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水資源優勢帶動生態平衡論文
時間:2022-06-18 11:32:00
導語:發揮水資源優勢帶動生態平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鴨綠江是丹東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在丹東地區整個生態環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鴨綠江水環境基本情況的闡述,在了解現狀的基礎上,多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進行探討。
【關鍵詞】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策略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隨著這首激昂的歌曲傳唱四方,“鴨綠江”也成為耳熟能詳的名字深深印在人們心中,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正是當年抗美援朝戰士奔赴朝鮮戰場所經過的流域。筆者生長在鴨綠江濱,自幼在江邊玩耍,親眼目睹了江水近30年的變化。本文試就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保護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人去關注和思考水環境保護。
一、鴨綠江水環境概況
鴨綠江是位于中國遼寧省和朝鮮半島之間的一條界江。鴨綠江古稱壩水,漢朝稱為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因其江水清澈,水色深綠似鴨頭而得名,以水質優良著稱于世,是一條為中朝兩國沿岸人民提供生產、生活、航運、養殖、灌溉和旅游的多功能河流。鴨綠江發源于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南麓海拔2300米處的白頭山天池,然后流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集安、遼寧省的丹東市,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附近入黃海,鴨綠江入海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全長795公里,流域面積6.19萬平方公里,在丹東境內270余公里。[1]
(一)地貌
鴨綠江上流經長白山地的崇山峻嶺,坡陡流急,谷寬50~150米。中游自臨江以下,轉向西南,坡度變緩,谷寬200~2000米。下游自水豐以下,河谷開擴,兩岸有低山丘陵和較窄平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島嶼近200個,以文安灘為最大。丹東附近江寬5公里,流到東溝分兩支入黃海,水系發達,支流受構造控制,多與干流成直交。
(二)水文特征
鴨綠江上下落差較大,源頭與河口落差達到2440米,水力資源230萬千瓦。鴨綠江年降水量約在870毫米,70%集中6~9月。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27.6億立方米。[2]主要支流在朝鮮境內有虛川江、長津江、慈城江、禿魯江和忠滿江等;中國境內有渾江、蒲石河和瑗河等支流。江水含沙量和輸沙量小。
(三)氣候
鴨綠江全流域氣候涼濕,丹東地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10攝氏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豐富,年均降雨量為800~1200mm,是東北地區降雨量最多的地區。
(四)物種
鴨綠江沿岸植被覆蓋情況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1.6%,生物多樣性豐富,有高等植物1360種,鳥類310種,魚類265種,兩棲類11種,爬行類15種,哺乳類37種及大量昆蟲和微生物。江水中以冷水魚為主,是我國冷水魚物種資源庫。[3]入海口處建有鴨綠江口國家級濱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最大的候鳥棲息地,有鳥類240余種,每年有百萬只候鳥在這里遷棲,最大的鳥群達12萬只。[4]
以上各數據均從不同方面客觀地反映了鴨綠江的水環境情況,由此可見,對于這樣一條資源豐富、經濟價值顯著的河流保護意義重大。
二、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根據丹東市水利局2007年水資源公報,對鴨綠江干流96公里和支流117公里評價為Ⅱ類水質,上游各支流均為Ⅰ類水質,由于這幾條支流流經區域內沒有過多的污染源存在2007年全市廢污水排放量為12487萬噸,污染物排放總量為11.78萬噸。全市河流水質的總體狀況仍保持良好,多數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漁業用水區的水質好于上年。[5]
從以往各項監測結果顯示,鴨綠江丹東市段水質狀況有所反復。1999年和2000年污染較為嚴重。2000年以后,丹東市實施了“碧水工程”,加大了對鴨綠江水環境保護的力度,因而水質鴨綠江的水質開始比過去有所改善,水質狀況持續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環境污染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段上游水質可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但從鴨綠江大橋以下水質狀況只能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造成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污染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業污染是造成鴨綠江污染的重大因素。丹東造紙有限公司、鴨綠江造紙廠、丹東化纖集團三家企業年排廢水占17家重點源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85.5%,是鴨綠江污染的治理的重中之重。這幾家企業均在市區內沿江分布,嚴重影響市區段的水質。
第二,污水直接排放入江。丹東市每天有40多萬噸污水及人糞便通過城市市政下水排入鴨綠江,其負荷是相當大的。沿江信步,隔上一小段就能看到一個排污口,居民的生活污水和企業的工業污水廢水沒有經過集中處理,都順著下水管道直接排入鴨綠江。這是鴨綠江市區段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丹東市目前是遼寧省唯一沒有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地級市。按照遼寧省環保局的要求,到2009年底,全省所有縣級城市必須全部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否則將實施區域限批。一旦實施區域限批,就意味著將停止審批丹東境內或所屬的除循環經濟類項目外的所有項目。對于目前正在謀求跨越式發展的丹東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將直接到經濟發展。
第三,市區段排污口過于密集。鴨綠江干流段22個排污口,集中分布在市區段的就有21個,占總數的95.4%。據監測資料統計,丹東市區段的丹紙南口、花園河口、鴨紙南口、13號壩門和浪頭2#的5個排污口累計污染負荷比達到91.52%。[6]
第四,上游支流硼化工企業硼泥堆放占用河道,對河水造成污染。沿江濱路一直至寬甸縣境內,就會看到河道中大量堆積的尾礦。寬甸縣硼礦資源豐富,硼化工企業發展訊速,大量的硼礦、硼泥堆放于河道內,含硼的工業廢水排放入河流。河流并入鴨綠江,對江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第五,感潮影響和天然徑流量減少。由于鴨綠江丹東段處于鴨綠江入海口,受海水潮汐影響強烈,屬于強感潮段,特別是廈子溝斷面受感潮影響較大。1999年和2000年的枯水期,鴨綠江曾出現劣Ⅴ類水質。此外,由于鴨綠江近幾年天然徑流量減少,也造成污染加重。
三、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水環境保護策略
鴨綠江作為丹東市境內最為重要的河流,承擔著供水、漁業、景觀等多重功能,是丹東乃至遼寧省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遼寧地區主要六大水系中唯一一條水質狀況較好,污染較輕的河流。對于這種鴨綠江水環境的保護的意義重大。
第一,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六五”期間,丹東市曾與朝鮮的新義州市就鴨綠江丹東段的水污染問題,進行了對話并共同對鴨綠江的水質狀況和兩岸的沿江排污口進行了聯合監測。取得了中朝兩岸污染物排放的第一手資料,為制定鴨綠江的污染防治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七五”期間,丹東市聘請澳大利亞環保專家對鴨綠江丹東段的污染問題進行調查咨詢,中澳專家共同提出了“城市沁水截流,集中處理后排海”的在截流方案,為解決鴨綠江丹東市區段污染指出建設方向。應繼續開展此項活動,學習先進經驗,爭取國際資金援助。
第二,城市污水處理廠盡快落實到位。給排入鴨綠江的廢水加一道“安全閘”已經迫在眉睫。按照遼寧省環保局的要求,丹東市及其下屬的縣級市必須在今年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并于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是防治污染、推進水環境建設、保護鴨綠江水源的有效措施,同時更不能因為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拖延,而影響到丹東整個的經濟建設。將城市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將大量削減城市有機物以及無機氮、無機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控制鴨綠江污染的發生源。
第三,已經產生的污染問題及時整治,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于排污口應分散設置,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必須改變原有排污口的位置,合理布局,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同時對于上流污染礦區和市區內的工業企業,通過改革落后的生產工藝,能在源頭凈化的決不搞末端治理,最大限度地將污染消滅在生產過程中。新建項目要堅決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和“三同時”制度,并實行“以新代老”原則,實行全過程控制,保證環保措施和技術措施的實施,不增加污染負荷。
第四,完善水資源水環境監測站網,建立水環境預警預報系統。水質監測點位置決定著水質數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應合理布局監測點,水質狀況及時向公眾。調查研究鴨綠江水體中污染物的來源、分布規律,與鴨綠江上游吉林省環保部門合作,從環境背景、污染來源、分析方法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共同治理。
鴨綠江保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不能等到問題出現才亡羊補牢,將得不償失。要大力發揮鴨綠江的水資源優勢,帶動丹東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鴨綠江流域環境與資源特點,總結前幾年治水的經驗,保持水環境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讓鴨綠江綠水長流。
【參考文獻】
1.丹東市環境保護局,丹東市環境質量報告書,1996~2000年度
2.丹東市環境保護局,丹東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00~2005年度
3.丹東市水利局,丹東市2007年水資源公報
4.王極剛,鴨綠江下游及丹東近海海域“八五”期間水質現狀評價及“九五”水質變化趨勢,遼寧城鄉環境科技,1997(1),44-45
5.曹建洲王繼辰尹昭漢,鴨綠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問題和對策,中國環境管理,2001(10),23-26
- 上一篇:縣委黨員創先爭優思想匯報
- 下一篇:禁毒預防艾滋病技能教學的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