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4:42: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計量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期刊學科類別關系計量研究
1研究背景
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把握好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1]。在支撐科技發展的眾多學科中,工程學來源于生產實踐、科學發現及學科分化與綜合,對科技的發展有著重要促進作用[2]。我國非常重視工程學的發展,工程學是我國一流學科建設中的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我國工程學建設成效顯著,在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的數據中中國大陸工程學學科全球排名穩居第1位。工程學涉及面廣,子學科間互動、交叉與融合活躍。ESI數據庫從宏觀視角將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分為22個學科領域,每種期刊被劃分進唯一一個學科領域。ESI側重宏觀學科領域的分析,ESI學科分類體系的優點是較為簡明,缺點是較為粗獷。而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簡稱JCR)從SCI/SSCI期刊論文及其參考文獻維度的考量測度學科關系及期刊影響因子,構建出了細致的JCR學科分類體系,涉及200余種學科門類,每種期刊被劃分到一個或者多個學科中[3]。大多數科研工作者對于JCR的學科分類較為熟知,但對ESI學科期刊的認識較為模糊,尤其對于我國教育部學科分類與二者之間對應問題更是困惑。具體專業學科的科研人員在投稿時存在很多困擾,經常會遇到交叉使用多種分類體系的需求。故此,本研究基于期刊學科類別視角,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專家研判為依據,以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學科覆蓋中相關工程學期刊為數據來源及其實證基礎,遵從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原則,通過不同學科分類體系中學科期刊映射關系,明晰該學院相關ESI工程學科期刊覆蓋情況,識別學科間交叉特征、分析學科關聯性、測度學科交叉性及學科支撐度,為工程學科整體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為該校促進工程學科進入ESI前1%作出參考。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從不同學科分類體系間的相互差別及相互聯系視角出發,學科分類方法采用中國教育部學科劃分、ESI學科分類和JCR的學科分類。其中JCR學科采用科睿唯安2019年的數據,共涉及期刊12534種、學科門類236個[4]。ESI學科選取2020年5月14日公布的數據,數據覆蓋時間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共10年2個月。此次數據中共收錄ESI工程學科期刊有893種[5]。學院學科以建立在中國教育部學科分類基礎之上的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現有的4種學科為例。本文以學院的需求為出發點,構建如圖1所示的“學院學科需求、ESI學科期刊、JCR學科期刊”之間的三角映射關系。首先建立ESI工程學科類別與JCR學科類別之間的映射關系,確定ESI工程學科期刊對應的JCR學科類別;再結合理學院的學科設置,并通過訪談理學院的學科專家,建立JCR類別與該學院學科之間的映射關系;其次將映射到的學院需求的JCR類別期刊再次與ESI工程學科期刊建立映射關系,最終映射匹配出ESI工程學科期刊與該學院密切相關的期刊。通過不同學科分類體系中學科期刊映射關系,利用學科關聯分析方法,結合DDA軟件建立學科關聯網絡圖譜,分析學科間的關聯性和交叉度,幫助科研工作者明晰ESI工程學科大學科中與自身學科相關的JCR類別期刊。
3結果與分析
3.1學科覆蓋概況及映射關系。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作為實例分析其學科情況。該學院現有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應用數學、物理電子學4個教育部學科目錄中的學科專業。從理學院的學科特點可見,該學院學科以基礎學科和基礎理論為主,但其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特征,學科輻射面廣,對于工程科學(其他相關專業學科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ESI工程學科類別與JCR學科類別之間的映射,統計得知ESI工程學科的893種期刊對應的89種JCR學科類別;結合理學院的學科設置,并通過訪談理學院的學科專家,經過與專家的多輪深度交互,在學科專家的研判之下將其中的18種JCR類別期刊與該學院學科之間建立映射關系,并最終映射匹配出ESI工程學科與該學院密切相關的JCR學科類別(學科名均采用中文譯名),初步構建了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學科覆蓋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在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學科覆蓋圖中,理學院的物理電子學、應用數學、固體力學及工程力學4個學科映射了ESI工程學科學科類別,及JCR的“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數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流體和等離子體”“統計學和概率”“數學和計算生物學”“數學,跨學科應用”“數學,應用”“數學”“聲學”“生物物理學”“運籌學和管理科學”“光學”“化學,物理”“機械學”“工程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船舶”18個學科類別。3.2學科類別及數量分析。將學科專家研判之下的18個JCR學科類別映射到ESI工程學科期刊中,對應到441種期刊,其具體的學科類別及其數量如圖3所示。通過學科類別及其數量的統計,揭示ESI工程學科學科結構與JCR學科結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支撐關系。由圖3可見,對于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而言,其沖擊ESI工程學科時,支撐力度較強的第一梯隊JCR學科有:“工程學,機械”包括116種期刊、“工程學,土木”包括113種期刊、“機械學”包括94種期刊;支撐度次之的第二梯隊JCR學科有:“運籌學和管理科學”包括56種期刊、“物理學,應用”包括34種期刊、“數學,應用”包括31種期刊、“光學”包括29種期刊、“數學,跨學科應用”包括22種期刊;其他10種JCR類別期刊對于工程學支撐力度較弱。3.3學科之間交叉程度分析。英國著名文獻學家布拉德福也提出,在科學技術中,每一個學科或多或少、或近或遠地與其他任何一個學科相關聯[6]。JCR學科分類精細,JCR將SCI/SSCI期刊分為236個學科類別,每種期刊以一對多的方式歸入多個學科類別之下,呈現出多樣性、開放性、交叉性和復雜性的特征。經過統計分析,與理學院各學科相關的18種JCR學科分類對應的ESI工程學科期刊有441種,其中342種期刊對應理學院唯一相關的JCR學科類別、89種期刊對應理學院2個相關的JCR學科類別、10種期刊對應理學院3個相關的JCR學科類別。本研究通過每種期刊所屬的學科類別之間的關系揭示學科間的內在結構和各個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以刊名為相關基礎,通過JCR學科類別之間的交互關系,構建學科間的交互相關矩陣,運用余弦函數計算交互相關指數并度量學科間相關度的大小。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將其矩陣可視化后得到如圖4所示的學科交互相關圖。表1中,行和列分別代表著學科,行和列交叉單元格內數字大小代表著學科間相關度的大小。從表1和圖4可以看出,在學科間交叉數量層面,本案例涉及的18種JCR學科中,有15種學科間存在著交叉連線,學科間連線最多的為“機械學(ME)”,與其他8種JCR學科之間具有交叉關系;其次是“工程學,機械(E,ME)”,與其他7種JCR學科之間存在交叉關系;再次是其他13種學科間也普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交叉連線。由此可見,各學科間存在著廣泛交叉融合特質,正是這種特質激發了學科的快速發展[7]。在學科間關聯強度層面,“工程學,機械(E,ME)”和“機械學(ME)”學科間的相關系數最高為0.278,學科間連線最粗,相應的關聯度也最強?!拔锢韺W,應用(P,A)”與“物理學,凝聚態(P,F&P)”關聯度為0.23;“機械學(ME)”與“物理學,流體和等離子體(P,F)”關聯度為0.219;“數學,應用(M,A)”與“數學(MA)”及“物理學,數學(P,M)”關聯度都為0.18;“機械學(ME)”與“聲學(AC)”關聯度為0.179;“運籌學和管理科學(O&M)”與“數學,應用(M,A)”關聯度為0.168;“運籌學和管理科學(O&M)”與“統計學和概率(S&P)”關聯度為0.152;“工程學,機械(E,ME)”與“聲學(AC)”關聯度為0.134;“工程學,土木(E,C)”與“工程學,船舶(E,MA)”關聯度為0.126;“機械學(ME)”與“數學,應用(M,A)”關聯度為0.111;“機械學(ME)”與“物理學,數學(P,M)”關聯度為0.103。這些子學科聯系十分緊密,作為ESI工程學科研究的基礎子學科,支撐其他子學科的研究發展。而其中相對獨立的學科有“化學,物理(C,P)”“數學和計算生物學(M&C)”“生物物理學(BI)”,這三個學科與其他學科無交叉。3.4學科分區之間交叉度分析。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對期刊獲得客觀響應、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觀度量,是評價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由于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因子有明顯差異,故不適宜用影響因子來比較不同學科期刊之間的相對影響力。對此,科睿唯安將期刊按照學科方式分成4個JCR質量區。IF排名進入期刊所屬學科前25%者歸Q1區;IF排名進入期刊所屬學科前26~50%者歸Q2區;IF排名進入期刊所屬學科前51~75%者歸Q3區;學科領域IF排名后25%的期刊則歸Q4區[8]。由于一種期刊可能屬于多個JCR學科,即每種期刊可能屬于多個分區,有的期刊不同的學科分類其分區也不盡相同,甚至出現分區跨度較大的情況。對本案例中涉及到的期刊的學科分區進行共現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學科分區共現矩陣及如圖5所示的學科分區共現圖。由表2和圖5的學科分區矩陣及關聯網絡可見,Q1與Q2的共現指數為0.05,節點間的連線也較粗,表明Q1與Q2間存在較強關聯性;Q1與Q3的共現指數為0.024,節點間的連線較細,表明Q1與Q3間存在弱關聯性,即一種期刊其學科分類和學科分區可能涉及到Q1、Q2,甚至涉及到Q3區。值得注意的是,Q2與Q1、Q3、Q4之間都存在共現,Q3與Q1、Q2、Q4之間都存在共現,即部分期刊學科分類較多、學科分區跨度也較大,涉及Q1、Q2、Q3及Q4四個分區。Q4與Q3的共現指數為0.05,與Q2的共現指數為0.005,即某些期刊學科分區主要以Q4與Q3為主,少數涉及到Q2分區。
質監局計量與認證科上半年工作總結
計量科按照省局20*年計量工作要點,結合*實際,在局黨組和班子及分管局長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中共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提出了20*年*質監計量工作要以“能源計量、民生計量、安全計量”為重點,圍繞工業強市,服務企業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富民惠民行動,在上半年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工業強市和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好能源計量工作,為企業提供計量服務。
(一)開展計量節能服務活動。
一是在對*年我市企業能源計量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昊華西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硬合公司等7戶能源計量工作先進單位進行表彰。
二是組織全系統開展了以“能源計量與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主題的“5.20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5月18日,*市計量測試研究所在建所50周年之際,配合“5.20世界計量日”,組織開展了免費計量檢測活動,現場接受了廣大群眾的咨詢?;顒又泄彩芾砑彝ダ夏暧醚獕河嫏z測50余臺,個人用眼鏡片檢測30余副,個人所有的金銀首飾計量70余件,提供常用計量器具使用常識等咨詢服務80余人次,現場免費發放宣傳材料238份,深受廣大市民歡迎。同時在*日報上進行了專版宣傳計量常識,世界計量日的由來,展示了計量成果,介紹了計量對群眾生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宣傳效果,讓市民了解計量,懂得計量。
5月20日,富順質監局宣傳一分隊分別向縣內5家大型企業主動上門宣傳服務,在企業大門和生產車間懸掛節能降耗標語;宣傳二分隊在富州花園廣場向社會開展計量法規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咨詢。
計量科干部個人工作匯報
一年來,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屆中全會精神。服從領導、團結同志、廉潔奉公、扎實工作。以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質監為重點,圍繞工業強市,以計量工作服務百色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科長的帶領下,在同事們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和局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F簡要總結如下:
一、關于“德”的方面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個人立身和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礎。我始終注重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保持良好的道德風尚。在工作和事業面前,我歷來顧全大局,從不爭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刻告誡自己要始終把事業和工作擺在首位,把加快計量監管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二、關于“廉”的方面
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嚴格執行總局“八嚴禁”和市局“八條禁令”以及行政執法人員“五公開”、“十不準”的規定,全面掌握“三法八條例”、“國家行政五法”,遵守局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行政服務和執法中不假公濟私、不化公為私、不吃、拿、卡、要。
三、關于“勤”的方面
計量科干部個人工作總結
一年來,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屆中全會精神。服從領導、團結同志、廉潔奉公、扎實工作。以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質監為重點,圍繞工業強市,以計量工作服務百色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科長的帶領下,在同事們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和局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F簡要總結如下:
一、關于“德”的方面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個人立身和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礎。我始終注重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保持良好的道德風尚。在工作和事業面前,我歷來顧全大局,從不爭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刻告誡自己要始終把事業和工作擺在首位,把加快計量監管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二、關于“廉”的方面
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嚴格執行總局“八嚴禁”和市局“八條禁令”以及行政執法人員“五公開”、“十不準”的規定,全面掌握“三法八條例”、“國家行政五法”,遵守局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行政服務和執法中不假公濟私、不化公為私、不吃、拿、卡、要。
三、關于“勤”的方面
市計量科年度工作報告
按照區局年計量工作要點,結合我市實際,在局黨組、局長和班子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工業強市,以“能源計量、民生計量”為重點,以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為主題,全面履行職責,不斷提升計量工作服務百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為建設和諧百色效益百色和富民惠民行動作出了新貢獻?,F將全年工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民生計量工作開展情況
民生計量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我市市場的繁榮穩定。為做好民生計量各項工作,我市加大了計量監督檢查力度,主要是對農產品收購用汽車衡、燃油加油機、出租汽車計價器、醫用三源、眼鏡配置用計量器具以及城區主要集貿市場、超市在用衡器進行計量監督檢查,同時,也基本完成了六類民生計量器具的基本情況登記造冊,并全面開展其檢定工作,年我市民生計量工作成效明顯。
1、《強檢工作計量器具管理系統》錄入率達100%;計劃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數量:城區集貿市場固定攤點衡器共9675臺/件;燃油加油機共732臺;出租汽車計價器共497臺;農產品收購用汽車衡共108臺;眼鏡配置用計量器具(含驗光鏡片、焦度計、驗光機)共44臺;醫用三源(醫用激光源、醫用X射線輻射源、醫用超聲源)共67臺。
2、民生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監管情況:計量行政管理部門及計量技術機構共深入重點節能企業59次,就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工作推進情況的監督檢查了44次;對民生強檢計量器具管理情況的執法檢查了65次;農產品收購用汽車衡、燃油加油機、出租汽車計價器、醫用三源、眼鏡配置用計量器具、城區主要集貿市場固定攤點結算用衡器六類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率分別為96.2%、100%、99.8%、99.9%、100%、96.7%。
3、“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開展情況:
計量工作管理制度
一、計量器具的流轉
(一)購置:
1.各科室需要購置計量器具時,要向器械科提出申請報告,未經審批的一律不予采購。
2.購入的計量器具應有CMC(生產許可證標志)的標志,不得采購未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企業生產的計量器具。
(二)入庫:
1.計量器具購進后,由器械科組織有關人員檢查驗收后,將說明書、圖紙、驗收單等技術資料妥善保管,并建立計量器具臺帳。
文獻計量學發展論文
【內容提要】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對其發展現狀做了基本估計和全面分析,認為它取得了七個方面的重要進展;從科學化、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實業化、國際化等六個方面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摘要題】專題探討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發展階段/現狀/趨勢
目前可獲得的文獻資料表明,中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相關論文最早出現在1964年,張琪玉、王恩光分別在《綜合科技動態(第二分冊)情報工作》的第5期上發表文章,介紹了美國編輯出版的“科學引文索引”。但文獻計量學在我國的真正興起和傳播是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實際應用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已成為圖書情報與科學評價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
1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
我們根據統計資料[1][2][3],編制了表1(不含港、澳、臺的文獻數)。根據文獻數量的增長變化、研究的成果和進展,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我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文獻計量學發展論文
1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
我們根據統計資料[1][2][3],編制了表1(不含港、澳、臺的文獻數)。根據文獻數量的增長變化、研究的成果和進展,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我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表1中國文獻計量學文獻數量分期統計表
附圖
1979-1982年是我國文獻計量學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主要是論文數量較少,而且異常分散。這一時期只發表了149篇論文,年均文獻量只有37.3篇。從內容來看,主要是翻譯、介紹、吸收和引進國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統研究。與國外相比,我國文獻計量學的起步階段很短,只經歷短暫的4年之后便迅速進入了相對集中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國文獻計量學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其主要的標志是將文獻計量學搬上了大學的講壇,開始了正式的專門教育。1983年,武漢大學為本科生、??粕_設了文獻計量學課程,并編寫出《文獻計量學》教材。同時,這一時期的研究比較活躍,發表的論文數量增長很快,達到353篇,年均文獻量為70.6篇,比上一時期增長89.3%;在內容上,既有國外研究成果的介紹和評述,又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開展的應用性研究,或者驗證文獻計量學的理論和方法在中文文獻方面的適用性等。
文獻計量學發展論文
【內容提要】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對其發展現狀做了基本估計和全面分析,認為它取得了七個方面的重要進展;從科學化、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實業化、國際化等六個方面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摘要題】專題探討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發展階段/現狀/趨勢
目前可獲得的文獻資料表明,中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相關論文最早出現在1964年,張琪玉、王恩光分別在《綜合科技動態(第二分冊)情報工作》的第5期上發表文章,介紹了美國編輯出版的“科學引文索引”。但文獻計量學在我國的真正興起和傳播是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實際應用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已成為圖書情報與科學評價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
1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
我們根據統計資料[1][2][3],編制了表1(不含港、澳、臺的文獻數)。根據文獻數量的增長變化、研究的成果和進展,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我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對其發展現狀做了基本估計和全面分析,認為它取得了七個方面的重要進展;從科學化、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實業化、國際化等六個方面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摘要題】專題探討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發展階段/現狀/趨勢
目前可獲得的文獻資料表明,中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相關論文最早出現在1964年,張琪玉、王恩光分別在《綜合科技動態(第二分冊)情報工作》的第5期上發表文章,介紹了美國編輯出版的“科學引文索引”。但文獻計量學在我國的真正興起和傳播是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實際應用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已成為圖書情報與科學評價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
1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
我們根據統計資料[1][2][3],編制了表1(不含港、澳、臺的文獻數)。根據文獻數量的增長變化、研究的成果和進展,以及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我國大陸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起步階段、發展初期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