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19:09: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性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皮膚性病臨床資料研討

性病門診就診者是性病、艾滋病流行和傳播的高危人群之一。為了解拉薩市性傳播疾病的流行狀態,為我市制定有效防治對策提供依據,現就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西藏自治區疾控中心皮膚性病門診確診的172例性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來源

西藏自治區疾控中心皮膚性病門診(國家級性病規范化門診)性病確診病例。

2方法

對172例性病患者確診后填寫國家傳染病報告卡的基本資料,進行總結分析。

3結果

查看全文

艾滋病性病預防控制意見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市的艾滋病、性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減少艾滋病、性病給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努力實現把艾滋病疫情及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個較低水平的目標,根據《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

各區(縣)政府負責本轄區艾滋病、性病預防控制工作,制定預防控制規劃。社區委員會應當加強本轄區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社區衛生保健服務機構應當將預防控制艾滋病、性病作為社區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宣傳咨詢、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促進社區居民的衛生健康活動。

衛生、公安、司法、民政、宗教、旅游、外貿、勞動、人事、財政、教育、文明辦、計生委等部門以及工、青、婦等團體必須按照《辦法》的要求各負其責、協同配合、齊抓共管。要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監督檢查制度和考核機制,定期對重點部門落實艾滋病、性病防治職責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并與市級綜合目標掛鉤。

二、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

各單位、各部門特別是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團體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負責對本系統的聯系人群進行宣傳教育。要特別注重對青少年進行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教育,要增強宣傳教育的廣泛性、有效性。

查看全文

市開展艾滋病性病預防與控制情況匯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地區艾滋病/性病預防與控制考核組來我市檢查指導工作,這是對我市艾滋病/性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首先,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根據考核內容,我就**市艾滋病/性病預防與控制工作,向各位領導做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市地處***盆地西南緣,全市總面積****平方公里,轄**鎮、**鄉、**個林場、**個街道辦事處,聚居著漢、**、蒙、回等24個民族共**萬人。

***年,我市報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通過幾年的監測工作,已累計監測人數**人,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主要分布在**西湖戒毒勞教所、**勞教所。其中***籍感染者15人,其中一人死亡。

2001~2004年監測性病發病人數**人。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勞教人員性病矯治研究論文

摘要:社會的發展,知識也不斷的豐富,但是性病和艾滋病的比例還是一直的升高,特別是非洲地區和一些勞教人員,由于文化知識差,對性知識認識不夠透徹,從而導致濫交的現象特別多,繼而性病的傳播尤為嚴重。

關鍵詞:性病,勞改人員,教育,矯正

引言:開展健康教育是目前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勞教人員性病和愛滋病是發病率最頻繁的人員,促進勞教場所內性病艾滋病的預防,使勞教勞教人員在勞改過程對性病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使性病的發病率下降,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進行行為干預。本文從現實來論述為什么要加強對勞教人員進行性病。艾滋病知識的教育,繼而分析下現狀最后提出相關的矯正方法,同時給文章來給簡單的總結。

社會發展的今天,人性化,知識化的已經是社會的主題,性病問題始終是醫學界上一個重大的問題,特別的近年來艾滋病的傳播變得廣泛,發病率不斷升高,筆者針對勞教人員對性知識的一些問題進行論述,

為了了解吸毒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情況及其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情況,以及對吸毒高危人群采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措施,以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傳播,為政府部門制度政策采取行為干預提供科學依據。據資料顯示:對1997年1月~2002年6月在所的5025例戒毒勞教人員進行HIV及性病檢測與調查,同時隨機采用匿名問卷調查300例戒毒勞教人員對性病艾滋病知識情況的調查。結果檢出靜脈推注吸毒HIV陽性血清結果116例,梅毒RPR陽性結果177例,在完成的295份匿名問卷調查中,能夠正確回答預防性病、艾滋病知識的有31人,其認識程序占調查對象的10.5%。結論吸毒人員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靜脈注射吸毒已成為傳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徑之一;吸毒人員對艾滋病知識知曉率較低。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進行行為干預。

可見導致性病。艾滋病的傳播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性病的不認識。特別的對于勞教人員,他們的性知識很低,但是性病的發病率卻很高,因此國家為了使勞教人員在勞教期間懂得更多的性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性方面健康發展,共同打造好的良好環境。筆者在這里簡要描述為什么加大對勞教人員性病教育?

查看全文

新農合慢性病醫藥補償制度

為使患慢性病的參合農民在門診正常發生的醫藥費用得到適當補償,減輕患慢性病的參合農民的經濟負擔,擴大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受益面,提高廣大農民參合積極性,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和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門診醫藥費用補償暫行辦法:

第一條:本辦法適用于20**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專家審查,縣合管中心認定的患慢性病的參合農民。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定的慢性病為:

1、高血壓Ⅲ期

2、腦血管病后遺癥

3、飲食控制無效的糖尿病

查看全文

性病門診護理管理論文

1營造良好的診療環境

1.1相對獨立的診療場所

由于性病病因多種多樣,患者是一組心理狀態極其復雜,需要特殊的就醫環境的特殊群體。相對獨立的診療場所,可以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診療環境,既符合傳染病管理的規定,又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增加患者就診的安全感。

性病門診適應為獨立診區,與皮膚普通門診分開,設有分診臺、候診室、資料庫、診室、注射室、治療室、衛生間。診室內設有男、女檢查室,每次只準許一位病人或一對夫妻就診。

1.2營造溫馨的候診環境

在候診室里提供椅子、飲水機,設有宣傳欄、健康小冊子、放映相關知識的可視電視,宣傳欄中介紹就診須知、化驗檢查程序、就診專家、專科資料及各種常見性病的科普知識等。

查看全文

艾滋病性病防治監測工作方案

為了及時掌握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流行趨勢及其各種影響因素,根據《區預防與控制艾滋病實施方案年-年)》文件精神和國家區域監測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1.掌握區艾滋病性病流行狀況和流行趨勢。

2.根據艾滋病性病發病情況和危險因素分析,實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預,并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二、監測對象

者、靜脈吸毒者、孕婦、人工流產者、同性戀者、公共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外來流動人口。

查看全文

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動通知

各委、局、辦,各有關單位:

《*市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動綱要》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艾滋病因其流行迅速、高病死率和對社會、經濟的巨大破壞性被作為目前全球唯一的由聯合國專設機構協調控制的疾病。*國政府亦將艾滋病列入嚴重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疾病,由國務院直接領導重點加以控制。*市屬艾滋病低流行地區,但隨著近年來全球艾滋病的迅速傳播,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趨勢,世界各國艾滋病流行態勢及防治經驗表明,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是一項刻不容緩、復雜而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全社會參與并實施綜合治理。為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增強全社會抵御艾滋病的能力,減輕艾滋病給人民健康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危害,在總結國內外防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市實際制定本綱要。

一、基本情況

*市自19*年發現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來,*年艾滋病病毒感染報告病例分別為4、1、5、4、12、17、36例,截至目前累計報告79例,20*年較2001年增長111.8%,大多數為青壯年。根據國際通用的組分法和德爾菲法測算,*市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人數已近2000人。以此為基礎,用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的時間法推算,到2010年*市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人數有可能超過1.5萬人。性病作為艾滋病傳播的重要促進和協同因素之一,自1982年報告首例淋病以來,截至2001年底,全市累計報告性病21753例,且發病率上升迅速,由1982年的0.01/10萬到2001年的101.44/10萬。由于多數性病患者就診于私人和非法診所,性病疫情漏報嚴重,根據漏報調查估算,實際患病人數是報告的5-10倍。*市艾滋病、性病的流行以

、吸毒人群、流動人口、婦女及性活躍的青少年為主,年齡構成以20、39歲的青壯年為主,占79.*%。隨著加入WTO后,經濟全球化,必將帶來人口流動的全球化,*市將面臨著艾滋病、性病加速流行的嚴峻局面。

查看全文

慢性病社區防治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我區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水平,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實施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策略,按照“分類管理、分步推進”的原則,運用疾病“三級預防”的理念,通過健康教育、膳食指導、身體活動促進、隨訪管理等關鍵措施,對轄區內慢性病的居民進行監測,為慢性病人群提供連續、綜合、方便可及的防治服務。利用慢性病風險評估技術,明確和量化個人及區域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并按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實行分類干預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探索慢性病綜合防治適宜技術,全面提升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目標指標

(一)總目標指標

力爭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五星級鄉鎮占20%,四星級鄉鎮占40%以上。

查看全文

老年慢性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慢性病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纏綿、正氣虛損、邪氣有余、氣機不暢、累及臟腑的病變特點。因此,對老年慢性病的護理,必須針對其特點,辨證施護。現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護理體會如下。

1疏通肝氣

肝主疏泄。具有調節全身氣機的生理功能,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臨床中常可見大怒之人,疏泄太過,肝氣上逆血隨氣上,出現面目紅赤,頭暈頭痛,甚則中風嘔血、咯血等,而精神抑郁的人疏泄不及,肝氣郁滯,出現胃脘脹痛,反酸吐酸,腹瀉腹脹等癥。老年慢性病患者,因長期的疾病痛苦,情緒低沉,對治病、乃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常常引起肝失疏泄而并發其他疾病。因此,醫護人員應該針對患者的心理,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做好“疏導”工作,保證患者情緒穩定,暢達樂觀,達到精神內守,病安的目的。而且在治療中,不能因是慢性病多虛而單補其虛,也要注意調暢氣機,故古人有“治郁即治虛”之說。如,患者,男,55歲,患胃脘痛數年,半年前在上級醫院經胃內窺纖維鏡檢查確診為胃竇炎、十二指腸球炎,患者自認為本病是癌癥的前期,為不治之癥。因此,情緒低沉,不予治療,坐以待斃,形體日漸消瘦,面色無華,大便不爽,苔白厚,舌質淡,脈沉弦,中醫診斷為肝郁脾虛,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痛。采取綜合治療,藥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劑,同時根據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情志護理。首先讓其了解胃病與飲食、情志的關系,胃竇炎與癌癥的區別等醫學基礎知識,然后介紹同類病人的治療和養病的經驗,醫護人員又給予熱情細心的幫助,指導調配適當的飲食,使其“心安而不慎”,樹立了信心,配合治療,結果不到半月,病情大減,體重增加,1個月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2調理脾氣

脾主運化,是人體消化和吸收食物,轉輸和布散水液的主要臟器,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氣、血、津液,才能防止濕、痰、飲等繼發病因的產生。脾為后天之本,在防病、治病和護理工作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老年慢性病,因其正氣虧虛,抗病能力低下,在治療護理中,強調保護脾的功能、促進脾的功能,就更為重要。從實踐中體會到,要保護和促進脾的功能,充分發揮脾在恢復正氣方面的作用,必須從管理、調配患者飲食入手,針對病情,辨證用食。如有些患者脾胃運化能力較弱,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能強迫多食;大病之后,胃氣初復的人,宜少吃多餐,選用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物配餐。亦不能因其虛而過食肥甘厚味,還應禁食生食、過硬、過熱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食物與食物之間,食物與藥物之間的關系,對促進脾的功能也十分重要,各種食物和藥物,性能各不相同,有相互協同作用,有相互制約作用。性能相使者,食則無妨,并可加強脾胃的功能,扶助正氣。如陽虛患者,食羊肉時加生姜同食,羊肉得到生姜的協同作用,其補陽之性增強,若再加入當歸,則當歸的養血作用更好;陰虛的病人,選擇清淡素食,配入青菜、水果之類,少配肉食,以防肉食則復。總之,在飲食上做到“謹合五味,以食養之”,才能達到保護和促進脾胃功能借以恢復正氣,治愈疾病的目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