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04:16: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衛生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衛生監督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依法行政,強化政府衛生監管職能,建立健全衛生監督體系,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衛生監督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執行國家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公共衛生秩序和醫療服務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
第三條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包括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和隊伍的建設、明確衛生監督的任務和職責、健全衛生監督工作的運行機制和完善衛生監督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四條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應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通過進一步轉變職能,嚴格行政執法,不斷提高衛生行政部門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條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應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政事分開、綜合執法、依法行政的要求,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解決職能交叉、權責脫節和執法力量薄弱等問題。
衛生服務建設方案
為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需要,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促進和諧**建設的意見》(皖政〔2007〕3號)和《**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結合我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蚌政[2007]3號)的要求,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努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發展目標
到2011年,全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達26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人口達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體現,社區居民能在社區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價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目標。
三、實施計劃
衛生監督建設意見
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衛生監督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衛生部《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進一步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提高衛生行政執法監督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監督機制,健全監督職能,實行綜合執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依法監督公共衛生秩序和醫療服務活動,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加強衛生法律法規和衛生標準建設,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衛生法制和標準體系。加強衛生監督監測信息網絡建設,重視群眾關注熱點和投訴舉報,明確監督工作重點。總結經驗,開拓創新,建立衛生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加強衛生監督隊伍管理,改善衛生執法工作條件,提高監督能力和水平。
二、規范衛生監督機構設置
建設職業衛生審查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局:
為貫徹執行衛生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49號),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工作,根據《衛生部關于實施〈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衛生部關于印發〈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的通知》和《衛生部關于修訂〈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的通知》的規定,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調整和實施新的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分級規定
(一)省衛生廳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的備案、審核、審查和竣工驗收:
1.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授權的有關部門審批、核準或備案,且總投資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200億元人民幣以下的建設項目。
2.放射治療、核醫學、γ輻照加工等建設項目。
衛生建設現狀論文
1信息中心建設的現狀及發展的可行性
1.1衛生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據國家的規劃,蘇州市衛生信息中心應在市衛生局領導下,負責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技術方案、規范、制度的制訂,成為全市衛生信息管理的樞紐和業務指導中心,為市衛生信息業務建設、培訓、考核評估等相關工作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還應承擔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的信息支持和公共衛生咨詢服務的日常工作,承擔市衛生數據中心的管理和衛生信息的開發、整合及綜合利用,平時開展衛生信息服務需求研究,制訂項目實施計劃;有計劃地加強衛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養等。
1.2目前現狀與業務開展情況目前,蘇州市市區范圍內已建設了衛生城域網,全部采用光纖鋪設到各醫療衛生單位機房,并且市區范圍內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均通過電信VPN線路接入蘇州市疾控中心機房,保障了通訊的速度和訪問安全性。而且蘇州各市(縣)、區大部分已成立了衛生信息中心,各市(縣)、區范圍內的衛生專網均已建立,這為建設全市衛生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蘇州市衛生信息中心正在積極籌備過程中,已經采購了一部分硬件和網絡設備,軟件和系統的整合工作也已經開始進行,并且一部分業務系統已經在為公眾和基層單位提供服務。例如,政府的實事工程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數據平臺、衛生監督執法系統、全市計劃免疫數據平臺、12320信息平臺等,并且正在組織相關的醫療衛生單位共同實施WHO20*年~2009年資助項目———社區衛生信息平臺與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研究。
1.3進一步發展的可行性蘇州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信息管理已不僅僅是衛生工作的一種保障手段,隨著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衛生信息化建設必將成為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蘇州市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信息化建設正快速推進,這為衛生信息化建設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2信息中心建設的展望
2.1總體目標在未來5年內,以提高衛生行政效率和優化衛生服務為目的,依托計算機廣域網,建立一個功能比較完備、標準規范、系統安全可靠的應用系統平臺;建成覆蓋全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行政、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應用等信息系統,實現衛生信息資源共享。
衛生監督技術建設意見
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是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履行衛生監督職能的重要技術保障。為貫徹落實《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和《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完善衛生監督體系,現就加強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切實履行衛生監督職能,維護公共衛生秩序和醫療服務秩序,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衛生法律法規賦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衛生監督工作包括醫療服務監督,還包括食品、職業、放射、環境和學校等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特性,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當前,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職業病危害與輻射防護和環境衛生等公共衛生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醫療服務市場形勢依然嚴峻,醫療和血液安全監管亟待加強,衛生監督執法任務相當繁重,對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全面加強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建設,切實提高衛生監督技術支持水平已成為當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行政監管能力,保障群眾健康安全的一項緊迫任務。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衛生監督工作需要相適應的衛生監督體系,提高衛生監督技術支持能力和水平,為有效實施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公共衛生秩序和醫療服務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農村衛生培養建設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村衛生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加強政府對農村衛生人才工作的領導和宏觀管理,調動、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多渠道推動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制定和完善各項農村衛生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農村衛生人才的作用,從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培養和建設一支與農村衛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衛生人才隊伍。
2.工作目標。到20*年,全國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療服務人員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的執業資格,其他衛生技術人員要具備初級及以上的專業技術資格;到2*0年,全國大多數鄉村醫生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鄉(鎮)衛生院院長原則上要具有中級及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嚴禁非衛生技術人員占用衛生技術崗位,對衛生技術崗位上的非衛生技術人員要有計劃地清退;逐步提高農村衛生人員的學歷層次;建立健全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制度,不斷提高農村衛生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全面素質。
二、進一步穩定農村衛生人才隊伍
3.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到縣級以下農村衛生機構就業。志愿到艱苦、邊遠地區以及鄉(含鄉)以下衛生機構工作的各類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可以提前定級,定級工資標準可高于同類人員1~2檔。
衛生系統作風建設調研
本人與2名工作人員組成衛生行業作風建設調研小組,分別與市、縣、鄉、村四級的醫療單位、部分醫務工作者和群眾、出院患者等進行了調研座談。在此基礎上,調研小組與部份醫療機構負責人進行了認真討論,綜合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人市地處**中部,現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5個縣,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0.8萬,其中回族人口65.6萬,占總人口的50.2%,是名副其實的回族之鄉。現在,全市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811所,其中:公立綜合醫院6所、中醫醫院4所、婦幼保健院5所、疾病預防操控中心5所、衛生監督所5所、中心血站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所、鄉鎮衛生院40所、村衛生室548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5個,民營醫院18所、個體醫療診所155所;共開設床位3464張,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2.66張;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245人,其中執業醫師1751人,執業助理醫師1451人,注冊護士1383人,鄉村醫生779人。
二、存在問題:
1、當前社會上對醫療衛生服務反映的突出問題。
當前社會上對醫療衛生服務反映的突出問題也是群眾“不放心、不滿意”的問題。
增強區域衛生規劃建設
我國要實現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加強區域衛生規劃建設,盤活衛生資源的存量,用好增量。為此,只有致力于按區域衛生規劃進行管理,才能使衛生工作躍上新臺階。
一、樹立區域衛生的全局觀
推行區域衛生規劃管理,其核心是實現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長期以來,由于行政、行業等多種原因,導致衛生事業發展存在條塊分割,資源不足與浪費并存等問題。因此,當前加快推行區域衛生規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區域衛生管理是加快衛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其次,各地區的社情、民情和健康需求都不盡相同,這就要求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要走區域化衛生發展道路;第三,從目前衛生資源的現狀來看,迫切需要推行區域衛生管理;第四,現行衛生投入的繼續盲目性、隨意性、不合理性及局部利益的驅動,迫切需要按區域特點來加以調整;第五,衛生事業發展的連續性、法制性、前瞻性,迫切要求從區域特點來加以研究、規劃;第六,市場經濟的缺陷性,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區域衛生的宏觀調控與干預;第七,從轉變職能來看,衛生行政部門如何變“管腳下”為“管天下”,變“辦衛生”為“管衛生”,變“條條責任”為“塊塊責任”,這也迫切需要加快推行區域衛生管理。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推行區域衛生管理勢在必行。當前,關鍵要轉變觀念。首先,要強化政府行為,加強宏觀調控。政府領導決策層和計委、財政、規劃、衛生等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和理解綜合性區域衛生管理是在兩種經濟體制和兩種醫學模式轉換過程中,衛生改革和發展的必然和需要。其次,要樹立區域衛生的全局性,打破行政隸屬關系的界限,改變衛生計劃的舊模式,從“機構疊加式”的傳統模式向以區域為規劃為單元,以當地居民健康為目標,預防和醫療交叉復合的新型衛生服務模式轉化,進行衛生資源區域化的結構調整和優化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區域內衛生事業更有序、更協調、更健康地發展。
二、樹立區域衛生效益觀
1.啟動現有資源,調整醫療機構布局:長期以來,衛生機構布局不合理,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綜合效益低下。我們認為,要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需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束縛,以群眾急需、合理布局、調整現有衛生資源為基礎,提高綜合效益為原則,統籌規劃。從我市的實際情況看,采取改組、改制、改造并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啟動現有資源,促進衛生資源重組增值。①改組:即重新組合,調整不合理的組織機構,使資源存量優化組合,如我市的衛生進修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備簡陋,與常州衛校合并,既精簡了機構,又優化了資源。②改制:即轉換經營機制,改革產權制度,實行行業管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如我市通過政府行為,將兩所布局不合理、資源利用不充分的一所區級醫院和一所企業醫院分別改建為市級兒童醫院和群眾急需的專科醫院。③改造:即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對一些群眾急需的重點專科,如婦產專科、腫瘤專科從綜合型醫院中分離出來,成立了婦產醫院和腫瘤醫院,使我市的醫學專科水平有了突破性進展。
2.調整投資思路,解決社會急需:當前,在衛生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應注重新投入資源的合理配置,把資源投放的重點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以衛生需求為導向,對需求高、效益好、利用充分的衛生服務引導衛生資源投放的流向,并逐步形成規模服務的格局。二是改變“仙女散花”式的投放形式,集中人、財、物,搞好1~2個衛生事業標志性工程。三是要根據區域內衛生工作重點,調整資金投向。對專科建設、預防保健,要通過橫向調整,使資源結構向此傾斜;對農村衛生工作要通過縱向調整,使資源向農村和基層傾斜,切實滿足大多數人最基本的衛生需求。四是對區域內帶有前瞻性、超前性的醫療保健服務要有超前意識,應加大投入力度,力爭一次性到位。五是以資源共享為原則,對一些衛生部門資源共享的單位或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使其擴大服務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衛生廳衛生改革作風建設意見
2008年是加快推進我省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一年。為完成我廳今年確定的目標任務,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現根據上級部署,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省衛生發展全局,以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根本宗旨,以思想解放推進衛生改革,以開拓創新促進衛生科學發展,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改進作風,以規范服務和提高效能為重點加強機關內部建設,著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服務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為實現我省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和保障。
二、重點工作
(一)解放思想,加強調研,科學謀劃衛生改革與發展
今年,衛生工作將進入一個全面推進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的關鍵時期。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目標,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緊密結合實際,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轉變觀念,拓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