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購置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02:5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械購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機械購置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效益研究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村社會也在不斷發展和變革,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農業機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機械化研究必須與時展和社會發展相符,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持續、全面、科學的發展。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是我國針對農業機械化出臺的一項有利政策,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撐,有利于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將就我國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展開探討。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制度變革;農機購置補貼

農業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關鍵性問題之一,農業機械化也是推動我國農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內外都針對農機機械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在于三個方面,農業機械技術和裝備技術發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政策支撐等。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農業機械化一直是農業領域專家學者重點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我國已經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但是針對農業機械化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

1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作用分析

1.1提高了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建設,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有利政策,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熱烈響應,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大力推廣,有效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數據顯示,我國在2006年就投入了45億元用于農機購置補貼,并不斷強化和完善我國現有的農業扶持政策[1]。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績效分析

一、廣東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

(一)補貼范圍、補貼額度和補貼對象

廣東省農機補貼機具種類包括耕整地機械、動力機械、收獲機械、種植施肥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設施農業設備、田間管理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排灌機械、其他機械及自選類等13大類41小類141個品種。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行定額補貼形式,既同一種類農業機械和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廣東省內實行一致的補貼標準。大型棉花采摘機具、甘蔗收獲機具、200馬力以上拖拉機械單機補貼額可提高到20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農業機械、高性能青飼料收貨機械、大型免播種機械等農業機具補貼限額可提高12萬元。農機單機補貼限額規定不超過5萬元,農機定額補貼規定按不超過廣東省市場平均價格30%。農機補貼對象包括農民、牧民、漁民、從事農機機械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性組織、農場(或林場)職工、生鮮乳收購站、取得本地工商登記的養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乳品生產型企業參股經營生鮮乳收購工作站。

(二)補貼政策落實情況

農機裝備水平和總動力持續快速增,一些有特色、重點農業機械的應用得到廣泛推廣。在農業部和財政部支持下,廣東省從2005年開始實施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專項,2010—2011年,全省共落實中央財政補貼資金5.5億元,省級財政安排了6000多萬元用于農民購置省重點推廣的農業機械在中央財政補貼基礎上進行累加補貼。實施范圍覆蓋全省所有農業縣(市、區),補貼產品目錄基本覆蓋了全省農業生產的所需各類農業機械。兩年來,共補貼各類農機具近30萬臺(套),直接受益農民近23萬戶(次)。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機)與財政部門積極配合,嚴格按照要求,切實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操作,提高辦事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執法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0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了2345萬千瓦,比2003年增長了30.6%。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53.7%,比2003年提高了32.4個百分點,農機裝備水平和總動力持續快速增長。另外,一些有特色、重點農業機械的應用得到廣泛推廣。

二、問卷調查分析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計劃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目標,以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以推進糧食作物、設施作物等關鍵環節機械化為重點,進一步調動和保護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補貼原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應遵循公開、公正和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

公開是指補貼政策、辦法公開,補貼資金操作過程透明。通過公示、公布等多種形式使補貼對象充分了解補貼政策等信息。

公正是指資金分配、補貼機具目錄、補貼對象確定等全過程公正。按照事先公布的優先補貼條件,公正確定享受補貼對象名單,并在鄉村范圍內公示,接受監督。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助辦法

一、基本準則

深化貫實科學發展觀,以改變農機化發展方法為主線,以調整優化農機配備構造結構、提高農機化功課程度為首要任務,加速推進首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積極發展畜牧業、漁業、設備農業、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依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注重因地制宜,促進農機配備總量和構造調整結構優化;注重突出重點,向優勢農產品主產區、關鍵單薄環節、農機專業協作組織傾斜,提高農機化發展的質量和程度;注重扶優扶強,大力推行先進合用、技能成熟、安全牢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機具;注重陽光操作,增強監管,進一步推進補助政策執行進程公道公開,監管辦法扎實有用;注重充分發揚市場機制造用,切實保證農民選擇購置農機的自立權;注重發揚補助政策的指導效果,調動農民購置和運用農機的積極性,促進農機化快速健康發展,為促進農業不變增產、農民繼續增收和鄉村昌盛不變作出奉獻。

二、施行范圍及資金規劃

(一)施行范圍:農機購置補助政策在全縣范圍內施行。凡持有我縣身份證的農民和在我縣注冊的農機專業協作組織均可享《省2012年農機購置補助產品目錄》中規則補助機具及其補助額度。

(二)資金規劃:省農業廳、省財務廳安排我省第一批補助資金260萬元。其中:20萬元用于補助插秧機,30萬元用于補助設備農業。其他210萬元重點補助首要農作物生產機械,過量思索其它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和節能機具。補助資金向糧油作物栽種大戶、農機專業協作組織恰當傾斜。

三、補助機具及補助規范

查看全文

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業機械的影響

1農機購置補貼的出發點與意義

農機購置補貼使更多的農民實現了購買農業機械的愿望,使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從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者保有農業機械的數量、農業機械的質量、結構不斷優化,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的農業機械迅速增長,使農機裝備結構日趨合理等方面著手來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有效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全面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向現代化全面邁進。

2我國現行的農機購置補貼辦法

農機購置補貼已實施了十多年了。在十多年的實踐中,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從一年一制訂到2015年江蘇省出臺《關于印發〈2015—2017年江蘇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辦法〉的通知》一管三年,有效保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從一開始按發票金額的30%補貼到現在的定額補貼,堵住了經銷商與購機戶虛開大發票,多領補貼款的漏洞;從補貼資金用光即止到現在的對列入補貼品目機具實施“普惠制”,為購機戶按需機提供了保障,也堵住了倒賣補貼機具的可能;從差額購機到全額購機再到鄉鎮農機部門申請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把購機補貼對市場的影響降到最低。補貼操作流程越來越規范,受益面越來越廣。到目前為止,江蘇采取的農機購置補貼操作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品目管理、自主購機、鄉鎮受理、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對列入補貼品目機具實施“普惠制”。

3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機企業的影響

農民的農機購置行為屬于一種市場行為,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后,農機購買不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它同時受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的雙重影響。在這種形勢下,農機生產企業生產的農機具如能進入補貼目錄,其在同類產品中的價格優勢就很明顯。而補貼機具要進入省推廣目錄,機具的各項性能指標必須達到國家或省推廣農機具的標準化水平。有利于國家制訂的農機企業的行業標準,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有效的推行與落實。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以改善農業裝備結構,突破農機作業薄弱環節,提高綜合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生產能力,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拉動農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為主要任務。為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實現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目的及原則

(一)目的

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推進農機工業結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技術進步,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指導意見

為了進一步做好201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根據市農機中心、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市201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榆市農機〔2013〕3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

充分尊重農民自主選擇的原則,突出農業生產關鍵季節和薄弱環節以及特殊主導產業機械化的發展,加快推進農機結構調整優化,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二、投資規模及實施范圍

本次補貼資金規模為中央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00萬元,市級130萬元,區級500萬元。補貼實施范圍為全區24個鄉鎮(鎮辦事處)和農場。根據我區農業發展和農民購機的實際需求,補貼資金的安排向糧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設施蔬菜、土地細碎化整合(流轉)大鄉鎮、農機化示范區、保護性耕作示范區,農機合作組織,農機示范戶重點傾斜。

三、補貼對象和補貼農機具種類、標準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鼓勵和支持農民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節本增收,中央財政設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以下簡稱“補貼資金”)。為加強補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有關辦法,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農機補貼專項由財政部和農業部共同組織實施,指導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和農機管理部門組織落實。各級農機和財政部門應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協調,密切配合。

財政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落實補貼資金預算,及時撥付補貼資金,對資金的分配使用進行監督檢查等。

農機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具體負責補貼專項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包括編制實施方案、制定補貼機具目錄和組織開展購機申請、審核、登記、公示等。

第三條補貼資金的使用應遵循公開、公正、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

根據吉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做好2009年農機補貼相關工作的通知》(吉農機字〔2009〕7號)和《2009年吉林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市農機化發展的實際,為切實做好今年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以改善農業裝備結構,突破農機作業薄弱環節,提高綜合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生產能力,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拉動農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為主要任務。為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實現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目的及原則

(一)目的

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推進農機工業結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技術進步,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以改善農業裝備結構,突破農機作業薄弱環節,提高綜合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生產能力,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拉動農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為主要任務。為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實現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目的及原則

(一)目的

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推進農機工業結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技術進步,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