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23:1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牌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牌照審批體制改革研究

我國的金融行業發展從銀行機構獨大到政府強制干預形成了從混業到金融行業的分業經營,最后到目前的混業經營趨勢。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類型的金融業務相互滲透,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無論是新成立的金融企業還是老牌的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基本上都秉持混業經營的戰略。社會資金在各行業中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資金流動的無秩序也影響了金融市場運行的穩定性,導致了金融亂象的頻發。在2017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深入剖析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態,著重指出要深入扎實整治金融亂象,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換擋期,金融體系中杠桿率、關聯性和復雜性不斷提升,對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風險此消彼長,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地方政府債務等風險不斷積聚,違法犯罪風險、流動性風險不斷涌現。在“大金融”的布局下,各類型的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都想在金融改革中占領有利地位,紛紛設立金控平臺,爭奪金融牌照。在這樣復雜的金融發展環境下,金融監管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一條紅線,更需要不斷地完善金融牌照的審批流程。目前我國的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分別負責審批頒發不同類型的金融牌照,在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現階段的金融牌照審批體制逐漸顯現出它的弊端,以往的門檻規定和條件限制已經不能對現代金融巨頭進行合理的規范,而且各部門的規章制度也存在差異,降低了對趨向混業經營的金融行業的監管效率。各金融巨頭的多金融牌照經營已經逐漸構建出金融業混合經營的格局,監管當局的思維也應向混業監管模式轉變,構建集中統一的金融牌照監管體制也就成了首要任務和關鍵一步。

一、文獻綜述

(一)金融亂象的概述。張家華(2017)認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從資金的來源到資金的去處都存在著金融亂象。一是小額貸款公司。地方政府的金融辦公室負責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和監管工作,由于受到一定資源條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監管小貸公司超出其業務范圍的經營活動。二是信托行業。部分信托公司利用法律的漏洞將正規渠道獲取的銀行資金通過非貸款的手段流出。三是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外商投資租賃、內資租賃是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三大組成部分,這三個部分都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審批和監管,監管的重疊和空白時有發生。四是典當行。部分典當行存在著諸多違法的行為,例如預扣利息、違規發放信用貸款等,分管典當行的商務主管部門由于缺乏專業的監管手段,并不能實施有效的監管。潘錫泉(2016)指出,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資源稟賦的結構性變化,實體經濟投資效率的降低也推動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而政府的激勵行為與客觀的金融環境相互交錯,使得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與亂象叢生,P2P跑路、擔保融資公司倒閉等事件頻發,致使政府激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初衷與實踐相背離。文彬(2016)指出,民間金融亂象導致非法集資案件頻發,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未健全,各類經濟犯罪的案件判定界限不是十分明確,導致這類型的經濟案件定性難度較大,這也就使得民間金融行業亂象叢生。(二)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張冬末(2017)在報道中提到,王兆星認為金融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點,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換擋階段,前期累積的風險會逐一暴露,新的風險也會不斷出現,新舊金融風險的疊加也時有發生,嚴重威脅到了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必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強監管、去杠桿緊密結合起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只有這樣才能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實現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莫開偉(2017)提出,當前提出的強監管口號能夠短時間內調動各監管部門的積極性,但是只能暫時抑制金融行業的亂象,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金融行業混亂的態勢。只有敢于打破陳舊的金融監管體制,根除金融監管中的弊端,形成良好的金融監管新理念、新氣象、新格局,加大金融監管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和威懾力,才能加快我國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進程。趙洋(2017)指出,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要深入扎實整治金融亂象,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這三項任務需要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既要將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又要著重強調金融監管工作的協調,維護好金融市場的運營秩序,規范化金融市場中的交易活動,加快完善金融業的法律體系。(三)金融牌照審批的現狀。關浣非(2018)認為,中國是一個從沿用前蘇聯經濟管理模式走向市場經濟方向的國家,開設金融機構有著包括資本約束在內的多重設立審批要求,準入門檻較高。而審批機構在具體審批時考慮提升市場競爭性及市場效率的成分并不會很多,反倒更多考慮的是所謂的市場布局、對市場的呵護及行政權力的運用。除了準入審批,審批機關還有對獲得牌照機構的日常經營監督和干預的權力。王勇(2017)指出,隨著金融行業專項治理整頓全面展開,全金融牌照的經營模式會催生出更多的金融巨頭,而且還能改變我國現有的金融格局。實現全牌照經營,是新老金融巨頭搶灘的首選目標。傳統的金融機構和大型的金融集團經常是通過子公司收購或者控股的方式獲取不同金融領域的牌照從而占據金融市場份額,效率并不是很高。而新興的金融巨頭利用互聯網技術、金融科技等諸多手段,在短時間內達到審批資質要求,斬獲多個金融牌照,逐漸超過傳統的金融機構和大型的金融集團。鐘學(2017)提出,目前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包括銀行、保險、信托、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12種,各類牌照需要不同部門審核批準。金融混業經營大勢所趨,實現全牌照經營,占領制高點,成為搶灘新金融版圖的關鍵。

二、金融亂象的表現及危害

(一)金融亂象的主要表現。1.金融同業和理財市場亂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金融機構同業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對調整和優化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釋放社會資金的流動性等方面都產生著積極影響。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國有行理財產品余額為9.9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7%,市場占比33.8%;股份行理財產品余額為11.9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2.5%,市場占比40.5%;城商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7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3%,市場占比16.0%;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為1.57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3%,市場占比5.3%。理財市場的資金流向見下圖。但是也不難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相關制度尚未健全,理財和同業市場亂象叢生,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理財市場方面,存在發行主體多元、理財產品利息較高、承諾保本、剛性兌付、銷售誤導、違規代銷、投向不明等問題,加大了理財資金風險。近年來,金融機構理財糾紛及金融案件明顯增多。同業市場方面,部分金融機構過分依賴批發性的金融同業資金,資金大進大出,負債穩定性下降、成本上升,產品多層嵌套、結構復雜,表內資產轉向表外,存在規避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問題,存在資金脫實向虛傾向,導致宏觀層面的流動性風險加大。2.互聯網金融亂象。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借助互聯網技術,有效拓展金融服務功能、降低服務成本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對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寬度、發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意識、風險意識以及風險管理能力良莠不齊,相應的監管規則缺失,監管力度跟不上,難免會存在巨大風險隱患。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吸收資金,服務對象只能選低標準的高風險客戶群體,資金來源成本高,只能將資金配置到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有的將資金投向限制類行業和領域,資金高進高出,資金來源和運用均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3.產融結合與資本運作亂象。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一批規模強大的金融控股集團,這些集團通過投資入股和參股等方式控制金融機構,有的已經實現銀行、證券、保險全牌照經營。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和防火墻設計的情況下,金融控股集團利用旗下的金融機構動員了大量金融資源,然后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大肆進行股權投資,使大量金融資源進入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境外投資市場,進行投機收購。有的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復雜,一些有背景的股東利用非自有資金入股,通過發行信托、保險、理財產品,經過精心設計、多層嵌套轉換,投資入股金融機構或收購上市公司股權,進行資本市場野蠻收購。這些行為極大地破壞了金融市場秩序,干擾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擠占了有限的金融資源,助長了金融脫實向虛,加大了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聚集了巨大系統性金融風險。4.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隨著民間金融逐步發展壯大,一些民間貸款公司、投資公司、理財公司在沒有金融牌照的情況下,通過打電話、發傳單、網上銷售等方式開展非法金融活動。許多非法金融機構都是以高回報為誘餌,用后來者的資金償還先來者的本息,是典型的龐氏騙局。近年來屢屢發生的校園貸、現金貸、高利貸、暴力催收等問題,大都與此類非法金融機構相關。這些非法集資、金融傳銷、金融詐騙活動花樣繁多、屢禁不止,并且影響范圍大,對金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二)金融亂象的危害。無論是在理財與同業市場還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金融亂象叢生本質就是各個經濟主體追求遠遠高于實體產業正常利潤水平的收益,而忽視了存在的高風險。企業通過金融市場進行資金融通,用于投資和擴大再生產,然而由于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使得企業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極易引發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傷害實體經濟。同時,金融亂象會抑制生產力發展,干擾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各類金融企業野蠻生長給生產秩序、金融體制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沖擊,資本的投機性、暴力性和貪婪性被加倍放大,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容易滋生不良風氣,激化社會矛盾。

三、金融亂象形成的根源

查看全文

汽車牌照提取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提出了一種利用灰度形態變換快速提取汽車牌照區域的方法。利用灰度形態變換對輸入的圖像進行濾波,根據牌照的大致尺寸和濾波圖像的模板卷積得到幾個牌照的候選區域,最后分析候選區域內水平方向的波峰高寬比波峰數得到真正的牌照區域。

關鍵詞:灰值動態學卷積模板卷積投影牌照識別

基于圖像理解的汽車牌照自動識別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一個重要分支,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而把汽車牌照從復雜的汽車圖像中分割出來是汽車牌照自動識別系統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各國的科研人員提出了不少提取汽車牌照的方法。Choi和Kim提出利用Hough變換尋找垂直邊緣提取汽車牌照的方法,此方法由于許多汽車前部散熱器產生的垂直邊緣和某些牌照邊框的扭曲或某些汽車牌照沒有邊框而魯棒性較差。S.K.Kim和H.J.Kim提出的基于遺傳算法分割提取汽車牌照的方法,最大缺點是耗時長,難以進行實時處理。S.H.Park提出的一種基于神經網絡提取汽車牌照的方法,使用二個時延神經網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對輸入圖像進行濾波,得到牌照的候選區域,然后利用牌照的長寬比、面積、面積與周長比來區分真正的牌照區域與類牌照區域。此方法要求圖像中的牌照尺寸基本不變,一旦圖像中的牌照尺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必須對神經網絡重新進行訓練。T.R.Crimmins提出了一種數字形態學方法,此方法用不同尺寸的每個可能字符作為結構元素,采用擊中擊不中方法先提取輸入圖像中的字符,再根據牌照字符的語法得到汽車牌照,這種方法計算量非常大且易受噪聲影響。C.H.Poon提出了一種灰值形態學方法,它通過檢測字符中的直線段和字符間的空間來提取牌照,這種方法耗時較多,且沒有利用版照的尺寸信息。C.M.Hwang提出了空間頻率方法,它利用牌照區域內空間頻率變化大的特性,對圖像進行一階差分。差分圖在牌照區域內形成多個峰,然后利用峰的幅度、寬度和密度區分真正的牌照區域與類牌照區域。這種方法具耗時少、抗噪能力強的優點。本文提出的灰值形態學方法僅利用了牌照區域內空間頻率變化大的特性而且利用了牌照區域字符筆劃具有高曲的特性,因而比單純的空間頻率方法更加有效。通過建立牌照與卷積算子形態學結構元素尺寸的相互關系。本文提出的方法對不同尺寸牌照具有很好的魯棒性。

1數字形態學

數字形態學是一種重要的數字圖像處理方法和理論。在數字形態學中,兩種最基本的變換或運算是腐蝕和膨脹,其它形態學變換都可通過它們來定義。下面列出了一些灰值形態學變換的定義。

圖像f(x,y)平移(a,b)定義為:

查看全文

車輛牌照圖像識別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內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車場建設越來越多,對交通控制、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汽車牌照識別技術在公共安全及交通管理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實際應用意義。本文對車牌識別系統中的車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識別進行了初步研究。對車牌定位,本文采用投影法對車牌進行定位;在字符分割方面,本文使用閾值規則進行字符分割;針對車牌圖像中數字字符識別的問題,本文采用了基于BP神經網絡的識別方法。在學習并掌握了數字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的一些基本原理后,使用VC++6.0軟件利用以上原理針對車牌識別任務進行編程。實現了對車牌的定位和車牌中數字字符的識別。

關鍵詞:車牌定位;字符分割;BP神經網絡;車牌識別;VC++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課題研究背景1

1.2車輛牌照識別系統原理1

查看全文

漫談關于盜竊汽車牌照敲詐錢財罪行的定罪分析

近年來,許多地方發生了撬盜汽車牌照索取錢財的案件。這類案件,犯罪嫌疑人首先撬盜被害人汽車號牌,并留下寫有聯系方式的紙條,敲詐車主小額錢財。這類案件犯罪嫌疑人多數在短時間內瘋狂作案,危害比較嚴重。對此類案件的處理,目前在司法實踐中有以敲詐勒索罪處理的,有以盜竊罪處理的,也有以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處理的。

一、類案簡介:

犯罪嫌疑人龐某于2008年6月17日至19日夜間,至江蘇省海安縣新寧小區竊得8輛汽車上的牌照,并在被盜汽車擋風玻璃上留下聯系電話號碼,讓受害人向其指定銀行賬戶存入100-300元不等的錢款,進行敲詐勒索,共計敲詐得款人民幣2180元。經鑒定,8輛汽車牌照辦理費用共計人民幣4400元。后龐某在海安縣海安鎮繼續盜竊牌照時,被公安民警當場抓獲。

二、本類案件的爭議焦點:

筆者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汽車牌照是否屬于國家機關證件,盜竊汽車牌照是否屬于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的問題。

三、主要分歧意見及評析

查看全文

地方移動通信頻率政策論文

香港移動通信市場發展概述

香港無線/移動通信市場是全球范圍內發育程度較高而且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在2003年香港移動電話普及率開始超過100%,而到了2005年底香港全部移動電話用戶(按用戶持有的號碼計算)已經達到854萬,移動電話普及率高達,20%,這一普及率已在全球范圍內居于前列。除了經濟發達及移動通信需求旺盛外,激烈的市場競爭是推動用戶持續增長而且用戶普遍使用多運營商服務(一人多卡)的重要原因。1990年一2005年香港移動電話用戶的發展情況可參考圖1。

除了市場發育程度高外,香港移動通信市場也是全球范圍內競爭程度較高的市場。過去數年香港一直有六家移動運營商,盡管由于新世界移動已被另外一家運營商CSL收購,但香港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仍沒有明顯減弱。目前香港的五家移動運營商分別是和記黃埔、Sunday(已被PCCW收購)、數碼通、萬眾電訊(已被中國移動收購)及CSL,這五家運營商中除萬眾電訊外其余四家都經營30業務。另外,1999年香港就引入了號碼可攜帶政策,這對萬眾電訊等市場后進入者的加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也刺激市場完全進入充分競爭并導致六家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勢均力敵。

由于市場上的運營商數量較多,合理的規劃與分配相對稀缺的無線頻率資源,就成為香港電信管制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對于內地市場來說,從目前的情況可以判斷出30的到來將意味著更多市場競爭者的加入,無線頻率的規劃及管理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復雜。下面,文章將在介紹香港移動通信頻率政策及經驗的基礎上,探討內地市場移動通信頻率規劃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香港無線/移動通信頻率政策介紹

香港歷來對電信管制奉行開放/透明并以市場調控為主的理念,這種理念與政策體現在移動通信頻率政策上就是牌照發放的市場化。早在1992年香港政府就開始發放2G(數字移動通信)牌照以加速移動通信服務的發展,并于1994年開始收回原來用于模擬移動電話服務的800/900Mhz頻率并將其轉用于20服務。多年來香港政府一共發放了11張20牌照,其涵蓋了800/900Mhz與1700-1900Mhz的頻段。目前香港移動運營商擁有的2G頻率牌照情況可參考表1。

查看全文

外籍免車牌稅通知

根據國務院1977年11月13日批轉的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今后車船使用牌照稅是否繼續征收,由省、市、自治區確定。最近,有的地區決定從1978年起停止征收職工和社員的車輛使用牌照稅。但對外籍人員的車輛使用牌照稅如何辦理,要求給予明確。經與外交部研究決定:

1凡是對我國職工,社員停征自行車(包括機動車輛)使用牌照稅的地區,對外僑、專家、留學生、實習生以及其他在我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外國籍人員自用的自行車(包括機動車輛),也停征車輛使用牌照稅。

2對使、領館中的公務人員以及其他駐華機構如通訊社、民航辦事處、貿易團體等單位和這些單位中的人員自用的自行車(包括機動車輛),不論在停征地區或征稅地區,都應按現行規定繼續征收車輛使用牌照稅。

3對各國駐華使、領館公用的車輛和外交官、領事官自用的車輛,繼續免征車輛使用牌照稅。

以上,請轉知所屬辦理。

查看全文

農機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及對策

【摘要】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經濟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這一現象導致我國農村機械化不斷普及,日漸增多的農村機械數量給農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我國山區,農機的安全管理監督工作在我國山區實施困難,農機使用沒有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的束縛,山區農機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效果得不到保障,威脅山區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本文結合云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山區中農機安全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山區農機的幾點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山區農機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山區農機;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對策

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村機械設備的普及,但也隨之造成了很多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我國山區,農機使用過程中頻發事故,威脅著我國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對此,我國開始逐漸重視農機的安全管理工作。雖然目前我國在山區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山區農機的使用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

1山區農機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

1.1農機管理部門的安全管理力度。以維西縣為例,山區中居民稀少,地勢險峻。這種特點給農機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工作難度。并且農機管理部門對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也沒有足夠的重視,農機安全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低,導致管理部門中缺乏足夠農機安全管理人手。這是影響山區中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1.2農機牌照管理工作。首先辦理農機牌照需要一定的費用,這對山區居民來說是一筆較高的消費,所以一些居民選擇放棄為自家的農機辦理牌照。其次山區中執法管理工作困難,假如有居民沒有給自己的農機辦理牌照,執法部門也很難發現,所以導致山區中存在農機無牌照使用的情況。這種現象導致了農機使用者相關技能掌握不足,也是造成山區農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1]。1.3農民的安全使用意識。在大部分農機安全事故中,都存在駕駛人安全意識不足的現象。尤其是山區中居民的法律意識相對落后,對安全事故的相關后果認識不明確,認為農機安全事故后果的成本較低,這導致農民并沒有將精力放在農機使用的安全意識上,沒有認識到農機使用安全的重要性,最后發生事故后才后悔莫及。所以,在山區農機的安全管理中,提高農機使用者的安全意識是農機安全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2]。1.4山區特殊的地形為農機帶來安全隱患。由于山區中的道路起伏不定,為農機在行駛過程中造成了困擾,對農機使用者的駕駛技術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這種情況容易造成農機安全事故。居民居住的地勢較高,對于一些爬坡能力弱的農機來說無疑會產生一定的安全事故,假如山區中的居民認識不到這一點,仍然使用爬坡能力較弱的農機,那么安全事故就必然會發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3]。

2提高山區農機安全管理的措施

查看全文

銀行控股集團綜合經營演化研究

摘要:縱觀國內外大型商業銀行集團綜合經營的發展歷程,商業銀行集團在綜合經營過程中均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這與企業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環境、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科技發展等密不可分。通過比較分析我國商業銀行集團在發展歷程中綜合經營戰略的目標、核心能力以及協同效果,文章將我國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分為兩個階段,即綜合經營起步階段和綜合經營新階段。兩個階段的劃分有助于商業銀行正確評估自身綜合經營水平,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進一步優化綜合經營發展戰略及實施路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發展演化;階段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前后經歷了“混業、分業、混業”三次演變。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號召下,商業銀行遵循混業經營發展思路,紛紛涉足證券、保險、租賃等非銀領域。但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金融無序發展,信貸過度擴張、資金挪用嚴重、部分機構經營不善等風險問題突出。監管層被迫從1993年底開始陸續出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等法律法規,逐步確定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市場制度。但自1996年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開始以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金融機構對于混業經營的需求日益強烈,機構之間開始沿著一些邊緣業務開展合作。同期,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浪潮下,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逐步建立起囊括全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已成為歷史必然選擇。2002年中信、光大和平安試點成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成為我國金融機構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的標志性事件。2005年監管當局正式提出“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商業銀行獲得開展綜合經營的政策空間,紛紛開始涉足信托、基金、租賃等非銀領域,逐步發展為銀行母公司模式的大型金融集團。截止2013年,大型商業銀行通過申設、并購非銀子公司,基本完成了起步階段的牌照獲取與規模擴張,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金融牌照體系。2013年以來,商業銀行告別資產高速增長,銀行與非銀金融行業經營效益整體維持此消彼長態勢,非銀金融資產回報率穩步提升,非銀子公司業務逐步成為銀行集團業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自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監管政策加速出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從峰值開始逐步下降。保險新規、資管新規、信托新規、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新規等監管政策陸續出臺,對銀行業務與非銀業務的合作機制產生較大影響。在內外部經濟金融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綜合經營逐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截止2017年底,國內五大國有銀行的綜合經營子公司資產規模和利潤在集團中的占比平均為2.2%和3.75%。但與歐美國家商業銀行(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瑞銀集團等)相比,國內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水平仍比較低。國外大型商業銀行自本世紀初就已經普遍完成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轉型,組織管理模式也逐步實現了從直接經營型、戰略控制型向戰略指導型、財務控制型等成熟模式轉變,逐步賦予子公司更多決策權,有效釋放子公司經營活力。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大型商業銀行需進一步發揮全牌照資源優勢,深化挖掘綜合經營協同效益,提升子公司對集團獲客、活客、黏客的拉動作用,使綜合經營真正成為銀行集團提質增效的戰略抓手,推動綜合經營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打造與國際領先同業并肩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二、綜合經營起步階段“牌照擴張”

在綜合經營起步階段,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主要是獲取金融牌照,申設、并購主要非銀金融牌照,拓展業務范圍,子公司非銀業務作為銀行業務的有效補充,為客戶提供全金融服務產品,初步建立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該戰略目標的實施有助于商業銀行擴大服務范圍,實現業務經營多元化,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分散經營風險。金融行業需持牌經營的屬性決定了在綜合經營起步階段各商業銀行多元化發展策略的核心能力是對資源的占有,即金融牌照的全面獲取。在該階段,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戰略手段偏重于拿牌照和擴張規模,主要表現為不斷申設、并購非銀子公司,持續對非銀子公司增資。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各銀行普遍采用銀行子公司模式,以銀行為主導,由母行持有非銀子公司股權,各子公司持相關業務牌照開展獨立法人經營,實行“銀行主導、子公司分業經營”。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商業銀行業已普遍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金融牌照體系,截止2017年4月,我國已有15家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12家設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設立保險公司,5家設立消費金融公司,4家設立信托公司。另外,截止2019年2月,已有20多家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該階段,綜合經營效果主要表現為交叉銷售與后臺共享,實現客戶互薦、運營成本共享,突出母行渠道優勢和客戶資源對于子公司的營銷支持,子公司業務產品作為母行金融服務的有效補充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非銀子公司產品利用母行廣泛的經營網點、客戶經理等資源將業務觸角快速擴展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廣大客戶群體,子公司業務則利用其差異化為母行吸引到更多客戶,幫助分行鞏固促進銀企關系,增加分行存款,為分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子公司利用其專業特色和業務創新能力,豐富了集團產品線,為母行推薦增量客戶的同時也有效幫助母行維護了存量客戶關系。在起步階段,從集團、業務層面來看,商業銀行綜合經營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各子公司與母行之間業務互補性的本質差異,導致子公司與母行協同效應存在明顯差異。從業務互補性來看,租賃業務屬于類信貸業務,其與銀行業務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可以拓展銀行服務范圍;信托子公司主要對標高端理財,可以實現銀行與信托之間高凈值客戶的互薦,此外信托通道是銀行資產出表、規避監管的重要途徑;基金子公司是除銀行理財之外大眾理財的首選,其與銀行理財、保險資管、信托資管構成了銀行大資管金融服務體系;保險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母行營業網點多、客戶基數大的優勢,但由于銀行系保險子公司普遍成立時間較短,資本實力不足,人才儲備不足,產品業務仍主要局限于行內客戶,對外拓展不足。總體而言,銀行通過信托、金融租賃業務來與信貸業務對接更加突出,而在保險、基金、證券方面對客戶資源與渠道優勢的整合仍不夠成熟。非銀子公司與母行的管理協同、財務協同與業務協同的水平還比較低,集團管理仍顯粗放。二是非銀子公司資產規模、凈利潤在集團中的占比較小。截止2017年底,非銀子公司規模占比最高的交通銀行為3.01%,最低的中國農業銀行僅為0.75%;非銀子公司利潤占比最高的交通銀行為6.44%,最低的中國農業銀行僅為0.83%。而且非銀子公司由于發展時間、資本實力、業務能力等方面原因,其盈利能力普遍低于細分行業平均水平。目前,國有五大行在綜合經營方面仍以銀行業務為主體,非銀子公司在集團中仍比較弱勢,集團發展戰略和資源配置對于非銀子公司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非銀子公司對集團整體競爭力的拉動作用也略顯不足。未來,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直接融資市場擴大,非銀子公司具備極大的發展空間,將成為集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三是子公司經營活力不足,市場化、專業化水平較低。從目前來看,銀行系基金、保險、租賃、信托等子公司,在母行銷售渠道、信貸政策、資產配置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擁有成本、銷售等諸多便利條件,但由于過分依賴母行、受母行審慎經營風格影響較深,在業務范圍、業務創新、激勵機制、人員構成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母行政策,經營活力相對不足,在細分行業排名偏后,市場競爭力不強。四是大型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優勢顯著,但中小銀行綜合經營優勢不足。目前,大型商業銀行已經基本覆蓋主要的非銀金融牌照,傳統金融牌照資源不再是制約綜合經營效益提升的關鍵因素。而中小銀行由于資本實力、業務能力等問題,并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非銀牌照體系,非銀牌照的價值依然凸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直銷銀行等新金融業態的涌現,新金融牌照的申設、并購已成為中小銀行打造綜合經營差異化優勢的著力點,有利于中小銀行實現彎道超車。

查看全文

電信運營商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發放3G牌照,我國電信業正式進入3G時代,而移動商務的成敗是發展3G的關鍵。本文闡述了3G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和3G時代移動商務的業務內容,分別分析了三家電信運營商在當前階段發展移動商務的市場定位策略。

【關鍵詞】移動商務3G電信運營商

一、中國電信業的3G時代

“3G”是中國電信業近年來最熱門的詞語,其全稱為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數字通信。隨著2009年1月7日3G牌照在中國正式發放,中國電信業也迎來了3G時代。

1、3G技術簡介

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采用頻分多址(FDMA)的模擬調制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話。這種系統的主要缺點是頻譜利用率低,信令干擾話音業務。這種模擬制式手機目前已經淘汰。

查看全文

歐美預付卡市場發展狀況及經驗

摘要:從全球支付行業的發展看,預付卡是繼信用卡、借記卡之后零售支付領域的重要支付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餐飲、超市、美容、健身等消費細分領域,并在公共交通、公用事業等行業為社會大眾不可或缺的新興電子支付工具。文章從產品種類、客戶群體、商業模式、政策監管等方面及歐美預付卡市場的發展現狀,提出了促進我國預付卡支付發展的政策建議,包括健全客戶備付金監管制度、調整監管框架、提升相關監管制度法律層級。

關鍵詞:預付卡;支付工具;借鑒

一、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情況。歐美預付卡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產品形態比較豐富,主要滿足持卡人多元化的小額支付需求,普遍用于薪資發放、企業福利、醫療報銷、退稅、小微支付等領域。在政府公共支付領域,開放式預付卡的推廣普及有助于降低支付成本、提高資金流動效率,改善公共服務體系。1.產品種類。歐美預付卡產品,根據交易是否實名制分為實名預付卡和非實名預付卡;根據卡片能否重復充值,分為可重復充值預付卡和固定額度預付卡;根據使用人群和應用領域,分為禮品卡、預付儲蓄卡、青少年卡、旅行卡、薪資卡、政府卡、醫療卡和激勵卡等;根據是否采用卡組織BIN號和標準,分為封閉式預付卡和開放式預付卡。其中,封閉式預付卡主要有非銀行的商業機構發行,僅限于商業機構自有網絡使用;開放式預付卡主要由商業銀行或專業預付卡公司發行,采用卡組織BIN號和標準,帶有卡組織標示,開在卡組織的網絡中通用,除了購物消費外,部分還支持ATM取現及網上賬戶管理、積分獎勵等增值服務,本質上是一種支付賬戶。2.客戶群體。歐美預付卡主要面向個人市場,針對不同細分市場設計了具有不同功能的預付卡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各類支付需求。其中,通用可充值的開放式預付卡主要服務于未開立銀行賬戶或未很好享受銀行服務的用戶。3.商業模式。歐美封閉式預付卡由商戶主導,相當于提貨券或預收款,通過其商品銷售獲利;開放式預付卡由商業銀行和卡組織主導,發卡機構的盈利模式包括向收單機構收取交換費、向持卡人收取各類卡片使用及管理費用、卡片殘值收益和備付金投資收益。4.政策監管。歐美市場的監管重心在于網絡規模較大的開放式預付卡,根據業務實質將其作為貨幣服務及賬戶體系來監管,主要通過法律條文監管,監管嚴格。(二)美國市場。美國預付卡市場仍以封閉式預付卡為主,但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和專業預付卡公司開始重視發展開放式預付卡,開放式預付卡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封閉式預付卡。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影響,歐美銀行紛紛選擇收縮傳統零售銀行業務,信用卡、借記卡業務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美國運通、摩根大通、美國各種銀行等金融巨頭紛紛進軍預付卡市場,多用途預付卡快速拓展到眾多領域,并開始成為市場主流。特別是《多德弗蘭克法案之杜賓修正案》包括交換費在內的收費規定未覆蓋預付卡,借記卡交換費下調后,開放式預付卡更加受到市場歡迎。(三)歐洲市場。預付卡自2009年起成為歐洲發卡增速最快的卡種之一。歐洲大部分銀行,以及根據歐盟相關法律準許發行電子貨幣的機構紛紛以無銀行賬戶、低齡且具備一定購買力的人群為主要對象,發行維薩、萬事達等開放式預付卡。以英國為例,2013年英國市場上流通的預付卡數量超過290萬張,產品種類超過2300種。

二、監管體系

美國和歐洲均重點監管開放式預付卡,同時將預付卡發行機構與虛擬賬戶發行機構等同監管,對從業機構實施牌照準入管理,要求建立備付金制度,并以高度安全的形式持有客戶備付金,且在存款保險、反洗錢等方面有相應規定。商業銀行可以自由發行各類預付卡,卡組織可以自由從事預付卡轉借清算業務。(一)美國預付卡監管體系。目前,美國通過多部聯邦法律、州法律從多方面共同監管,具體包括《電子貨幣劃撥法》及其實施條例、《無主財產法》、《貨幣轉移法案》、《聯邦存款保險法》、《反洗錢法》、《統一貨幣服務法》、《2009禮品法案》、《2009信用卡責任、問責和信息披露法》、《5502號法案》、《美國愛國者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等??偟膩砜?,美國將預付卡發行與虛擬賬戶發行等均作為“貨幣服務業務”予以監管。部分開放式預付卡,比如薪資卡、政府卡、醫療卡等,以及有限網絡的封閉式預付卡受到一定的監管豁免。1.機構準入。美國沒有全國性的貨幣轉移業務牌照,從業機構需要向各州申請牌照,并遵守各州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才能在該州從事貨幣業務。2.客戶備付金存管。各州《貨幣轉移法案》大多要求貨幣轉移機構自身需要持續持有足額的備付金,全部備付金應以高度安全的方式持有。此外,貨幣轉移機構還需要向財政部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在貨幣轉移機構遇到財務問題時,上述備付金和保證金將優先用于償還用戶債務。3.存款保險。商業銀行和儲蓄信貸機構在開展預付卡業務時必須遵循《聯邦存款保險法》,向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購買保險,若發卡機構破產清算導致無力承兌卡內金額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承擔相應兌付責任。4.反洗錢。美國與預付卡相關的反洗錢要求主要集中于賬戶監管。美國《統一貨幣服務法》,首次將預付卡發行機構納入監管,要求從事貨幣服務的機構在州監管部門注冊,以保證安全經營、抑制洗錢活動、協調跨州業務遇到的立法沖突。《美國愛國者法案》要求金融機構、卡組織在合理與可行范圍內,何時開立賬戶的顧客身份,包括姓名、地址和其他身份信息,保持身份證驗證信息,建立反洗錢機制。5.消費者權益保護。美國主要在卡片殘值處理、卡片手續費、卡片有效期、信息披露及退卡等方面進行了監管。其中,聯邦立法主要體現在卡片手續費、卡片有效期和信息披露這三部分;美國各州立法主要在處理卡片殘值和退卡方面。除特殊情況外,預付卡一般不允許收取休眠費、閑置費或服務費,卡片有效期不得少于5年,并且嚴格披露有關信息。(二)歐洲預付卡監管體系。歐盟委員會于2007年了歐盟支付服務法令PSD,為歐盟支付市場奠定了法律基礎,使得歐盟跨境支付與單一成員國內境內支付同樣便捷、高效、安全。2016年1月,第二版歐盟支付服務法令PSD2正式生效。PSD2明確了納入監管范圍的各類支付服務和支付服務提供商。其中,與預付卡相關的非銀行機構主要是電子貨幣機構,其主要特征是可以發行電子貨幣(預付卡和虛擬賬戶)。之前,歐盟委員會對電子貨幣的定義主要以預付卡為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貨幣逐漸衍生成用于互聯網支付的虛擬賬戶,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歐盟委員會于2009年出臺電子貨幣法令,對電子貨幣機構提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與美國類似,歐洲有限網絡預付卡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豁免,監管重點在網絡規模較大的預付卡。1.機構準入。支付服務提供商在歐洲開展業務需要獲得銀行牌照、電子貨幣機構牌照或支付機構牌照。其中,獲得銀行牌照的機構無須申請電子貨幣牌照,其他從事電子貨幣發行的機構必須申請電子貨幣機構牌照。因此,非銀行預付卡發行機構和虛擬賬戶發行機構虛根據自身業務范圍申請不同的電子貨幣機構牌照。2.客戶備付金存管。客戶備付金要與電子貨幣機構自有資金隔離管理??蛻魝涓督鹂纱娣庞谏虡I銀行或投資低風險資產,但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蛻魝涓督鸩坏脴嫵呻娮迂泿艡C構的存款,不得用來發放信貸或抵債??蛻魝涓督鹪谕顿Y期間所獲得的利息不得給予電子貨幣用戶。3.存款保險。客戶備付金可以同第三方保險公司保障,保險金額要與隔離的備付金總額相等,以防破產時可以等價償還貸款。4.反洗錢。電子貨幣機構對用戶資金的管理需遵循歐洲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的規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