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18:22: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墨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詮釋孝與墨家思想

論文關鍵詞:孝道儒家墨家《孝經》

論文摘要: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孝觀念與墨家思想有較大區別,但二者不是沒有聯系的,儒墨均倡孝道,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另外,《孝經》中的一些思想與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處。

傳統孝道代表了以儒家學派為主的關于“孝親”的一系列思想、主張以及道德倫理規范,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在先秦諸子中,除儒家之外,墨家思想中亦“以孝視天下”①,探討墨家思想與傳統孝道的聯系有助于全面完整地認識傳統孝道。筆者擬以墨家思想與傳統孝觀念及與《孝經》的關系兩方面加以探討。

一、傳統孝道與墨家思想的關系

墨家在先秦諸子中占有重要地位,《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孟子·滕文公下》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此足證墨家學派影響之大。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從墨子的思想體系來看,其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以“兼相愛,交相利”為綱的政治思想和倫理學說,“兼愛”既是墨子的政治理想,又是他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所謂“兼愛”,既不分人我、不別親疏、無論貴賤、無所差別地愛一切人。由“兼愛”的原則出發,墨子并不反對孝道,在《墨子》一書中,表現出了對于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如:“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墨子·兼愛中》,下引只注篇名)“人君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兼愛下》)“為人君必惠,為人臣必忠,為人子必孝,為人兄必友,為人弟必悌。”(同上)看來,墨子確實也認為孝是要講的。

查看全文

墨家管理思想分析論文

一、兼愛:企業管理的倫理基礎

《呂氏春秋·不二篇》說:墨翟貴兼,“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最根本最典型的特征。“兼”是整體、全部的意思,《經上》說:“體,分于兼也。”“兼愛”也可以說是“盡愛”、“俱愛”、“周愛”。“兼愛”的另一層意義是“愛無差等”。可見,兼愛是一種平等的無差別的愛,無血緣、親疏、貴賤之分。兼愛思想與儒家“仁愛”有著鮮明的不同。孔子說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學而》)孔子說“仁”,只是屬于君子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實行“仁”,踐履“仁愛”,而那些重利輕義的“小人”是沒有“仁愛”可言的。“仁愛”的等級化顯然不是下層平民所能接受的。墨家從下層平民的利益出發,針鋒相對地提出“兼以易別”,在墨家看來,儒家的“仁愛”實際上是一種“別愛”,要用“兼愛”來代替它。《兼愛上》說:“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在先秦儒家的人性論中,孔子沒有明確說明,而孟子則標舉人性善的旗幟,指出人皆可以為堯舜;而墨家很少直接談論人性。但是,綜觀《墨子》,其自然人性論思想比較明顯。墨子認為,古代社會是個紛亂動蕩的社會,其原因是大家只愛己身而不愛他人,《兼愛上》說:“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因此。·在《墨子》中,兼愛常常與交利并用,“兼相愛,交相利”,兼愛有互愛互利的意義。墨家對“利”也有自己的詮釋,《經說下》說:“義,利也。”墨家所指的“利”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公利,而非一己私利。只有實行兼相愛,交相利,才能社會穩定,生活安足;反之,就會社會動蕩。墨家說仁人應該“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與儒家罕言“利”有著根本不同,先秦儒家在義利之辯中認為只有小人才會重利,割裂義與利的辯證關系;而墨家則把義與利有機統一起來。

從管理哲學的層面考察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臺灣學者王蓑源先生指出:企業管理是科技整合的實踐。然而,其中以政治管理的影響最早,現代企業管理興起于歐美,其早先就曾引用政府和教會的管理經驗。而且企業管理與政治管理的性質也最接近,雖然二者任務不同,但管理對象一樣,都是人,先把人管好,一切都好辦,這是二者的相同之處。現代的企業管理,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的管理。如何定位勞資關系,即雇主與員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對于調動整個企業中人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現在大家都在講“以人為本”,那么,在企業中實行“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勞資雙方平等的、互愛互利的關系,惟有如此,在制定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中,才能夠充分考慮到全體員工的利益,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勞資雙方雖然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利益沖突,但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共生關系,利益是一致的,企業的興衰存亡與企業員工有直接的關系。在企業內部如果能夠充分貫徹墨家的兼愛思想,就像《兼愛中》所說的“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員工視企業就像自己的家一樣,企業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就會充分發揮,就會實現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和諧,進而實現企業的效益。

二、尚賢與尚同:企業的管理原則

“尚賢”是墨家思想的第一個論題,由此可見尚賢在墨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墨家所說的賢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德才兼備的人,當然,這里指的是具備墨家倫理思想的人,與儒家圣人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儒家的圣人觀中,圣人應該是具備仁義德性的。儒家所說的“仁”是從人性內部自然發展出來的,孟子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仁、義、理、智“四端”,推而廣之,就成了人的四重常德。而墨家的賢人應該是能夠實行兼愛思想的人,兼愛是社會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需要,兼相愛,交相利。因此,墨家所說的賢人應該是功利主義者。在《尚賢上》中,墨家提出了賢才的標準:“厚乎德行,辨乎言談,博乎道術。”墨子認為賢良之士是國家的財富,《尚賢上》說:“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事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

查看全文

墨家管理思想現代意蘊

[摘要]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愛”為倫理基礎,以“尚賢”為指導原則,以“貴義”為社會目標,破除貴賤、親疏的等級觀念。力求構建一個公平合理、節約、效能的古想社會。雖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會,以政治管理為職志,但企業管理與政治管理有相通之處。如果能對墨家管理思想進行創造性詮釋,對現代企業管理無疑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現代企業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效能,實現人的價值,進而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墨家;兼愛;管理思想;企業管理

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社會劇烈變動,政治上的動蕩紛爭進而導致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代表不同利益階層的諸子百家蜂起立說,形成中國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文化景觀。在那樣波瀾壯闊的背景下,諸子著書立說,希望憑藉自己的思想理論而建構一個自認為理想的社會,儒、道、墨、法等諸家無不如此。從這樣的層面看,諸子學說是一種管理學說,有著強烈的政治、社會管理的色彩。墨家是先秦最重要的學派之一,《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在先秦時代,墨家學說足以與儒家思想相頡頏。墨家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己的思想,并且身體力行,其主張雖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采納,但并不能減損其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在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

如果從管理哲學的層面來理解墨家思想,那么,兼愛則是墨家管理思想的倫理基礎,尚賢、尚同是其管理原則與方法,貴義則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標。墨家的管理思想,是力圖構建一個人人相愛平等、社會安定、生活安足、崇尚道義的理想社會。

一、兼愛:企業管理的倫理基礎

《呂氏春秋·不二篇》說:墨翟貴兼,“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最根本最典型的特征。“兼”是整體、全部的意思,《經上》說:“體,分于兼也。”“兼愛”也可以說是“盡愛”、“俱愛”、“周愛”。“兼愛”的另一層意義是“愛無差等”。可見,兼愛是一種平等的無差別的愛,無血緣、親疏、貴賤之分。兼愛思想與儒家“仁愛”有著鮮明的不同。孔子說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學而》)孔子說“仁”,只是屬于君子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實行“仁”,踐履“仁愛”,而那些重利輕義的“小人”是沒有“仁愛”可言的。“仁愛”的等級化顯然不是下層平民所能接受的。墨家從下層平民的利益出發,針鋒相對地提出“兼以易別”,在墨家看來,儒家的“仁愛”實際上是一種“別愛”,要用“兼愛”來代替它。《兼愛上》說:“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查看全文

論墨家科技教育目標及啟示

【提要】墨家的科技教育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居于重要地位,為中外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自身所特有的重視進取、創新、務實的科學倫理精神和創立的人才定位、培養等方法,為當代人才的培養原則、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可貴的啟示,借鑒墨家科技教育對當代教育發展有促進意義。其中,墨家科技教育對實踐、創新等能力的培養對提升當代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有著無可替代的啟示。學習借鑒墨家科技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當代教育做出貢獻。

【關鍵詞】墨家科技教育當代教育人才培養啟示

一、引言

春秋戰國時期,傳統思想文化活躍,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其中,墨子更是當世之大家。“墨子是先秦時期的科學圣人,不但他在科學史上做出的貢獻是劃時代的,而且其所獲得的成就可以說達到了當時世界范圍內的最高水平。”他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在先秦諸多學派之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甚至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儒家并稱“世之顯學”,可見其在當時學者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其中,墨家的科技教育更是我國傳統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先進的科技教育理念及務實的教學方法對于當代人才教育與培養也有著啟示促進作用。“墨家科技教育包括生產和軍事科學技術知識教育及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其目的在于幫助兼士獲得‘各從事其所能’的實際本領。”與其他學派弟子不同,除去學習各類文化知識外,墨家弟子更注重學習如力學、光學、幾何學、聲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力求培養出具有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全才。

二、墨家科技教育的目標

(一)培養動手能力。墨家弟子的社會地位就決定了他們與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儒者們不同,墨子及其弟子大多數都來自社會的下層,他們中有農民,也有手工業者,這些職業的人都是要直接參與到生產勞動中去的,所以墨子及其弟子在勞動和生產實踐中積累了經驗,掌握了極強的動手能力。同時,科技活動也離不開熟練的勞動操作。因此,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勞動活動以及生產實踐中獲得經驗知識是墨家科技教育的首要任務。(二)培養實踐能力。墨子曰:“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論墨家科技教育目標及其當代啟示周沂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蕩口也。”墨子認為,其弟子應當做到言行一致,目標再高遠,辭藻再華麗,也遠不如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來得令人信服,實際行動才是成功的根本。墨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希望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三)培養創新能力。墨家的眾多理論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在其他學派還在研究“六藝”教育,將重點放在文學創作上時,墨家就已經領先一步,開始鉆研科技器械生產等,在自然科學領域大放異彩了。“與儒家等學派一樣,墨家也崇尚古之圣賢,不同的是,墨子主張學生不要一味模仿古人的具體所為,不要拘泥于古,而是提倡學習古人要有所作為的創新精神。”

查看全文

墨家兼愛管理思想的現代啟示論文

[摘要]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愛”為倫理基礎,以“尚賢”為指導原則,以“貴義”為社會目標,破除貴賤、親疏的等級觀念。力求構建一個公平合理、節約、效能的古想社會。雖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會,以政治管理為職志,但企業管理與政治管理有相通之處。如果能對墨家管理思想進行創造性詮釋,對現代企業管理無疑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現代企業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效能,實現人的價值,進而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墨家;兼愛;管理思想;企業管理

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社會劇烈變動,政治上的動蕩紛爭進而導致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代表不同利益階層的諸子百家蜂起立說,形成中國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文化景觀。在那樣波瀾壯闊的背景下,諸子著書立說,希望憑藉自己的思想理論而建構一個自認為理想的社會,儒、道、墨、法等諸家無不如此。從這樣的層面看,諸子學說是一種管理學說,有著強烈的政治、社會管理的色彩。墨家是先秦最重要的學派之一,《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在先秦時代,墨家學說足以與儒家思想相頡頏。墨家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己的思想,并且身體力行,其主張雖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采納,但并不能減損其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在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

如果從管理哲學的層面來理解墨家思想,那么,兼愛則是墨家管理思想的倫理基礎,尚賢、尚同是其管理原則與方法,貴義則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標。墨家的管理思想,是力圖構建一個人人相愛平等、社會安定、生活安足、崇尚道義的理想社會。

一、兼愛:企業管理的倫理基礎

《呂氏春秋·不二篇》說:墨翟貴兼,“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最根本最典型的特征。“兼”是整體、全部的意思,《經上》說:“體,分于兼也。”“兼愛”也可以說是“盡愛”、“俱愛”、“周愛”。“兼愛”的另一層意義是“愛無差等”。可見,兼愛是一種平等的無差別的愛,無血緣、親疏、貴賤之分。兼愛思想與儒家“仁愛”有著鮮明的不同。孔子說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學而》)孔子說“仁”,只是屬于君子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實行“仁”,踐履“仁愛”,而那些重利輕義的“小人”是沒有“仁愛”可言的。“仁愛”的等級化顯然不是下層平民所能接受的。墨家從下層平民的利益出發,針鋒相對地提出“兼以易別”,在墨家看來,儒家的“仁愛”實際上是一種“別愛”,要用“兼愛”來代替它。《兼愛上》說:“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查看全文

墨家救世濟民精神研究論文

近些年來,中國思想界掀起了新一輪研究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熱潮,儒家、佛教、道家思想研究極為興盛,法家、兵家、縱橫家思想研究也相當流行,獨有墨家思想研究較為沉寂,少聞其聲。

墨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是與儒家并立、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學說。古籍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孔、墨之后學,顯榮于天下者眾,不可勝數。”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墨家學說即遭統治者排斥,日漸衰微,直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尤其是清末民初之際始有復蘇,但終未成氣候。時至今日,墨學研究仍著述較少,影響不太。墨家學說中包含許多富有價值的治國安邦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思想財富。司馬遷曰:“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墨學研究的衰微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一大損失。

墨家的理論學說和墨家子弟的行為舉動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愛民、助民、利民的救世濟民精神。可以說:“墨家精神,就是以奉獻為核心的救世精神。”古人贊道,“墨翟之徒,世謂熱腹”,“墨家之徒,專務救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今天,弘揚墨家救民濟世之精神,對于我們培育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墨家始祖墨翟(世人尊稱“墨子”)出身微賤,他自稱“鄙人”或“賤人”“比于賓萌”。“賓孟”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往來諸侯列國之間的游士說客,屬于社會下層的士。據史載,墨子可能出身工匠家庭,他常與小生產者交往,學會了不少手工業技藝。墨子能制造載重五十石的車的車轄,能牽引三十石的車的車鞔以及能空中飛行一日不落的木鳶,可見其手藝之高明精湛。墨子在經常與社會下層民眾交往中,還學會農耕。他曾說:“翟慮耕而食天下之人矣。”正是在這種與貧苦大眾的交往以及自己親身勞動過程中,墨子深知社會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和勞動的艱辛,使其思想和主張能“為代表下層之庶民”,有一種強烈的救民、濟民、愛民、利民愿望。起初,“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后因理念不合,決定另立門戶,“背周道而用夏政”,效法大禹天下為公,“為萬民興利除害”。墨家門徒也大多出身工匠之類的貧苦百姓,他們“晝日諷誦習業”,其思想、行為也深受到其勞動職業、社會地位的影響,能反映社會底層民眾的呼聲。

墨家宣傳、實踐其思想學說的最高目標是“為萬民興利除害”,即“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視之為“仁人之所以為事者”。所謂“興天下之利”,從宏觀來說是指“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社稷之定”,從微觀來說是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所謂“天下之害”是指“大國之攻小國”,“大家之亂小家”,“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為人君者之不惠”,“臣者之不忠”,“父者之不慈”,“子者之不孝”,“今之賤人,執其兵刃毒藥水火,以交相虧賊”。

[摘要]墨家從黎民百姓的利益和愿望出發,構建了一套愛民、助民、利民的理論,并身體力行、舍生取義、矢志不渝地實戰自己的理想。其思想學說和行為舉動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救世濟民精神,為古人所贊嘆,也值得今人學習。

查看全文

小議墨家道技合一倫理思想

“墨子是公元5世紀末中國具有獨創精神的偉大思想家”,他所創立的墨家學派愛科學,求真理,利天下,尚法儀特別是有關科技倫理方面成果閃耀著其他學派難以企及的光彩。

一崇智求真的價值追求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法諸家均視科學技術為末道或不屑為之,或持明確的排斥態度。儒家雖然沒有公開反對科學技術,但是認為君子應當致力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科學技術為“小道”而不為:“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所不為。”(《論語》)道家以崇尚自然為宗旨,主張小國寡民,安貧樂道,對科學技術持漠不關心,甚至抵觸的態度。老子就認為:“智慧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技)術,奇物滋起”,只有“絕圣棄智”、“絕巧棄利”,才能回心歸真,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法家基于農戰的要求,看到了科技對于富民強國的重要作用,但是法家并不特別推崇科技。

唯獨墨家表現出對科技的一種與眾不同的價值追求《莊子·天下篇》說墨家創始人墨子“好學而博”,《韓非子·八說》說墨子“博習辯智”,這應當是十分確定的事實。就“好讀書”(《小取》)而論,墨子本人提倡“學而能”(《尚賢下》)即學而知,主張“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理遺利”(《尚賢中》),信奉“務為智”(《修身》)。《貴義》載:“子墨子南游使衛,關中載書甚多”,也表明墨子好學。就廣博而言,墨子應當通曉數學力學、光學、聲學,在機械、土木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能制木鳶、大車,精通木工技巧。墨子開創墨家崇智求真的優良傳統,后期墨家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小取》說:“摹略萬物之然”,即是要探求萬事萬物本來的樣子。《經上》進一步提出:“巧傳則求其故”。“巧傳”是世代相傳的手工業技巧“求”即求取、探究。《孟子·告子上》說:“求則得之”。“故”是原因、規律,“求其故”,是對世代相傳的手工業技巧詢問“為什么”,揭示其原因本質和規律。“巧傳則求其故”,道出了《墨經》建構科學,形成理論的過程、方法和機制,說明墨家有高度自覺的理論意識。崇智求真的價值追求使墨家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正因為如此,李約瑟博士評價說:墨家“和同時期的古希臘一樣,達到了非常高的科學理論水準。有一種想法是很誘人的:如果墨家的邏輯和道家的自然主義相融合,中國可能早已越過了科學的門檻。”

在諸子百家中,墨家為何一枝獨秀,崇智求真呢?首先,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普及和鐵器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鐵器的明顯優勢直接推動了手工業各個不同行業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業、水利、交通、建筑等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給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和實踐的沃土;另一方面也對科學技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是墨家崇智求真的歷史背景。其次,這是由墨家身世決定的。墨者大多是工匠加學者身份,他們與大自然關系最為密切,在平日勞動實踐中積累并總結科學規律。再者,從根本上說,墨家崇智求真精神是與他們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墨家的核心主張是“兼愛”,目標是“尚同”,即大同世界。他們希望通過總結勞動中經驗或制作生產工具,以指導和便利人民大眾的生產勞動。他們對機械和工藝制造也投入了格外多的關注,想借此來保衛和平,建立一個大同世界。

墨家崇智求真的價值追求與中國傳統文化重政治倫理實踐輕視自然科學知識的主流意識大相徑庭,而與古希臘哲學家重視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精神酷似。古希臘自然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率先表達了貫穿于西方文明的科學精神,他說:“寧愿找到一個因果的說明,而不愿獲得波斯的王位。”墨家對真理采取一種與近代以來西方科學相似的態度,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與西方科學技術文化接軌的自然基礎。

查看全文

墨家兼愛思想與市場經濟道德規范論文

[論文關鍵詞]市場經濟兼愛交利道德規范

[論文摘要]市場經濟起源于西方,當它傳入中國以后卻面臨了種種問題,其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困難。墨家所主張的“兼愛、交利”思想正能給我們以啟示。它告訴人們在現實的功利世界,不要放棄道德目標,在思想深處實現內圣的理想。

我國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常常出現道德失范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文化,既融合了西方市場經濟的思想,又不違背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市場經濟的基本倫理道德原則

道德是一股無形的力量約束著市場主體的行為,它使市場主體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考慮幸福、正義、公平等因素。因此,倫理道德對于市場經濟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市場經濟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查看全文

反戰電影陰謀管理論文

《墨攻》的故事并不復雜,這樣的電影,令人明白,一部好電影其實并不需要太復雜的故事與太多的道理。你如果按照一個淺顯的原則,遵循生活的本來的簡單的道理,予以藝術化地表達出來的話,反而比那些生硬地塞給觀眾的一個所謂真理與發現要可愛與可親得多。

《墨攻》里有沒有新鮮的東西?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但應該說《墨攻》中的主題,在中國電影中絕對是很少涉及的。

這就是《墨攻》中彌漫的一種強烈的反戰情緒。

而這種反戰情緒,恰恰是日本電影與文學中經常可見的主題。

當然,這原因看似很簡單。就是《墨攻》改編自一部日本的漫畫作品。但是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么日本歷史上曾經有對世界的攻擊前科,卻在自己的文藝作品中,表達出一種強烈的反戰情緒呢?

查看全文

反戰電影陰謀分析論文

《墨攻》的故事并不復雜,這樣的電影,令人明白,一部好電影其實并不需要太復雜的故事與太多的道理。你如果按照一個淺顯的原則,遵循生活的本來的簡單的道理,予以藝術化地表達出來的話,反而比那些生硬地塞給觀眾的一個所謂真理與發現要可愛與可親得多。

《墨攻》里有沒有新鮮的東西?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但應該說《墨攻》中的主題,在中國電影中絕對是很少涉及的。

這就是《墨攻》中彌漫的一種強烈的反戰情緒。

而這種反戰情緒,恰恰是日本電影與文學中經常可見的主題。

當然,這原因看似很簡單。就是《墨攻》改編自一部日本的漫畫作品。但是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么日本歷史上曾經有對世界的攻擊前科,卻在自己的文藝作品中,表達出一種強烈的反戰情緒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