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7:4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稻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稻機栽培技術
1塑盤育秧
機插塑盤育秧的秧苗標準:密度適宜、苗高適中、整齊均勻,有苗2.0~2.5株/cm2,苗高15~17cm,縮角苗不超過10%~15%,秧齡15~20d,葉齡3.5~3.8葉;根系發達,盤根良好,栽后發根能力強。
1.1育秧材料的準備
目前在江寧區采用的都是長40cm、寬30cm的塑料軟盤,軟盤按375張/hm2準備。床土要求細、松、肥、無草籽,1hm2大田要備足床土2250kg,旱地松土、稻田表土均可作為床土。應在冬季或早春,抓住表土凍酥的有利時機,突擊收集。在育秧前,敲碎過篩,除去雜質僵塊,提前按細土1500kg/hm2,加碳銨3kg/hm2、過磷酸鈣3kg/hm2的比例,均勻拌合,堆置待用。常規粳稻大田用種60kg/hm2,選用發芽勢強、發芽率在95%以上的稻種作種。按長7m、寬1.5m的要求準備薄膜。同時準備長1.4m竹竿105~120根/hm2及稻草450kg/hm2。
1.2苗床制作
選擇地形平整、地勢高燥、排灌方便、便于運輸的田塊,秧大田比例為1∶100。秧田制作應在播種前15~20d進行,以保證在育秧時人員作業在秧板上不留腳印為準。秧田要經過干耕水整,全田平整。板寬1.4m,溝寬30cm、深20cm,圍溝深25cm以上,以保證水灌得上、排得出。
水稻直播機系統設計研究
近年,水稻直播機在一些大規模的農場,實現了廣泛的應用。水稻直播機主要是利用機械將剛破胸的水稻種子直接播種在水田中,與傳統的手工水稻播種相比,水稻直播機不僅節省了人力、時間,還具有很大的優勢:定行、直行和寬行,使得直播稻與移栽稻生長環境處在相似的狀態下,以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1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系統功能結構
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系統主要包括七個重要的部分,即:ARM控制器模塊、CAN總線驅動電機模塊、油門電動推桿模塊、北斗GNSS接受機模塊、角度傳感器模塊、傾角傳感器模塊、平板人機交互模塊。ARM控制器模塊:主要用來滿足對導航控制算法的預算量,以及信號的提取速度,以實現對直播機各路信號的采集,并將其進行精確的運算,然后并將其發送給執行機構。CAN總線驅動電機模塊:是自主駕駛系統的執行機構,主要是在接到控制器模塊發出的指令后,按照其具體的要求,實現方向盤軸轉動,以滿足水田直播過程中轉向的要求。油門電動推桿模塊:是自主駕駛系統中速度控制的主要模塊,通過油門電動推桿的最大推力和拉力,以達到速度控制的目的。北斗GNSS接受機模塊:主要是通過天線接收GPS衛星信號對電臺發出的信號,以實現在水稻直播過程中的高精度定位,之后再通過串口將信息發送給控制器。角度傳感器模塊:在測量過程中,軸通過連桿機構和拖拉機轉向相連,然后通過信號發送轉向的方式,將轉向信息送到農機的實時位置。傾角傳感器模塊:主要是在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系統中,通過34ms的時間進行采樣,并將采樣信息通過信號發送器,將其傳遞給自主駕駛系統的控制點,然后得到農機的仰俯角和橫滾角。平板人機交互模塊:在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系統中,主要是通過對農機參數的初始信息、作業操作管理、作業監控和現實等信息進行設定,然后通過控制器和藍牙將實時信息進行交互。
2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軟件結構
在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系統的系統功能結構設計基礎上,還必須要加強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軟件結構設計。因為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軟件結構,以及各項參數的設定,如:角度傳感器安裝的處置、天線安裝精確尺寸,從而實現水稻直播機自動駕駛的精確度。
3水稻直播機自主駕駛計算法
機插水稻育秧分析論文
1大田軟盤泥漿育秧技術
1.1品種選用
選擇適合宣州區種植的耐肥、抗倒、優質、高產優良品種。早稻:中組3號、皖稻14、株兩優819、T優15;單季稻:武運粳7號、皖稻68等常規稻,兩優293、新兩優6號、豐兩優2號等超級稻和雜交稻組合。
1.2播插期
機插秧秧齡應控制在20d以內(葉齡3.5葉)。根據品種特性及氣候條件,為確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齊穗,中稻有效避免蟲害減少病毒感染、避開穗期高溫,宣州區早稻應于4月上旬播種,一季稻應于5月中下旬播種;麥稻區播種期應盡量后延,減少麥秧共生期,防止麥田稻飛虱、稻葉蟬傳播病毒,減輕水稻條紋葉枯病和矮縮病的發生。因機插秧秧齡較短,加之宣州區秋季氣溫波動性強,所以晚稻機插秧要慎重推廣,應選擇騰茬早的田塊,采用晚稻早熟品種,確保雙晚安全齊穗。
1.3秧床準備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
1水稻機插育秧技術
機插育秧是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與常規育秧方式相比,機插育秧的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化要求高。必須把握好5關:一是營養土配備消毒關,二是精耕細作秧田關,三是品種種子選擇關,四是精量播種關,五是秧水肥田管理關。把握3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栽插原則,二是適時栽插原則,三是合理密植原則。機插秧苗須達到2個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如毯狀,提起不散,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青秀均勻整齊,苗挺葉綠,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常用的機插育秧方式有軟盤育秧、雙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濕分為濕潤育秧和旱育秧。選擇育秧方式應根椐當地水源條件而定。在水源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軟盤濕潤育秧操作簡便可行,且用工少,生產成本低,質量有保證,適宜大面積推廣。
1.1軟盤育秧
1.1.1準備工作。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園。按照秧田面積與機插大田面積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備軟盤300~375片/hm2。準備寬2m的農用薄膜63m/hm2,長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為過篩的營養細土(菜園土)1500kg/hm2。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穩產的大穗型品種。大田一般需備足雜交早稻種子22.5kg/hm2(常規稻30kg/hm2)。種子應經過精選,以保證出芽率。并用藥劑浸種預防病蟲害;稻種吸足水分的標準是: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催芽標準為:手工播種根芽長度不超過2mm,機械播種“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細播種。軟盤育秧按播種方式可分為手工播種和機械播種,手工播種方法簡便通用。手工播種的作業流程:床土準備→碎土拌肥過篩→堆悶熟化;曬種→發芽試驗→選種→藥劑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鋪放空盤→裝盤土→灑水→播種→蓋土→封膜→揭膜煉苗→肥水管理→起盤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種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溫濕,快出芽,促齊苗。膜內溫度保持在30~32℃,如超過35℃,應揭開兩頭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灼苗。如遇連續陰雨天,每隔2~3d,選中午揭開膜的兩頭通風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發白,必須補足水分,保濕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沒秧床,造成悶種爛芽。②一葉期。控溫控濕,防徒長。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超過25℃應兩頭揭膜通風降溫。③二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煉苗,干燥促根。揭膜應在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葉期。應注意保溫防寒,除陰雨天外,實行日揭膜夜蓋膜的方法,當最低氣溫穩定在15℃時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濕潤不發白,含水以透氣。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機插。⑤噴施送嫁藥(肥)。
水稻機插秧栽培論文
1塑盤育秧
機插塑盤育秧的秧苗標準:密度適宜、苗高適中、整齊均勻,有苗2.0~2.5株/cm2,苗高15~17cm,縮角苗不超過10%~15%,秧齡15~20d,葉齡3.5~3.8葉;根系發達,盤根良好,栽后發根能力強。
1.1育秧材料的準備
目前在江寧區采用的都是長40cm、寬30cm的塑料軟盤,軟盤按375張/hm2準備。床土要求細、松、肥、無草籽,1hm2大田要備足床土2250kg,旱地松土、稻田表土均可作為床土。應在冬季或早春,抓住表土凍酥的有利時機,突擊收集。在育秧前,敲碎過篩,除去雜質僵塊,提前按細土1500kg/hm2,加碳銨3kg/hm2、過磷酸鈣3kg/hm2的比例,均勻拌合,堆置待用。常規粳稻大田用種60kg/hm2,選用發芽勢強、發芽率在95%以上的稻種作種。按長7m、寬1.5m的要求準備薄膜。同時準備長1.4m竹竿105~120根/hm2及稻草450kg/hm2。
1.2苗床制作
選擇地形平整、地勢高燥、排灌方便、便于運輸的田塊,秧大田比例為1∶100。秧田制作應在播種前15~20d進行,以保證在育秧時人員作業在秧板上不留腳印為準。秧田要經過干耕水整,全田平整。板寬1.4m,溝寬30cm、深20cm,圍溝深25cm以上,以保證水灌得上、排得出。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
1水稻機插育秧技術
機插育秧是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與常規育秧方式相比,機插育秧的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化要求高。必須把握好5關:一是營養土配備消毒關,二是精耕細作秧田關,三是品種種子選擇關,四是精量播種關,五是秧水肥田管理關。把握3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栽插原則,二是適時栽插原則,三是合理密植原則。機插秧苗須達到2個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如毯狀,提起不散,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青秀均勻整齊,苗挺葉綠,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常用的機插育秧方式有軟盤育秧、雙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濕分為濕潤育秧和旱育秧。選擇育秧方式應根椐當地水源條件而定。在水源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軟盤濕潤育秧操作簡便可行,且用工少,生產成本低,質量有保證,適宜大面積推廣。
1.1軟盤育秧
1.1.1準備工作。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園。按照秧田面積與機插大田面積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備軟盤300~375片/hm2。準備寬2m的農用薄膜63m/hm2,長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為過篩的營養細土(菜園土)1500kg/hm2。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穩產的大穗型品種。大田一般需備足雜交早稻種子22.5kg/hm2(常規稻30kg/hm2)。種子應經過精選,以保證出芽率。并用藥劑浸種預防病蟲害;稻種吸足水分的標準是: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催芽標準為:手工播種根芽長度不超過2mm,機械播種“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細播種。軟盤育秧按播種方式可分為手工播種和機械播種,手工播種方法簡便通用。手工播種的作業流程:床土準備→碎土拌肥過篩→堆悶熟化;曬種→發芽試驗→選種→藥劑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鋪放空盤→裝盤土→灑水→播種→蓋土→封膜→揭膜煉苗→肥水管理→起盤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種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溫濕,快出芽,促齊苗。膜內溫度保持在30~32℃,如超過35℃,應揭開兩頭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灼苗。如遇連續陰雨天,每隔2~3d,選中午揭開膜的兩頭通風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發白,必須補足水分,保濕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沒秧床,造成悶種爛芽。②一葉期。控溫控濕,防徒長。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超過25℃應兩頭揭膜通風降溫。③二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煉苗,干燥促根。揭膜應在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葉期。應注意保溫防寒,除陰雨天外,實行日揭膜夜蓋膜的方法,當最低氣溫穩定在15℃時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濕潤不發白,含水以透氣。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機插。⑤噴施送嫁藥(肥)。
水稻機插秧技術宣傳步驟
近幾年來,農機主管部門加大了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水稻機插秧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為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一定貢獻。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經驗,我認為要做好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就應做到“四個到位”。
一、宣傳發動到位
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在農村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有些農民對此認識不足,心存顧慮,等待觀望。同時農機部門技術推廣力量不足,尤其是既掌握農機又熟悉農藝的技術人員較少,難以滿足示范推廣工作的需要。為此,農機部門要注重宣傳發動,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一是通過送科技下鄉,印發宣傳資料,圖片展示等形式大力宣傳機插秧技術,宣傳機插秧的好處和優點。二是依托種糧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機插秧示范點,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發揮其規模效益,使農民眼見為實,增強農民對機插秧的感性認識。三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發展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成功典型和先進經驗,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技術培訓到位
培訓的重點對象是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杌專業合作社成員。要把水稻機插秧技術培訓納入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和陽光工程培訓項目。農機部門按照工作到戶,服務到機,指導到田的原則,抓培訓效果,實行農機農藝相結合,課堂培訓與現場演示相結合,示范現身說法與現場實踐操作相結合,使參訓農民既懂農機又懂農藝,既掌握技術又能熟練操作。
三、跟蹤服務到位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與種植機械趨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口基數不斷增大,糧食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多,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產物類型,已經逐漸開始重視水稻農業的發展,在科學技術和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已經有所進步,這對于我國水稻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先從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進行分析,然后說明我國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特點,從而引出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優點,最后再說出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趨勢。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種植機械;發展趨勢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較大,而且水稻種類較多,種植模式也各有不同。在我國農業不斷發展過程中,水稻種植環節尤為重要,是水稻生產機械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情況下,主要有直播、育秧移栽這兩種水稻種植方式,但是這樣的方式種植效率過低,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阻礙水稻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提升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對種植機械發展趨勢進行研究,這對于我國水稻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分析
機械化插秧在我國發展時間較長,而且我國是最早使用自動插秧機的國家,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技水平的提高,機械化程度也正在不斷改變,我國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在不斷上升。機械化插秧是模擬人工插秧方式,在這基礎上加入機械和科技,這就需要機械化插秧具有高性能的特點,而且需要和育秧技術相配合[1]。在插秧之前需要進行育秧,在這過程中對秧苗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對于插秧機械要求較高,插秧機械所播種密度、出苗情況都直接關乎到插秧效率。插秧機規模各不相同,但是插秧效果大多一樣,機械化插秧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比如說機械在插秧的過程中無法改變插秧之前所設定的規格、密度等,而且本身插秧機械成本較高,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也有一定的優勢,就是可以在插秧前根據田地的實際情況對插秧距離、取樣量還有深度進行調節,即使在插秧過程中出現問題,也能夠保證插秧的深度不出現變化[2]。我國的農機市場中,水稻插秧機品牌較多,但是在實際運行當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插秧不均勻,容易出現漏苗、傷苗的現象。這就需要在研制插秧機過程中,對插秧機中各部分進行優化,根據當前我國的水稻情況進行創新,以此來提高插秧效率,這樣也能夠適當各種情況。同時還應該研究適合每一種水稻的新型插秧機,研究提高插秧機的自動化水平的方法,以實現自動插秧和遇到問題自動停火的目的,完善水稻種植的整個過程,拓展插秧機的功能,讓插秧機在非水稻種植季節也能夠發揮自身價值[3]。當前,我國主要有東洋、洋馬和久保田這幾種插秧機,在與外資合作的插秧機中主要包括移動系統、發動機、傳動系統、插深系統和液壓仿形系統這幾方面。其中液壓仿形系統是水稻插秧機械的主要核心,手扶插秧和高速插秧在分插結構上大不一樣。高速插秧機的機器轉動一次,就能夠進行兩次插秧,而且在這過程中還能夠保證插秧的姿勢穩定,插秧的工作效率較高,能夠準確的完成插秧工作,保證秧苗的質量,促進秧苗向好的方向發展,提高水稻的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2水稻機械化插秧機技術特點和優點
唐山市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
全市2011年水稻栽植面積70.4萬畝,主要分布在唐海、豐南、灤南、樂亭、南堡等沿海縣區。截止目前,全市擁有插秧機670臺,育秧播種成套設備22套,大型機動噴霧機480臺,水稻收獲機械1200臺;2011年,全市水稻機插面積25.3萬畝,占栽植總面積的36%;機收水稻50.07萬畝,占栽植面積的71.12%。
1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各環節發展情況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一般包括:耕整地、育秧、栽植、田間管理和收獲等主要環節的機械化。
1.1耕整地環節
在水稻生產的耕整地環節,目前已100%實現機械化作業。主要作業方式以拖拉機配套鏵式犁和旋耕機進行翻耕和旋耕為主。如果后面采用水稻機插作業,則對耕整地環節的作業質量提出了專項要求,其要求:一是耕深一致。二是上細下粗。三是地面平整。四是泥水分清。這樣的要求,比傳統的耕整地質量要求要高得多。
1.2育秧栽植環節
水稻生產機械化工作意見
水稻是我縣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52萬畝左右。為鞏固我縣基本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成果,扎實推進水稻機插秧,確保實現2014年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目標,現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增強思想認識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和直接體現。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和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構成了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核心內容,而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是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首要目標。目前,我縣小麥、水稻、玉米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我縣各鎮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不均衡,一些鎮(區、場)對農業機械的作用和優勢認識不足,對推廣普及水稻機插秧技術重視程度不夠,整體推進速度不快,嚴重制約了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進程。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在蘇北地區,水稻機插秧技術是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快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推廣普及仍是我縣鞏固和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長久之計,是當前十分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各鎮要充分認識到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我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現實需要,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證糧食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水稻生產勞動力短缺、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實現水稻生產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務必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切實把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確保完成我縣2014年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目標任務。
二、明確發展目標
2014年,全縣要以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經濟有效的方針,突出抓好水稻育秧、機插秧兩個關鍵環節,切實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水稻低溫烘干裝備,提升水稻品質,保證豐產豐收。
具體目標:全縣新增水稻育秧成套設備27臺,保有量達40臺以上;新增水稻插秧機330標準臺,保有量達2877標準臺;水稻種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85%和99%;新增糧食低溫烘干裝備14臺(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