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離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8:21: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鉀離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學鉀離子研究論文

摘要:鉀離子通道是植物鉀離子吸收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已從多種植物或同種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中分離到多種鉀離子通道基因,包括內向整流型鉀離子通道基因(如OsAKT1,DKT1,Ktrrl,KIll,KZM1,ZMK2等)和外向整流型鉀離子通道基因(如CORK,PTORK,STORK等)。文章分別從結構、功能以及相關基因等三方面綜述了關于植物鉀離子通道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并對應用生物工程技術改良植物的鉀營養性狀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鉀離子通道;結構;基因

離子通道(ionchanne1)是跨膜蛋白,每個蛋白分子能以高達l08個/秒的速度進行離子的被動跨膜運輸,離子在跨膜電化學勢梯度的作用下進行的運輸,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自由能。一般來講,離子通道具有兩個顯著特征:

一是離子通道是門控的,即離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開或關兩種構象所調節,并通過開關應答相應的信號。根據門控機制,離子通道可分為電壓門控、配體門控、壓力激活離子通道。

二是通道對離子的選擇性,離子通道對被轉運離子的大小與電荷都有高度的選擇性。根據通道可通過的不同離子,可將離子通道分為鉀離子(potassiumion,K)通道、鈉離子(natriumion,Na)通道、鈣離子(calciumion,Ca2)通道等。其中,K通道是種類最多、家族最為多樣化的離子通道,根據其對電勢依賴性及離子流方向的不同,可把K通道分為兩類:①內向整流型K通道(inwardrectifierKchannel;Kin),②外向整流型K通道(outwardrectifierKhannel;Kout)。K是植物細胞中含量最為豐富的陽離子,也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唯一的一價陽離子,它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植物中可能存在K通道,這一點早在20世紀6o年代植物營養學界就有人提出,而一直到80年代才被Schroeder等人[23證實,他們利用膜片鉗(patchchmp)技術,首先在蠶豆(V/c/afaba)的保衛細胞中檢測出了K通道鉀離子通道的結構單個鉀離子通道是同源四聚體,4個亞基(subunit)對稱的圍成一個傳導離子的中央孔道(pore),恰好讓單個K通過。對于不同的家族,4"亞基有不同數目的跨膜鏈(membrane。span。ningelement)組成。兩個跨膜鏈與它們之間的P回環(porehelixloop)是K通道結構的標志2TM/P),不同家族的K通道都有這樣一個結目前從植物體中發現的K通道幾乎全是電壓門控型的,如保衛細胞中的K外向整流通道等,其結構模型如圖2一a所示。離子通透過程中離子的選擇性主要發生在狹窄的選擇性過濾器(selectivityfilter)中(圖2一b),X射線晶體學顯示選擇性過濾器長1.2nIll,孔徑約nIll,K鉀離子通道的作用.有關K通道在植物體內的作用研究并不多。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認為主要是與K吸收和細胞中的信號傳遞(尤其是保衛細胞)有關。小麥根細胞中過極化激活的選擇性內流K通道的表觀平衡常數Km值為8.8mmol/L,與通常的低親和吸收系統Km值相似[。近年來,大量K通道基因的研究表明,K通道是植物吸收轉運鉀離子的重要途徑之一。保衛細胞中氣孔的開閉與其液泡中的K濃度有密切關系。質膜去極化激活的K外向整流通道引起K外流,胞質膨壓降低,導致氣孔的關閉。相反,質膜上H.ATPase激活的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促使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Kin)的打開,引起K的內流,最終導致氣孔的張開鉀離子通道相關基因及其功能特征迄今,已從多種植物或同種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中分離得到多種K通道基因(圖3),根據對其結構功能和DNA序列的分析,可以把它們分為5個大組:工,Ⅱ,Ⅳ組基因屬于內向整流型通道;m組屬于弱內向整流型通道(weaklyinwardAKT1ArabidopsisKTransporter1)是第一個克隆到的植物K通道基因,采用酵母雙突變體互補法從擬南芥cDNA文庫中篩選出來cDNA序列分析表明,AKT1長2649bp,其中的閱讀框為2517bp,編碼83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相對分子質量約為95400Da。AKT1編碼的K通道,對K有極高的選擇性,其選擇性依次是K>Rb>>Na>Li。

查看全文

鉀離子通道研究論文

摘要:鉀離子通道是植物鉀離子吸收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已從多種植物或同種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中分離到多種鉀離子通道基因,包括內向整流型鉀離子通道基因(如OsAKT1,DKT1,Ktrrl,KIll,KZM1,ZMK2等)和外向整流型鉀離子通道基因(如CORK,PTORK,STORK等)。文章分別從結構、功能以及相關基因等三方面綜述了關于植物鉀離子通道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并對應用生物工程技術改良植物的鉀營養性狀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鉀離子通道;結構;基因

離子通道(ionchanne1)是跨膜蛋白,每個蛋白分子能以高達l08個/秒的速度進行離子的被動跨膜運輸,離子在跨膜電化學勢梯度的作用下進行的運輸,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自由能。一般來講,離子通道具有兩個顯著特征:

一是離子通道是門控的,即離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開或關兩種構象所調節,并通過開關應答相應的信號。根據門控機制,離子通道可分為電壓門控、配體門控、壓力激活離子通道。

二是通道對離子的選擇性,離子通道對被轉運離子的大小與電荷都有高度的選擇性。根據通道可通過的不同離子,可將離子通道分為鉀離子(potassiumion,K)通道、鈉離子(natriumion,Na)通道、鈣離子(calciumion,Ca2)通道等。其中,K通道是種類最多、家族最為多樣化的離子通道,根據其對電勢依賴性及離子流方向的不同,可把K通道分為兩類:①內向整流型K通道(inwardrectifierKchannel;Kin),②外向整流型K通道(outwardrectifierKhannel;Kout)。K是植物細胞中含量最為豐富的陽離子,也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唯一的一價陽離子,它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植物中可能存在K通道,這一點早在20世紀6o年代植物營養學界就有人提出,而一直到80年代才被Schroeder等人[23證實,他們利用膜片鉗(patchchmp)技術,首先在蠶豆(V/c/afaba)的保衛細胞中檢測出了K通道鉀離子通道的結構單個鉀離子通道是同源四聚體,4個亞基(subunit)對稱的圍成一個傳導離子的中央孔道(pore),恰好讓單個K通過。對于不同的家族,4"亞基有不同數目的跨膜鏈(membrane。span。ningelement)組成。兩個跨膜鏈與它們之間的P回環(porehelixloop)是K通道結構的標志2TM/P),不同家族的K通道都有這樣一個結目前從植物體中發現的K通道幾乎全是電壓門控型的,如保衛細胞中的K外向整流通道等,其結構模型如圖2一a所示。離子通透過程中離子的選擇性主要發生在狹窄的選擇性過濾器(selectivityfilter)中(圖2一b),X射線晶體學顯示選擇性過濾器長1.2nIll,孔徑約nIll,K鉀離子通道的作用.有關K通道在植物體內的作用研究并不多。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認為主要是與K吸收和細胞中的信號傳遞(尤其是保衛細胞)有關。小麥根細胞中過極化激活的選擇性內流K通道的表觀平衡常數Km值為8.8mmol/L,與通常的低親和吸收系統Km值相似[。近年來,大量K通道基因的研究表明,K通道是植物吸收轉運鉀離子的重要途徑之一。保衛細胞中氣孔的開閉與其液泡中的K濃度有密切關系。質膜去極化激活的K外向整流通道引起K外流,胞質膨壓降低,導致氣孔的關閉。相反,質膜上H.ATPase激活的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促使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Kin)的打開,引起K的內流,最終導致氣孔的張開鉀離子通道相關基因及其功能特征迄今,已從多種植物或同種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中分離得到多種K通道基因(圖3),根據對其結構功能和DNA序列的分析,可以把它們分為5個大組:工,Ⅱ,Ⅳ組基因屬于內向整流型通道;m組屬于弱內向整流型通道(weaklyinwardAKT1ArabidopsisKTransporter1)是第一個克隆到的植物K通道基因,采用酵母雙突變體互補法從擬南芥cDNA文庫中篩選出來cDNA序列分析表明,AKT1長2649bp,其中的閱讀框為2517bp,編碼83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相對分子質量約為95400Da。AKT1編碼的K通道,對K有極高的選擇性,其選擇性依次是K>Rb>>Na>Li

查看全文

納流體憶阻器數學建模及仿真分析

1納流體背景簡介

離子和分子在納米尺度下的傳輸過程引起了大家廣泛地關注。由于納米孔和納米溝道跟一些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質,DNA)具有相當的尺寸,因此也開始在生物分子的分離和傳感中應用。比如α-hemolysin就是一種生物納米孔,可以檢測某種單分子物質。但是,這種溝道的缺點是不穩定,很難控制。相反人工無機的納米溝道是通過在固態襯底上面加工制備的,因此魯棒性好,柔韌性好,同時納米尺寸可以精確控制。甚至可以通過微納制備工藝制備集成的納米溝道實現系統級功能。納米溝道的特征尺寸一般比較接近離子的德拜長度(λD)。眾所周知,表面電荷可以引起離子選擇性和動電效應(包括電泳和電滲)。在微流控器件中,電滲流被廣泛地研究,同時用來驅動流體的流動。當溝道的尺寸比較進階德拜長度時,納米溝道的表面電荷主導溝道的極性和離子濃度從而控制溝道的離子電導。和微流道中溝道的電滲流不同,納米溝道中的離子流動主要由表面電荷來決定,不是由于流體本身的流動來決定。

2固-液界面中靜電相互作用

當固態介質和水介質接觸時,由于固體表面的水解或者吸引離子,使得固體表面產生表面電荷。由于靜電作用,電解質中的壁面電荷會影響附近的離子分布。跟壁面相同電荷的離子會被排斥,相異電荷的離子會被吸引,如圖1所示。由于正負離子的隨機運動和離子的吸引和排斥形成雙電荷層。雙電荷層由不能移動的壁面電荷和可以移動的離子組成。這個可以移動離子的電性和壁面電荷電性相反來使得納米溝道體系達到電中性平衡。這些離子可以在固-液界面附近發生擴散。目前學術界有幾種模型來描述雙電荷層。Helmholtz模型描述的雙電荷層是一種兩個電荷層具有固定距離的物理模型。Gouy-Chapman模型描述雙電荷層是表面電荷和一個溶液中屏蔽離子電荷組成,其中溶液中的屏蔽離子是分散的,因此也被稱為擴散雙電層。另一個經典模型是結合了前面兩種模型的Gouy-Chapman-Stern模型。溶液中靠近屏蔽離子的電荷層叫Stern電荷層。引入Stern電荷層是考慮了離子的直徑大小,它限制了擴散層內邊界的厚度,如圖2所示。在圖中可以看到Stern電荷層的電勢和固-液界面的靜電位非常接近。

3納米溝道中離子選擇透過性建模及分析

為了更容易仿真,我們把我們的納米通道近似為一個圓柱體,其長度為5μm,橫截面為半徑50nm的圓,如圖3所示。絕大多數的固體表面會因某種機理而產生表面電荷,在宏觀體系中,這種表面電荷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在界面的微觀體系中,這種表面電荷的存在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我們在我們納米通道的仿真中把表面電荷的因素加進來。我們納米通道的壁面為PDMS,常溫下會水解為硅酸鹽,硅酸鹽電離會帶負電荷。使得表面電荷極性為負。使得固體表面附近溶液中單位體積凈電荷密度不為零,固體表面電荷與溶液中平衡點和的重新分布形成雙電層。電荷密度隨著壁面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接近溶液中的電荷密度,因此正電荷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慢慢減少,呈擴散狀態分布。因此當氯化鉀的濃度比較低的時候,幾乎需要所有的鉀離子移動到壁面來補償壁面的負電荷,鉀離子近似充滿通道,擴散層長度很長,因此此時納米通道的電導主要由表面電荷所決定。隨著氯化鉀濃度的升高,只需要小部分鉀離子就能屏蔽壁面的負電荷,擴散層長度變短,此時納米通道中的電荷由溶液本身的電荷密度所決定。圖4所示為利用電壓掃描測量不同濃度電導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氯化鉀濃度比較低的時候,電導近似不變,此時溝道內的離子主要由表面電荷引起,溝道內離子濃度高于體溶液,這是典型的雙電層引出的反直覺的現象之一。隨著氯化鉀濃度升高,到達一定濃度后電導出現線性增加,此時溝道內溶液濃度和體溶液近似相等。這個實驗現象再次表明在納米溝道中,其內部電導并不可以簡單的直接用G=σS/l計算(G是器件電導,l是納米溝道的長度,S是納米溝道的橫截面積,σ是納米溝道中溶液的電導率),而是需要考慮表面電荷對納米溝道內電導的影響。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建立了一個物理模型,定量的仿出來不同溶液濃度對應的具體的納米溝道內的電勢分布。用MATLAB中的偏微分方程工具箱(PDEToolbox)求解上述偏微分方程,求出不同濃度的氯化鉀溶液對應的納米溝道的電勢分布如圖5所示。

查看全文

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化學教案

重點

(1)電離。

(2)書寫常見的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

難點

教會學生根據宏觀現象,進行微觀本質的分析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

課時安排

查看全文

子宮全切術后補鉀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子宮切除;補鉀;腸蠕動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子宮全切術后及時進行補鉀對腸蠕動恢復的影響。方法:對80例子宮全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術后3d,每日根據血鉀值、體重、尿量等決定手術后鉀的用量。對照組不予補鉀。結果:觀察組術后腸蠕動出現的時間早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子宮全切術后病人及時補鉀,可促進腸蠕動功能的早日恢復,避免腸麻痹所致的腹脹,從而減輕病人的痛苦。

子宮切除術,因術前精神緊張、禁飲食、麻醉等作用,術后易出現腸蠕動減弱而導致腹脹,給患者帶來痛苦。但是傳統的觀念認為,精神緊張、禁飲食、組織破壞、輸血、麻醉及術后分解代謝增加等因素,使血清鉀離子濃度增高,術后不主張補鉀。有關研究表明:術后禁食、胃腸減壓、引流液的丟失、大量輸液、排鉀利尿劑的使用、手術應激及靜滴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等因素,均可引起低鉀的發生。由于婦科擇期手術患者比較多,而圍手術期潛在的并發癥低血鉀卻經常被忽視。我院試用在子宮切除術第一天開始,每天根據測得的血鉀值、患者的體重、尿量,及時補給10%的氯化鉀,連續補3d,能及早糾正手術后的低鉀狀態,促進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早期恢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子宮切除患者。共80例,其中子宮肌瘤48例,子宮肌腺瘤20例,陰式子宮全切12例。所有患者均無內外科合并癥,年齡39~66歲之間。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情況均等。術中、術后補液量、補液種類及鎮痛藥應用相同,并且均為腰硬聯合麻醉。

查看全文

微課焰色反應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焰色反應是通過灼燒金屬鹽溶液觀察火焰顏色來鑒別金屬元素的常規方法。采用與焰色反應微課相配套的教學設計,在演示實驗環節針對傳統實驗中鉑絲價格昂貴,現象不明顯等缺點,提出用脫脂棉來取代鉑絲的實驗改進方案,在教學中取得了成本更低、簡便快捷、實驗現象更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焰色反應;脫脂棉;鈉離子;鉀離子;鑒別

1教學背景

1.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選自高教社《化學》(通用類)中職第四章第三節。1.2教學內容分析。本節內容安排在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之后,對學生的知識框架完整性進行補充,要求學生學會鑒別鈉離子和鉀離子的一種重要的物理方法。1.3選題價值。通過焰色反應加深學生對金屬元素的認識,有利于加深學生理論聯系生活事例。如理解節日煙花絢爛,炒菜時鹽濺到火上顯黃色的原因等。1.4學生分析。已學習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系統知識,初步具備較完善的知識體系。能利用非金屬離子的鑒定通過知識遷移,預測金屬離子鑒定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原因。中職學生思維活躍,不喜歡空洞的教科書式說教,邏輯推導思路在化學課上比較生疏,他們更喜歡直觀的實驗,色彩鮮艷的顏色刺激視覺神經,動畫和視頻形象的領悟內容,所以通過實驗容易激發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焰色反應原理,了解幾種金屬元素焰色反應顏色。2.1掌握焰色反應實驗鑒定金屬離子方法。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2過程與方法。(1)學會知識遷移,將其應用在生活中。(2)學會在實驗中發現不足進行改進,培養創新實驗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掌握科學探究方法。(5)從生活出發,學會感受生活中的科學美。

查看全文

談論檳榔種植土壤養分

檳榔(ArecacatechuL)系棕櫚科檳榔屬植物,其干燥果皮為藥典中藥“大腹皮”,其干燥成熟種子為藥典中藥“檳榔或榔玉”,其干果炮制加工品為藥典中藥“焦檳榔”,具有較大的國內外藥用和習俗食用市場,列為我國四大“南藥”之首。檳榔已發展成為海南省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經濟作物,也是海南省農業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由于檳榔產量連年下降,嚴重地影響海南檳榔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筆者對海南島東部自然區不同種植年限的檳榔種植地土壤酶和土壤養分進行調查研究及相關性分析,評估海南島檳榔種植地土壤質量,探討檳榔產量連年下降的原因。

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海南省萬寧市興隆,北緯18°43''''51″~18°43''''57″、東經110°11''''33″~110°11''''36″,海拔高度為26~28m,隸屬海南島東部自然區東南部興隆盆地,氣候溫和、溫差小、雨量充沛,年均溫24.2℃,≥10℃積溫8800℃•d左右,平均極端高溫37℃,平均極端低溫10℃,干燥度0.64,年雨量2400mm,土壤均為黃色磚紅壤。供試檳榔種植地分別為12年和24年的檳榔園,檳榔采用常規栽培技術,種植密度為2m×2m。供試土壤采自該區域12年和24年的檳榔種植地土壤,分別設置根區土壤(距離檳榔樹頭30cm的土壤)、園區土壤和對照區土壤(檳榔園周邊相鄰的空置露地)。

2試驗方法

土壤采樣深度為耕層下0~20cm,采樣方法為S形多點取樣混合四分法。過氧化氫酶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并委托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分析檢驗。土壤養分檢測依據:有機質-NY/T1121.6─2006、水解氮-LY/T1229─1999、銨態氮-LY/T1231─1999、硝態氮-紫外分光光度法、全氮-NY/T53─1987、有效磷-NY/T1121.7─2006、全磷-LY/T1232─1999、速效鉀-LY/T1236─1999、全鉀-NY/T87─1988、交換鈣-NY/T1121.13─2006、鈣-LY/T1253─1999、交換鎂-NY/T1121.13─2006、鎂-LY/T1253─1999、有效鋅-LY/T1261─1999、鋅-GB/T17138─1997、有效銅-LY/T1260─1999、銅-GB/T17138─1997、有效錳-LY/T1263─1999、有效鉬-NY/T1121.9─2006、有效硼-NY/T1121.8─2006、有效硫-NY/T1121.14─2006、氯離子-NY/T1121.17─2006,并委托海南省農墾中心測試站分析檢驗。試驗獲得的數據采用CORREL函數進行相關性分析。

3結果與分析

查看全文

淺析7010A生化儀測鉀酶法時間點位

摘要:測定時間點(△T=T2-T1)應處在酶催化的零級反應階段。正確選擇時間位點對酶活性濃度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本文應用紫外酶法2PUNDT,2點定標在HITACHI7170A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應用RANDOX試劑盒參數2-21-27時間位點與自設2-20-28時間位點進行比較,延長酶促反應時間,使底物反應徹底,提高了精密度和準確性。檢測結果的重復性比較恒定。

關鍵詞:酶法血清鉀測定時間點位比較

一、材料

1.1RANDOX生產的鉀試劑盒及定值血清,批號LEVEV1062UE/1,LEVEV2128UN/3,血清鉀濃度:X1=3.92mmol/L,X2=6.01mmol/L。

1.2血清鉀標準液濃度:X1=2.50mmol/L,X2=8.00mmol/L.兩點定標法定標。

1.3HITACHI7170A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查看全文

氯堿生產工藝方法比較分析

摘要:氯堿生產工藝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水銀法、苛化法、離子膜法、隔膜法等,其中離子膜法和隔膜法兩種方法應用最為廣泛。本文從氯堿生產角度入手,對離子膜法和隔膜法在化鹽工段、電解工段、蒸發工段、氯氫處理工段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對比分析,從中窺探出兩種生產工藝的優缺點。

關鍵詞:氯堿生產工藝;離子膜法;隔膜法;優缺點

氯堿生產工業是我國基本化學工業中的基礎工業,在化工業、紡織業、輕工業、冶煉業等廣泛應用。眾所周知,氯堿生產采用化學方法,生產制作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還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介于此,應當對現有氯堿生產工藝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為未來氯堿生產工藝方法創新進行借鑒。

1化鹽工段

在這一階段,對鹽水標準進行比較分析。普通標準下,精鹽水槽里面的氯化鉀質量濃度為300~310g/L。采用隔膜法生產氯堿時,該種方法對鹽水標準較低,無論有沒有硫酸根,化鹽中都不會積累硫酸根。所以,很多地下鹽豐富地方,可以用鹵水制造堿,資源消耗相對小,故資源優勢明顯[1]。但是,隔膜法使用壽命不長,為延長隔膜法運轉時間,需要消除鹽水中的鈣鎂離子、及固體懸浮顆粒物質等含量。部分企業采用氯堿工藝靜制鹽水,具體方式:第一,溶解鹽時,循環使用鹽水,溶解后的鹽水中反應生成了Mg(OH)2物質;第二,使用碳酸鉀,用于沉淀CaCO3;第三,反應后,對精鹽水進行澄清;第四,使用砂濾器對澄清鹽水進行過濾。通過以上操作,可進一步提升鹽水質量。離子膜法在鹽水工段的主要工作依然是除硫酸根,結束這一重要工作后,經過干鹽飽和,再加入碳酸鉀、氫氧化鉀、氯化鐵等物質,之后使用預處理器、膜過濾器進行處理,加入鹽酸中和后,生成一次精鹽水。將一次精鹽水放置入螯合樹脂塔中將鈣鎂離子控制到20ppb以下,得到二次精鹽水,再對二次精鹽水進行電解。這過程中,雖然可以達到預期目的,但是有污染問題。對此,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造,使用戈爾膜進行過濾,二次精鹽水質量得以明顯提升,對比發現,隔膜法對鹽水標準較低,而離子膜法對鹽水標準相對高一些。改造后的隔膜法、離子膜,鹽水質量大幅度提升。

2電解工段

查看全文

化學課外實驗管理論文

【原理】土壤里含有許多有機酸、無機酸、堿以及鹽類等物質,各種物質的含量不同,使土壤顯示出不同的酸堿性。土壤的酸堿性可以用酸度表示,即用pH值表示土壤的酸堿性。習慣上把pH值在6.5~7.5范圍內的土壤叫中性土。土壤酸堿度的分級情況見下表。

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作物生長,各種作物對土壤pH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下表是一些主要農作物適宜生長的酸度范圍。

測定土壤的酸度,一般用蒸餾水或鹽溶液(常用氯化鉀)提

取土壤中游離態或代換性的氫離子,然后用pH試紙或備有標準色階的pH混合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如果用pH計,測定的值更精確。

【操作】稱取1g風干或新鮮土樣,放入試管內,加入5mL蒸餾水,試管口加塞后充分振蕩,放置澄清后用精密pH試紙(pH值在5.5~9.8)測定上層清液的酸度。

【說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