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21:29: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鴨綠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鴨綠江景觀帶生態護岸設計分析

1生態護岸的理念

生態護岸可以將濱岸帶生物生存環境自然銜接,成為一種具有防洪、生態、景觀、自凈功能的一種河道建設結構形式。生態護岸的建設是利用植物與工程材料結合的方式在江邊建設的一種生態護坡模式。利用植物對邊坡進行植被重建,建立一個新的植物群落,進而恢復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2]。在生態護岸的建設中,要尤其注意與自然的結合,不僅可以達到控制雨水徑流、回補地下水的目的,也間接治理河流,保護河流,營造生物多樣性、提高河流自凈能力。

2鴨綠江護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護岸模式單一。影響生態景觀鴨綠江護岸的形式較單一,缺乏周邊建筑及景觀協調統一性,缺乏綠色特征,與現代化自然生態潮流不符。其主要采用的是漿砌、混凝土板襯砌護岸,護岸高、鋪裝大,使江邊生態系統退化,生態景觀單一,減少了動植物棲息地和市民親水的機會。2.2護岸功能性差,防洪標準偏低。丹東在東北地區屬于降水量較多區,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是丹東暴雨集中區。丹東雨量充沛,但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勻,汛期強對流等極端天氣較頻繁。當短期內降水量較大時,市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根據對當地居民的調查,在雨量較多的夏季,鴨綠江的水會沒過護岸,流向街道及周邊小區,造成周邊小區居民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這種防洪狀態給防洪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也給丹東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3鴨綠江生態護岸設計思路

根據查閱大量參考文獻,擬定拆掉原來的近3m高的漿砌護岸,采用生態護坡技術,將鴨綠江護岸改造成生態護岸,并以雨水花園技術作為輔佐。雨水花園是一種生態型雨洪的控制與利用措施,主要功能是有效減少雨水徑流總量和徑流污染。生態護坡是指為滿足河道的不同需求,在實踐中創建的多種護坡形式。不同護坡形式在有效抵擋洪水的同時,還可以保護河道兩邊的生態系統,維持物種之間的生態平衡,使河道周圍的環境變得更加環保生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3]。生態護坡技術當前一般主要有2種:自然原型植被護坡、植被系統與混凝土材料聯合護坡[4]。3.1植被護坡。植被型護坡指利用生態手段,將不同的植物種在坡面的不同位置,利用根系比較發達的植物保持水土,可在護坡上種植耐寒、耐旱、吸水性較強的植物,通過植物穩定河道周圍的生態系統。這種方法雖然改善了河道土質,但是在降雨量較強的季節,抗洪能力較弱,因雨水具有較強的沖刷力,嚴重條件下出現深溝,長期會影響土質及河道美觀性[55]。3.2綜合型護坡(植被系統與混凝土材料聯合護坡)。綜合型護坡可以依賴雨水花園的5部分設計結構層,分別是蓄水層、覆蓋層、植被種植層、砂濾層及礫石墊層。蓄水層和覆蓋層可以將雨水進行短暫滯留與凈化[6]。而植被種植層與砂濾層則將植物與混凝土、砂礫等材料結合起來。其中混凝土選擇植被型的生態混凝土,主要是由緩釋肥料、保水材料和多孔混凝土等組成的,也可以適當地摻入水泥、粗骨料,砂礫等材料,對植被進行加筋,增強護坡抗蝕性。粒徑較小的礫石碎石可以在底部設置排水管,排出下滲的雨水。基于雨水花園條件下的這種生態護坡,可以提高空氣與土壤之間濕度的交換能力,維持土壤水分平衡,有利于植物的生長[7]。這種綜合性護坡要尤其注意河道兩岸土壤及雨水條件對植物的影響。結合景觀要求合理科學地配置植物,可以有效凈化雨水徑流污染,增強了防洪效果,減少了地表徑流的污染,增加了市民近水親水的機會,使河道景觀更有特色、更加生態,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查看全文

發揮水資源優勢帶動生態平衡論文

【摘要】鴨綠江是丹東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在丹東地區整個生態環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鴨綠江水環境基本情況的闡述,在了解現狀的基礎上,多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進行探討。

【關鍵詞】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策略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隨著這首激昂的歌曲傳唱四方,“鴨綠江”也成為耳熟能詳的名字深深印在人們心中,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正是當年抗美援朝戰士奔赴朝鮮戰場所經過的流域。筆者生長在鴨綠江濱,自幼在江邊玩耍,親眼目睹了江水近30年的變化。本文試就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保護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人去關注和思考水環境保護。

一、鴨綠江水環境概況

鴨綠江是位于中國遼寧省和朝鮮半島之間的一條界江。鴨綠江古稱壩水,漢朝稱為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因其江水清澈,水色深綠似鴨頭而得名,以水質優良著稱于世,是一條為中朝兩國沿岸人民提供生產、生活、航運、養殖、灌溉和旅游的多功能河流。鴨綠江發源于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南麓海拔2300米處的白頭山天池,然后流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集安、遼寧省的丹東市,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附近入黃海,鴨綠江入海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全長795公里,流域面積6.19萬平方公里,在丹東境內270余公里。[1]

(一)地貌

查看全文

構建文化旅游名城綜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集安作為新興的旅游城市,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文化興市”發展戰略并大力發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文化現象,是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靈魂,對城市現代化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集安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同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十大邊疆重鎮和中國書法之鄉等眾多稱號。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培育,著力圍繞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做文章,并將旅游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面激活了旅游市場,引進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去年,全市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8億元,是2005年的8倍,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12.9%。

1.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差異性旅游文化品牌

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有的人文歷史,為集安旅游文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0多年前,高句麗民族遷都集安留下了大量歷史遺跡,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共43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42處在集安境內,集安成為我國第30處世界文化遺產地,高句麗遺跡被評為4A級景區。集安洞溝高句麗古墓區擁有近萬座古墓,是目前所知全國數量最多的古墓群。此外還有碑刻、石柱、彩色古墓壁畫等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高句麗遺跡在文化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方面都處于絕對優勢。為深入挖掘高句麗文化,全面增強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按照“整合資源、促進發展、優化管理”的原則,組建了集安市高句麗文化旅游管理開發委員會,負責全市旅游政策研究、產業規劃、項目建設、市場監管、宣傳促銷、環境營造和公共服務等。同時,組建了集安市文化旅游發展協會,下設13個行業分會,發展會員300多人,營造了全市上下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的濃厚氛圍。2007年,根據高句麗歷史和墓葬壁畫記載,集安與上海邊玉寬藝術團聯合投資1000多萬元共同籌劃、設計、編排的以展示高句麗文化為主,融歌舞、雜技、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音舞詩畫《夢縈高句麗》,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評。根據高句麗時期建筑特點,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高句麗王家園林項目,其中一期豆谷離宮項目已開始內部裝修;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按照“黑白灰、素淡雅、精秀美”的小城風格設計理念,對全市居民樓和公共建筑外墻進行了整體改造。編撰出版了《集安風物傳說》、《高句麗風情書畫集》、《歷代詩人詠集安》、《集安市旅游》、《集安史話》等一批全面反映高句麗文化風情的書籍。

2.深入挖掘邊境文化資源,構建完善的精品旅游線路

集安作為吉林省對朝三大邊境口岸城市之一,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如何利用好這一有利位置打好邊境牌,成為旅游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鴨綠江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集安境內攔江建有云峰和老虎哨兩座大型水電站,形成了云峰湖和老虎哨兩大界湖景區。中朝共同合作開發的望江樓電站和長川電站,已于2010年3月開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工建設,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集安境內鴨綠江水面開闊,水流平穩,兩岸青山聳立,風光秀美,有“游一江之水,觀兩國風光”之說,別有一番情趣。優美的邊境風光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構成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組合,對國內外游客有很強的吸引力。近年來,集安沿鴨綠江旅游線路,累計投資10多億元,開發建設了云峰湖3A級景區及十里濱水、老虎哨、綠江源、羊魚港碼頭等有特色、有效益的旅游精品項目,開設了老虎哨和云峰湖游船游艇和漂流線路,打造了以云峰湖、綠江源和老虎哨為三個節點的鴨綠江集安段黃金旅游觀光精品線路,增強了旅游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同時,為深入挖掘邊境文化旅游資源,積極爭取開通赴朝旅游項目,于2010年赴朝進行了實地踏查,與朝鮮簽訂了集安至滿浦一日游協議書,有望短期內開通集安赴朝鮮旅游線路,推動集安甚至全省旅游事業快速發展。

3.深入挖掘餐飲文化資源,樹立富有特色的餐飲品牌

查看全文

清末東北地區水田開發論文

內容提要:19世紀中葉以來,清政府逐漸放棄對東北地區的封禁政策,朝鮮移民陸續進入圖們江及鴨綠江對岸的中國東部邊疆地區。早期進入中國東北的朝鮮移民克服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缺乏水利設施等各種困難,試驗著開發出了一片片水田,從而揭開了東北近代水田開發史的序幕。

【英文摘要】Fromthemiddleperiodsofthe19thcentury,theQinggovern-mentforsookthepolicyofblockadingontheNortheastofChi-nagradually.SothatlotsofimmigrantsfromKoreagotovertheboundaryriveroftheTumenjiangandtheYalujiang,andmi-gratedintotheborderlandofChina.TheearlyimmigrantsfromKoreaovercameeverydifficultysuchasthefrigid,theshortfrost-freeperiodandthelackof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etc.andtriedtoopenuplotsoftracts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Thustheyraisedthecurtaininthehistoryoftheopeningup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

【關鍵詞】清末/東北地區/朝鮮移民/水田開發

theendofQingdynasty/theNortheastofChina/theimmigrantsfromKorea/theopeningupofpaddyfield

【正文】

東北地區由于緯度較高,無霜期短,是我國水田開發較晚的地區。直到19世紀中葉以后的清朝末期,隨著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并由此而引發朝鮮移民的大量遷入,東北地區的水田開發才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本文擬從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和朝鮮移民遷入的角度,對清末東北地區的水田開發歷史進行初步的考察。

查看全文

長白森林旅游評價特點及效益

長白森林旅游的特點

東南與朝鮮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國境線總長260.5公里,全縣面積2497.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5%。是國家級全幅員森林旅游區,素有“長白林海“”天然氧吧“”物種儲庫”之稱。這里,山川相趣,鐘靈毓秀,萬寶并儲,獨秀人世,是吉林省東南邊陲的一顆璀璨奪目的綠寶石。長白縣是我國的一個典形火山地貌區域。由于地勢、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等綜合因素的多變,呈現出從溫帶到寒帶4個不同的垂直自然景觀帶。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這里有東北一絕的望天鵝峽谷區;有宏大神奇的長白山天然公園;有唐渤海時期的城池遺址;有第一任知府張鳳臺命名的“靈光塔”;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遺存;還有那古樸的風土民情、獨特的異國風光。這里,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全縣有野生動物50種;珍禽200多種;魚類30多種;野生植物1200多種,其中:可供食用152種,藥用的890種,工業用的153種,供觀賞的130多種。薇菜、蕨菜、刺嫩芽、山芹菜、各種紅白參以及木制產品等在國內外市場頗有盛譽,也是出口換匯的主要產品。現在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銅、鐵、硅藻土、高嶺石、煤、明礬石等27種,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觀和底蘊厚重的人文景觀賦予長白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為此自2002年長白縣委、縣政府立足“環山、沿江、跨國”旅游的優勢,遵循“高起點規則,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努力構建現代口岸城、地質礦產城、多元旅游城和特色醫藥城。縣城建設已接近國家衛生城“暢、綠、凈、亮、美”的標準。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產業發展迅速,基本構筑了長白山天池南坡旅游線、望天鵝景區生態游旅游線、縣城近郊景區度假旅游線、西部特產旅游線、鴨綠江源頭漂流游旅游線、赴朝鮮邊境跨國游旅游線,形成了集邊境風貌、朝鮮族風俗和異國風情為一體的旅游網絡。

林區獨特風光旅游

長白屬國家級森林全幅員旅游區,素稱“鴨綠江源頭第一縣,長白山腳下第一站”,被譽為“天然氧吧”、“綠色立體寶庫”,長白以環山、沿江、跨國為基本框架的觀光度假旅游共分五大部分:天池南坡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長白山唯一可以乘車到達天池邊的景區。這一景區上行時可在800米至2690米海拔區間領略原始森林的博大與深邃,盡情觀賞一日四季、奇秀無比的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苔原帶四個梯次鮮明的垂直景觀帶。越過高山苔原帶,令人魂牽夢繞的長白山天池便呈現于眼前。天池面積9.82平方公里,最大深度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淡水湖。天池是中朝界湖和圖門江、松花江、鴨綠江三江發源地。這一景區下行時,可盡情欣賞處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花園,雍容華貴的高山杜鵑,芳香怡人的高山罌粟,晶瑩剔透的冰凌花等等,還有長白山獨有的不老草和極具觀賞價值的僅有兩寸高的袖珍石松,所有這些數不清的山花野草,為沉寂凄涼的高山苔原注入了勃勃生機。處于岳樺林帶底部的鴨綠江大峽谷,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200米,最大深度170米。佇立峽谷岸邊,幽谷之風盡收眼底,峽谷之內綠樹掩映,怪石林立,百態千姿,氣勢恢弘,猶如蒼天賜予人間的長幅瑰麗畫卷。

長白森林旅游效益

長白森林旅游活動的開展,對長白旅游事業的發展,推動長白森林旅游的開發,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通過幾年的開發經驗證明,森林旅游業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綜合性事業,它的存在和開發意義是深遠的,它打破了森林傳統的經營模式,由森林單純生產型,走向了開放式科學經營,對森林的立體開發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森林生態旅游,有力的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科學經營,使林業經營方向科學化、指導化邁進一大步,對保護生態環境平衡,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長白山的植被地帶性分布規律,是世界上保留完整原始森林頂級群落的一個縮影。它不僅給游人增加游覽風景,也增加科普知識普及一課,同時它為森林學、生態等林業科研提供了教學和研究基地。長白森林旅游在科學的指導下,使森林生態系中各因子在自然狀態下活躍起來,在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了林內各科森林資源,許多沒有開發而且價值較高的植物得到保存和開發。

查看全文

市長在新聞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隸屬于通化市,為縣級市。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全市幅員面積3217平方公里,是一個“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份。現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3個街道,126個行政村。總人口23.6萬,有漢、朝鮮、滿、回等18個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氣候宜人,是吉林省風速最低、無霜期最長、積溫最高的地區,素有“吉林小江南、國家生態園”之美譽,是世界遺產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市。

“十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在發展的進程中,*市越來越顯現出比較明顯的優勢。一是資源優勢。*特殊的地理特征,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一座天然的立體資源寶庫。具有豐富的特產資源。有人參、鹿茸等幾十種名貴中草藥材和近百種山野菜以及食用菌、林蛙等特產,是亞洲最大的山葡萄生產基地。特別是在參業發展上,*有400多年的人參栽培歷史,素有“參茸故里”之稱,是全國最重要的人參主產區。在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下培育出的新開河人參以其皮老、紋深、體長、形美、內在質量好而享譽海內外。水參總產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國的五分之一。同時,*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集生產、加工、營銷為一體的人參加工專業企業——新開河參業有限責任公司,其“新開河”品牌是中國馳名商標。以人參為主要生產原料的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有河流339條,其中較大的11條,年均徑流量17.6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14.1萬千瓦,可開發量9.6萬千瓦,可利用水資源15.1萬畝。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金、鐵、銅、鉛、鋅、石墨、方解石等36種礦藏,已開發利用的有21種。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境內有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老虎哨等旅游景區、景點,集自然秀色、人文古跡、邊境風光為一體,基本形成了“世界遺產高句麗、長白山下小江南、中朝界河鴨綠江”三張品牌,構筑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生態風光游、人文古跡游、邊境風情游”三位一體的旅游格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二是開放優勢。*擁有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享有部分省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和通化市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在稅費減免、土地出讓、審批辦照等方面具有優惠的政策。同時,*作為中國對朝三大口岸城市之一,是與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經濟圈進行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與窗口。現有3處對朝貿易口岸,聯檢機關齊全,并有鐵路與朝鮮相連。三是要素優勢。*市電力資源充足,距市區40公里的云峰發電廠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3.5億千瓦時。今年,又即將在中朝界河鴨綠江面上建設兩個總裝機容量均為4.2萬千瓦、年發電量均為1.54億千瓦時的望江樓電站和長川電站項目。同時,為了提高項目的承載能力,我市又規劃了以新開河人參產業園區為主的“一園兩區、兩個儲備區”的工業集中區。其中,占地2000畝的新開河人參產業園區的500畝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完工。四是生態優勢。擁有林地275901公頃,森林覆蓋率81.4%,活立木蓄積量1740.7萬立方米,有天女木蘭、紅豆杉、銀杏等珍貴稀少樹種在內的250多個樹種,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并擁有83種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監測面積達到53萬畝,是國家綠色有機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區。五是政策優勢。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全民創業,鼓勵投資引資若干規定》。這項政策涉及市場準入、稅收、土地、收費和獎勵等10個方面35條,在吉林省是最優惠的。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將“開放富市”確定為*“十一五”時期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戰略,將全面實施開放帶動工程,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十一五”期間,將建設通化—*高速公路和與朝鮮相連的鴨綠江界河大橋等重點工程,使發展環境更加優良。

朋友們,*是一座充滿商機活力和巨大發展潛力的城市。豐富的資源、優良的環境、優惠的政策、穩定的社會,使*成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我們將利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把*建設成為擁有較強經濟實力、充滿發展活力、獨具江南魅力的邊境生態文化旅游名城,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查看全文

國際登山節開幕式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與會的運動員、裁判員:

大家好!

在這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的金秋時節,20*年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首屆*“五女峰”國際登山節隆重開幕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23萬*人民,向參加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向參賽的各位運動員、裁判員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此次大會成功舉辦做出不懈努力的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謝!

*地處長白山南麓,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83.12%,是吉林省平均降雨量最多、積溫最高、無霜期最長的地域,素有“塞外小江南、國家生態園”之美譽,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作為高句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425年之久,創造了燦爛的高句麗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0*年7月,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國第30處世界遺產地。*旅游資源豐富,地方特色濃郁,擁有“世界遺產高句麗、長白山下小江南、中朝界河鴨綠江”三大品牌,形成了以人文古跡游為主體,生態風光游和邊境風情游為兩翼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20*年6月,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吉林省第一個獲得這一稱號的縣級市。*還擁有悠久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歷史,現有群眾自發組織的各類體育健身協會20余家,有多處國家及省、市體育先進社區,是全國體育先進縣(市)。

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是*的重點景區之一,1994年被林業部批準為首批全國20個示范森林公園之一,20*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2A級風景區,被林業部評為重點國家森林公園。園內山高林密,古木參天,植被繁茂,自然風光秀麗神奇,共有10大景區、26座較大山峰、36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最高峰海拔1350米,尤以鮮艷如火的楓樹葉最為著名。“賞十一角楓葉,品小江南風情”是本次活動的主題,也是我們大家的共同心愿。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單位,*市委、市政府將以最大的熱情、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務,全力以赴辦好這次大會,使大家能融入自然,愉悅心情,更能強身健體,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

最后,祝愿20*年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首屆*“五女峰”國際登山節圓滿成功!

查看全文

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

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

項目名稱×市×區農業生態旅游園區

資金類別

項目屬性擴建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項目登記號

項目申報單位×市×區財政局

查看全文

區農業生態旅游園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市×區農業生態旅游園區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項目概要

該項目由×市×區財政局申報,×區×鎮×村組織實施,農業生態旅游園區座落在×鎮×村,新擴建2,460畝,建設時間從2005年9月開始,于2008年9月結束,時限3年。

主要建設內容:

1、鮮果采摘區擴建1500畝;

查看全文

牧業局主要工作計劃范文

一、經濟增長目標

牛、豬、羊、禽、蜂分別發展到7.5萬頭、15.5萬頭、3.5萬只、154萬只、3.8萬箱;肉類總產量達到1.49萬噸;蛋類總產量達到0.42萬噸;牧業收入達到11600萬元。

二、重點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獸醫體制改革工作。

二是完成涼水、大路等四個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健全市、鄉、村三級動物防疫網絡,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