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08:56: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產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早稻直播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為恢復雙季稻生產,紅廟鎮擴大了早稻生產面積。本文對早稻直播生產技術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整地、適期播種、查苗補缺、水漿管理、追肥、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早稻;直播;生產技術;安徽無為;紅廟鎮
為貫徹農業農村部全力推動早稻生產恢復工作要求,無為市紅廟鎮加大工作力度,2020年早稻種植面積由常年的不足7hm2增加到330hm2,其中直播面積為280hm2,約占85%。早稻直播是一項輕簡化栽培技術,具有省工、省力、省育秧、免移栽、生產成本低、比較效益高等優點,但也存在一播齊苗難、草害重、后期易倒伏等缺點,栽培上應注重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現將早稻直播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能力強、矮稈抗倒、分蘗力較強、生育期105~110d的中熟早秈高產優質品種,如雜交品種株兩優899、兩優42、陵兩優268,常規品種早秈616、早秈276、早秈402等。
2整地
玉米生產技術論文
1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產情況的發展
1.1近10年玉米生產在塔城盆地糧食生產中的變化
從2005年到2014年10年間,塔城盆地作物總播面積從2005年的17.219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28.665萬hm2,增加了11.446萬hm2,年均增長44.6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6.731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99萬hm2,年均增長了40.55%;小麥面積從2005年的4.827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9.888萬hm2,增加了5.053萬hm2,年均增長16.36%;玉米面積從2005年的1.579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14.393萬hm2,增加了12.814萬hm2,年均增長了23.88%。小麥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的比重從2005年的71.72%,到2014年下降到40.49%,下降了31.23個百分點;玉米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的比重從2005年的23.46%,上升到2014年的58.99%,上升了35.53個百分點,從2012年開始玉米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比重超過小麥。
1.210年間玉米面積、單產的變化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面積和單產水平總體呈現明顯增長趨勢。玉米面積增幅23.88%;同期,玉米單產由9677.3kg/hm2,增至12391.8kg/hm2,提高了2714.6kg/hm2,增幅28.1%。
2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產技術變化的特點
花生安全生產技術探究
摘要:花生是遼西地區的優勢作物和出口創匯農產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外市場對花生質量和品質要求的提高,安全生產已成為當前花生生產的當務之急。從遼西地區花生生產現狀入手,就栽培環境、品種選擇、合理密植、種子處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安全生產技術。
關鍵詞:花生;安全;生產技術
1遼西花生生產概況
1.1生產現狀
花生在遼寧省是重要農作物之一,每年花生的種植面積均在13萬hm2以上。遼西地區丘陵比較多,沙質土壤廣泛,氣候干旱少雨,不管是地勢還是氣候環境都適宜花生的生長,因此花生在遼西地區是優勢作物。花生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占據優勢地位,不僅促進了遼西地區的農作物經濟發展,也使遼西地區成為了東北花生生產和進出口的核心基地。
1.2存在的問題
醋酸乙烯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介紹了乙炔法、乙烯法以及其他方法生產醋酸乙烯的研究進展,并提出了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醋酸乙烯;乙炔法;乙烯法;研究進展
醋酸乙烯別名乙酸乙烯酯,是一種具有強烈氣味、無色透明的液體。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等,廣泛應用于化工、紡織輕工等行業,開發利用前景非常廣闊。目前,乙酸乙烯酯的工業生產包括乙炔法和乙烯法兩大類。
1乙炔法
乙炔法是乙炔與乙酸在常壓和溫度170-230℃下,以活性炭作為載體,醋酸鋅為催化劑,在反應器中進行反應,反應產物混合后經過一系列過程,得到醋酸乙烯[1]。乙炔法有兩種方法:液相法與氣相法,由于乙炔液相法的副產物較多、選擇性低,因此乙炔氣相法是主要的生產方法。1.1乙炔液相法。加拿大人F-Klatt[2]首先提出了乙炔液相法,該方法是再反應溫度為30-75℃,Hg(NO3)2、HgCl2和其他汞鹽為催化劑的條件下,過量的乙炔和乙酸發生反應,生成乙酸乙烯酯,乙炔又將生成的醋酸乙烯從反應器中帶出,并將二醋酸乙酯裂解最終也可以得到了乙烯乙酸酯。然而,由于反應副產物多、反應器腐蝕率高、催化劑選擇性差,這種方法已被淘汰[3]。1.2乙炔氣相法。乙炔氣相法是德國公司首次開發出的氣相法,主要包括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的Wacker法和以天然氣乙炔為原料的Borden法[4],Wacker法是采用固定床管式反應器,并在后期進行優化,將固定床裝置轉換為流化床裝置。Borden工藝是氧化天然氣得到乙炔,通過副產物的合成氣得到乙酸,最后,乙炔與乙酸反應制備醋酸乙烯。郭秀玲等[5]采用磷酸法和碳化活化一步法制備了竹炭活性炭,研究了竹炭活性炭作為醋酸鋅催化劑的負載量情況,并對其催化性能進行了研究與評價。研究的最終表明,采用磷酸法制備的竹炭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積和孔結構等物理性能。然而,由于孔和孔的分布很小,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微孔,因此,催化能力較低。通過改性竹炭,可以改善催化劑的性能。
2乙烯法
煤礦生產技術與安全生產分析
[摘要]我國煤礦產業歷來就是危險并且比較復雜的,大部分礦下作業都會不可避免發生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這種事故的發生對于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加強煤礦生產技術的管理,提高安全生產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介紹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出煤礦生產中完善技術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使我國煤礦生產的綜合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相關性;生產技術
煤炭行業是一種高危性的行業,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煤礦安全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煤炭行業的有序運行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工作上的極大困難,這些困難導致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給從業人員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對技術管理在煤礦生產中的作用于安全生產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兩者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具有實際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可以為后續的煤礦生產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進一步技術管理的水平,提高安全性。
1技術管理滲透到煤礦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
通常情況下,在煤礦生產工作的各個環節和部門來說,技術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從技術管理的角度來說,這樣可以提高安全生產的質量,與煤礦生產的效果緊密相關。因此,在進行煤礦生產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安全質量,就需要將技術管理貫穿于煤礦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忽略的。生產技術的管控是煤礦生產中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從礦井開發和設計的角來看,對其技術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勢在必得。一般情況下,為了高效完成煤礦生產,要從全局的角度考慮,確定準確的位置,對巷道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選擇和安排都要做到仔細分析,要保證各個步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對煤礦地質的勘查和檢測,盡可能達到精準的數據參數,從這里可以看出,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關系是緊密相關的,二者不可分離,相互依存,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指數。
2技術管理在煤礦生產中的作用
栗蘑生產技術改進提升技術
摘要:對栗蘑栽培技術及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改進提升,提高栗蘑的產量,增加栗蘑經濟價值,提升社會效益,從而促進遷西縣栗蘑生產高效穩定發展,并為北部其它山區縣栗蘑產業提質增效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關鍵詞:栗蘑;栽培技術;生產工藝;提質增效
自1995年仿野生栗蘑生產技術大面積推廣以來,遷西縣廣大食用菌工作者積極探索,在栗蘑栽培技術以及生產工藝流程上不斷改進、提升,推動栗蘑產業穩定、高效發展,遷西縣栗蘑產業正在步入專業性、科技性、高效性、產業化的軌道。現將近年來的經驗總結如下。
1栽培模式的改進
1.1小拱棚栽培模式。優點是適用于各種地形,各家各戶可少量栽培,一次性投資小;缺點是棚低小,不易管理,占地面積大,每年更換地塊難;抗自然風險能力差,栗蘑的產量和質量完全依賴于自然氣候,如遇干旱洪澇災害,會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小拱棚栽培模式正在逐年慢慢淘汰。1.2中型拱棚栽培模式。中型拱棚一般棚高1.5m,寬5~6m,長20~30m,以竹竿結構為主,這類棚的優點是管理方便,投資小,但經過多年使用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棚外用草簾,噴水、控溫加上雨天使草簾質量加大,易壓倒拱棚,損傷菇體,影響效益;二是草簾易腐爛污染環境,抗風險能力差。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改進,現已改造成鋼管式雙層中型拱棚,主要是用遮陽網代替草簾,棚結構改成鋼骨架結構,雙層網膜,可以較好的控溫、調濕,設備使用方便,可控性強。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可以連續多年使用,并且在多數條件下均可確保栗蘑出菇的產量和質量,相對降低了出菇成本,穩定了出菇產量[1]。初期由于小拱棚栽培模式費時費工、管理不便、抗風險能力差、菇體質量差、產量不穩定等多方面原因,每500g栗蘑的成本約6元,而現在中型拱棚栽培模式每500g成本可降到4.5~5.0元,每500g凈利潤就可提高1.0~1.5元,其效益可想而知。當然成本的降低不單是拱棚模式改進的原因,還包括原材料的改進,菌棒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等多方面原因[2]。中型拱棚特點是:土地利用率高、易管理、抗風險能力強,有較好可控措施,有效保證出菇產量和質量。采取相應措施后棚可以連續多年使用,可適當利用現有的機械進行管理,明顯的比小拱棚栽培模式在產量和經濟效益上有所提高。不足之處是一次性投資大,出菇地塊要求相對平整,同時要有較好的出菇管理技術。目前,這種中型拱棚栽培栗蘑模式是一種受群眾歡迎、經濟適用、宜于推廣的重要栽培模式,是一個成功的經驗[3]。1.3智能棚栽培模式。智能棚就是能夠保證全年出菇,四季可調、可控,能按出菇條件要求隨時進行出菇管理,供應市場,并且能夠保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種棚是近2年內剛剛興起的,還在試運行階段,屬于純工廠化栽培模式。這種栽培模式技術性要求高,機械設備投資大,對管理人員文化程度要求較高。雖然現在能做到反季節、工廠化出菇,但菇體質量較差,各項成本高,效益不明顯,還沒有成熟的、全套的管理技術和管理人才[4]。
2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
烤煙生產技術要點
一、2015年主要生產技術要點
1、規劃煙地,成片集中,好田好土種煙。瘦薄地、油沙地既經不住干旱,單產極低,常年病害嚴重的地塊,適當輪作,也可用生石灰消毒,效果較好。
2、徹底清除煙株殘體,深翻煙地,積極開展秸桿還田、農家肥上山工作。
3、良種良法配套,堅決杜絕劣雜品種。
4、培育大壯苗,必須經過二次剪葉才開始移栽。
5、全面普及地膜煙,移栽時間原則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精餾生產技術論文
1精餾生產技術
PVC精餾機制復雜,在進行工藝衡算時,需進行物料平衡、氣液平衡、熱量平衡及生產能力的衡算,這也是實際生產對各工藝參數設定和控制的重要依據。在氯乙烯精餾過程中,汽化的氯乙烯會改變塔頂冷凝器的熱量平衡,而塔頂溫度控制回路則通過增加塔頂冷凝器的冷凍量和液相氯乙烯的回流量反過來影響塔釜的熱量平衡。實際控制中,塔頂和塔釜的物料和熱量的交換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為了克服擾動,通常在塔釜熱量交換發生變化的同時,DCS就會對相關控制閥動作狀態進行檢測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實際生產中,參數設定正是基于相互間的邏輯關系,只有理清了這些制約因素,才能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放矢,達到對產品質量的有效控制。
1.1物料平衡
實際生產中,正常的物料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氣液相平衡也就達不到理想效果。一定狀態下,物料平衡是精餾塔生產能力的重要標志。通常物料平衡是通過進料量及塔頂和塔底的餾出量來調節的。當精餾塔的操作不符合物料平衡時,這些變化可以通過塔的壓差直接體現出來,進料量多餾出量少,則塔壓差上升。通常壓差應在一定范圍之內,壓差過大說明塔內上升的蒸汽速度過快,霧沫夾帶嚴重,甚至會發生液泛與返混現象;而壓差過小則表明塔內上升蒸汽的速度過小,塔板上氣液交換的量過低且傳質效果差,塔板產生漏液最終使塔板效率降低。生產中物料平衡異常通常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1)輕組分餾出量超過了物料平衡量。塔內重組分物料量急劇增加,進而導致塔溫逐漸升高,塔頂餾出物中重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產品質量不合格。
(2)重組分的餾出量超過了物料平衡量。塔內重組分物料量急劇下降,相應地導致塔溫逐漸降低,使釜液中輕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產品質量不合格。這2種現象的發生,均會使整個精餾塔的操作處于混亂狀態而達不到分離效果。如果正常的物料平衡被打破,那么氣液相也達不到分離效果,隨之影響熱量平衡。在實際控制中,在保證工藝指標的同時要使塔釜液面趨于穩定,最終達到動態的物料平衡。
煤炭化工生產技術研究
1我國煤化工的發展狀況
從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煤化工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同時也具備較為迅猛的增長速度,每年煤化工產品的產能都在不斷地增長。以甲醇為例,在2014年的時候產能為6861萬噸,相比起2013年來說,產能增長率達到了22.74%,產量約為3675.8萬噸,產量的增長率也達到了28.89%。雖然到了2015年,甲醇的產能增長率和產量增長率都有減少,但是產能和產量總量依然是在不斷增加的。因此,可以看出煤化工產業在我國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同時國民的生產理念也在不斷地調整,在當前也開始了煤化工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夠淘汰一大批生產經營模式已經僵化,無法適應當前市場的企業,同時還能夠積極的引進新型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得我國煤化工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當前的國內與國外市場,在提高產品的產量與品質同時還能夠起到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以此更好的實現能源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為可持續社會的建設提供幫助。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新型煤化工產業相比起傳統的煤化工產業無論是在廢棄物排放還是能源損耗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筆者相信,隨著當前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很有可能實現零排放以及更加充分的資源利用,促進人類社會經濟效益的增長同時也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后代創造出一個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
2當前煤化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經濟效益較低
煤化工項目都屬于技術和資金高度密集型的產業。然而,這樣一來勢必存在著投入以及產出的周期過長,導致獲得收益較慢,從而降低了煤化工項目的抗風險能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任何問題都有可能給煤化工項目帶來巨大的風險,導致煤化工的經濟效益較低甚至是不穩的情況發展。
2.2傳統項目的重復建設
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別是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對無公害玉米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發展無公害玉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具有很好的綜合效益。根據國家無公害農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結合玉米生產實際,總結了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
關鍵詞:玉米;無公害;生產技術
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12號部長令的《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1產地環境要求
產地的選擇要根據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現狀等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選擇的基本原則是: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具體來說就是,產地最好集中連片,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產地區域范圍明確,產品相對穩定;產地區域范圍內、灌溉水上游、產地上風向,均沒有對于產地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另外,應盡量避開公路主干線。在區域環境協同作用層次上,定期開展區域農業環境的監測、調查和評價,制定農業環境的中長期保護計劃,保障和逐步提高區域農業環境的整體水平。在生產基地管理層次上,應制定適應當地生產特點的生產技術規程,生產操作標準化;制定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做到責任可追溯;制定污染防治與消除的緊急措施,建立農產品基地環境安全預警系統。
2肥料、農藥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