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06:01: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腎病綜合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兒童心理問題與護理分析論文

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0~2006年住院治療的腎病綜合征患兒46例,其中6~12歲學齡期患兒38例,他們在住院期間均出現了不同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悲觀抑郁、害怕孤獨、自卑依賴等心理問題。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兒心理障礙,使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處于最佳治療狀態。

2護理

腎病綜合征患兒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外,科學的護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這些患兒在住院治療期間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生活和學習,置身于一個陌生環境,每天接觸病友和醫護人員,加上治療過程中帶來的痛苦和身體上的變化,使他們逐漸變得冷漠、孤獨、恐懼,產生自卑心理。對于這些患兒醫護人員應加強心理護理,使他們懂得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積極治療,身體會很快康復,并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以積極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提高療效,縮短療程。以下是腎病綜合征患兒在住院期間容易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

2.1恐懼和悲觀心理

本組腎病綜合征患兒多數為學齡期兒童,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由于生病住進了醫院這個具有特殊環境的地方,尤其是每天看到穿著白大衣的醫護人員和痛苦而陌生的病友,一些膽小的患兒特別害怕打針吃藥,見到醫護人員就感到緊張,擔心自己的病情嚴重,甚至會死亡,表現出急躁不安、膽怯、悲觀、郁郁寡歡,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患兒這種不良情緒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像慈母一樣去關心和安慰他們,向他們說明本病是不可怕的,只要配合治療是能夠治愈的,使他們逐漸熟悉和習慣新的環境。對于膽怯的患兒給他們介紹一些痊愈病友的治療好轉經過,消除其恐懼心理。對心理承受壓力較低的患兒,就患兒的某些異常檢查結果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向家長解釋時應注意回避患兒,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1]。患兒家長和醫護人員應相互配合,共同關愛他們,使他們感到周圍的人都在關心他們,從而不再感到恐懼和悲觀,增強信心、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接受治療。了解造成患兒恐懼的心理因素,就可以施用科學的、有效的預防措施及相應的護理對策,以減輕患兒對醫療和疾病的恐懼。

查看全文

腎病綜合征與血液流變學相關性分析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39例NS患兒,均符合1981年全國兒科腎臟病科研協作組建議診斷標準[3],其診斷標準為:大量蛋白尿(+++~++++)持續兩周以上,24h尿蛋白定量>0.1g/kg?d;血漿蛋白低于30g/L;血膽固醇高于220mg/L;水腫。其中前兩項為必備條件。病例來源于我院的住院病兒,其中,男27例,女11例,男女比例為2.9∶1,年齡1.5歲~14歲,平均年齡5.5歲。臨床分型:單純性腎病34例,腎炎性腎病5例。39例患兒均無心、肝及血液系統疾患。對照組:健康兒童35例,為我院門診正常查體兒童,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例為1.9∶1;年齡1歲~14歲,平均年齡5.4歲,與觀察組對比性別、年齡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實驗方法血液流變學參數的測定: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4ml(一般1歲~3歲抽取頸或股靜脈血,3歲以上抽取肘前靜脈血,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抽血方法及部位上基本一致),以濃度為3.125×104U/L肝素抗凝血。參考北京普利生儀器有限公司介紹的血流變指標測定方法,在LBYN6B型血液黏度計上進行測定,抽血后4h內完成檢測。尿蛋白的檢測:所有NS患兒在治療開始當日收集24h尿液,甲苯防腐,尿標本置于-20℃冰箱保存,集中進行檢測。24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3統計方法實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兩均數間比較用t檢驗或t′檢驗(方差不齊時);兩變量間相關分析及多重回歸分析經Excel2000統計處理。

2結果

2.1患兒血液流變學變化NS患兒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壓積、血沉方程K值、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還原黏度高切等指標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見表1),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查看全文

小議治療腎病

摘要目的:分析環孢素A并潑尼松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效果,評價其臨床價值。

方法:將本院48例腎病綜合征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環孢素A并潑尼松治療,而對照組單用潑尼松治療,均治療0.5年,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的改善及療效,判斷其治療效果。結果:治療0.5年后,兩組生化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診斷標準

尿蛋白>3.5g/d、血漿清蛋白低于30g/L、明顯水腫、高脂血癥。以上四個條件中,前兩個條件必不可少。

1.3方法

對照組:潑尼松治療,采用長效療程法,初步階段,1~2mg/(kg·d),每日1次晨頓服,8周為1個療程,8周后,可每2周減量5mg,至半量時,改成全量,隔日1次頓服,每2周減量5mg,至15mg時維持,共治療1.5年。對于復發的病例,先要進行感染的控制,待感染消除后,給予潑尼松,療程、療法與前同。同時予以抗凝、高血壓控制、胃黏膜保護、降脂和補鈣等綜合治療。

查看全文

幼兒腎病護理措施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腎病綜合癥患兒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將104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積極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兒癥狀緩解率為90.4%,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1.2%(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兒遵醫行為、增加患兒緩解率,并能提高生活質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腎病綜合癥;兒科;護理干預

腎病綜合癥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和水腫四大特點。是由于患兒腎小球彌漫性損害所致的一組癥候群,該病具有病程遷延,易于復發,合并癥多及治療困難等特點。積極的護理干預對減少疾病的復發及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我科對52例腎病綜合征患兒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在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兒科住院的腎病綜合征患兒104例。全部病例診斷符合以下標準:(1)大量蛋白尿(+++~+)持續達2周,或24h尿蛋白高于0.1g/kg;(2)血漿白蛋白<30g/L;(3)膽固醇>5.7mmol/L;(4)水腫癥狀可輕可重。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齡3~13歲,病程4~14個月。采用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查看全文

剖析持續性腎病蛋白尿臨床問題分析

摘要:觀察真武湯加減治療腎病綜合征蛋白尿持續不消的臨床療效及部分生化指標的變化。對126例患者的治療觀察有68例顯效:腎實質性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蛋白質持續陰性或少許,膽固醇、甘油三酯正常,蛋白質定量<0·2g/24h。42例有效:癥狀與體征明顯好轉,蛋白尿持續減少>25%,膽固醇、甘油三酯逐漸降低。16例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87·3%。其療效甚佳,有待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真武湯加減;腎病綜合征;蛋白尿;健脾溫腎;溫陽利水

腎病綜合征是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它不是獨立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體表面積),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g/L),水腫,有時或伴有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和水腫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結果,因此認為診斷標準應以大量蛋白尿為主,西醫治療主要以大量激素為主,長期應用激素,又可產生很多不良反應,有時相當嚴重,激素導致的蛋白質高分解狀態可加重氮質血癥,促使血尿酸增高,誘發痛風和加劇腎功能減退,大劑量應用激素有時可加劇高血壓促發心衰,激素應用時的感染癥狀可不明顯,特別容易延誤診斷,使感染擴散。激素長期應用還可加劇腎病綜合征的骨病,甚至產生無菌性股骨頸缺血性壞死,筆者運用真武湯加減治療本病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同時也避免了許多不良反應的發生,現將臨床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病126例均為我院腎病科住院患者和中醫科門診患者,男74例,女52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14歲,病程最短為1年,最長達10余年。

1·2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全部依據《實用內科學》[1]和《中醫內科臨證備要》[2]的診斷、治療及療效標準而確診。

查看全文

中西醫治療小兒腎病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NS)的療效。方法:隨機將60例患兒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通過辨證論治運用中藥配合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觀察尿蛋白轉陰、水腫消失、高脂血癥消失、不良反應及復發情況。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和86.6%,復發率為治療組完全緩解病例無復發,對照組為30.8%,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36.7%和66.7%。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NS療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應小,中藥能顯著降低激素治療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關鍵詞】腎病綜合征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小兒腎病綜合征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21例,女9例;年齡5~16歲,平均10歲;初發病者20例,病程7天~2個月,平均12.5天,復發者10例,病程6個月~3年,平均18個月,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11.2g;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6~15歲,平均11歲;初發病者22例,病程5天~2個月,平均15天,復發者8例,病程7個月~2年半,平均18.5個月,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10.8g。兩組一般資料均有可比性(P>0.05)。

治療及觀察方法:①治療方法:兩組均予以強的松2mg/(kg·日)(最大量≤60mg/日),分3次口服,持續4周。若尿蛋白轉陰,繼續鞏固治療2周,改為1日量的2/3每日晨起頓服,維持至8周,以后每2周減2.5~5mg,至1mg/(kg·日)時,將1日藥量改為隔日1次頓服,以后每2~3周減2.5mg,至10~20mg/2日時維持6個月;若大劑量激素用足8周后僅部分緩解,激素也須減量,減量方法同上;若大劑量激素治療8周后無效,可使用免疫抑制劑,并建議其做腎穿刺以明確病理類型。治療組根據激素使用的不同階段而配以相應中醫藥治療。在用大劑量激素時,多為脾虛失運,水溫不化型:此型多見于疾病初期,患兒全身浮腫明顯,小便短少,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舌苔白,脈沉滑。治以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滋陰降火法,方用四君子湯合實脾飲加減,常用藥物有黃芪、黨參、茯苓、白術、澤瀉、豬苓、車前子、陳皮、厚樸、大腹皮、赤小豆、生地、知母、金銀花、連翹;在激素減量期多為陰虛火旺,脾腎不足:此型患兒面赤唇紅,精神興奮,納食漸增,尿量增多,浮腫漸消,舌質紅,舌苔白或少苔,脈細數。治以養陰清熱,益氣健脾補腎,方用沙參麥冬湯合四君子湯加減,常用藥物有沙參、麥冬、玉竹、花粉、生地、知母、女貞子、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山藥;在激素維持期,為脾腎不足,虛熱未清:患兒浮腫已退,腰酸乏力,口干氣短,舌質淡紅或略赤,舌苔白,脈細滑。治以健脾補腎為主,佐以養陰清熱,方用四君子湯合右歸丸加減,常用藥物有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山萸肉、菟絲子、山藥、枸杞子、仙靈脾、生地、女貞子、沙參。停用激素后,脾腎兩虛:此型患兒氣短懶言,倦怠乏力,易感多汗,舌質淡,舌苔白,脈細弱。擬以陰陽雙調法,予以補骨脂、仙靈脾、仙茅、黃芪、白術、女貞子、旱蓮草、麥冬、枸杞子、防風、黨參、生地等。加減用藥:有血尿者加茅根、益母草、仙鶴草、茜草、丹皮、大小薊;舌質暗紅有瘀點者加赤藥、丹參、紅花、川芎;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者加蒼術、黃柏、生薏苡仁、石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車前子、澤瀉,整個過程中均加活血化瘀之劑,如丹參、川芎、地龍、全蝎等(對不能接受湯藥的患兒予以中藥免煎顆粒劑口服)。總療程1~3年。②觀察方法:大劑量激素時,每周查血、尿常規,以后每2~3周查血、尿常規;每月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兩組均以1年半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判定療效。

結果

查看全文

兒童腎病藥學服務實踐

小兒腎病綜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漿內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征。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及明顯水腫[1]。兒童NS發病率為2/10萬~7/10萬,患病率為16/10萬[2]。NS患兒極易并發各種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多見,所以此類患者常用藥復雜。為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預后,有必要對此類患者實施藥學服務。我們以1例兒童腎病綜合征并急性支氣管肺炎的藥學服務實踐為例,介紹我院臨床藥師工作的方法。

1臨床資料

患兒,女,3歲,體重18kg。2011年5月11日出現陣發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發熱,于2011年5月12日入住我院兒科。入院查體:T37.5℃,R28次/min,P100次/min,BP85/50mmHg,雙眼瞼、會陰部、雙下肢明顯水腫,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細濕啰音。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WBC11.89×109/L,NEUT60.60%,血小板計數428.0×109/L,CRP5.10mg/L,血沉65mm/h,總蛋白34.80g/L,白蛋白11.76g/L,甘油三酯3.29mmol/L,總膽固醇17.57mmol/L,HDL-C2.48mmol/L,LDL-C8.13mmol/L,血肌酐37.00μmol/L,血清尿素3.00mmol/L;尿常規:尿蛋白++++,尿潛血(BLD):+;ALT11.0u/L,AST24.0u/L;胸片提示雙肺支氣管炎并少許肺炎。患兒既往(2009年)被確診為“腎病綜合征”,一直服用激素治療,此次入院前1周在口服潑尼松12.5mg/次,隔日1次,每周減量2.5mg的過程中出現全身水腫,患兒無藥物食物過敏史。入院診斷:腎病綜合征(復發)、急性支氣管肺炎。

2藥學服務計劃

臨床藥師明確患兒的入院診斷及用藥史后,確定患兒目前主要治療涉及抗感染、NS綜合治療及營養支持等。藥學服務圍繞以上方面開展。

2.1抗感染治療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確定抗感染治療方案。治療目標:體溫正常,肺部感染體征消失,血常規結果正常。

查看全文

幼兒腎病伴腦出血皰疹的護理措施論文

摘要:對1例腎病綜合征并發腦出血及帶狀皰疹惠兒進行鎮靜、降顱壓、降血壓、利尿、止血、抗感染等治療。結果患兒住院36d。病情好轉出院。提出細致地觀察病情變化。為患兒提供合理的營養支持和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與疏導,同時采取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防止并發癥及醫院感染的發生,是促進惠兒康復的重要護理措施。

關鍵詞:兒童;腎病綜合征;腦出血;帶狀皰疹;護理

腎病綜合征是多種病因所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導致大量蛋白尿的一種臨床癥侯群。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髓后根感覺神經節或腦神經節所致,多發生于顏面部三叉神經分部區及腰背部。高血壓腦病系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而心功能亢進時,發生腦血管痙攣致腦組織缺氧水腫而引起一系列的腦部癥狀,嚴重時致腦出血。有研究指出,14歲以下兒童腦卒中發病率為2~3/1ooOooo,是兒童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2007年8月我院收治1例腎病綜合征并發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帶狀皰疹患兒,病例罕見,病情嚴重,在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兒住院36d病情好轉出院,隨防半年,預后良好,護理報告如下。

一、病例簡介

女,13歲。確診腎病綜合征6年,因癥狀加重伴頭痛、嘔吐、抽搐2d于2007年8月10日急診人院。體格檢查:體溫37℃,脈搏12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壓180/160mmHg,心率120次/min;顏面浮腫,貧血貌,神志不清,昏迷狀態,頸項強直(±);雙側瞳孔等大等圓(3mm),對光反射遲鈍;牙關緊閉,呼吸急促;右側腰背部可見紅色皰疹呈帶狀分布,范圍4cm×10cm;腹部膨隆、軟,肝脾肋下未捫及,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正常;雙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腫,雙膝反射存在;肌張力低下,肌力O~1級;布氏征、巴氏征陰性。實驗室檢查:血清總蛋白(TP)36.9g/L、血清白蛋白(ALB)21.3g/L、血清球蛋白(GLOB)15.6g/L,尿素氮(BUN)6.37mmol/L、肌肝(Cr)112.O“mol/L;血紅蛋白(Hb)88g/L;尿蛋白(PRo)H{、尿隱血(BLD)卅。CT示:高血壓腦病、雙側頂葉及左額葉腦出血。診斷為:腎病綜合征、腎性高血壓、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帶狀皰疹。入院后遵醫囑予以鎮靜、降顱壓、降血壓、利尿、止血、抗感染、護腦、護胃、輸注白蛋白等對癥支持治療。經精心治療護理,患兒神志轉清、全身水腫消退,雙下肢肌力恢復至2級,住院36d病情穩定出院。

二、護理

查看全文

狼瘡性腎炎并發醫院感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狼瘡性腎炎(LN)并發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及與臨床、病理的關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治療的LN109例,進行醫院感染因素分析。結果LN醫院感染部位常見于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軟組織和消化道,分離菌株以革蘭陰性桿菌和真菌為主;LN醫院感染率為60.6%,病情惡化的13例中12例并發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嚴重感染;LN臨床活動、病理類型呈Ⅲ、Ⅳ型者醫院感染率較高,尿蛋白、血白蛋白和腎功能與醫院感染顯著相關(P<0.01);LN激素應用時間、住院時間亦與醫院感染顯著相關(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劑治療,感染率較單用激素明顯增高(P<0.01),而常規量激素聯合環磷酰胺間歇沖擊治療論文,較大劑量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沖擊治療,醫院感染率明顯下降(P<0.05)。結論LN醫院感染率高達60.6%,這與狼瘡臨床、病理活動,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及長期住院密切相關。

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最常累及的病變,SLE的預后與腎臟受累的程度和并發感染的程度密切相關。LN免疫功能紊亂,大量丟失蛋白及腎功能惡化,加之長期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其感染率明顯增高,嚴重影響了SLE的預后。為此,作者對近年來我科收治的109例LN,就其臨床、病理與醫院感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科1985年5月~1998年10月間住院的LN患者109例,男13例,女96例,年齡12~60歲,平均31歲,住院時間25~310d,平均58d。66例并發感染,均符合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1]。

1.2臨床分型根據葉任高等的分型[2],略加修改。尿檢異常型:輕~中度蛋白尿或(和)血尿;急性腎炎綜合征型:起病急,血尿和蛋白尿,常伴高血壓、腎功能損害;急進型腎炎綜合征型:起病急,少尿甚至無尿,血尿、蛋白尿,進行性貧血和腎功能惡化;腎病綜合征型: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癥,高度浮腫;腎炎-腎病綜合征型:表現為持續大量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壓、貧血及腎功能損害;終末期尿毒癥。

1.3病理分型根據WHO制定的LN分型標準,共6型。Ⅰ型:輕微病變,本組無此類型;Ⅱ型:系膜增生型;Ⅲ型:局灶節段增生型;Ⅳ型:彌漫增生型;Ⅴ型:膜型;Ⅵ型:腎小球硬化型。本組92例行腎活檢病理,腎組織送光鏡、免疫酶,部分送電鏡檢查。

查看全文

狼瘡性腎炎臨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狼瘡性腎炎(LN)并發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及與臨床、病理的關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治療的LN109例,進行醫院感染因素分析。結果LN醫院感染部位常見于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軟組織和消化道,分離菌株以革蘭陰性桿菌和真菌為主;LN醫院感染率為60.6%,病情惡化的13例中12例并發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嚴重感染;LN臨床活動、病理類型呈Ⅲ、Ⅳ型者醫院感染率較高,尿蛋白、血白蛋白和腎功能與醫院感染顯著相關(P<0.01);LN激素應用時間、住院時間亦與醫院感染顯著相關(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劑治療,感染率較單用激素明顯增高(P<0.01),而常規量激素聯合環磷酰胺間歇沖擊治療,較大劑量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沖擊治療,醫院感染率明顯下降(P<0.05)。結論LN醫院感染率高達60.6%,這與狼瘡臨床、病理活動,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及長期住院密切相關。

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最常累及的病變,SLE的預后與腎臟受累的程度和并發感染的程度密切相關。LN免疫功能紊亂,大量丟失蛋白及腎功能惡化,加之長期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其感染率明顯增高,嚴重影響了SLE的預后。為此,作者對近年來我科收治的109例LN,就其臨床、病理與醫院感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科1985年5月~1998年10月間住院的LN患者109例,男13例,女96例,年齡12~60歲,平均31歲,住院時間25~310d,平均58d。66例并發感染,均符合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1]。

1.2臨床分型根據葉任高等的分型[2],略加修改。尿檢異常型:輕~中度蛋白尿或(和)血尿;急性腎炎綜合征型:起病急,血尿和蛋白尿,常伴高血壓、腎功能損害;急進型腎炎綜合征型:起病急,少尿甚至無尿,血尿、蛋白尿,進行性貧血和腎功能惡化;腎病綜合征型: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癥,高度浮腫;腎炎-腎病綜合征型:表現為持續大量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壓、貧血及腎功能損害;終末期尿毒癥。

1.3病理分型根據WHO制定的LN分型標準,共6型。Ⅰ型:輕微病變,本組無此類型;Ⅱ型:系膜增生型;Ⅲ型:局灶節段增生型;Ⅳ型:彌漫增生型;Ⅴ型:膜型;Ⅵ型:腎小球硬化型。本組92例行腎活檢病理,腎組織送光鏡、免疫酶,部分送電鏡檢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