“藝術本體”的理論探討,為新時期的美術形式和語言研究確立了地位。

至此,美術界開始走出在政治話語中充當工具的命運,呈現出按自治原則發展的趨勢。但是時代并沒有賦予它足以相對獨立發展的充分穩定的環境,隨著85文化運動的興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這場急風暴雨式的文化思想運動中。應該說,在85新潮美術運動的全過程中,語言的開掘嘗試是一條顯而易見的發展線索。在短短兩三年內,當代美術演練了西方美術從古典到現代再到后現代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幾乎所有的語言方式。但是這些語言探索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形式自治發展要求的結果,而是為了承載有別于“美術”也有別于新時期美術的情感現實和精神指向。當這些情感和精神在85文化熱中變得愈來愈駁雜、強悍時,美術的形式演進就被帶上了旋轉得愈來愈快的觀念言說的魔盤,直至最后被甩出自己的軌道,成為各種文化、哲學觀念干癟的幌子和外衣。

查看全文

應職教導主任講說詞

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站在這個講臺上,感謝所有校領導和老師給予我這次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我是,今年歲。年于大學本科畢業,擁有中學一級教師職稱。今天就當鍛煉自己,服務師生的宗旨,應聘教導處主任這個崗位,我有以下三點的優勢:

第一具有強較的敬業精神

我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幾年前,我懷著滿腔熱情踏上了這片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成為教育戰線上普通而又光榮的一員。從此,深鉆大綱,細研教材,向老教師請教,找學生談心,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多少次挑燈夜戰,多少次聞雞而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年所教班級高考成績突出,被學校評為“功臣教師”,受到市教委的表彰。曾三年年終考核市優秀。

第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我始終堅持理論學習,多思多想,及時總結教學規律,近年來,先后在《畫刊》、等十余種英語雜志上發表文章50余篇。年,一文獲雜志優秀作品獎并被當選為該雜志封面人物。

查看全文

犯罪對社會的危害分析論文

1、吸毒破壞社會風氣,污染社會環境

吸毒往往導致吸食者心理變態,人格扭曲,失去自尊,道德淪喪,嚴重污染社會環境,破壞精神文明建設。這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說到吸毒有傷風化,最突出的還是吸毒婦女。女性吸毒者在家財耗盡,舉債無門的情形下,獲得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出賣肉體,不惜喪失人格和尊嚴。尤其是歌舞廳的“三陪小姐”染上毒癮以后,多以獲取毒資。這是違法犯罪的又一帶規律性的現象。根據廣東省公安機關統計,在廣東省的女性吸毒者中,80%以上。根據昆明有關機關調查,在昆明的婦女中,有80%是吸毒者。據云南玉溪市調查,該市的女性吸毒者中,90%有行為。

2、吸毒促使艾滋病等惡疾廣為傳播

被稱之為“現代瘟疫”,而艾滋病則被稱之為“超級癌腫”。這兩種邪惡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必將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客觀事實恰好反映了這種后果。隨著的泛濫,吸毒人數的擴大,引發了愛滋病廣為流傳。掘統計,在全世界的愛滋病患者和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中,有22%的吸毒。據美國公共衛生局統計,全美已有200萬人感染愛滋病病毒,其中大部分是吸毒所致。截至1998年9月底,我國已發現11170個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但專家估計實際存在的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可能已達3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的。為何吸毒會感染愛滋病毒?其中道理不難理解。愛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三種渠道:一是遺傳,二是輸用血液制品,三是性交。而吸毒恰恰與后兩種活動有關。過去人們吸毒是采用抽吸的方式,現在大多采用靜脈注射。吸毒者在毒癮發作時往往來不及也沒有條件使用消過毒的注射器,一根針管在吸毒者之間傳來遞去,在這種情形下滯留在針管上的病毒就與一起,進入人體而被吸食者感染。德國《明星》畫刊曾報道,有一個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用過的注射器借給他人,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了lOO多人。另一方面,山于女性吸毒者大多靠來獲取毒資,這就使得一部分身體健康的人通過性行為而感染上愛滋病病毒。據醫學研究分析,在愛滋病患者的精液巾,愛滋病病毒密度高過每毫升l千萬至l億個左右。與身帶如此高密度病毒之人性交,只要一次便會感染上愛滋病病毒。毒除了傳播愛滋病外,還傳播性病、皮膚病、肝炎等惡性疾病。廣州市曾對一個戒毒班進行調查,發現半數以上吸毒者患有肝炎,1/3以上患有性病。婦女吸毒還會造成一個可怕的后果,即貽害后代。懷孕婦女吸毒往往導致新生兒畸形、低能。這種新生兒,西方媒體稱之為“海洛因嬰兒”、“可卡因嬰兒”。

查看全文

員工規章制度

1、準時上下班,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報到,召開班前會,由當值主管布

當日工作任務及注意事項。

2、上班時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緒而影響工作。

3、儀容儀表要符合員工手則的要求,女員工不留披肩女,男員工不留胡須。

4、員工不得在工作區域用膳,吸煙,吃零食。

5、員工無特殊原因,不得乘客梯。

查看全文

酒店員工規章制度

1、準時上下班,提前10分鐘到前臺報到,由領班召開班前會,布置當日工作任務及注意事項。

2、上班時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緒而影響工作。

3、儀容儀表要符合員工手則的要求,女員工不留披肩女,男員工不留胡須。

4、員工用膳應在指定地點,不得隨意在工作區域吸煙,吃零食。

5、上班時不得打私人電話。

6、員工不得進入客房休息,洗澡,看電視等。

查看全文

管家部員工規章制度

管家部員工規章制度

1、準時上下班,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報到,召開班前會,由當值主管布

當日工作任務及注意事項。

2、上班時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緒而影響工作。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3、儀容儀表要符合員工手則的要求,女員工不留披肩女,男員工不留胡須。

4、員工不得在工作區域用膳,吸煙,吃零食。

查看全文

少兒期刊市場傳播管理論文

一、少兒期刊的市場現狀

1.同質化競爭激烈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少兒期刊已達200多種,而且發行量一般都不小。

同類刊物眾多,內容趨同,同質化競爭激烈,是目前我國少兒期刊市場的主要特點。我國的少兒期刊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辦的,有中央或省級共青團、婦聯、文聯、科技部門辦的,也有各級出版社辦的,以及一些高等院校辦的。可分為綜合類、教輔類、作文類、文學類、科普類、休閑類等幾大類型,其中以學習輔導類的刊物居多。

翻開各類少兒期刊,我們就會發現,刊物定位寬泛,恨不得將所有少年讀者都囊括進去。結果同一類型的少兒期刊之間往往欄目大同小異,內容千篇一律。同一個人物、同一個事件在同類期刊之間爭相報道;同一篇文章、同一幅照片在多家同類刊物上發表,這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不同類型的少兒期刊之間,也往往欄目相互交叉,內容似曾相識。這種局面造成的結果是雜志雜而全,人人都可讀,人人都可不讀。

僅以湖南省為例,就足見同質化競爭的激烈。該省的少兒期刊已超過10家,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學生百科》,湖南少兒出版社辦的《少年作文輔導》,湖南省科協辦的《第二課堂》,湖南省文聯辦的《小溪流》、《校園與家庭》,湖南教育報刊社辦的《初中生》、《小學生導刊》以及該社公司與其他單位合辦的《年輕人體驗》、《中外童話畫刊》、《科學啟蒙》等。其中《中學生百科》與《初中生》、《年輕人體驗》在讀者定位上明顯交叉,《中外童話畫刊》與《小學生導刊》(低年級版),《第二課堂》與《科學啟蒙》、《初中生》二年級版(科普版)內容定位基本相同,《小溪流》與《小學生導刊》、《少年作文輔導》在內容和讀者定位上也交叉嚴重。這些刊物在市場競爭中主要還是共分“湖南”的天下。我國各省市,甚至有些地、市都有自己的少兒刊物。就全國而言,是“畫地為牢”、互不“侵犯”。“文閥”割據的局面幾十年不變。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工藝美術運用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和科學知識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觀也在日益變化。健康教育美術工作者有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法,為提高傳播健康知識效果,倡導健康行為而進行多方探索。近年來,工藝美術的手法在健康教育中的運用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健康教育場館的建設中。如何將工藝美術技藝和思維方式,在特定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進行表現,其藝術的特點、技藝、方法如何,是衛生美術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1工藝美術與其他衛生美術在健康教育中表現方法的異同

衛生美術是運用形象化的藝術語言,將深奧、枯燥的醫學衛生知識轉化為寓意、活潑的藝術畫面。以匠心的構思、豐富鮮明的色彩,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來征服讀者和觀眾,從而讓群眾自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達到改變人們不良的衛生習慣,選擇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促進社會的群體健康。在衛生美術創作中,目前多以衛生畫刊為表現形式,其中又以衛生宣傳畫和衛生科普畫占主導。

它們是衛生美術創作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是運用美術進行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工藝美術,指運用藝術手段對物體本質進行加工、制作,使物體產生特定形態、色澤等特殊效果,符合視覺美感的某種方法和技術。其顯著特點表現為工藝與美術兩者的滲透、融合,工藝與美術設計的結合。當今在環境設計、大型展覽形象、廣告設計等領域,都離不開工藝美術的參與。工藝美術的設計理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創新。健康教育中衛生美術的表現形式,除了要滿足健康教育特定內容的共性要求外,工藝美術要盡量采取符合大眾欣賞習慣和雅俗共賞的形體語言,把抽象的知識以優美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作品要既具備科學性、知識性,同時又具有藝術性,使觀賞者在藝術的審美情趣中領受到衛生科學知識的啟示和教益。

2工藝美術在各種健康教育活動中有難以替代的作用

近幾年來,蘇州等地相繼開展了健康教育園建設,展覽內容深入淺出、吸引力強,有力地促進了健康教育的發展。在這其中,從圖案設計到展板、燈光、色彩、動畫、模型、雕塑等,工藝美術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使健康教育內容從平面形式轉變為立體形式,使人們視覺感觸更加生動活潑,尤其是對生活用品、人體器官的仿真制作,使物品惟妙惟肖。其實,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到展覽館布展,小到健康宣傳小冊頁設計,都能運用到工藝美術。如裝飾、陳設、宣傳、健康產品的包裝設計等,其色彩、圖案、工藝都具有創造發揮的想象空間。把裝飾、剪紙圖案等工藝美術手法,運用到疾病宣傳版面、宣傳畫上,可使畫面變得傳統文化濃郁,色彩豐富多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