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6 15:45: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眼導讀法教學論文
當前在中學教學領域出現了兩個尖銳的矛盾:知識更新與教材老化的矛盾;不斷增長的知識數量與有限學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兩個矛盾除從根本上改革教材內容之外,還必須徹底解決費時低效的傳統教法,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自學能力,讓學生學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點金術”。
魯迅先生說得好:“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或畫了全副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注: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四卷),第513頁。)語文教學正與此相類似,何不用“畫眼睛”的辦法“極省儉地”提煉文章的精髓呢?早在1985年,淮北煤師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副教授金海俠便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金先生依據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繼承前人“評點法”的精髓,結合系統論原則和語文教學實際,創立了“文眼導讀教學法”。十幾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省時高效,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金老師的指導下,從1996年開始在煤師院附中高中進行“文眼導讀法”教改實驗,以下是實驗情況的階段性總結。
一、“文眼導讀法”教改實驗的客觀依據
首先,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要做到個個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說多數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還不夠),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份內的責任,才算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盡了份內的責任。”(注: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第42
當前在中學教學領域出現了兩個尖銳的矛盾:知識更新與教材老化的矛盾;不斷增長的知識數量與有限學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兩個矛盾除從根本上改革教材內容之外,還必須徹底解決費時低效的傳統教法,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自學能力,讓學生學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點金術”。
語文文眼教學管理論文
“文眼”是詩文中那些最富有表現力、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整個作品的主題或脈絡層次的關鍵詞句。它往往是作者著力刻畫和描摹的中心點、觀察的出發點、選材的側重點、內容的核心點、結構的銜接點、情感的升華點、思想的閃光點、主題的凝聚點。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窺視文章全部的內在氣韻的律動,映照出整個作品的精神風貌。
俗話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梨一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啟迪學生感悟知識的靈性,收到片言居要、百意燭照、舉一反三、石破天驚的效果,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領導標新二月花”的境界。
如何引導學生去捕捉文章的“文眼”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條途徑:
1、從標題中去找文眼。如秦牧的《土地》,其題目就是文眼。作者說古論今,貫通中外,“思接千載,不能狀其遠;視通萬里,何能喻其大”。但所有的材料,都由“土地”這一文眼貫穿起來,生發開去,顯得井井有條,形散神聚,真是“群言雖多,而無倒置之乖;眾理雖繁,而無焚絲之亂。”
2、從主旨中去找文眼。如朱自清的《綠》,“驚詫”二字即為文眼。文章起于“驚詫”,終于“驚詫”,主體部分前注后顧,映襯對比,層層拓開,說明為什么“綠”之美能使人“驚詫”,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創造,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3、從結構中去找文眼。有些文章的文眼深藏在文章的結構中,含而不露,不細心領會與反復琢磨,往往把握不住,捉摸不定。如方紀的《三峽之秋》,全文就是以日光、燈光、月光“三光”來布局謀篇,獨運匠心的。文章寫了早晨、中午、下午的日光,寫了晚上的燈光和月光。這不同時間的光又與不同景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三峽風景圖,避開了他人注重奇峰險灘、濃霧高猿的描繪,創造了一個明快、熱烈、幽靜的境界,一掃“猿鳴三聲淚沾裳”的悲涼氣氛,代之以清新、熱烈、向上、自豪的情感,獨辟蹊徑地寫出了頗具個性的三峽風光,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那么,這“三光”也就堪稱《三峽之秋》的文眼了。
教學課眼技巧探討論文
如何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益呢?著眼于40分鐘,精備細備教案,巧妙地多途徑地設置每節課的課眼,以一節課的精要之處,牽動40分鐘的教學全過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下面來談幾種課眼的設置:
一、導語式課眼
既把課眼設在課的開始,引題先聲奪人,運用能啟迪誘導學生的話語吸引學生,把一節課的主要目的或精要之處在課頭向學生說明或強調,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迅速把全班同學領入這節課的重要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上《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在開始用錄音機放哀樂,然后在哀樂聲中設計這樣一段導語統領全課,讓學生入境:“華夏一夜白花開,神州大地哭總理,淚灑江河歸大海,總理永活人心里。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在北京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無比的悲痛之中。1月11日下午,總理的靈車開往八寶山,北京幾十萬群眾自發地聚集在東西長安街上,為我們敬愛的送行。靈車漸漸地遠去了,遠去了……”
二、總結式課眼
就是在一節課結束時,用一些精要的緊扣課文內容的語句自編順口溜,強調和總結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教學《桂林山水》時可設置這樣的課眼:“桂林山水天下傳,蕩舟漓江都留戀,漓江之水靜清綠,桂林千山奇秀險;小舟慢行碧波上,人乘竹筏進畫面;綠樹紅花襯山水,云霧迷漫醉神仙。”
三、聯想升華式課眼
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策略
摘要: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主要在眼鏡店、眼視光中心等單位從事眼保健基礎性工作,以便保障社會大眾的眼屈光健康。擁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專業工作者職業水平會得到充分展現,促進專業工作者競爭能力的提高。為此,文章將基于職業特點,分析眼視光技術的專業定位與職業特征,總結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提出基于職業特點強化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以期為眼視光技術專業教師提供人文素養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職業特點;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表明,2019年我國近視患病數量達到6億人。而在近視患者年齡分布中,青年人數占比較大,達到2.7億人。有關部門也強調“我國學生近視存在低齡段發展態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這是關乎于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不能肆意發展。”現階段,青少年近視問題愈發嚴重,需要構建有效的眼保健機制,培育專業性水平高、能力強的眼保健工作人員,改善當下的困境。但是,和眼保健從業工作者需要恰恰相反,視光學專業人才沒有滿足國際化規范標準,加之從業工作者的職業素養較低,限制眼保健導向作用的發揮。為了提高眼視光從業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需要重視教學環節,以此培育出符合國際化范圍標準的高素養眼視光專業優秀人才。
一、眼視光技術的專業定位與職業特征
(一)專業定位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世界視光學會曾提出“眼視光學”的基本定義,將眼作為工作的主體,以改善視覺功能、優化視覺質量為工作目標,把光學作為專業特長,利用聯合藥物、手術干預等方式的醫學學科。現階段,我國眼視光學教學主要以中專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教育跨度比較大,畢業學生主要分布于不同等級的綜合性醫院眼科、眼科醫院、眼睛店、眼視光學儀器設備生產企業等。然而,對于3年制專科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而言,一般分布于眼科醫院的視光中心、眼鏡店,進行驗光、處方、接觸鏡驗配、視功能檢驗、教育宣教等工作。由此可見,眼視光技術專業對口工作范圍比較多元,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原發性青光眼護理論文
【關鍵詞】原發性青光眼;治療;觀察;心理護理
【關鍵詞】原發性青光眼;治療;觀察;心理護理
原發性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壓或視乳頭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視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眼科急癥[1]。
其主要體征為:高眼壓、視乳頭萎縮及凹陷、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等,是一種常見的致盲眼病,發病率約占全民的1%,≥40a的發病率約為2.5%。我國目前青光眼的致盲人數占盲人的5.3~21%,個別地方達24.38%[2],故對原發性青光眼的早期治療極為重要。現對我科收治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療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眼絡通沖劑研究論文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日本島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譜儀、SPD10Av紫外檢測器;7725i手動進樣閥(20μl定量管),10μl微量注射器;HS色譜數據工作站V4.0+(杭州英譜);CQ250超聲波清洗器。
1.2試劑與藥材葛根、川芎、三棱等藥材,βCD(上海伯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葛根素對照品(供含量測定用)、川芎對照藥材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批號分別為752200801和091820007;薄層層析硅膠G(浙江雁蕩山試劑廠),甲醇(色譜純),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及石油醚均為分析純,水為蒸餾水。
2方法與結果
2.1眼絡通沖劑的制備將處方量飲片打成粗粒,混合均勻,加10倍水量,按審批標準制劑工藝水煎煮法提取2次,第1次1.5h,第2次1h,提取液合并,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比重1.25以上的浸膏。加入人工麝香、少量糊精及矯味劑,混合均勻,用70%乙醇適量制軟材,過10目篩制粒,50℃低溫烘干,分裝,規格為15g/袋。如上制作三批,批號分別為:080310、080320、080401。
2.2川芎定性鑒別
青光眼患者護理論文
1及早搜集青光眼的患病信息
青光眼發病隱匿,直至它導致嚴重的無法彌補的視功能損害前都可沒有癥狀。
如不引起重視將會進入視功能減退階段而失去挽救視力的機會。眼科護士應首先得到來自患者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細致的臨床觀察,如有以下幾種情況應告之患者及時配合,并在醫生的指導下,立即行視功能、視乳頭及視野檢查,及早排除青光眼。
例如:
(1)青光眼高危險人群:年齡超過35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患者,有類似青光眼癥狀時應建議及時就診。
(2)過早出現老花眼,尤其女性,老花鏡度數變化很快,頻繁更換,這說明與眼調節有關,它與青光眼早期病變成正比。
青光眼的護理論文
【關鍵詞】惡性青光眼護理
惡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術后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屬難治性青光眼,對視功能的危害性很大。表現為淺前房、高眼壓。其根本原因為睫狀體—晶狀體阻滯引起房水逆流,造成晶狀體-虹膜膈前移[1]。“惡性”一詞反映了治療護理的棘手。本院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診治惡性青光眼12例,通過積極治療、護理,取得了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惡性青光眼12例(12眼)中男8例、女4例;年齡43~76歲,平均53.5歲。左眼8例,右眼4例,均因閉角型青光眼接受過鞏膜下小梁切除術。發病時間為術后1~7d,按Speath分類所有病例前房均呈Ⅱ~Ⅲ級淺前房,虹膜周切口存在,眼壓40~70mmHg。
1.2治療方法本組病例均行藥物治療:1%阿托品散瞳、口服乙酰唑胺、靜脈滴注20%甘露醇及糖皮質激素。其中3例藥物治療無效者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前段玻璃體切除術。
1.3結果本組9例經藥物治療后眼壓下降,前房形成。3例再次術后眼壓控制,但均存在前房滲出及角膜水腫,經對癥處理后消退。
眼外傷護理研究論文
1臨床資料
119例眼外傷患者均來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37例;年齡1~83歲,其中1~15歲49例,占41.2%;16~35歲38例,占31.9%,36歲以上32例,占26.89%。其中單眼外傷112例,雙眼外傷7例;致傷原因中,創傷以甘蔗葉、稻葉、金屬、玻璃、石塊為多。1~15歲組有6例因放鞭炮、玩玩具槍、弄銳器等被刺傷。在119例眼外傷中,眼球穿通傷51例,眼球挫傷并前房出血68例。合并角膜、眼球內異物殘留48例中,除1例因傷后未及時到醫院處理,發生眼內炎、眼球萎縮,未行異物取出術,其余47例均成功取出異物。
2眼外傷的急救
眼外傷是眼球及其附屬器受到外來的機械性、物理性或化學性傷害,而引起的各種病理性改變。是造成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眼外傷分機械性和非機械性兩大類。機械性眼外傷包括非穿孔性外傷(主要為眼的鈍挫傷)、穿孔性眼外傷、異物傷,這些外傷可引起交感性眼炎。眼外傷患者都具有出血、怕光、眼痛、頭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有時甚至無光感。患者情緒多焦慮、煩躁,急需解除痛苦[2]。因此一方面要迅速通知醫生明確診斷,一方面要立即分診做好處理準備。判斷患者是屬于機械性眼外傷還是非機械性眼外傷,以便及時對癥處理。
2.1機械性眼外傷的急救處理機械性眼外傷又分為非穿通傷和眼球穿通傷。
2.1.1對眼球表面(結膜與角膜)異物傷,可用沖洗法去除,或用無菌濕棉簽拭去;角膜局部異物者,應滴2%利多卡因溶液于表面后,用消毒異物針頭或注射針頭從異物的邊緣輕輕剔除,針尖應朝向角膜緣,如不能一次次剔凈可隔日再剔。
文眼導讀法教學改革創新論文
【內容提要】實驗目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自學能力。教學方法:“文眼導讀法”實驗對象:淮化煤師院附中高二理科班學生。具體做法:①分班對照;②抓“課眼”、找“文眼”、析“字眼”、列“板眼”。實驗效果:初見成效。
當前在中學教學領域出現了兩個尖銳的矛盾:知識更新與教材老化的矛盾;不斷增長的知識數量與有限學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兩個矛盾除從根本上改革教材內容之外,還必須徹底解決費時低效的傳統教法,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自學能力,讓學生學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點金術”。
魯迅先生說得好:“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或畫了全副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注: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四卷),第513頁。)語文教學正與此相類似,何不用“畫眼睛”的辦法“極省儉地”提煉文章的精髓呢?早在1985年,淮北煤師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副教授金海俠便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金先生依據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繼承前人“評點法”的精髓,結合系統論原則和語文教學實際,創立了“文眼導讀教學法”。十幾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省時高效,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金老師的指導下,從1996年開始在煤師院附中高中進行“文眼導讀法”教改實驗,以下是實驗情況的階段性總結。
一、“文眼導讀法”教改實驗的客觀依據
首先,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要做到個個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說多數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還不夠),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份內的責任,才算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盡了份內的責任。”(注: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第42、44頁。)呂叔湘先生也說:“語文是工具,語文水平低,影響別的學科的學習。”(注:呂叔湘《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第80頁。)這個工具性決定了語文的重要地位,也賦予了語文教學艱巨的任務。花大力氣學好語文,熟練地掌握運用這個工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實際教學效果卻令人們大失所望:“十年的時間,2700多個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注:呂叔湘《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第80頁。)教師循規蹈矩,字詞句段語法修辭等面面俱到,為應付考試,將一篇篇形神兼備、文質兼美的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學生死記硬背,抓不到規律,得不到方法,不見長進,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仍舊不會讀書,不會作文。這費時費力低效的教學方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