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工作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13:19: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外出工作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出工作者

外出工作者建國60周年征文

早早地起床,一個人獨自來到維多利亞港,來到灣仔,來到坐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海邊的金紫荊廣場。這是來港之前,我就在心里早己做好的決定。

天色尚早。廣場上空無一人。

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高高飄揚。金紫荊雕塑在會展中心巨大的藍色羽翼輝映下,靜靜地矗立著,散發出輝煌奪目的光輝。

海風吹拂,海浪翻滾,吹動著我飛揚的發絲,也吹拂著我波動的心緒,不禁心潮澎湃,波濤起伏。

會展中心里,雄壯的國歌聲依稀傳來。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莊嚴肅穆的會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大典就在這里舉行。那一天,這里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那一天,成了華夏兒女彈冠相慶的節日。

就在去港前的頭一天,我特意把《人民日報》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報道找出來重讀了一遍。

查看全文

外出工作者國慶60周年優秀征文

早早地起床,一個人獨自來到維多利亞港,來到灣仔,來到坐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海邊的金紫荊廣場。這是來港之前,我就在心里早己做好的決定。

天色尚早。廣場上空無一人。

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高高飄揚。金紫荊雕塑在會展中心巨大的藍色羽翼輝映下,靜靜地矗立著,散發出輝煌奪目的光輝。

海風吹拂,海浪翻滾,吹動著我飛揚的發絲,也吹拂著我波動的心緒,不禁心潮澎湃,波濤起伏。

會展中心里,雄壯的國歌聲依稀傳來。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莊嚴肅穆的會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大典就在這里舉行。那一天,這里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那一天,成了華夏兒女彈冠相慶的節日。

就在去港前的頭一天,我特意把《人民日報》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報道找出來重讀了一遍。

查看全文

努力做好勞務培訓輸出工作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努力做好勞務培訓輸出工作

為貫徹落實6月15日全區勞動力輸出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提出“實施勞動技能培訓工程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安排部署,加快推進我縣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努力把勞動力輸出培育成富民的重要途徑,結合我縣實際,摸清我縣農業職業教育,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村富余勞動的培訓現狀。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

滄源縣政府2004年6月18日召開了滄源縣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會議,參加會議有政府分管領導,趙子杰副縣長、農業局局長段家崢同志、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世邦及縣級相關部門婦聯、縣總工會、教育局、財政局等部門的主要領導,會議傳達了地委擴大的會議精神,滄源縣委、政府十分重視勞動培訓轉移,于6月20日又召開了一次會議,安排布置了相關部門工作任務,并成立了滄源縣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由黃光富(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縣由農業局局長段家崢同志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世邦擔任,成員由縣婦聯、縣政府辦公室、縣總工會、教育局、扶貧辦、財政局、人事局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局由段家崢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承辦統計報表具體業務由農廣校萬蘇云同志負責。

二、摸清家底,明確任務,認真做好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

查看全文

XX鄉發展黨員工作計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據《XX縣2015年發展黨員工作計劃》(興組通〔2015〕1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鄉發展黨員工作實際,制定2015年度發展黨員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著眼于提升發展黨員工作科學化水平,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創新方法、完善舉措,著力把各方面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更多地吸收到黨內,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為推進長岡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目標任務

2015年,縣委組織部下達給我鄉的發展黨員年度調控數為14名。根據這一調控目標,確定了我鄉各黨支部2015年度發展黨員調控數(詳見附表一)。其中:35歲以下黨員11名,占總數的7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黨員12名,占總數的85.7%;女性黨員4名,占總數的28.6%,機關黨員1名,占總數的7.1%。同時,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全鄉2015年入黨積極分子總數達30名以上,各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數與新發展黨員數之比保持在3:1以上。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努力做好勞務培訓輸出工作

為貫徹落實6月15日全區勞動力輸出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提出“實施勞動技能培訓工程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安排部署,加快推進我縣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努力把勞動力輸出培育成富民的重要途徑,結合我縣實際,摸清我縣農業職業教育,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村富余勞動的培訓現狀。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

滄源縣政府2004年6月18日召開了滄源縣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會議,參加會議有政府分管領導,趙子杰副縣長、農業局局長段家崢同志、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世邦及縣級相關部門婦聯、縣總工會、教育局、財政局等部門的主要領導,會議傳達了地委擴大的會議精神,滄源縣委、政府十分重視勞動培訓轉移,于6月20日又召開了一次會議,安排布置了相關部門工作任務,并成立了滄源縣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由黃光富(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縣由農業局局長段家崢同志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世邦擔任,成員由縣婦聯、縣政府辦公室、縣總工會、教育局、扶貧辦、財政局、人事局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局由段家崢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承辦統計報表具體業務由農廣校萬蘇云同志負責。

二、摸清家底,明確任務,認真做好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

1、滄源縣農業農村經濟基本情況

我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山區占總面積98%,壩區占總面積2%,是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的貧困縣,全縣共有93個行政村、804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有30032戶,全縣總人口16.6萬人,農業總人口134598人,農村勞動力60313人,占總人口的44%。2003年末全縣國民生產總值46996萬元,財政總收入3740萬元,人均純收入793元,農民所得糧4271.6萬公斤,人均327公斤,總耕地面積為425945畝,農民外出勞務收入527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業總產值2003年20009萬元。

查看全文

黨員管理問題思考

流動黨員管理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黨員在不同行業、地域間的流動性加大,黨員成分、生活環境及思想意識形態趨于復雜化。新的形勢下,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成為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今年以來,羅溪鎮黨委通過組織人員隨訪、座談等形式就當前該鎮如何加強黨員管理特別是流動黨員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全面分析了目前該鎮流動黨員管理的現狀,并就該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一、當前羅溪鎮流動黨員基本現狀及主要做法

截止到今年七月份該鎮共有基層黨組織62個,其中成立黨總支1個、黨支部61個,黨員1725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日趨頻繁,黨員隊伍出現了新的變化,流動黨員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一是數量不斷增加。據統計,**年底,在現有流動黨員中,外出黨員324名,占全鎮黨員總數的19%。二是流動黨員分布面相對集中。據調查顯示,全鎮外出黨員主要集中在被征地拆遷的村黨支部。三是構成相對復雜。流動黨員中,有農民,有企業職工,也有復退軍人、大中專畢業生、退休人員等。四是思想比較活躍。大多數流動黨員思想比較活躍,年富力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有創業精神。在流動期間,他們受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的沖擊,心態比較復雜。五是流動時間不定。流動黨員什么時候外出,外出時間多長難以確定,部分農村黨員為季節性流出。

針對這些特點,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索創新,在加強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創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形成了“理順關系,健全組織,建立制度,創新載體,開展活動”的工作路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

據統計,到**年為止,全鎮共有非公有制企業271家,個體工商戶1016戶,從業人員8533人,其中黨員714人。鎮黨委從實際出發,采取措施,加大了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組織力度。目前,已建立黨支部22個,占符合條件建立黨組織企業的100%。

查看全文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論文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管工作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

1.工作效率低

從工作效率的高低,不僅能看出工作管理的效率,還能看出學管工作者管理素質的高低。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最能體現工作效率的便是集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職院校的集會了。因為高職院校集會次數多,而且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者素質往往較本科高校的相關人員要差一些。他們常常讓學生提前到,而自己卻不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常常遲到,甚至爽約;通知時,不注意實際參會人數與會場容納量是否適應;常常不能正確選擇會場地點,致使會場安排的混亂;會議開始時,因參會人數過多,又缺少提前安排,會場吵嚷一片。這樣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浪費了自己和別人的時間,服務質量大打折扣。這不僅說明了學管工作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尚未達成一種有效默契,還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存在信任不足。

2.主觀干預強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存在“伯樂相馬”的任命現象。這種管理方式可以解決新生入學初期“群龍無首”的混亂問題,但從長久看,并非一勞永逸。首先,這種任命具有強烈的主觀干預色彩,要基于管理者慧眼識珠的本領,一旦管理者疏于察審,這種任命帶來的后果是民主的喪失。此外,高職的學生更容易實現自我管理,一旦學生內部形成自主管理的組織,若學管工作者對基層管理隊伍的過多干預,則不利于學生的良性發展。說白了就是不利于學生們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民主精神,也變成了一句口號。

3.封閉或放任

查看全文

國土資源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1998年秋,××同志從鄉鎮黨委書記調任縣建設國土環境資源局副局長,兼國土局長。機構改革后,國土局分立出來,成立國土環境資源局,他擔任副局長,分管土地管理工作。7年來,他一心一意撲在國土管理工作中,以強烈的責任心和求真務實的開拓精神,將滿腔熱血,傾注在這塊生他養他的紅土地上,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優秀黨務工作者”、“海南省清理整頓農業用地流轉專項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國土資源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工作者”……

××同志剛擔任國土環境資源副局長,恰逢該縣熱帶高效農業興起,隨著熱帶高效農業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膨脹,農民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強烈,土地供求關系緊張。一方面農民需要土地作為生產資料來脫貧致富;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土地管理工作不夠規范,農業用地流轉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土地承包金過低、土地使用年限過長、用地面積過大的“三過”問題;部分土地承包商承包土地后,因無力開發,部分土地長期閑置撂荒,不能充分發揮土地效益;農村土地權屬不清,界面不明等等,這些都嚴重損害了群眾的利益,群眾意見很大,引起糾紛,一度成為該縣農民群眾多次上訪的焦點問題。

處理土地糾紛是××同志的分管工作之一。幾年來,他的精力主要放在處理土地糾紛問題上,每年都帶領有關人員深入各鄉鎮、農村了解土地流轉情況,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對群眾反映的土地糾紛信訪案件及時調查處理,僅2005年,他本人就主持調處權屬糾紛27宗,面積8000多畝,合同糾紛5宗,面積1000多畝。

處理土地糾紛是一項政策性、法律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矛盾雙方互相理解,并依據有關法律才能順利解決。為此,他把每宗土地糾紛案件的處理,當作一堂土地法律、法規宣傳課,提高農民知法守法意識,依靠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敢于碰硬,是××同志在工作中一大優點,工作中的沖勁拼勁,在全縣土地管理系統是出了名的,許多復雜的土地糾紛問題,在他的面前都迎刃而解。1995年,某村委會未經村民同意,擅自將已于實行第一輪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分到在農戶的800多畝土地發包給某開發商,承包金每畝每年30元,所得承包金沒有發放給群眾。1997年,某開發商又將該地非法轉包給某公司。此事引起群眾不滿,多次上訪鬧事,強烈要求終止合同,把土地交給群眾經營。縣委曾三次派出工作組處理未果,最后將這一問題交給××同志負責處理。此事的處理比較棘手,一方面群眾的要求合理合法,另一方面,由于時間過久,某公司已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經營,種植的檳榔、芒果等長期作物已開始收獲,怎么辦?不經風雨,怎能現彩虹?憑著厚實的土地管理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終于將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為了準確了解村民的意見,他帶領有關人員,深入到該村789戶村民家中,足跡踏遍了該村的每一條村道,每條小巷,渴了,喝口水,累了,在村民家歇口氣,晚上10點鐘,還在和村民深談,外出打工的,還到他們打工的地方,征求他們的意見。經過10多天的努力,終于摸透絕大部分群眾的真實意思,在此基礎上,制定具體詳實的解決方案,然后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和承包方開協商會,先后經過四次艱難的協商,依法解除原承包合同,由村民小組與某公司重新簽訂承包合同,承包期從原來的30年縮短為15年,承包金從每畝每年30元提高到100元,此舉,全村每年可增收近6萬元,承包金全部發到群眾手中,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同志就是憑著這份執著和堅韌,憑著共產黨員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理念,忠實踐行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忘我工作,默默奉獻,以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查看全文

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初探

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縣饒峰鎮黨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流動異鄉務工經商人口中的黨員越來越多,流動的范圍越來越廣。這些黨員大多來去自由,既沒有在原所在地黨組織辦理《流動黨員證》,也沒有在流入地登記黨員關系,更談不上過組織生活。長期以來,流動黨員就成了(流出流入地)“兩不管”的“自由”黨員了。這種狀況很不利于農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也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問題。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永葆黨員先進性,在目前還沒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辦法的情況下,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擬就石泉縣饒峰鎮黨委來自一線的調查資料為依據,結合日常黨建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談談如何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對策和措施,供黨建組工部門和黨務工作者參考。

一、黨員隊伍現狀

饒峰鎮地處石泉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9公里,轄區總面積160平方公里,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18個村民(居)民小組,3588戶,13089人,現有黨支部29個,其中農村支部19個,機關事企業單位黨支部10個,全鎮黨員551名,其中正式黨員523名,預備黨員28名,女黨員72人,35歲以下的黨員121人,60歲以上的黨員148人。全鎮農村黨員443人,農村流動黨員90人,占全農村黨員總數的20.3%。其中省外流動53人,省內流動37人,在37人中市內17人,縣內13人。就業去向為:在非公有制企業78人,個體工商戶9人,其他3人(投親靠友、外出落戶)。流動時間6個月內的16人,6—12個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齡結構為35歲以下的27人,35歲—45歲的42人,46—60歲的15人,60歲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經常參加組織生活,3人不參加組織生活。在組織關系管理上,持流動黨員活動證的4人,未持證、未開據黨員證明信或轉出組織關系的86人,占流動黨員總數的96%。交納黨費情況:有34人能足額及時交納黨費,有36人不能及時足額交納黨費,有20人不交納黨費。發揮作用情況:有5人發揮作用好,12人發揮作用一般,不掌握情況的73人。

查看全文

科協宣傳信息工作方案

2012年市科協宣傳信息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宣傳科技工作者、塑造科協鮮明社會形象為著力點,以召開市科協“八大”為契機,大力宣傳在創新科學技術和普及科學技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科學家、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加強主題策劃,創新宣傳形式,讓科技工作者受到全社會尊重,讓全民創造熱情和創新活力得到充分激發,為推動科技進步、加快科協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一、圍繞中心工作大力宣傳科協重要活動,提升科協組織的社會影響力

1.切實做好市科協“八大”宣傳工作

制定實施《八大宣傳工作方案》,組織駐青新聞媒體對大會盛況進行報道,協同日報等媒體刊發評論員文章,宣傳市科協五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營造團結熱烈的良好氛圍。

2.及時宣傳“創先爭優”活動

宣傳報道市科協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好做法、好經驗、典型范例和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科協工作者,推動人人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生動局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