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

篇1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

一、我國的主要水稻病蟲害

由于水稻在我國的南方種植的面積比較大,所以我們所說的水稻病蟲害主要是指我國南方的水稻病蟲害。在我國南方地區,比較常見的水稻病蟲害主要有稻飛虱、立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病害

(1)稻曲病

稻曲病是在水稻稻粒的殼和縫隙處出現較小的黃綠色菌塊,這種菌塊會隨著水稻的生長一起變大,最終包裹住整個稻粒,使得稻粒出現絲絨狀的墨綠色稻曲。

(2)稻瘟病

稻瘟病對水稻的危害O大,重則會導致水稻的枯死。稻瘟病的主要表現有葉片呈淡紅褐色,莖基呈灰褐色,其發病原因多是的種子自身存在病菌,該病害的發病期可以是水稻生產的任一時期,但是多發生在幼苗期,因此也被稱為苗瘟。

(3)爛秧病

爛秧病顧名思義,就是水稻的秧苗根部腐爛發黑,使水稻減產甚至是枯死,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溫和缺氧天氣的影響。

2、蟲害

(1)稻飛虱

稻飛虱會聚集在水稻的莖部,吸取汁液,在莖部引發褐斑,長期會導致水稻基部呈現黑褐色,這是導致水稻倒伏和枯死的原因之一。

(2)稻螟蟲

稻螟蟲是比較常見的蟲害,它咬斷水稻的葉鞘和心葉,使水稻白穗、干枯死亡或者死孕穗。

(3)稻薊馬

這種蟲害與稻飛虱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它是主要吸食水稻葉片中的汁液,使葉片卷曲萎縮,并伴有星點狀白斑,長此以往會導致水稻枯黃短小、稻穗空秕粒等情況。

二、我國水稻病蟲害治理的現狀

1、重視農藥的使用輕綜合治理

我國的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缺乏正確的處理方法和方式,在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只會想到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使用較少,或者根本不知道相關的治理方式。在遇到水稻的病蟲害時,農民也都會第一時間進行藥治,這樣不提對不對癥的問題,很多的水稻問題只需要進行簡單的處理就可以解決,但是使用農藥后不但治理的成本增加,而且還會殺死有益蟲,提高害蟲的抗藥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的蟲害問題。

2、農藥選擇不合理、不科學

我國的農藥市場上農藥種類多樣,農民在進行選擇時經常會不明白該怎樣進行選擇,往往選擇的農藥達不到應有的治理水準,這樣嚴重影響了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3、防治工具和方式落后

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大多比較分散、滯后,工具比較落后,這些都會影響到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三、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主要是從農業角度出發,對水稻的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措施有:優選水稻秧苗提升抗害能力;對農田的灌溉系統進行科學的設置,保證灌溉的科學性,定時對農田中的水源進行更換,防止滋生蟲害確保水稻在每個生長時期的用水需求;合理施肥為水稻提供生長期的養料,積極運用有機肥;及時處理害病秧苗,掐斷傳染源,防止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張。

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就是通過物理性的措施消滅害蟲,減輕水稻的蟲害。比如可以在稻田中設置捕蟲網或者殺蟲燈來誘殺害蟲。這種措施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能夠實現農業的健康發展。

3、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是當前使用最多、應用規模最大的防治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學藥劑控制病蟲害。比如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三環銼溶液中,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這樣能夠有效減少稻瘟病的發生;在稻苗的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生稻瘟病也可以通過噴灑稻瘟靈乳油進行殺蟲;稻螟蟲則可以按照實際的播種面積噴灑銳勁特或者高滲甲維鹽,都可以有效的防治。化學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見效快、效果好,但是容易對稻田和周圍的土地造成污染,所以在實際的使用中要結合實際的情況謹慎選擇,還要考慮到水稻的生長需求,對藥物的配比和用量進行確定,盡量實現高效環保的防治效果。

4、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培養害蟲的天敵來實現殺蟲的目的,其具有生態調控的顯著優勢特點,能夠為水稻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從而實現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針對農田進行區域化治理。具體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蟲的生長和生活習性來利用其性信息素打亂活動,從而減少害蟲的繁殖速度和生長密度;還可以培養瓢蟲等害蟲的天敵,將其放置在農田中,利用生物的習性來減少害蟲數量,從而實現生態防治的目標。

結束語:水稻作為我國的重要戰略糧食資源,對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和世界糧食問題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和糧食出口大國,我國的糧食產量將會對世界糧價和世界人民的溫飽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1培育壯秧的措施分析

對于優質水稻栽培項目來說,首先就是要集中力度進行壯秧的挑選,要保證種苗根部旺盛,整體秧齡和葉齡適中,并且基本品相均勻整齊。在選秧操作之后,相關種植人員要針對種子進行優化處理,選擇天氣晴暖的日子集中曬種1—2天,從而提高整個種子的吸水力,強化基礎種皮的透性。在選種過程中,要進行精細化操作,以避免雜質或者是病蟲粒[1]。另外,相關人員也要進行集中的消毒處理,使用含量在1%左右的生石灰水浸泡種子,或者是選取浸種劑、壯秧劑等藥劑浸泡,保證基本的壯秧效果。

2栽插技術的要點分析

在基礎的栽插過程中,要保證盡量提早栽種,有效的運行中小苗移栽操作,從而延長種苗的基礎生長期,并且強化分蘗效果。另外,要在實際栽插過程中,一方面進行優化的扯秧操作,力道要輕,要緊靠著泥土扯秧,以減少弱苗和病苗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進行優化的栽秧操作,保證位置淺,整體布局均勻,從而實現秧苗的挺直和平穩[2]。

3田間管理的措施分析

針對水稻的田間管理項目,相關管理人員要進行有效的追肥操作。一是在返青分蘗期的基礎管理。相關操作人員要及時的施加分蘗肥,利用尿素8—10千克,KCl溶液6—9.5千克。并且要進行必要的水分管理,保證淺水栽秧、寸水返青的操作工藝,利用薄水分蘗,輔以適當時間的曬種,及時的從水稻種植區域內除去雜草,適當的使用化學除草技術。二是在拔節期的基礎管理。相關管理人員要是發現前期肥料不足,可以根據基礎長勢進行集中的肥料追加,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千克,基礎水分管理要保證寸水孕穗。三是在抽穗結實期的基礎管理。這部分工作主要針對的就是前期生長狀況不佳的田地,可以在抽穗前使用尿素進行集中的葉面噴灑。另外,對于貪青徒長的田間,要使用1%—2%的普鈣或者是0.5%左右的KH2PO4,而基礎的水分管理要保證潤濕灌溉[3]。

4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包括:稻瘟病、稻飛虱、白葉枯病、紋枯病、粘蟲以及水稻螟蟲。(1)稻瘟病的成因和應對策略。由于基礎光照不足、陰雨天氣持續、基礎水肥比例不恰當以及氮肥使用數量和時間不對等,都會引起水稻的稻瘟病,相關管理人員要在水稻播種前進行集中的處理,利用1g強氯精兌水1斤,保證基礎的比例適中,要集中浸泡12小時,待撈出后清水沖洗,然后進行相應的催芽操作,可以有效的預防苗稻瘟病的發生,并且在水稻移栽前一周,用50克20%—25%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勾兌30千克水進行集中的噴灑可以有效的預防苗葉瘟。另外,還有對葉瘟以及穗頸瘟進行集中的防治處理。(2)稻飛虱防治。稻飛虱又稱“浮塵子”“簸箕瘟”主要發生在水稻的抽穗揚花期,相關管理人員要進行20%撲虱靈的集中噴灑,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另外,也可以利用10克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兌水45千克,向水稻植物的底部進行集中的噴射。(3)白葉枯病防治。相關人員要針對水稻的白葉枯病進行集中的處理,利用25嚦/Ⅱ化018可濕性粉劑100g—120g左右,兌水45千克,然后調兌為噴霧集中噴灑。或者是在實際操作中利用農用鏈霉素,200g兌45千克水,然后集中噴灑[4]。(4)紋枯病防治。水稻的紋枯病又稱“水稻花腳桿”,這種病害十分常見,需要相關管理人員給予必要的重視。集中在水稻的抽穗期,用25g井崗霉素精粉配以30千克水,形成基本噴霧,然后進行集中的噴灑。或者是利用40g75%的稻曲紋枯靈可濕性粉劑配以45千克水,制成噴劑,集中的噴灑。(5)粘蟲的防治。在實際水稻種植中,由于粘蟲會以幼頁為食,相關管理人員要對其進行集中的滅殺。利用約40ml左右25%的敵殺死乳油,兌水后進行集中的噴灑。(6)水稻螟蟲的防治。又稱“鉆心蟲”“旋心蟲”,主要發生在水稻的分蘗期以及抽穗期,相關管理人員要利用35g90%的殺蟲單原粉,要配以10千克細土進行集中的施撒,或者是兌水30千克,制成噴霧,集中噴灑。

5結束語

總而言之,相關農業種植者要集中關注相應的種植操作,并且利用相應的防治手段,集中處理相應的病蟲害問題,真正實現整體優質水稻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國軍.水稻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與栽培技術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3,14(04):34-34.

[2]張榮華.我國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建議[J].大科技,2015,22(08):240-241.

[3]羅有志,井力.淺議水稻爛秧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13,41(24):109.

篇3

關鍵詞:有機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6

最近,290農場中的技術人員一直對無公害水稻病蟲害與草害的防治技術在進行研究,并取得了相應成果,具體情況如下。

1 對水稻病害進行無公害防治

1.1 立枯病的防治

1.1.1 農業方法

應用旱育苗這項技術,以及進行通風煉苗處理,并對溫度進行嚴格控制,適當增施一些高質量的腐熟農家肥,提高土壤的墑情,進而促進根系健康成長。

1.1.2 化學方法

在正常管理同時,做好補水工作,并在稻苗長出3個葉1個心時,在苗場上噴施100mL/10m2米醋,每隔4d噴1次,共3次;使用100mL米醋、10g晶體稀土,兌16g水,苗床噴150mL/m2,5d后再噴施1次即可。

1.1.3 生物方法

當稻苗長出1個葉和1個心時,應在苗場上噴灑2.1%的多抗霉素溶液,通常每隔5~7d噴施1次,一共噴施3次,防治效果高達92%以上。

1.2 稻瘟病的防治

1.2.1 農業方法

選取品種優良且抗病能力強的稻苗,并對品種進行合理布局,使品種種植盡可能多樣;對肥水進行科學管理,適當多施一些磷肥、鉀肥和有機肥,使植株的抗性可以得到提升,同時還需要做好排水曬田工作,以促進根系快速生長,吸收大量的養分,進而使植株具備較強的抗病能力。

1.2.2 生物方法

當發現水稻患稻瘟病后,可以應用5%的春雷霉素WP進行防治,通常每667m2地應使用60~90g,兌水稀釋成5000倍的溶液進行噴灑。如果在水稻始穗或是齊穗時發生道頸瘟,應該使用7%的春雷霉素WP溶液進行噴灑防治。

2 對蟲害進行防治

2.1 防治二化螟的方法

2.1.1 生物方法

在螟蛾繁殖階段,在田地釋放赤眼蜂,通常每667m2地放2~3萬只,每隔4d放1次,連續放2次,可以使螟蛾卵孵化率大大降低。

2.1.2 農業方法

把田地中的稻茬以及雜草清除掉,以將越冬的成蟲在未化蛹前消滅干凈。當到分粟期根據二化螟的生活習性,淺水灌溉或者把水放干4~6d,破壞螟蟲的生長環境,之后再灌水14~16cm,這樣會將眾多蛹和幼蟲殺死。

2.1.3 物理方法

在螟蟲爆發時,應用高壓或黑光燈來誘殺螟蟲,這樣可以減少成蟲數量,防治效果高達92%。

2.2 防治稻飛虱的方法

通常人們應用農業方法對稻飛虱進行防治,布局要合理;將渠岸以及田埂上的雜草清除,以將越冬的蟲源殺死,然后再通過排水曬田的方式對稻飛虱進行防治。此外,在稻飛虱初發階段,還能夠有機化的通過放養小鴨的方式防治稻飛虱,通常667m2地可放養13~16只,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良好的治蟲滅草效果,還能夠取得肥田效果。

3 對雜草進行防治

3.1 人工除草方式

從返青階段到拔節期前每隔1周實施1次人工除草。

3.2 應用稻糠覆蓋的方式進行除草

應用稻糠可以與水發生還原反應的原理,將水中的氧氣消耗掉,釋放出大量CO2、有機酸,以使雜草種子無法萌芽,草根不能進行發育,心葉無法生長,進而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與此同時,還能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并且這也是一種安全無毒的除草方法[1]。具體方法如下:在插完秧8d后,把加工成小顆粒的稻糠撒入到田地中,通常每667m2地需撒75kg。

3.3 應用放鴨的方式進行除草

稻田放鴨具體方法為:田面必須平整;選擇出殼10d左右的小鴨;通常每667m2地放13~16只小鴨較為合適;對放鴨時間進行選擇,通常應該在插完秧以后的第9天開始放鴨,如果放鴨時間過早,那么秧苗會遭到破壞;如果放鴨時間過晚,就不能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對小鴨進行管理,給小鴨供給適量的飼料,通常早晚各喂食1次,每隔4500m2蓋1個供小鴨休息的塑料棚;當到了水稻灌漿階段,把小鴨全部撤走。

4 結 語

想要獲得高質量的有機水稻,必須做好病蟲草的防治工作,還需要相關人士繼續進行研究,以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取得新突破,進而增加水稻產量和品質,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篇4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8―0067―1

水稻作為我國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同時也是經濟效益極其明顯的農作物。目前,危害水稻的病蟲達到260多種,而且還有加重的趨勢。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降低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目前水稻種植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

1 水稻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1 氣候不利

光照不足、陰雨低溫、稻田里濕度大等因素都會使得水稻發生病害,而少雨高溫和稻田濕度小則導致水稻發生蟲害的可能性很大。

1.2 抗病蟲能力差

近年來我國種植的水稻多是優質米品種,雖可提高產量,但其抗病蟲能力非常差。

1.3 病蟲源基數大

近些年來,由于水稻的病蟲害問題時常發生,導致蟲源基數較大,而且在暖冬時期有利于病菌和蟲源的存活。

1.4 栽培期與后期施肥量的影響

水稻的栽培時間太早,有效病蟲源就會增加,發生疾病的幾率就很大;后期氮肥的使用量過高,水稻稻瘟病等相關疾病的發病幾率就很大。

2 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2.1 水稻常見病害的防治措施

2.1.1 稻瘟病

(1)危害特點:三葉期前發病,秧苗莖基呈灰黑色,葉鞘和葉片紅褐色,沒有明顯病斑,由種子帶菌引起。三葉期后發病,葉片、節、穗和籽粒的病害分別稱為葉瘟、節瘟、穗瘟和粒瘟。葉瘟與穗瘟可以導致水稻的品質和產量下降。

(2)防治措施: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1kg種子用3g20%的三環唑浸泡種子24h,加強栽培與水肥管理,出現急性病斑時或破口前用1~2d和齊穗期噴藥,每667m2用30%稻瘟靈乳油100~150ml對水75L進行噴霧。

2.2 稻曲病

2.2.1 危害特點 病害發生時首先在穎殼的合縫處露出一個淡黃綠色的小菌塊,隨后逐漸變大,包裹整個穎殼,使整個谷粒變成綠色球形的“稻曲”,稻曲逐漸撐開穎殼,顏色由橙黃變成黃綠,最后呈墨綠色。

2.2.2 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且高產的優良品種,合理栽培,使用化學藥物防治。建立無病種子田或者進行穗選,選用無病健穗留種。綜合防治稻瘟病用1%~2%的生石灰水將稻種浸泡24~36小時,洗凈后催芽播種。

2.3 水稻爛秧病

2.3.1 危害特點 水稻爛秧病分為兩種。侵染性爛秧:幼芽被侵害的部分先是乳白色膠狀物,之后變為黃色棉狀物,莖基腐爛,心葉萎垂卷縮,整株黃褐色枯死;生理性爛秧:低溫缺氧引起,幼芽卷曲,又黃褐色變為褐色,幼根變黑,芽尖有鹽霜。

2.3.2 防治措施 選擇向陽背風、排灌方便、土質好的田地作為秧田,細作精耕,用腐熟肥料加水灌秧。在秧苗1葉1心期時,用6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預防,開始發病期用200~400倍液進行噴霧。

2.4 稻紋枯病

2.4.1 危害特點 病斑初期葉片中央為灰綠色,不斷擴大形成紋狀不規則的病斑,葉片與葉鞘枯死,嚴重時稻株抽穗不結實或者不能抽穗,還可能引起早期倒伏。

2.4.2 防止措施 結合秋冬深翻時深埋菌核。每667m2可以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配成1500倍液噴霧或者用150g加水500~1000kg然后潑澆。每667m2也可以用井崗霉素500g加水50kg,噴霧或者潑澆,噴藥時,稻田需要灌2~3cm深的水層。

3 水稻常見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稻苞蟲

3.1.1 危害特點 水稻被幼蟲危害之后,葉面殘缺段落,嚴重時只剩下葉脈,稻叢好像刷鍋掃把一樣。水稻在孕穗期被稻苞蟲侵害后,幼蟲吐絲將稻葉啜合在一起,形成稻穗卷曲,導致水稻無法出穗。

3.1.2 防治措施 鏟除田邊、溝邊的雜草,化學防治用Bt乳劑200ml或者晶體敵百蟲74~100g對水65kg進行噴霧,噴霧時間最好選在晴天下午4:00以后或者陰天。

3.2 稻飛虱

3.2.1 危害特點 稻苗被害的部分呈現不規則的長條型褐斑,嚴重時稻株的基部變為黑褐色,稻苗逐漸枯萎或枯死,也可能出現倒伏。水稻抽穗后,其下部莖衰老,稻飛虱就會飛到上部吸食柔嫩穗莖,導致稻粒形成半飽粒或者空殼,稻飛虱也可以傳播水稻病毒。

3.2.2 防治措施 每667m2滴廢機油或者廢柴油400~500g,保證稻田中有水層20cm,進行人工趕蟲,使得稻飛虱觸油或者落水而死。孕穗期后不可用此方法;還可以撒毒土,每667m2使用1.5kg樂果粉和2kg的濕潤細土撒施;也可以用藥噴灑,用40%的樂果乳劑0.5kg加水800―1000kg進行噴霧。

3.3 稻螟蟲

3.3.1 危害特點 其蟲先蛀食葉鞘,造成葉鞘枯萎,然后咬斷心葉,導致枯苗。水稻在孕穗與抽穗期受害,會形成死孕穗或者白穗。

3.3.2 防治措施 每667m2使用0.2%的高滲甲維鹽40~60ml或者5%的銳勁特30ml,還可以使用20%的三唑磷80~100ml。

3.4 稻葉卷葉螟

3.4.1 危害特點 幼蟲稍大時就開始在水稻心葉吐絲,將葉片的兩邊卷成管狀的蟲苞,蟲子躲在苞內吸食上表皮和葉肉,水稻抽穗之后,蟲子到較嫩的葉鞘內繼續危害水稻。

3.4.2 防治措施 每667m2使用18%的殺蟲雙水劑200~250ml或者是晶體敵百蟲100g加水50kg進行噴霧。控制稻縱卷葉螟最有效的天敵是稻螟赤眼蜂、赤扁膠小峰、草間小黑蛛以及擬環紋狼蛛。

4 總結

篇5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 綜合防治措施 探討

目前,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水稻已成為主要的幾種作物之一。然而,在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水稻病蟲害已經成為阻礙其繼續種植的重要原因,導致水稻產量下降。所以,采取合理措施進行防治水稻病蟲害已成為當今農業的重要話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農作物防蟲害一貫執行的原則,為了防治水稻病蟲害,必須采取預防為主,因地制宜地的方法,通過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具體細節如下:

一、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就是利用科學的藥劑防治來解決病蟲危害。化學防治最典型特征在于其直接性,能夠非常迅速和有效的遏制病害的發展,具備良好的應用范圍。目前,所使用的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時,多以直接噴灑農藥為主,雖然這種做法能解決水稻病蟲害對農作物的侵害,但卻不能從根本上防治蟲病害的發生。采用該措施的方式不僅導致水稻病蟲害進一步的擴散,而且造成了資源浪費。因此,在采用直接化學防治應結合合理的規劃,通過科學方式進行防治。

1.適時、合理的下藥、施藥

藥物的藥效是決定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只有采用最合適的化學藥物才能保證水稻病蟲害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地區調查,結合地區特點合理的使用藥物。

2.選擇農藥

農藥對于水稻病蟲害有防治作用,但對于環境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采用生物藥物能夠有效的保護環境,并且取得良好的藥物效果,在植物內的藥物殘留量能夠符合使用標準,從而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水稻食品。選擇農藥要避免采取高毒的藥物,防治對水稻糧食的污染。

3.在利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要注意科學施藥

3.1在施藥時要選用新型的低容量的農藥噴霧器。

3.2在施藥時要對農藥進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選擇受害重的一種藥物使用。

3.3在施藥前要確保水量的充足,以確保農藥藥液攪拌均勻。

3.4在對水稻施藥時一定要對準位置進行施藥。

3.5在施藥時,為了保證農藥的防治效果,要對稻田的水進行補充,盡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層一周左右。

4.注意保護天敵

天敵是水稻病蟲害防治最生態環保的因素,合理發揮天敵作用能夠有效的發揮生物防治功能,進行水稻病蟲害最有效防治。

二、農業防治措施

1.嚴格加強植物檢疫,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

植物檢疫要必須從制種基地抓起,從根本上防治水稻病蟲害,使引種符合病蟲防治法規。首先,無病田能夠提供良好的育種環境,所以必須嚴格的把控無病田病疫防治工作;第二,由于制種過程涉及到復雜的工序,可能在疏忽的環節導致引入病害源,必須做好每一環節的檢測過程,從而在每一環節上防治病害的發生;最后,病區必須防控引種,防止病區育種。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引種的病害。

2.選用多抗優質品種,提高對病蟲害的抗御能力

水稻品種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產量,而且要具備抗病性。如粳稻選用徐稻3號、4號,鎮稻8號等抗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品種;秈稻選用Ⅱ優084、Ⅱ優42等抗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品種。

3.清除田間雜草,有效控制病蟲源

對于水稻收獲后,必須展開田間雜草清除工作,防止在收獲后的水稻田有雜草存在;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稻草的處理,推廣將稻草作為生態肥料的做法;水稻播種后不用稻草覆蓋,可減少惡苗病的發生;在麥子收割后清除田間雜草,在水稻移栽前整地后撈出田間麥茬,減少紋枯病菌源;加強防治麥田及溝渠、路以及田埂邊雜草上的灰飛虱、蚜蟲和葉蟬,壓低病蟲基數。

4.改進栽培方法,切斷病蟲害傳播途徑

水稻生產采取預留稻麥兩茬間隙,縮減雙套種植面積。在施肥過程中,結合磷鉀肥和有機肥,根據土壤情況進行施用氮肥;種植密度應符合水稻的種植要求,嚴格把握總莖蘗的數量;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保證植株的生長能力。并且,需要嚴格把控種植密度,氮肥的施用比例和灌溉方式,避免采取不合理的栽培技術,從而提供防治水稻病蟲害的基本環境,防止紋枯病、稻瘟病、螟蟲等大發生。此外,要采取輪番種植的方法,避免一塊的土地連續種植水稻。

5.集中連片種植,利于專業化統一防治

集中連片育秧應作為主要的育秧方式進行推廣,減少和避免水插花種植,從而在育秧階段防止病害的發生。對于灰飛虱經常遷飛的特性,必須采取大面積的防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田間發現條紋葉枯病病株,采取拔除并噴涂農藥的方式來進行治理。并且,進行統一的種植能夠專業化的防治,有利于大面積進行集中管理。

三、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物理因素和機械裝置進行防治,采用不損害水稻生長的方式進行防治病蟲害,其具體辦法如下:

1.蟲害防治

進行人工防治能夠減少蟲害影響,將受損的植株盡早去除。

2.病害防治

嚴格篩選種源,對于要種植的水稻種進行拌藥,減少植株成長個過程中的蟲害接觸場合。

四、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當今所應有最有前景的病蟲害防治方式,主要借助于微生物或生物的生長、依靠天敵之間的生物繁殖規律,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必須進行種田的病害分析,采用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該方式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從長遠角度看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具體防治措施如下:(1)害蟲天敵能夠有效控制水稻病蟲,例如,寄生蜂、農田蜘蛛。(2)兩棲動物是稻田中關鍵的害蟲天敵,例如蟾蜍能夠對于水稻田各種蚜蟲和瓢蟲進行控制。(3)微生物技術能夠發揮病菌作用,進行水稻病害治療,如應用井崗霉素來治理水稻紋枯病。

五、結語

進行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是目前水稻種植的熱點問題,采取合理措施將病蟲害防治效果發揮到最大,從而將水稻病蟲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僅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還能提高水稻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科技財富 ,2009,(05).

篇6

關鍵詞:水稻 病蟲害 生物防治 化學防治

水稻的病蟲害是影響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常遭病蟲危害造成產量下降、品質變劣。水稻病蟲害主要防治的是水稻生長期間的稻瘟枯病、水稻螟蟲、稻飛虱、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它們對水稻的危害較大,應重視防治。本文從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分析對比說明防治技術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一、廣東省高要市水稻病蟲害防治情況

高要市地處廣東省中部,西江下游,東與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與粵西相連,是廣東省糧食生產大縣(市)之一,也是國家和廣東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市)。據高要市植保部門提供數據顯示,2011年,我市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總體輕于常年。據統計,今年全市病蟲草鼠549.17萬畝次,防治面積達692.81萬畝次。其中水稻病蟲害發生面積227.74萬畝次(稻瘟病10.94萬畝次,紋枯病48.93萬畝次,稻飛虱76.46萬畝,卷葉螟56.28萬畝次)防治面積達272.52萬畝次;果樹病蟲害中等發生,其中柑桔病蟲害發生面積78.33萬畝次,防治面積107.32萬畝次;蔬菜病蟲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25.89萬畝次,防治面積163.25萬畝次。

二、目前主要的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目前水稻的防治技術分為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專業化統防統冶幾種技術措施。其中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是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中應用最廣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利用和保護病蟲害的天敵,開展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引、誘、禁、保的措施。化學防治主要利用工業生產的化學藥劑直接殺死病蟲的防治手段,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實現有效控制病蟲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1.生物防治技術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選擇在移栽期前做好大田滅螺工作,每667m2稻田用茶麩3~5Kg左右,盡量粉碎,于傍晚措施;拋插秧后30d內不施用殺蟲劑,保護和利用天敵;使用BT防治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稻瘟病,井崗霉素防治紋枯病;稻鴨共育治蟲治草技術,在水稻分蘗盛期,每667m2稻田放養15日齡鴨子12至15只,破口前收鴨。

2.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是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的輔助措施,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指標,選擇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對口化學藥劑,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減少農藥化學污染,兩種以上的病蟲害選擇使用具有兼職作用的撥那個藥復配劑,禁止使用劇毒和高殘留的農藥,嚴格控制最后一次用藥時間和劑量。

三、病蟲害的生物和化學防治技術的試驗

根據化學和生物防治技術的理論,我們在廣東省高要市蜆崗鎮水稻高產示范區對于兩種防治效果進行比較。廣東高要市以前的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病蟲害的情況比較嚴重,2011年根據觀察早稻的生長情況,將即將發生病蟲害的水稻試驗田分成面積約為3000㎡的三塊,其中三塊之間的距離達到1km左右,防止各種防治技術之間的相互影響。

實驗一、在即將發生病蟲害的水稻田不做任何防治措施。

實驗二、利用長沙稻螟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長沙稻螟赤眼蜂飛行距離8~10m,一只蜂可寄生蟲卵20~25粒,特別對夏季高溫有較好的適應性,田間繁殖能力強。總共將1萬只赤眼蜂分10個點投放677㎡的水稻試驗田,每個點約1000只。用1.6m高的主干和防水紙杯將赤眼蜂卵卡做防水處理,距離水稻約50cm高,在1周內,667平方米病蟲超過300只再補充赤眼蜂卵卡,超過15000粒之后不再補充。

實驗三、使用化學防治手段。在5月10日和7月4日每667m2用48% 毒死蜱(綠憬)l00mL防治第1代二化螟和第2代稻縱卷葉螟;667m2用稻病通殺40g,在苗期、分蘗盛期、始穗期分別防治1次稻瘟病;5月28日每667m2用30%苯甲?丙環唑(愛苗)20mL防治紋枯病;6月24日600㎡用吡蚜酮(安邦)16g防治稻飛虱。早稻整個生育期指導施藥3次,用WS-18型手動噴霧器噴藥,每667m2用水量為25kg。

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效果評估 :通過上面的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得出對于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水稻采取防治措施的必要性。從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來看,化學防治的效果略強與生物防治,因為化學防治的可控制方面比較強,生物防治方面對生物的可控性較弱;從經濟成本來看,化學防治是現階段最經濟的防治技術;從環境角度來看,生物防治能夠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化學防治恰好相反,化學藥劑對于生態的破壞比較明顯。因此,從長遠的利益來看,生物防治是值得發展的防治技術。

四、結語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進行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的是必須的,從而實現了水稻的增產增收的目的。從防治技術來看,化學防治的效果比較明顯,但是會影響生態平衡,化學藥劑的殘留降低水稻的經濟價值,生物防治的效果同樣良好,提高了經濟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病蟲害天敵同時要注重生態平衡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詹才灼,汪恩國,方學縣等.水稻重大病蟲害標準化綜合防治示范總結[J].現代農業科技,2008(9).

篇7

年褐飛虱暴發成災原因及綜合防治策略

年秀山縣稻縱卷葉螟特大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水稻條紋葉枯病在浙東沿海的發生與防控措施

水稻秧苗疫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與綜合治理

脫毒馬鈴薯無公害栽培及主要病蟲害防治

盤縣馬鈴薯主要病害發生及防治措施

價格成為高毒農藥替代的關鍵

閩北山區油菜主要病蟲發生種類及防控措施

煙草病蟲害控制的幾個關鍵環節

煙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何首烏病蟲害防治技術

思南縣地產中藥材有害生物種類調查及防治技術

山藥病蟲危害及其防治

忍冬白粉病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

農藥說明書應通俗易懂

貴州蘇鐵白盾蚧的發生與防治

竹子煤污病的識別及防治

九里香白粉病及其防治

植物抗蟲基因工程在害蟲治理中的應用

農藥代銷既要規范又要方便

年高坪區稻瘟病重發原因及防控對策

雷山縣稻稈蠅防控技術的研究與示范

年盤縣稻縱卷葉螟大發生特點及其原因分析

米粗縮病的發生及防治對策

高山大白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

大棚蔬菜主要根病及防治對策

蓮藕腐敗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設施黃瓜化瓜原因及預防措施

黃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

辣椒白絹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赤水市瓜實蠅的發生與防治對策

夏秋糧食作物重大病蟲防控目標確定

貴陽市櫻桃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果樹病蟲害非藥劑防治技術

氟蟲腈從月日正式停用

乳山市花生蠐螬綜防技術

九葉青花椒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

白術的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稻縱卷葉螟田間種群數量動態研究

年黔東南水稻矮縮的成因分析與防治

稻飛虱在中稻上的種群數量動態分析

韭菜主要病蟲害診斷及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

南瓜常見病害的田間診斷與防治關鍵

辣椒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

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特點及其防治

海南:建立嚴格的農藥監管制度

葡萄園金龜子的為害及防治

柑橘芽枝霉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棗樹主要病蟲害及防治

重慶市萬州區行道樹害蟲綜合治理研究 園林苗木常見病蟲害防治

克勝集團一項目獲得年度國家火炬計劃立項

煙葉主要病害識別診斷要點和綜防技術

永泰縣茶假眼小綠葉蟬發生特點與防治對策

強抓提升型管理 爭做正效益員工

篇8

關鍵詞:博白縣;水稻;病蟲害;新態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博白縣位于廣西東南部,屬于玉林市。這里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21.9℃,無霜期可達35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約1756mm。溫濕環境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這里是雙季水稻主產區。由于氣候出現異常,以及其他原因所致,水稻病蟲害發病情況較以前有增無減,近來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針對發病情況分析發病原因,對制定防治方案十分有必要。

1 博白縣水稻病蟲害發生新趨勢

近年來,全國水稻病蟲害總體呈現偏重發生態勢,廣西也不例外,博白縣已經成為水稻病蟲害的重災區,及時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情況,才能找到水稻病蟲害的發病原因。為下一步采取對應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

1.1 病害情況

博白縣每年都要遭受一些病毒性水稻病害,像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特別是下半年,這些病害發生的頻率更高,強度更強。紋枯病在我縣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涉及面積都在20000hm2左右。早稻發生程度偏重,局部會大面積爆發,晚稻一般在9~10月份流行。稻瘟病早稻晚稻發病面積都要超過6666.7hm2,晚稻一般在8~9月流行。其他病害發生面積較小一點,危害也比較嚴重。

紋枯病,一般輕的可以造成10%左右的減產,嚴重的可達到50%~70%的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稻瘟病,屬于真菌性病害,和紋枯病、白紋枯病被列為水稻3大病害。可以通過氣流進行傳播,對水稻生產影響極大。一般輕微病癥,可使水稻減產10%~20%,嚴重的甚至可以造成絕收。另外,像稻曲病、黑條矮縮病,對水稻的危害也很嚴重,甚至可以造成大幅度減產。

1.2 蟲害情況

博白縣歷年來都會遭受遷飛性稻飛虱的侵害,稻縱卷葉螟更是危害我縣水稻的主要蟲害。三化螟、稻薊馬、二化螟、稻象甲等水稻害蟲,也會給水稻造成嚴重危害。根據晚間燈光現場對蟲害情況進行觀察,早稻后期蟲害進入盛期。百叢稻禾有蟲多的可達2600頭,對水稻生長造成多大危害,真的是可想而知。

稻飛虱,俗名火蠓蟲,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蟲害嚴重時,可以造成水稻大片死稈倒伏,水稻產量急劇下降;卷葉螟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幼蟲大部分鉆入心葉為害。在適溫高濕情況下,有利成蟲產卵、孵化和幼蟲成活。

三化螟、稻薊馬等害蟲也不可忽視,其危害也很嚴重。

1.3 其他情況

水稻病蟲害除了病害蟲害以外,還會受到來自其他方面的威脅。像鼠害、福壽螺侵害、雜草等,都會給水稻生產造成威脅。

1.3.1 鼠害

水稻田中田鼠泛濫,隨意打洞不說,還咬斷水稻秸稈,爵食水稻穗子。田鼠對水稻的危害也不容小覷。每年鼠害早稻面積也有6666.7hm2以上。

1.3.2 福壽螺

在江邊、水渠邊、溝邊等地方,福壽螺會大量繁殖,咬剪水稻主蘗和有效分蘗,造成水稻減產。

1.3.3 草害

雜草也會給水稻造成麻煩。爭奪地力,侵蝕水稻。每年早稻發生26666.7hm2,占早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

2 博白縣水稻病蟲害發生依據分析

博白縣水稻病蟲害之所以會愈演愈烈,有內因也有外因,有氣候自然方面的,也有人為管理方面的,只有弄清發病原因,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2.1 病原體

水稻發病當然與病原體有關。不管是病害還是蟲害,水稻病原體都是導致水稻發病的直接原因。紋枯病、稻瘟病都有病菌源,這些病菌源肯定與田間遺落的病菌稻草有關,因為上季水稻有病菌水稻遺禾存在,其上病菌充足,如果沒有清理干凈,當然會成為新的病原體。而水稻蟲害的病原體,就比較復雜一些,有本地出生的,也有外來遷徙的,而且遷徙是主要病原體來源。稻縱卷葉螟早稻后期部分成蟲滯留在本地,特別是在一些荒坡灘涂或溝邊河渠雜草中產卵。到下半年,博白縣大部分稻縱卷葉螟主要也是遷徙而來的。稻飛虱也是一樣,下半年主要蟲源由北向南遷徙。鼠害也有病原體的問題,就是田間有殘留的鼠源。福壽螺主要是利用田間地頭的河渠岸邊,以及池塘邊等無人防治的場所大量繁殖。

2.2 氣候原因

氣候變化應該是水稻發生病蟲害的主要外部原因。近年來,博白縣和周邊地區的氣候出現明顯的異常現象,溫度偏高,濕度加大,這些都給病蟲害滋生繁殖提供良好條件。春季溫暖潮濕,病毒滋生迅速,幼蟲繁殖順利;夏季高溫多雨,病蟲害更加肆虐;秋季霧霾天氣增多,有利于稻穗瘟病的發展。特別是下半年,博白縣受臺風影響較重,有利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粘蟲遷入,也給紋枯病、稻瘟病、細菌性斑病發病創造條件。

2.3 栽培情況

水稻病蟲害和耕作方式有一定關系,稻田中有病菌遺禾,致使大量害蟲和病毒殘留在田間,如果沒有經過相應處理,這勢必要成為病原體危害水稻成長。耕作不到位,對消除鼠害也不利。如果能夠選擇薄膜覆蓋育秧,采取拋秧栽培技術,也能減少三化螟產卵的機會。

2.4 品種問題

水稻品種繁多,一些雜交稻有高產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優勢也會降低,一旦抗性下降,就會造成稻瘟病的發生。因此,選育良種,增強水稻抗性,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2.5 天敵因素

水稻害蟲有自己的天敵,像青蛙、蜻蜓、稻田蜘蛛、隱翅蟲、螟絨繭蜂等,都是水稻害蟲的天敵。由于缺少保護的意識,在水稻生長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對水稻害蟲天敵造成損害,以至于誤傷誤滅,這些害蟲天敵數量減少當然就會引發害蟲肆虐。所以,保護水稻天敵,也是水稻種植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3 水稻病蟲害防控措施

水稻病蟲害防治也是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要建立病蟲害預警機制,因地制宜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

3.1 農業防治

種子選育處理要科學,要選用抗病蟲害的優質品種;深耕細作滅冬蟲。適時改變播種方式、合理密植也能夠達到防治的目的;肥水管理講實用。底肥要足,追肥要早,適當增加磷肥鉀肥的比例,能夠增強水稻的抗病性,對減輕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有顯著效果。秧苗期要防止淹苗,成熟期不能過早斷水,要適時適度烤田,對減輕稻飛虱、穗瘟等病蟲害有一定幫助。

3.2 物理防治

所謂物理防治就是使用各種物理因子和機械設備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像人工捕捉、采摘卵塊、拔出枯心,誘殺或誘集效果也不錯,就是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這樣可以減少雌蟲產卵量,從而減少害蟲基數。

3.3 化學防治

專業防治對時機的把握要求很高。做好病情測報就成為關鍵節點,像三化螟要在螟蛾開始盛期后8d為最佳施藥期,稻縱卷葉螟在螟蛾始盛后7~8d施藥,紋枯病要在水稻分蘗末期、始穗期各施藥1次,稻瘟病在破口期或發病初期施藥。

要嚴格控制藥劑藥量。不管是個體農戶還是大片農場施藥,都要嚴格按照配方配置藥水,盡量避免使用劇毒高毒農藥,還要選用新型的施藥器具,保證藥液均勻,施藥時稻田還要保持3.3cm深的水層1周左右。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指用以蟲治蟲、以動物治蟲、以微生物治蟲的方式進行防治。農田蜘蛛、寄生蜂、蛙類、蟾蜍和生物制劑井岡霉素,都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治低成本安全環保,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懿靜,李春光,林英,等.博白縣2007年早稻稻飛虱大發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廣西植保,2007(B12).

[2] 朱秀秀,張政兵,尹麗,等.湖南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趨勢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2(23).

[3] 王艷青.近年來中國水稻病蟲害發生及趨勢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02).

篇9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方法;安徽旌德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6-0149-01

旌德縣位于皖南山區,土壤、水質、大氣等經檢測均有利于無公害水稻生產。旌德縣為單季中稻生產區,常年種植面積為8 000 hm2。主要水稻病蟲害有水稻稻瘟病、稻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偶發水稻霜霉病、條紋葉枯病。自然天敵資源主要有蛙類、捕食性昆蟲(如蜘蛛、隱翅蟲等)類、寄生性生物(寄生蜂類、線蟲、菌類)等種群150多種。目前,旌德縣水稻生產基本達到無公害生產水平,但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仍存在重化學防治,輕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的現象。因此,根據生態環保、控制有效的綠色植保技術要求,提出該縣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1 旌德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1 稻瘟病

由于水稻品種的稻瘟病抗性差異,雨量、雨日與水稻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每隔3~4年遇水稻稻瘟病重發,感病品種受害可造成絕收。旌德縣苗葉瘟一般始見期在5月下旬,水稻分蘗盛期葉瘟較重,抽穗期一旦遇連陰雨甚至多霧露天氣穗頸瘟均較重。據筆者觀察,種子帶菌是目前該縣稻瘟病主要初侵染來源,也是一些新品種在當地當年種植就受害較重的原因[1-2]。

1.2 稻紋枯病

該病發生在田塊之間差別較大,有明顯的逐年累積效應,長期灌水、水稻無效分蘗多、田間通風透光率低發生較重,畈田明顯比梯田重。

1.3 稻曲病

水稻抽穗期間遇較長連陰雨天氣,發病就較重。

1.4 水稻霜霉病(黃化矮縮病)

一般播種早、秧田期遇低于12 ℃氣溫,覆膜保溫效果不好(無紡布覆蓋透氣性好,但保溫效果比塑料薄膜差),秧苗發病率高。如2013年旌德縣白地鎮大面積使用無紡布覆蓋水育秧,造成該病發病率較高。

1.5 水稻條紋葉枯病

該病為灰飛虱帶毒傳播的水稻病毒病。由于旌德縣極少種植小麥,灰飛虱越冬基數常年都不高,主要是北方麥區遷入。發病程度與水稻品種關系密切,該縣歷史上發生最重的品種為D優158。

1.6 水稻二化螟

近年來,旌德縣二化螟稻樁越冬基數在3.0萬~4.5萬頭/hm2,1代幼蟲危害期主要在6月上旬,可造成水稻基本苗受害,嚴重降低稻株分蘗力。2代、3代二化螟雖然造成少量枯孕穗或白穗,但對產量影響不大,且對控制水稻無效分蘗具有一定作用。

1.7 稻縱卷葉螟

隨季風梅雨過程遷入境內,常年主要危害代次是四(2)代、五(3)代。據筆者觀察,四(2)生前期,是稻縱卷葉螟天敵絨繭蜂、赤眼蜂發生高峰期。水稻偏施氮肥、靠近蜜源作物的田塊發生較重。

1.8 稻飛虱

發生危害時序分別是灰飛虱(5月下旬)、白背飛虱(7月下旬)、褐飛虱(8月中旬)。就稻飛虱本身危害的情況來看,近年在旌德縣造成損失(冒穿)的僅為褐飛虱,防治適期與稻縱卷葉螟防治適期相近。該縣稻虱兩索線蟲(Amphimermi sp.)對稻飛虱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經調查稻飛虱線蟲寄生率可達66.7%(2013年8月,旌德喬亭)。農戶前期使用敵敵畏等廣譜性農藥,后期稻飛虱很難控制。

2 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農業、生物、物理等節本環保的防治方法,特別是化學防治要合理選用農藥品種,嚴格控制防治指標,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盡量減少化學農藥次數、用量以及噴施農藥的作業面(如能在秧田期防治的,不在大田防治,能撒施的農藥不噴施等)。注意水稻水肥控制,適時烤田和平衡施肥。根據旌德縣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第1次用藥主要針對1代二化螟,防治適期在6月上中旬。第2次用藥主要針對“兩遷”害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防治適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第3次用藥主要針對水稻穗期病蟲害。同時在每次施藥時,應當配用井岡霉素以兼治稻紋枯病[3]。

2.1 稻瘟病

選用抗病品種(要求抗病等級在0~5)。重點抓好種子消毒處理,即選購已消毒的包衣稻種,未包衣的稻種播種前應先曬種,提高種子活性,用45%施保克(咪鮮胺)4 000倍液,浸種12 h。水稻生長期間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易感病期如苗期、分蘗盛期和破口露穗期生長過旺。對發病田塊,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00 g/hm2(首選)、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高有效成分含量)450 g/hm2,或40%富士一號乳油1 50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一般施藥2~3次,即可控制病害發展。據觀察,選用抗病品種和種子消毒處理基本能控制(下轉第156頁)

(上接第149頁)

該病發生流行,秧田期和破口露穗期用藥預防效果較好。

2.2 水稻紋枯病

農業防治以“寬窄行”栽植方式,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能,防止過量施用氮肥。發病田塊具有“累積”效應,應加強防治,5%井岡霉素水劑2 250 mL/hm2對水900 kg/hm2噴霧,水稻生長中后期結合其他病蟲害防治,用藥2~3次。

2.3 稻曲病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安排水稻播種期,以避開旌德縣“立秋”期間的連陰雨天氣。用藥適期在水稻水稻破口前5 d左右和水稻破口期,用5%井岡霉素6 L/hm2對水900 kg/hm2噴霧,可結合稻瘟病防治。

2.4 水稻霜霉病(黃化矮縮病)

水育秧遇低溫陰雨天氣發病較重,而且一旦水稻發病后期不能正常抽穗,應做好保溫或適當推遲播種。該病對銅制劑敏感,秧田苗床播種前撒施硫酸銅3 750 g/hm2,可有效控制水稻黃化萎縮病發生[4-5]。

2.5 水稻條紋葉枯病

選用抗病品種,減少糯稻種植面積,抓好5月中下旬秧田期防治。用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2.6 水稻二化螟

1代二化螟防治適期在6月上中旬,早栽水稻可以在配合撒施分蘗肥、除草劑用90%殺蟲單原粉750~900 g/hm2,注意田間需保持水層3 cm左右,使其自然落干。遲栽水稻應在秧田防治,結合稻瘟病、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選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吡呀酮、殺蟲雙混合藥劑噴霧。2、3代二化螟只作為兼治對象。采用性誘劑誘殺二化螟是近年來推廣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

2.7 稻縱卷葉螟

7月中旬前,是旌德縣有益生物(如絨繭蜂)敏感期、繁殖高峰期,三(1)代稻縱卷葉螟不用農藥防治,發揮天敵對其控制作用。7月下旬四(2)代稻縱卷葉螟可能造成危害,防治措施應推廣使用仿生物農藥、礦物農藥及植物農藥。水稻卷葉率達0.5%時,選用1.8%阿維菌素懸浮劑1 200~1 500 mL/hm2,或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25~300 g/hm2,或18%殺蟲雙水劑2 25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2.8 稻飛虱

主要針對四(2)代稻飛虱進行防治,采用“治前壓后”的方法控制后期稻飛虱危害,一般五(3)、六(4)代稻飛虱只在前期防治不好或沒有防治的情況下才發生較重。防治指標:四(2)代控制在1 000頭/百叢以下,五(3)、六(4)控制在1 500頭/百叢以下。禁用、限用廣譜性殺蟲劑,如呋喃丹是殺蟲殺線蟲劑,對稻飛虱兩索線蟲具有較強殺傷力,擬除蟲菊酯、敵敵畏、毒死蜱等對稻田蜘蛛影響較大。化學防治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或噻嗪酮375 g/hm2,對后期田間蟲口較大或成蟲比例較高的混用烯啶蟲胺15.0~22.5 g/hm2對水900 kg/hm2噴施稻株基部[6]。

3 結語

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不僅要考慮防治效果,更要考慮農業投入品特別是化學農藥對環境、產品污染的情況。2002年旌德縣參與全國無公害水稻生產示范項目,2013年開始水稻有機產品生產試驗,對病蟲害防治提出嚴格的操作規范。試驗表明,旌德縣在三溪科技示范園區,選用水稻品種良種、采用稻鴨共育模式、施用標準有機肥和優質沼液等措施,基本控制水稻病蟲草害,水稻產量達到全縣平均水平,稻米品質符合有機米標準。

4 參考文獻

[1] 向洪愛.淺談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J].科技風,2011(17):134.

[2] 夏登華.長豐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6):157,159.

[3] 趙興喜.秦巴山區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0(3):129-131.

[4] 周淼.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2):86.

篇10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在繼承和發展過去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使稻作生產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至1984年全國水稻栽插面積達3317.8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370.0千克,稻谷總產量達到17825.5萬噸,分別比1949年增加約29%、170%和266%。

近年來發展的有機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長過程的種植出來的水稻。有機水稻的種植與栽培不僅是現在追求綠色、無污染、環保健康的飲食理念下的產物,更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迫為需要的一種水稻栽培方式。對于有機水稻的栽培技術,主要可以概述為:以健全土壤培肥體系為基礎,以推進水稻健身栽培為抓手,以實施農業綜合防治為保障,最終達到作物穩定高產的目的。

具體來說,有機水稻的栽培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種

種子的選擇非常重要,優秀的水稻種子直接關系著水稻后期的生長、管理、病蟲害等問題的預防和抵抗甚至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因此,選種是水稻種植的關鍵步驟。而對于有機水稻的種子,要選擇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蟲危害)、分蘗力強、偏大穗、富營養、商品性好、優質米并且適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優良品種,發芽率在95%以上,純、凈度99%以上,不能越區種植,保證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水稻的合理搭配,充分發揮種子的“種盡其用,地盡其利”的作用。

二、施肥

施肥可以說貫穿水稻的成長的全過程。而對于有機水稻的栽培來說,肥料的選擇和施肥的時間等保證水稻有機質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有機水稻的種植只能施用有機肥,而不能施用一般的化肥。最好的有機肥主要有餅肥、雞糞(必須腐熟、發酵)等。

施肥應該在插秧之前進行,叫做基肥。在插秧之前、土地耕翻時進行,每畝可施2000公斤發酵好的雞糞,施入均勻,不能積堆,以免燒苗;而對于苗床地可結合整地及時施好有機肥1~2噸/畝和腐熟餅肥50公斤/畝作基肥。播后在秧板上覆蓋商品有機肥2噸/畝,以保濕、保溫、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餅肥50公斤/畝,促分蘗早生;在水稻生長期施用腐熟餅肥100~200公斤/畝,其中雜交稻以蘗分肥為主,常規稻前后期各占50%。注意,在水稻的整個種植過程中絕對不能施化肥,并且施底肥要質優量足,追肥要少吃多餐,同時根據地力、長勢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蘗肥、調節肥、穗、粒肥,保證供應水稻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需要。

三、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也是水稻種植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與技術,普通水稻可以用農藥等化學物質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而由于有機水稻作為純天然、無污染、健康的水稻在生產中對于雜草的處理不能向普通水稻一樣噴灑農藥,這就給有機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帶來了困難。而對于有機水稻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防治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在方法上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具體來說是: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擱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來增強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蟲害防治

水稻害蟲主要有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在防治上需采用多種措施,減少害蟲的為害,使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基本確保田間無大面積白葉、白穗和枯死面積。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農業防治:通過健身栽培,增強植株的抗蟲性。

物理防治: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0畝左右/只)誘殺田間趨光性害蟲。點燈時間約從6月中旬以后每晚18:30開始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