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22:36: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游城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考察材料

為確保我市“創優”工作順利實施,十月份通過國家的正式檢查驗收,根據我市“創優”工作初次開展,工作人員及部分責任單位對“創優”標準把握不足的現狀,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由“創優”指揮部副指揮長,人大副主任周德金、市政協副主席尤連勝帶領市“創優”辦全體工作人員及重點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商務局)分管“創優”工作的領導,分成兩組,分別于4月4日、7日赴湖北赤壁、荊門、襄樊市,湖南岳陽、張家界、韶山市,河南南陽、平頂山市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考察,考察組通過與各地市黨政機關、旅游、城建、商務等部門座談,實地考察,查閱“創優”相關的文件資料等形式,目睹了外地城市“創優”工作成果,所見所聞,耳目一新,震動很大,獲益匪淺,真正認識到恩施與先進地市的明顯差距,進一步增強了“創優”工作的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考察組一行經過的城市先后從*年─20*年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這些城市中特別是襄樊、南陽、平頂山市的旅游業近年來發展迅猛,通過“創優”城市面貌變化很大,政府“創優”的力度大,措施硬,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經驗

(一)政府主導抓“創優”。“創優”工作中,均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政委和指揮長或主任、相關各委辦局、區縣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優”工作指揮部或“創優”工作委員會,并成立了相關辦事機構。南陽市從全市各部門抽調了一批縣級后備干部和骨干力量組成綜合辦公室、規劃達標組、資料匯編組、環境治理督導組、重點項目建設組、宣傳抽樣組、行業建管組、獎懲任免組等8個工作組,負責“創優”工作中的具體事務。由于“創優”工作關聯性強、涉及面廣、協調量大,各市“創優”工作委員會或指揮部把“創優”工作始終抓在手中。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檢查、親自督辦整改,在“創優”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的方針,使“創優”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市人大、市政協密切關注,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工程。河南南陽市“創優”工作只用了8個月,他們主要的硬措施就是“四大家”領導每人負責一條街,全市共13條街,全部按“創優”的標準進行整治,包括環境整治、廣告牌的整治等,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二)部門合力抓“創優”。考察組所到之處,部門合力抓“創優”是其“創優”工作的一大亮點。“創優”工作到哪個部門,哪個部門就抽出精兵強將組建專班抓落實,“創優”驗收應有的資料需要怎樣制作就怎樣制作,包括《統計年鑒》這樣的資料,都按照驗收要求變通整理,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宣傳發動廣泛深入。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主持召開“創優”動員大會,襄樊市先后四次召開上至“四大家”領導、下至居委會負責人參加的高規格、大規模會議,進行廣泛發動和安排部署,提高各部門對“創優”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創優”過程中,襄樊市廣泛開展市民“創優”知識教育。市“四大家”領導分別深入至各社區居委會市民學校,圍繞“創優”是什么、為什么要開展“創優”、怎樣開展“創優”以及廣大市民應該為“創優”做些什么等話題,向廣大市民宣講“創優”工作的目的意義、指導思想及主要措施,征求市民對“創優”工作及城市建設管理的意見,向全市市民發出“嚴律自己人、善待外地客”的倡議。各街道辦事處、各社區居委會將“創優”工作與文明社區、創文明小區結合起來,提出了“人人都是襄樊形象、處處都是旅游環境”的口號,開展了系列文明行為常識教育,提高了廣大市民的文明素質。在全市主要街道和繁華地段、交通要道設立大型“創優”宣傳廣告牌,編印了《公民道德修養─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手冊》,廣泛開展“創優”宣傳,使“創優”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在新聞媒體上開辦“創優”專版、專欄,宣傳“創優”,推動“創優”。荊門市投入巨額資金,舉辦大型節慶活動,在公交車身上彩噴宣傳廣告,在出租車上張貼宣傳口號,各單位懸掛橫幅標語。各市在“創優”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在社會上形成了強大的“創優”輿論氛圍。

查看全文

國內旅游城市化探究

旅游城市化起源于福特制(fordism)時期的高工資和大眾消費,成熟于20世紀70年代,即后福特制(postfordism)時期的大眾享樂消費(massconsumptionofpleasure)的興起。隨著后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城市綜合實力的增強、城市環境的全面改進及城市各種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在原有經濟、文化、交通、政治等功能之外,旅游功能日趨完善。可以說旅游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旅游業和城市化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

一、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旅游城市化”(tourismurbanization)是Mullins最早提出的,他認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紀后期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基于后現代主義消費觀和城市觀(注重享樂,pleasure)的一種城市形態,是一種建立在享樂的銷售與消費基礎上的城市化模式[1]。國內已有學者對中國的旅游城市化現象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對旅游城市化概念進行了界定。黃震方將旅游城市化定義為:旅游區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轉移和聚集,旅游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在人們的旅游活動中作用逐漸增大的現象。王冬萍認為,旅游城市化是以旅游的發展帶動人口、資本和物質等生產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區積聚和擴散,從而帶動城市地域的不斷推進和延伸的過程,它包括使城市規模擴大和使城市質量提高兩方面內容。李鵬在黃震方等人定義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旅游城市化還包括旅游景區景點的人工化和城鎮化傾向。陸林從城市化角度,認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為推動城市化的一種動力,引導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從消費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為滿足人們由傳統的日用型消費向現代享樂型消費轉移,提升城市功能的過程。旅游作為現代享樂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過程是一種新的城市化模式。朱告界定的旅游城市化不僅僅是旅游業促進城市發展的一種結果,更主要是一種動態發展的趨勢和演變過程。包括:(1)旅游城市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旅游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旅游功能日益增強和城市旅游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2)旅游城市化是城市旅游角色的變化,是城市從旅游客源地向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綜合體轉化的過程;(3)旅游城市化也是旅游促進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個動態過程。李璐芳則在王冬萍所定義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基礎之上,進一步對旅游城市化的含義作了如下描述:將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來建設,以更好地發揮城市的旅游功能,促進城市建設,繁榮城市經濟。安傳燕將旅游城市化定義為:把旅游作為一種推動人類社會經濟轉型、社會變遷和文化重構的動力來促進區域城市化的一種過程和現象。內涵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城市的景區化和景區的城市化。

二、旅游城市化動力機制

黃震方將旅游城市化的形成機制總結為以下幾點:(1)城市化進程的帶動;(2)城市本身的載體作用;(3)旅游者對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行為;(4)政策機制;(5)旅游業的發展和交通設施的完善。李鵬從內在拉動力和外在驅動力兩個方面對旅游城市化動力進行了研究,認為旅游活動在本質上符合城市化進程的內在動力和規律,具體來說,旅游需求拉動旅游城市化,旅游供給推動旅游城市化。一系列旅游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也促進了旅游城市化進程。此外,與旅游相關的活動以及旅游行業本身在城市化進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丁娟以九華山為例,對當地旅游城市化動力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旅游城市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而產生。除了城市化進程的帶動因素外,旅游城市化形成的動力機制還包括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者的行為規律和偏好、政策制度以及區位交通等因素。吳國清認為,城市旅游的發展促進了旅游城市化的進程。一方面,城市的食宿、娛樂、休閑、通訊、購物等設施比較發達,為旅游活動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受閑暇時間、經濟支付能力、交通等因素影響,多數城市居民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仍將目標鎖定在城市或城市近郊。

三、旅游城市化模式及特征

查看全文

旅游城市品牌探究論文

摘要:在分析旅游城市品牌內涵和作用的基礎上,指出其具有整體性和統一性、相對穩定性和可變性、有形性和無形性等一般特征,同時,分析了優秀旅游城市品牌的特征:獨特性、文化性、延展性、實用性;并從旅游城市自身的資源優勢、客源市場需求、世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文化內涵、城市居民對品牌的認可等角度,闡述了旅游城市品牌的構建和塑造。

關鍵詞:旅游城市;品牌;特征

美國戰略品牌管理研究專家KevinLaneKeller教授認為,地理位置如同產品和人一樣,都是可以被品牌化的。將品牌意識運用于旅游城市能確定其身份,使其與眾不同(KevinLaneKeller)。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品牌意識逐漸滲透到游客的消費觀念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出行前目的地的選擇和最終決策。旅游城市發展呼喚品牌意識既是順應市場經濟的潮流,也是適應其自身變化和發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城市,只有樹立了富有競爭力的區域性整體品牌形象,才可能在旅游業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一、旅游城市品牌的內涵及作用

旅游城市是指既具有一般城市的特點,又具有旅游功能和一定旅游條件的城市(明慶忠,2003)。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品牌的意識已經由過去的旅游產品品牌和旅游企業品牌轉向了對旅游地品牌——這一區域性旅游整體品牌的關注。旅游地品牌是指某一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間區域的品牌,是旅游地能給游客帶來獨特享受的一種利益承諾。旅游城市品牌是旅游地品牌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它由多種因素綜合構成,既包括城市的名稱、標志、旅游資源、旅游設施等外在因素,也包括旅游質量、旅游服務、城市文化等內在因素,是對多種因素的積聚和提煉。優異的質量是其立足之本,完善的服務是品牌實施的重要保證,良好的形象是品牌最重要的支撐,深厚的文化則是品牌的靈魂所在。

旅游城市品牌不是生來就有,其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它是結合當前的旅游發展趨勢以及旅游需求,通過主動的開發創造,集中體現旅游城市所有旅游資源和文化底蘊,在受眾心中形成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正面印象,也是該旅游城市能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帶來獨特精神享受的一種承諾。旅游城市品牌一旦構建成功并得到廣泛傳播和良好的經營運作,便會產生良好的品牌效應,為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查看全文

旅游城市營銷策略思索

旅游城市形象是一個旅游地的外在感觀,是一種獨特的稀缺資源,它能夠很好地提升城市及區域知名度。昆明以世博會出名,博鰲以亞洲論壇營銷,桂林以秀美的山水營銷,重慶提出“五個重慶”,即宜居、暢通、深林、平安和健康重慶,從環境入手營銷等,各地紛紛挖掘自身資源優勢,把城市推向市場,營銷城市已經成為當前開發旅游的新方法和亮點。

1澄江縣旅游資源與城市形象概況

1.1澄江縣旅游資源基本概況

澄江縣地處云南中部,歷史文化悠久,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立夏節每年立夏日舉行,為期3天,活動期間除了唱滇戲、賞花燈外,還有耍龍、舞獅、跑驢、民族歌舞等民俗節目表演。祿充是撫仙湖岸的一個4A級景區,村里流傳著“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佳話,村民還發明了獨特的“車水捕魚”,這些都彰顯了祿充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生活方式。“關索戲”屬于古老儺戲的一種,為澄江縣小屯村所獨有,古老而樸實的“關索戲”也因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為眾人所知,“關索戲”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著名歌唱家譚晶演唱的《撫仙湖戀歌》更是將澄江秀美的山水與淳樸的民俗文化結合,把澄江描繪成了一幅山水田園的壯美畫卷。澄江自然資源同樣類型多樣。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質最好的湖泊,總面積為212平方千米,蓄水量為189億立方米,占云南全省湖泊總蓄水量的63%,被譽為“東方明珠”、“藍色文化的搖籃”,是休閑度假的天然大浴場。帽天山化石群共發現化石點30余處,采集化石3萬余塊,有40個門類100多種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包括部分現已滅絕的物種。帽天山是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動物中特異門類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質最優良的動物化石,是首批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自然遺產。

1.2澄江縣旅游城市形象調查

(1)問卷調查情況。旅游地形象認知的主體主要有3類,即當地居民、游客和設計師。本次的調查主要針對游客和當地居民,調查地點主要集中在景區點、賓館和車站,問卷分配比例見表1。調查時間為2011年10月2日—6日,問卷份數500份,回收489份,回收率為97.8%,有效問卷467份,有效率為95.5%。

查看全文

優秀旅游城市檢查講話

同志們:

*,接到國家旅游局驗收組的正式通知,定于*月*日至*日即下星期一到星期三,對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天下午召開迎檢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對照標準,抓住關鍵,全力做好最后沖刺,確保實現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目標。下面,就做好這次創優迎檢工作,我主要講四點意見:

一、確保思想認識統一到位

*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開“四城聯創”推進會暨旅游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充分發揚“剛正誠信敢創業,開放實干勇爭先”的*精神,以高度的大局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狠抓工作落實,我市在*月份順利通過了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級初審,*月初順利通過了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確認。兩項工作初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的斗志,增強了創建工作信心,也是對我們各地各部門工作的充分肯定。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創建無止境。從創優省級初審情況反饋來看,我市基本達到標準,但在一些環節上還有漏洞和差距。近期,市創優辦對照國檢要求,對全市各備檢單位進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發現還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確認后,城市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有所反彈;市區主要街道存在占道經營、馬路攤位多、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賓館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景點的管理服務不夠規范;農貿城、步行街、火車站、背街小巷等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秩序不夠理想;通往景區公路路旁、城鄉結合部存在雜物、垃圾亂堆放等問題;旅游公廁、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臺帳資料等工作有待進一步細化完善;旅游景區等各備檢單位的人氣氛圍還需進一步營造等等。

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提高城市品位,推進我市在全省欠發達地區率先崛起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的具體體現,對推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否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事關“四城聯創”整體目標的實現,事關黨委、政府形象,也是對我們操作執行能力、干部工作作風的一次綜合檢驗。創優也是我市“四城聯創”的開局之創,市委、市政府志在必得。在迎接創優國檢驗收的關鍵時刻,各地各部門單位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集中一定的時間精力,查漏補缺,務求實效,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確保一次通過。

查看全文

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轉換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城市開放空間概述;城市開放空間對城市旅游發展的影響;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城市開放空間在旅游學中的發展、多關注城市開放空間對于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全民身心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城市開放空間的分類、從城市規劃設計角度看開放空間的分類、從城市旅游角度看開放空間的分類、城市旅游是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綠色通道是一種具備較強自然特征的線性空間的連通體系、城市開放空間為城市旅游的發展提供栽體、城市開放空間體系中的休閑要素有助于旅游產業系統升級與產品提升、城市開放空間的大眾化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城市開放空間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要素的豐富也增強了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等。具體請詳見。

1.城市開放空間概述

1.1城市開放空間在旅游學中的發展

世界著名的城市規劃專家凱文·林奇曾經這樣界定城市開放空間,他認為,“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間自由活動的空間就是開放空間,一類屬于城市外緣的自然土地,另一類則屬于城市內的戶外區域,這些空間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選擇來從事個人或團體的活動”。城市開放空間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它應該是向全體市民和外來游人開放的。提供給他們游憩、娛樂、交流、商務等多種活動需求的場所,包括公共廣場、各級公園、城市綠地等公共空間,也包括未被封閉的空地。城市旅游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城市開放空間又是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可以看出,城市開放空間不僅僅具有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和構建城市生態網絡等功能,同時,隨著城市旅游的不斷發展,它也逐漸成為城市旅游規劃中的重要對象之一。城市規劃中,多關注城市開放空間對于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全民身心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旅游學方面,則更加關注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如何借助開放空間來提高城市旅游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完善旅游活動要素。

1.2城市開放空間的分類

1.2.1從城市規劃設計角度看開放空間的分類

查看全文

智慧旅游城市模式探討

摘要:大數據的興起,不僅推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深入到了旅游行業的變革當中。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目前旅游業發展的趨勢。文章認為智慧旅游可以依托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在介紹并歸納智慧城市的技術特征后,闡述了智慧旅游中核心三方依托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以及如何形成一個當地旅游產業的信息共享環,通過信息的共享,來支撐當地城市的旅游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信息共享

智慧旅游是以物聯網、云計算、通訊網絡等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從而達到以提升旅客旅游體驗為核心的智能旅游信息化。智慧旅游的提出,為滿足人民群眾從簡單廉價的觀光旅游需求到追求更高品質、更多選擇、更具個性的休閑度假旅游方式的需求升級指出了方向。旅客在體驗智慧旅游時,感受到的是背后隱藏著復雜的簡單。這種簡單,是讓旅客感受到整個旅游行程是量身定制的。就好像從游客一出門開始,就知道要乘坐哪路車,直到游客回到住處,浴缸里的水正好是迎合游客最喜歡的泡澡溫度。智慧旅游在大數據時代下應運而生。近期,“大數據”的搜索熱度超過了“人工智能”。企業和學者都對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好的獲取和利用旅客信息以此來制定精準營銷投入了巨大的關注和努力。有的研究指出,利用收集到的旅客信息,通過游客特征建模,從而實現精準的信息推送。也有研究致力于如何構建旅客畫像,定義旅客標簽,從而達到推送信息的精準。還有研究提出如何利用GIS技術,為旅客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然而許多研究人員所倡導的旅游產業須要擁抱互聯網,并不僅僅局限于利用互聯網捕捉消費者的需求,對消費者需求的探索僅僅只是營銷過程中的一個步驟。為達到智慧旅游,整體提升旅客的旅游體驗,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關系到整個智慧城市建設與旅游產業的配套升級[1-3]。

1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通過對城市各部分數據進行動態地監測、分析、整合和利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從而實現對城市生活環境的透徹感知、城市資源的全面調控、城市中各個部分協調配合、城市方方面面便捷運作、人和城市之間和諧共贏等目標的新型城市形態。智慧旅游作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依托智慧城市建設而發展[4-5]。智慧城市的技術體系研究由IBM公司發起,之后我國浙江大學潘綱(2013)教授提出了基于軌跡數據分析與挖掘的智慧城市技術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該框架將基于軌跡數據的智慧城市技術體系分為軌跡感知(trace)、信息發現(knowledge)和具體應用(application)三個層次。該框架從技術的層面上系統描述了以數據為中心的智慧城市技術建設的整體技術路線[6]。圖1基于軌跡挖掘的智慧城市技術體系框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架構結合了云計算等數據處理技術,基本遵循了IBM所提出的“3I”特征,即透徹感知、互聯互通和深入智能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智慧服務、協同運作、激勵創新三個新的特征。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在提供智慧服務功能的同時,積累了海量的城市動態數據,如地圖與興趣點(POI)數據、GPS數據、客流數據、手機數據、LBS位置服務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環境與氣象數據、社會活動數據等等。只要對城市中人口稍作篩選,例如,通過通訊設備LBS位置服務,發現該用戶第一次到達該城市,就可以將其定義為旅客,或是設立游客專用優惠或服務以此來統計游客行為數據,以類似的方法去篩選城市內通訊用戶,就可以得到旅客在城市中的各項數據。同時,旅客達到智慧城市后,也能享受到智慧城市物聯互通、深入智能、智慧服務等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11-13]。

2旅游產業相關配套升級

查看全文

旅游城市景區淺析

創新是旅游業發展的源泉。思維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是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動力。隨著旅游消費要求的多樣化、個性化,旅游產品設計和經營也向系列化、彈性化方向發展,旅游服務在強調專業化的同時也出現了社會化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城市、交通、景區是旅游業發展的支撐點。而城市本身就是景區。

“城市景區化”命題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和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工作的不斷展開而產生的,是城市理念的一個進步。

“城市景區化”對中國城市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城市不僅應成為一定區域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信息中心;不僅具有為本轄區居民服務的交通、信息、商業、文化等各方面的功能,還應當具有外向型服務的功能,如對外國人、外地人方便快捷的服務功能。而且要特別注重它的旅游功能,如城市人流、物流集散能力;歷史文化特點突出的個性化城市設計以及良好的觀賞性、舒適性和人文傳統。即人們常說的“城市的美化、綠化和亮化”。

城市是一面鏡子、是一個窗口。在旅游者眼中城市就是一個景點,是第一個要看到的代表性景點。城市既要有熟悉的一面,還要有陌生和神秘的一面;既要有家的感覺,還要有做客的感覺:既要有時代感、新穎感,還要有歷史承載和古老的感覺。應該是時間與空間、過去與未來巧妙結合、凝結著許多重大社會變革和英雄史詩的復合性藝術品。

城市景區化不僅僅是城市的綠化和亮化,最主要的是要突出城市的文化靈性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細節。許多城市都有一個形象的簡稱,如:獅城、羊城、花城、風城、石城、鹿城、蓉城等。這些簡稱都是以本城市最有代表性標志命名的,充分體現了城市個性和公眾的認同感。

一、城市景區化是一個科學的再創造過程

查看全文

優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發展論文

【摘要】中國的優秀旅游城市群體中相當一部分特別是地級、縣級城市的旅游發展存在著目標錯位、急功近利、盲目模仿、旅游功能主題不明等典型問題,致使其城市旅游的優勢不能突出體現出來。促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群體的整體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相應的政策出臺與支持,還需要各個城市自身的努力。

【關鍵詞】優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誤區;建議

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由來與數量增長

1995年3月15日國家旅游局發出《關于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的通知》(旅管理發[1995]046號),決定開展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由此正式拉開了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的序幕,緊接著就轟轟烈烈地展開了。1998年,國家旅游局發出《關于印發〈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驗收辦法〉的通知》,對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驗收工作做出了具體規定和要求。1999年1月,中國第一批優秀旅游城市誕生。其后,數量急劇增加,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有246個城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數量已超過全國城市總數的1/3。具體數量增長與行政等級分布概況如表所示:

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整體發展簡況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在數量上發展比較迅速,并且不同行政等級的城市都有較大比例成為優秀旅游城市。可以說,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群體已基本成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頭戲。

查看全文

后開發旅游城市旅游產業論文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1.理論構建

(1)區域旅游空間范圍及其確定方法

區域旅游空間包含了空間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間的關聯性。對區域旅游空間范圍的確定,可以采用結構區劃法。其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收集調查區域有關的數據資料,包括各旅游城市的資源特征值、交通運輸距離及能力、游客數等;第二,確定旅游城市的輻射范圍;第三,通過抽樣,調查游客空間行為的規律性;第四,界定區域旅游的空間邊界。

(2)建立區域旅游網絡圖

在確定了旅游城市區域旅游空間的范圍后,把區域空間內同時存在的類型不同、規模不一的旅游城市篩選出來作為代表城市,以這些城市為出發點或終點,依照區域旅游空間內的交通線路的大致走向,把各代表旅游城市用直線連接起來,即可得到區域旅游空間范圍內的區域旅游網絡圖。在此基礎上,依據游客行為規律確定區域旅游網絡內的慣常目的地城市,對那些不屬于區域旅游網絡內慣常的目的地城市,則將其排除到區域旅游網絡之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