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9:15: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棉花市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棉花市場監督工作總結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運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西半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小宛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于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采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于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并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余資金7350萬元。
4、棉市運行基本正常。由于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10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愿結算,之后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于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縣棉花市場整頓工作總結講話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棉花市場整頓工作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棉花市場監督管理,規范棉花流通秩序,確保我縣棉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去年全縣棉花市場整頓專項會議上,我曾經講過,關于棉花市場問題,相關部門要制定專門管理辦法予以規范,以后再不召開專門會議,但是由于今年棉花市場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有些問題需要在這里再強調、再明確一下,以引起全縣上下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前面,縣長助理、發改委主任王旭東同志通報了全縣棉花市場整頓工作情況,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張鴻同志對全縣棉花市場整頓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我完全同意,希望各鄉鎮、各部門認真抓好落實。剛才,工商、質監、安監3個部門和棉花公司、鴻祥、巨龍3個企業的負責人分別做了很好的表態發言,請大家把所講的一一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今年棉花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今年以來,國際國內棉花期貨價格持續走低、國內紡織企業近半數停產或半停產,由于去年生產棉花耗棉有限,現有棉花庫存較大,約占到國內棉花年產量的60%左右,國內棉花供給出現了多年來沒有過的富余,這將直接影響到今年新棉的收購價格和市場營銷。種種跡象表明:今年棉花市場的形勢不容樂觀。近年來,雖然一直不斷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但是棉花仍然是我縣傳統的主要種植作物,全縣棉花種植每年都保持在20萬畝左右,占到了全縣耕地面積的70%,今年全縣的棉花種植也達到20萬畝。今年棉花長勢良好,棉花豐收已成定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今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推動農資價格的暴漲,比如化肥、農藥、農膜等,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很快,帶動了今年棉花種植成本的快速提高,據測算每畝成本增加200元左右,是歷年來我縣棉花種植成本增幅最大的一年。但就從目前形勢看來,新疆部分地區已開始收購,棉農采摘的籽棉衣分在40的價格每公斤在5.3元左右,與去年相比,每公斤下降0.2-0.4元,新棉收購價與棉農的期望值差距較大。還有,由于今年皮棉市場價格低迷,部分收購企業是否繼續從事籽棉收購存有觀望心理,農發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為了防范市場風險放貸較為謹慎,造成今年我縣開秤收購的時間與往年相比較遲。與其相反的是,由于今年氣溫較高的緣故,我縣棉花的采棉期卻比往年有所提前,這就有可能造成企業不開秤,農民的棉花無法銷售的情況發生。另外,受到上年度棉花價格前低后高的影響,部分棉農還有“囤棉觀價、待機而售”的心理,既影響了新棉收購的順利進行,又造成了不安全因素。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會影響到棉花市場乃至我們全縣的社會政治穩定。綜合分析各種情況,今年我縣棉花收購形勢是非常嚴峻,棉花市場的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們千家萬戶農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我們廣大棉花企業的切身利益,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對棉花收購市場予以高度關注,要從社會政治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清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正視目前棉花市場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切實增強做好今年新棉收購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抓住重點,把握關鍵,確保棉花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今年我縣棉花市場管理的總體要求是:務必要堅持經營規范、監管有力,要繼續堅持棉花價格由市場主導,強化監管,提高棉花質量,監督各棉花企業做到硬件過關,安全合格,資金充足,依法納稅,公平競爭。
小議棉花市場波動與有效性
關鍵詞:棉花市場;市場效率;蛛網模型;供需函數斜率
提要:實證結論表明,市場化至今已經初步起到了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機制能夠使市場波動恢復到均衡狀態,市場是有效的;但是,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功能還不強,不足以抵制市場外部宏觀經濟政策突變和經濟環境惡化等突發事件的沖擊。實證結論的政策含義是,在當前或今后一定時期內,在棉花市場弱勢有效的情況下,政府加大對棉花市場的調控力度是必需的;長遠來看,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增強棉花市場有效性,以此來促進棉花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自1999年棉花流通進入市場化以來,已十多年了,但至今棉花市場價格波動依然十分頻繁。本文以新疆產棉區為例,運用蛛網模型對2000~2009年10年間棉花市場波動進行實證分析。
一、引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產棉區和商品棉生產基地,其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4,總產量自2007年后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40%,故以新疆棉區數據為樣本來實證分析我國棉花市場的有效性問題具有代表性。為了促進棉花產業的發展,1999年國家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棉花市場進入了市場化,市場在棉花種植、收購、加工和流通等環節中起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化改革已經十多年了,但是至今棉花市場價格波動依然十分頻繁。而過度的市場波動會導致市場效率低下、扭曲價格機制,資源配置混亂,失去有效性。因此,棉花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是否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市場是否具有有效性,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運用蛛網理論原理通過對2000~2009年10年間新疆棉花的供給和需求波動的實證分析,來論證棉花市場的有效性,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和調控對策,以此來促進我國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市場波動的定量分析
1999年國務院了《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棉花市場開始進入市場化,市場機制開始發揮作用。2000~2009年新疆棉花產業總體上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價格及其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表1)
棉花市場監管年終工作總結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運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西半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小宛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于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采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于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并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余資金7350萬元。
4、棉市運行基本正常。由于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7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愿結算,之后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于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棉花市場監管年終工作總結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運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西半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小宛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于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采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于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并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余資金7350萬元。
4、棉市運行基本正常。由于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10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愿結算,之后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于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棉花市場監管年終工作總結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運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西半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小宛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于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采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于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并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余資金7350萬元。
4、棉市運行基本正常。由于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10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愿結算,之后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于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棉花市場波動與有效性詮釋
關鍵詞:棉花市場;市場效率;蛛網模型;供需函數斜率
提要:實證結論表明,市場化至今已經初步起到了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機制能夠使市場波動恢復到均衡狀態,市場是有效的;但是,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功能還不強,不足以抵制市場外部宏觀經濟政策突變和經濟環境惡化等突發事件的沖擊。實證結論的政策含義是,在當前或今后一定時期內,在棉花市場弱勢有效的情況下,政府加大對棉花市場的調控力度是必需的;長遠來看,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增強棉花市場有效性,以此來促進棉花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自1999年棉花流通進入市場化以來,已十多年了,但至今棉花市場價格波動依然十分頻繁。本文以新疆產棉區為例,運用蛛網模型對2000~2009年10年間棉花市場波動進行實證分析。
一、引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產棉區和商品棉生產基地,其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4,總產量自2007年后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40%,故以新疆棉區數據為樣本來實證分析我國棉花市場的有效性問題具有代表性。為了促進棉花產業的發展,1999年國家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棉花市場進入了市場化,市場在棉花種植、收購、加工和流通等環節中起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化改革已經十多年了,但是至今棉花市場價格波動依然十分頻繁。而過度的市場波動會導致市場效率低下、扭曲價格機制,資源配置混亂,失去有效性。因此,棉花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是否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市場是否具有有效性,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運用蛛網理論原理通過對2000~2009年10年間新疆棉花的供給和需求波動的實證分析,來論證棉花市場的有效性,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和調控對策,以此來促進我國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市場波動的定量分析
1999年國務院了《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棉花市場開始進入市場化,市場機制開始發揮作用。2000~2009年新疆棉花產業總體上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價格及其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表1)
棉花市場監管工作單位總結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運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于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采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于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并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余資金7350萬元。
4、棉市運行基本正常。由于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10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愿結算,之后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于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縣長在棉花市場整治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在棉花即將開秤收購之際,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其目的就是動員全縣各級迅速行動起來,高度關注棉花收購工作,共同維護棉花市場收購秩序,確保棉花收購加工質量,樹立棉花產業品牌。前面縣供銷社主任、縣棉花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徐志堅同志就棉花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安排,縣工商局、質監局、電力局、消防大隊分別圍繞如何管好棉花市場做了表態發言,措施得力,講的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就今年的棉花市場管理工作我講四點意見。
一、各負其責、主動出擊,09年棉花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實效
2009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關于棉花市場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工作部署,堅持“縣上統一組織領導,鄉鎮政府包片負責,執法部門積極參與,抽調力量聯合行動”的原則,結合我縣實際,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各鄉鎮強化屬地管理職能,采取得力措施,抽調專人對小軋花、土打包進行嚴盯死守;縣棉花市場管理辦公室充分發揮職責,大力宣傳國家棉花產業政策、加強各方力量的調配協調、合理布局棉花收購網點;工商質監部門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加大對小軋花、土打包的整治查處力度;電力部門強化電力管理,采取多種措施對小軋花、土打包實施強制性拉閘斷電;公安部門強化責任,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執法,依法從嚴處理嚴重擾亂、阻礙棉花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非法行為;消防部門加強指導檢查,消除火險隱患,杜絕各類事故發生;安監部門狠抓安全生產環節,強化安全生產驗收,對沒有通過達標驗收的棉花加工企業堅決予以關停。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全縣棉花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促進了我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縣參與收購的22戶棉加企業及67個收購點,共收購籽棉5.84萬噸,支付收購款3.28億元,加工皮棉2.13萬噸,現已全部售出;棉花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共出動縣鄉工作人員300余人次,對全縣209戶小軋花、土打包加工戶進行了集中整治,有效地維護了我縣棉花市場經營秩序,使全縣棉花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棉花質量穩步提高,棉花品牌形象逐步提升。
二、科學研判、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加強棉花市場管理的緊迫性
認真分析今年農業的發展形勢,受今年氣候因素影響,綜合各類要素判斷棉花將成為今年農產品市場的緊俏物資,所以今年的棉花收購形勢不同于往年,搶購潮空前高漲,市場管理難度加大。基于這種判斷的依據有三:一是棉花減產已成定局。據據全國各省、區、市及兵團8月最新統計,2010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517.4萬畝,同口徑比上年增加77.1萬畝,增幅1.04%,但與2007年相比,減少仍達1400萬畝左右。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在8000萬畝以上才算是處于安全區范圍以內。最近3個月,中國南方多個省份遭遇了特大洪災,產棉區連續遭受自然災害,全國范圍內的棉花產量減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我縣而言,20010年全縣種植棉花11.26萬畝,比去年減少5.36萬畝,預計籽棉產量4萬噸左右,比去年減少2.6萬噸。資源減少,市場價格導向必然會引起企業搶收搶購,爭奪棉花資源大戰不可避免。二是皮棉價格大幅上揚。今年以來,紡織行業和布料市場復蘇,國外訂單猛增刺激了紡織企業對棉花的需求,同時,世界性棉花產量下降也直接影響了國內棉紡企業進口棉花,導致國內棉價一路飆升,棉花價格從2009年初的10000元/噸左右起步,到去年年底已經達到14833元/噸。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國內328級棉花現貨指數為18309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42.6%,創2003年以來歷史新高。為滿足紡織用棉需要,穩定棉花市場,在棉紡企業的期待中,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中儲棉)8月10日開始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棉,投放數量為60萬噸。大宗原料的拋儲往往會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但是鄭州棉花期貨各合約價格卻逆勢走高。本次儲備棉的競拍底價為16500元/噸,但成交價格大多在18200元/噸以上的高位。市場人士分析,拋儲后棉價依然居高不下是因為拋儲數量太少,60萬噸僅是市場一個月的需求量,難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因而調控市場能力有限。目前,三級棉價格仍在18000元/噸以上,近期國內棉花市場下有支撐,上有壓力,棉價繼續保持平穩的概率較大。三是質量體制改革即將結束。按照國家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工作進程,從今年9月份開始,棉花加工檢驗新體制將全面取代舊體制,小包棉和200型軋花企業將退出市場,也就意味著小包型加工企業不準許可資質,小包棉不準進入市場,鐵路不準運輸,銀行不準貸款。目前,200型軋花企業如何關閉等待上級部門出臺政策,金融部門已停止向200型軋花企業放貸,但仍有部分小型加工企業有準備收購、加工的跡象。同時,從前一段時間縣供銷社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縣小軋花、土打包加工戶清理核查情況看,209戶小軋花、土打包加工設備基本完好,大部分供電線路并沒有掐斷,受高棉價利益驅動,非法收購加工作坊有可能死灰復燃。這些存在問題,必將會給我縣的棉花市場管理帶來較大的壓力,也決定了我們必須下大力氣規范和管理棉花市場秩序。
市場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棉花企業較晚的從計劃經濟模式進入到市場經濟時代中,因而面臨著復雜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在分析了市場經濟背景下棉花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棉花加工企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的壯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棉花加工企業市場化改革政策
一、引言
在1998年以前,中國的棉花加工企業仍舊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因為棉花市場尚未放開,而生產和價格都由國家進行控制,并且收購和銷售環節由供銷社統一經營。1998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棉花資源合理配置的新體制。從1999年開始,棉花流通領域開始出現松動。2001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強,走產業化經營路子”的改革思路,從而使得新的棉花流通體制基本確立。
國家相繼放開棉花市場,為棉花流通開辟了新的道路,棉花加工企業更是異軍突起。按照國務院的決定,凡符合《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資格認定的國內各類企業,均可從事棉花收購。棉花市場放開后,棉花加工企業根據市場合理安排自身的生產與經營,經濟效益明顯增長;由于國有企業占據資金、設備以及技術和人員方面的優勢,規模迅速膨脹,依靠其雄厚的實力,很快贏得了市場;同時,打破了棉花經營中的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實現多渠道經營和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調節棉花生產、流通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私營加工業的成長帶來了發展空間。目前,棉花加工企業已經從計劃經濟進入到市場經濟時代,現在市場上具備棉花收購資格認定的企業有8000家,但據棉花協會不完全統計,實際存在的收購企業達1.8萬家。
放開棉花購銷的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幾十年來我國由計劃經濟形成的棉花加工行業體系被徹底打破,一種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機制將會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棉花加工企業如何適應新形勢,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