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6:38: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加工貿易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加工貿易企業

淺論企業出口加工貿易

【摘要】文章提出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中小企業價值定位;減少貿易摩擦;構建企業用工的和諧環境等解決中小企業困境,走出國際貿易分工中“微笑曲線”最低點,使眾多外貿出口型企業成為強大國際貿易實體。

【關鍵詞】中小企業;加工貿易;自主創新;貿易摩擦

加工貿易分為進口、加工、出口三個步驟,出口加工貿易就是后面兩頭,省卻進口的貿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對出口加工貿易的理解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貿易的環節。所謂出口加工貿易就是東道國投入那些比較好的生產要素對進口投入要素進行加工生產然后出口到第三國的過程,它的表現形式就是國際分工。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加工貿易的實質是兩頭在外。無論是“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從國際市場購入,加工制成品應全部出口。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與出口加工貿易相關的政策,對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進口以和成品的出口進行管理,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勵性的,尤其是在出口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貿易對本國的經濟、外貿發展有著其他貿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進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加工貿易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國內經濟發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中小企業為例:加工貿易技術水平低;加工貿易增值率低;對外貿易摩擦繼續增加;出口壓力增大。這些問題的逐漸積累與矛盾加深,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造成威脅。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國際市場的全球化重組過程中。中國的中小企業也積極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參與的主要形式為出口加工,拉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小企業在邁向世界市場的進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戰:出口產品技術水平低引發產品增值率低;在對外貿易中,知識產權等貿易摩擦不斷增多,給中小企業造成一定困擾;另外近年來,最為優勢的勞動力資源也出現緊缺現象,給中小企業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壓力。

一、我國出口加工業現狀

在發展一般貿易的基礎上,我國積極實施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使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從1979年到2003年,我國加工貿易年均增速達26.9%,比同期外貿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的比重也不斷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貿易出口額2003年為2418.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17%。24年間加工貿易規模已成為我國主要的貿易方式,在我國對外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也已成為加工貿易的一股強動力,成為加工貿易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企業升級對策分析論文

一、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取得巨大成績,1980~2007年的26年間,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6.7億美元增加到9860.5億美元,增長約590倍,年均增長25.6%;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不足5%躍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貿易企業數從幾家發展到約10萬家。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工貿易企業面臨嚴峻考驗,全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縮減和國內成本抬升,加工貿易企業陷入困境,許多中小型加工貿易企業倒閉。通過對加工貿易企業進行轉型和升級是當前其應對危機影響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障礙

(一)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的技術含量不高、加工層次低

近幾年,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生產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不斷上升,但由于先進技術設備和一些重要的中間投資產品沒有實現國內自給,加工過程中技術含量還較低,處于全球生產價值鏈的低端。目前,我國加工貿易企業聚集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絕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缺乏產品開發能力、承接的加工貿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輔材料的初級加工、裝配等低水平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產品雖然大量出口卻并沒有給我國帶來更多的貿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貿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加工貿易企業紛紛倒閉。

(二)加工貿易企業融資困難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企業升級探究論文

一、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取得巨大成績,1980~2007年的26年間,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6.7億美元增加到9860.5億美元,增長約590倍,年均增長25.6%;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不足5%躍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貿易企業數從幾家發展到約10萬家。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工貿易企業面臨嚴峻考驗,全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縮減和國內成本抬升,加工貿易企業陷入困境,許多中小型加工貿易企業倒閉。通過對加工貿易企業進行轉型和升級是當前其應對危機影響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障礙

(一)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的技術含量不高、加工層次低

近幾年,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生產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不斷上升,但由于先進技術設備和一些重要的中間投資產品沒有實現國內自給,加工過程中技術含量還較低,處于全球生產價值鏈的低端。目前,我國加工貿易企業聚集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絕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缺乏產品開發能力、承接的加工貿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輔材料的初級加工、裝配等低水平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產品雖然大量出口卻并沒有給我國帶來更多的貿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貿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加工貿易企業紛紛倒閉。

(二)加工貿易企業融資困難

查看全文

論企業出口加工貿易問題

【摘要】文章提出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中小企業價值定位;減少貿易摩擦;構建企業用工的和諧環境等解決中小企業困境,走出國際貿易分工中“微笑曲線”最低點,使眾多外貿出口型企業成為強大國際貿易實體。

【關鍵詞】中小企業;加工貿易;自主創新;貿易摩擦

加工貿易分為進口、加工、出口三個步驟,出口加工貿易就是后面兩頭,省卻進口的貿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對出口加工貿易的理解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貿易的環節。所謂出口加工貿易就是東道國投入那些比較好的生產要素對進口投入要素進行加工生產然后出口到第三國的過程,它的表現形式就是國際分工。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加工貿易的實質是兩頭在外。無論是“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從國際市場購入,加工制成品應全部出口。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與出口加工貿易相關的政策,對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進口以和成品的出口進行管理,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勵性的,尤其是在出口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貿易對本國的經濟、外貿發展有著其他貿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進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加工貿易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國內經濟發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中小企業為例:加工貿易技術水平低;加工貿易增值率低;對外貿易摩擦繼續增加;出口壓力增大。這些問題的逐漸積累與矛盾加深,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造成威脅。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國際市場的全球化重組過程中。中國的中小企業也積極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參與的主要形式為出口加工,拉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小企業在邁向世界市場的進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戰:出口產品技術水平低引發產品增值率低;在對外貿易中,知識產權等貿易摩擦不斷增多,給中小企業造成一定困擾;另外近年來,最為優勢的勞動力資源也出現緊缺現象,給中小企業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壓力。

一、我國出口加工業現狀

在發展一般貿易的基礎上,我國積極實施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使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從1979年到2003年,我國加工貿易年均增速達26.9%,比同期外貿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的比重也不斷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貿易出口額2003年為2418.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17%。24年間加工貿易規模已成為我國主要的貿易方式,在我國對外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也已成為加工貿易的一股強動力,成為加工貿易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

民營企業加工貿易論文

一、自理報關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自理報關的優勢如果企業采用自理報關方式,上述各項手續全部需要由公司報關員完成。這與委托報關公司報關相比,具有如下優勢:(1)能更好地與海關直接溝通。公司報關員對公司的商品、業務相對熟悉,與海關溝通起來比較方便。近年來,海關對企業報關作業規范要求更加嚴格,就申報要素而言,產品成分、制作工藝、原理的描述都要十分具體詳盡。企業采用自理報關能夠及時解決由于貿易合同中雙方約定的商品名稱未必達到海關要求而不能報關的弊端。(2)更好地保護公司商業機密。由公司報關員報關,可以減少公司的業務資料外泄的風險。由于加工貿易涉及到得報關業務及報關單證相對較多,周期較長,由公司內部人員操作可以減少本部門的原始單證外部流通的風險,保護公司的商業機密。(3)更有效地把握報關進度。由公司報關員報關,可以使報關各項工作銜接更加順暢。在合同加工貿易的履行過程中,許多業務有秩序要求,而有些業務只能由加貿企業自行辦理。

(二)自理報關的劣勢民營加工貿易企業堅持自理報關,可以通過多招幾個報關員來解決報關員扣分、分身乏術、無法按時完成繁重報關工作等問題。但是,廣西民營加工貿易產業,在全球經濟萎縮的后危機時代,利潤微薄,很多工廠甚至因此倒閉。與財大氣粗的國企、外企不同,缺少政府支持的民營加工企業要想方設法減少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按一個報關員1500元月薪來算,多招1個報關員,光工資支出一年就必須多支出18000元,加上差旅費、獎金等至少要多支出20000元以上。此外,請新的報關員還有熟悉業務等人事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的支出,這比請當地的報關行費用高得多。按進出口報關按1票/1柜/次200元算,該公司的原料及成品,進出口量大概在500柜/1年,備案、核銷等相對簡單的手續100-200元/次,費用要遠低于多請一個報關員。而且,從自理報關工作的性質來看,報關工作的特點是時緊時松,業務量較為集中,等到貨物進入生產但未出口的環節,報關員的工作就幾乎停下來了。因而,出于這兩個原因考慮,一般的紡織品加工貿易企業不會考慮多招聘幾個報關員。此外,由于廣西“非設關地區”,毗鄰經濟發達的廣東,本地的報關優秀人才流失卻相當嚴重,想招到一個合適的人才并不容易。而目前海關推行的高效的無紙化通關在全廣西剛剛開始試行,還未成熟。根據2014年4月的海關總署令規定,涉及許可證件但未實現許可證件電子數據聯網核查的貨物暫不適用無紙化通關的作業方式。所以無紙化通關目前在我國的運轉還不夠成熟,仍有較多的局限性。

二、報關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報關的優勢企業采用報關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1)集中辦理,提高效率。加工貿易貨物的報關手續繁瑣,且辦理的時間相對比較集中。繁瑣的報關手續消耗了加工貿易企業報關員的大量時間。以第一項海關手續——合同備案為例。按照海關規定,電子手冊管理下,海關以合同為管理單位,每1份合同都要到海關備案,而每次合同變更又要重新變更備案。為了方便海關管理,不允許企業有太多的電子手冊同時運轉。此外,備案前要準備一系列的合同備案單證,包括商務主管部門的審批文件,而企業備齊和商務部門審批材料都需要時間。如果合同項下貨物需要開設臺賬,還要憑海關開設的臺賬開設聯系單,到銀行先開設臺賬,交納保證金,才能到海關備案。海關核對相關批文和其他單證后,才核發加工貿易電子手冊編號,完成備案保稅環節。據了解,為了節約成本,廣西民營加工貿易企業,一般只有1-2名報關員,而報關員還要完成制單、報檢等外貿環節的其他工作。(2)專業性強,減少出錯率。由于報關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海關對報關員的執業要求非常嚴格。報關員出了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外,如果由于報關員的原因出現問題,報關員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據報道,某加工貿易企業報關員出現過報關單數據申報失誤,將HKD誤打成USD,結果導致貨價差了8倍,達110萬人民幣,涉嫌走私,盡管企業提供了種種證據證明自己是非主觀犯錯,但由于貨價差額太大,企業還是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假如企業采用報關,將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此外,報關可以縮短報關環節,減少費用開支。(二)報關的劣勢據了解,廣西的報關行規模較小,而且業務范圍幾乎只局限于南寧關區范圍內。因為廣西的海運航線不多,多數貨物需在香港中轉。對于要走香港出口歐美的貨物,委托當地的報關行報關和直接從廣東報關出境比較而言,是舍近求遠的做法。另一種方法是委托報關行在企業屬地海關直接辦理轉關手續,到廣東轄區的出境地海關報關。如此,貨物必須在轄區辦一次轉關手續,到出境地還要辦一次報關手續,等于要辦兩次海關手續,時間上和費用上需要花費較多。第三種方法是“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即企業在屬地海關申報,由進出境地的口岸海關辦理貨物驗放手續。這種模式基本實現了“當天申報、當天驗放”的通關目標,是海關便民服務的新舉措。但必須是A類及以上企業的進出口貨物,或者一年內無走私違規、資信良好的B類生產型企業的出口貨物,以及經海關總署批準對實行增值稅分期納稅的新型平板顯示器重大項目承建企業進口設備的情況。但根據海關規定和國家許可證件管理(入境貨物通關單除外),須在屬地或口岸進行申報并辦理驗放手續的進出口貨物,不適用該通關模式。

三、廣西“未設關區”民營加工貿易企業報關路徑探析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企業成本管理方法分析

摘要:本文以D公司為例,對其成本管理方法進行了實務和理論分析,并對這種成本管理方法的適用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

加工貿易是伴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不斷發展而不斷壯大,曾一度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占據半壁江山。蘇州的加工貿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將以D公司為例,對D公司的成本管理方法進行分析,并對這種成本管理方法的適用性進行探討。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內容與分析

D公司是一家由臺商投資的大型加工貿易企業,主要產品是電子元器件和電腦周邊設備,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球排名靠前,年營業額達30多億元,員工一萬多人。公司按產品類別采用事業部制管理模式,根據客戶訂單安排生產,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品種復雜。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很高,同時制造費用項目繁雜。生產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保稅料件,接受海關監管。公司全面使用ERP管理系統,從倉儲、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等模塊均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近年來,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各項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下,D公司通過對料、工、費等成本項目進行細分,分別采用針對性的成本加工貿易企業成本管理方法分析與探討——以D公司為例管理方法,從而控制好企業成本,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型企業管理論文

一、我國加工貿易型出口企業海外收匯風險成因分析

1、加工貿易特點視角下的風險成因

一是進料加工。進料加工具有以下特點:(1)自進原料。企業用外匯從國外自行購買進口料件;(2)自定生產。企業進口料件后自己決定產品生產的數量、規格、款式(;3)自定銷售。企業根據國際市場情況自行選擇產品銷售對象和價格;(4)自負盈虧。企業完全自行決定進料、生產、銷售,其盈虧也由經營單位承擔。對于進行進料加工貿易的企業來說,由于料件的供應者和產成品的接受者不盡相同,在出口收匯中存在與一般貿易出口相同的自定銷售、自負盈虧等風險。在進行海外銷售過程中,通常會遭遇到來自進口國政府政策變動導致的貿易壁壘和匯兌風險,由于進口國內戰爭或政治暴亂導致的政治風險,由于進口方缺乏償付能力和付款意愿的商業信用風險。二是來料加工。來料加工具有以下特點:(1)不動用外匯,料件進口由外商提供;(2)料件及加工的成品所有權屬于外商,企業只按其要求加工,對貨物無處置權;(3)來料加工的進口與出口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外商往往既是料件的供應者又是產成品的接受者,其合同不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為內容的買賣合同;(4)來料加工的雙方是委托加工關系,由外商承擔盈虧責任,企業只按合同要求進行加工,收取工繳費,不負責盈虧。由于在來料加工貿易中,企業無貨物處置權,不自負盈虧,因此,對于僅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來說,只存在有限加工費的收匯風險,遭遇重大海外風險的機率不高。然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開始進行全球布局,形成了在境內生產、境外銷售的利益鏈條。對于出口企業在境外的集團內銷售,即由國內生產工廠將產品出口至其海外分支處,屬于內部結算因而不存在收匯風險;但對于出口企業的集團外銷售,即由國內生產工廠通過其海外分支進行海外銷售合同簽訂,而將貨物直接發送至海外最終買方處,同樣存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在此種情況下,企業對來料加工貿易出口中的收匯風險存在與一般貿易出口類似的風險保障需求。

2、行業視角下的風險成因

一般來說,我國有加工貿易出口的企業多為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出口占比超過80%)輕工產品等生產制造企業,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受國內技術限制,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或核心組件必須通過進口實現。例如,家電行業、汽車制造業、造船業中,國內的技術標準尚未達到國外買家的要求標準,必須從國外進口相關零部件,在中國組裝完成后再銷往國外,形成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其二,受國內自然資源限制。以輪胎制造行業為例,我國天然橡膠資源匱乏,主要集中于海南和云南兩地,國產天然橡膠難以滿足我國橡膠工業需求,輪胎制造企業所需的天然橡膠基本從國外進口。其三,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具有豐富外貿經驗和成熟成本控制手段的出口企業,往往會通過對比國內和國際原材料價格來確定原材料的采購地。例如,2009年,國際銅價遠低于國內價格,不少曾經從事一般貿易出口的銅制品企業,改為從國外進口銅,制成相應產品后再出口國外,形成加工貿易出口。由此可見,對于由于上述原因而從事加工貿易出口的企業,需要自定銷售、自負盈虧,在出口收匯中面臨的風險與一般貿易出口完全相同。

二、應對海外收匯風險的建議

查看全文

淺析中小企業出口加工貿易問題

【摘要】文章提出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中小企業價值定位;減少貿易摩擦;構建企業用工的和諧環境等解決中小企業困境,走出國際貿易分工中“微笑曲線”最低點,使眾多外貿出口型企業成為強大國際貿易實體。

【關鍵詞】中小企業;加工貿易;自主創新;貿易摩擦

加工貿易分為進口、加工、出口三個步驟,出口加工貿易就是后面兩頭,省卻進口的貿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對出口加工貿易的理解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貿易的環節。所謂出口加工貿易就是東道國投入那些比較好的生產要素對進口投入要素進行加工生產然后出口到第三國的過程,它的表現形式就是國際分工。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加工貿易的實質是兩頭在外。無論是“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從國際市場購入,加工制成品應全部出口。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與出口加工貿易相關的政策,對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進口以和成品的出口進行管理,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勵性的,尤其是在出口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貿易對本國的經濟、外貿發展有著其他貿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進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加工貿易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國內經濟發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中小企業為例:加工貿易技術水平低;加工貿易增值率低;對外貿易摩擦繼續增加;出口壓力增大。這些問題的逐漸積累與矛盾加深,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造成威脅。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國際市場的全球化重組過程中。中國的中小企業也積極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參與的主要形式為出口加工,拉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小企業在邁向世界市場的進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戰:出口產品技術水平低引發產品增值率低;在對外貿易中,知識產權等貿易摩擦不斷增多,給中小企業造成一定困擾;另外近年來,最為優勢的勞動力資源也出現緊缺現象,給中小企業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壓力。

一、我國出口加工業現狀

在發展一般貿易的基礎上,我國積極實施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使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從1979年到2003年,我國加工貿易年均增速達26.9%,比同期外貿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的比重也不斷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貿易出口額2003年為2418.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17%。24年間加工貿易規模已成為我國主要的貿易方式,在我國對外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也已成為加工貿易的一股強動力,成為加工貿易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

縣長在加工貿易電視會議結束時講話

同志們:

剛才,我們一起收看全省加工貿易電視會議,省長、縣長的講話完全符合我縣實際,各單位、各企業要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根據縣里研究的意見,講三個問題。

一、我縣加工貿易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到2008年底,全縣共有加工貿易企業51家,其中三資企業32家,自營進出口企業19家。涉及紡織服裝、食品、玩具、機電、木器、化工等十多個行業。去年,全縣加工貿易進出口貿易額10354萬美元,占全縣進出口總額的22%;其中加工貿易進口額3729萬美元,占全縣進口總額的394%;加工貿易出口額6625萬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214%。加工貿易總額位居(上級市)縣第二。

涌現出了仁木、瀘河、桑莎、蘭鳳、泰森大龍、裕泰針織、宜林燃料、中康公司等加工貿易大戶。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直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加工貿易出口企業不斷進取、辛勤勞動的結晶。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工貿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長期制約加工貿易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我縣的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針織服裝、食品、木器、化工行業,出口規模小,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高新技術含量、高創匯的集約增長型加工貿易項目少,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低。

查看全文

實例分析浙江經濟增長因素論文

摘要加工貿易作為浙江這一外貿大省的重要外貿方式之一,對經濟增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綜合運用加工貿易增值系數、加工貿易對浙江省GDP的拉動度及線性回歸等分析方法將加工貿易對浙江經濟增長的作用做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浙江省加工貿易對于出口創匯、經濟增長具有重要貢獻,加工貿易每增長1個百分點,GDP增長0.282個百分點,進而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加工貿易的建議。

關鍵詞加工貿易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在發展一般貿易的基礎上,我國積極實施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使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從1979~2004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年均增速達26.9%,比同期外貿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進出口額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4.38%增長為2004年的55.3%。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浙江作為外貿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加工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如何,值得我們關注。

1浙江加工貿易的發展狀況

1992~2004年的十幾年里,浙江省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由1992年的91.52億元增長到了2004年的1477.34億元,尤其從2002年始加工貿易增幅較大,從2002年的630.57億元發展為2004年的1477.34億元,增長了800多億元。2004年浙江省加工貿易有了新的發展。統計顯示,2004年前11個月,浙江加工貿易出口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9.3%,對出口增長貢獻率達23.3%,在整個貿易中的地位開始上升,并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第一,內資企業從事加工貿易的積極性提高。長期以來,受國家貿易政策、企業自身條件和利益的限制,外資企業傾向加工貿易,內資企業傾向一般貿易。這在2004年有所改變,內資企業從事加工貿易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第二,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增長迅猛,產業鏈延伸。2004年加工貿易從上游原料環節就從一般貿易轉為加工貿易進口,通過深加工結轉,延長加工鏈條,直到成品的再出口。

2加工貿易對浙江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