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23:48: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縣)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9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09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06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06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06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科協緊緊圍繞“農作物種植、蔬菜栽培、畜禽、水產養殖”四大優勢產業,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引導和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中對農技協工作提出的“發展一批,壯大一批,規范一批”的具體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使全縣農技協組織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逐層提高,經濟勢力逐漸增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漸明顯。一批經濟實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農技協脫穎而出,成為縣上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載體。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縣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技協發展狀況
××縣轄4鎮1鄉2個農牧場,59個行政村,面積1204平方公里,全縣共有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萬人。目前,全縣共發展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會員9399人,涉及種植(農作物、蔬菜)、養殖(畜牧、水產)、運銷、加工等諸多專業,年創產值1.3億元,帶動農戶28845戶。這些農技協多以四種形式存在,即技術服務型、技術交流型、技術經濟實體型、技術經濟企業型。
二、領導重視、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推動農技協穩步健康發展
近年來,××縣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的領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推進農技協發展的政策,制定了相關措施。各相關部門也把發展農技協,實施產業化經營納入了議事日程,并為農技協發展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2006年3月份,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科協引導全縣16個實力較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服務手段和功能齊全的農技協,成立了“××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進一步促進了農技協的聯合協作和發展壯大。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還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為農技協排憂解難。縣委組織部門也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積極作用,在總結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經驗的基礎上,把加強農技協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農技協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抓經濟工作的載體,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縣科協在抓農技協工作方面重點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規范化管理。縣科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注重加強對籌劃、組建、運行幾個重要環節的指導,從制定章程、組建協會班子、協調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并嚴格審查、審批,凡屬科技類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都必須經過科協審核,然后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技協從申報到調查、指導、審定、審批、登記注冊各個環節都具有嚴密性、規范化。同時,縣科協還加強對農技協的組織管理,適時給予引導和指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關于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了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鄧先培書記在新靈山寫作網調研時提出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要圍繞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動員廣大黨員帶領老百姓采取“支部+協會”的形式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根據《新靈山寫作網關于創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的實施意見》(鎮發〔〕號),以及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關要求,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對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是群眾性技術經濟合作組織,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民市場組織化程度的新型組織形式,是鄉村黨政組織依靠黨員和科技帶頭人推動和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橋梁和紐帶。板橋鎮鄭家灣養豬協會的實踐證明:“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是鄉村黨政組織充分發揮聯合“艦隊”推廣農業科技,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一種新型工作方式,是增強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方法,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一種有效形式,是壯大村級經濟實力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充分發動農村廣大黨員,開展新型工作方式的大討論,提高廣大黨員的素質,努力發展各類專業技術協會,普及推廣科學技術,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密切黨群千群關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措施和辦法
(一)把培訓黨員作為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突破口
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是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任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進而推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發展,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黨員培訓的內容除了先進性教育活動規定的必讀科目外,要把農村實用技術以及如何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并且要展開一次“結合實際如何發展”的大討論。培訓的方法應采取實效實用,突出重點,結合農民的生產實際,結合市場需求,把技術推廣、市場營銷、經營管理融為一體加以培訓。培訓教師由各鄉鎮在現有干部中組織懂技術、會管理、業務精干、市場意識、能力較強的人,赴各村負責授課。鄉(鎮)領導要親自參加培訓講課.講課人要認真備課,講出水平,對培訓講課確有困難的鄉(鎮)可與縣直包扶單位聯系教師講課。通過培訓黨員、發動群眾,為建立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打下基礎。
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預備通知
各省轄市科協:
為貫徹落實中國科協、財政部《關于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通知》(科協發計字〔2006〕41號)的有關要求,提高我省農民科學素質,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科協、省財政廳計劃在“十一五”規劃期間聯合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的方式,在全省評比、篩選、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帶動更多的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生產勞動技能,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確保我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按時順利實施,現將2006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有關事項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評選名額
2006年,在全省評比3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7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7名農村科普帶頭人,并從中篩選出1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9名農村科普帶頭人報送中國科協、財政部參加全國評選。
二、表彰獎勵
獲得國家獎勵支持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獎補金額為20萬元,農村科普帶頭人獎補金額為5萬元。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分析論文
一、加強市場指導,強化信息服務
在農副產品日趨商品化和市場化的形勢下,農戶增收的愿望十分強烈,但農民對市場經濟表現出畏懼和盲從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當頭,對一些好的種植項目不敢嘗試。缺乏對市場的開拓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表現出畏懼心理,大面積土地進行傳統作物種植造成重茬嚴重,連年減產;另一方面是項目選擇盲從,看人家種什么自己就種什么。如前兩年種植月莧草,很多農民盲從,使生產發生虧損,對市場產生了畏懼。農民對市場的畏懼和盲從從根本上說是市場信息和反饋機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說農民無法得到市場信息。農業服務部門應承擔起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責,把它納入到農技推廣的范疇。一是各級農業部門特別是縣、鄉兩級,應以農經站為依托,配備專門人才組成信息咨詢服務機構,建立信息服務體系;二是從省到市(地)到縣要增加投入,建立計算機網絡,為農民提供種植、養殖等市場供求預測的信息服務和指導;三是在對農民培訓農業技術的同時,向農民市場信息和講解市場營銷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農民市場經濟意識,引導農民種植。
二、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農技推廣
產業化經營是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各地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支柱產業不盡相同,應該加強這些支柱產業的專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這方面我們的農技推廣工作顯得力不從心。一方面,人才缺乏。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一直都是糧油生產,而從事經濟作物和特種種植的技術員很少。另一方面,經濟作物的綜合配套技術不完善,缺乏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如生產“無公害”蔬菜、藥材等就沒有明確的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農技推廣,一是要轉變觀念。農業產業化需要什么技術,我們就要研究、示范、和推廣什么技術。當前要將主要從事糧油生產的技術推廣轉移到支柱產業的專業技術推廣,拓寬農技推廣工作的范圍。二是培養人才。要鼓勵廣大農技推廣人員投入到新的產業技術推廣中去,通過試驗示范,知識更新,逐步成為新產業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強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農業產業化的專業技術推廣是一個綜合配套的技術推廣,包括耕作制度、品種的選擇、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植物保護等,需要對現有的應用研究成果進行中試、熟化和轉化,促進技術集成和組合,形成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將一套綜合的、標準化的技術完整的推廣給農民,使其實現分戶經營,規模種植,形成一個產業。農技推廣工作中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技術推廣有無限廣闊的領域。
三、加強農民帶頭人培養,積極發展專業技術協會
很多地方有較好的經濟基礎,但就是上不了項目或上了項目搞不成規模,這關鍵是缺乏農民帶頭人,缺乏示范帶動作用。這就需要培養農民帶頭人,發展專業技術協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農民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