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7:21: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養殖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養殖技術畜禽養殖研究
摘要: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已經從解決溫飽問題逐漸向追求質量開始轉變,尤其是肉制品在人們的飲食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上述因素使得我國的養殖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而國內的畜禽養殖業一直在養殖業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是養殖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畜禽養殖技術不僅僅能夠提高個體居民的收入還可以明顯的提高地方的收入,因此,如何合理、科學的利用現代先進的生態養殖技術使畜禽養殖得到更迅猛、更高質量的發展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熱點。本文將就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禽養殖中的合理、科學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以提高畜禽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態養殖技術;畜禽養殖;應用
在各行各業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傳統的畜禽養殖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也不能符合生態環境的建設要求。生態養殖技術是一種綠色的、無公害的先進養殖技術。生態養殖技術也是一項低風險、高收益的生態養殖項目,通過生態養殖技術的運用,養殖動物的生長繁殖速度加快,機體的抵抗能力增強,肉質得到提高,從而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的動物產品,提高市場的競爭力[1]。特別是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運用益生菌技術,可使畜禽的舍圈氣味明顯降低,畜禽的疾病明顯減少,從而更顯著地提高經濟效益。
1生態畜牧養殖技術分析
1.1科學篩選品種在養殖業和種植業中,最初的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選種選苗,種植業中幼苗的選取應依據科學標準,畜牧養殖業也應該依據合理的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牧養殖業中,動物的生長速度與品種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經過長時間的實踐驗證,在外界環境、養殖時間、飼養條件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相同時,品種的選擇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以養殖豬為例,針對豬品種的選擇需要依據地方氣候和地方特征進行選擇。北方地區氣候相對南方較寒冷、干燥,所以應選擇生長周期短一些,攝入量少的品種;而在南方應選擇機體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來抵抗南方濕熱環境帶來的疾病干擾[2]。
1.2畜禽養殖欄舍的合理布局在畜禽養殖生產過程中,畜禽飼養的環境因素一直以來都是養殖戶頭疼卻又無法充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養殖環境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動物機體免疫能力長期衰弱,也會導致飼料轉化率低下,疫苗效果不明顯等,從而使得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下降。在畜禽飼養中,欄舍的設置遵循一定的科學依據,科學合理的欄舍布局,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將畜禽養殖的風險降到最低,經濟效益提到最高。(1)舍圈盡量建在地勢較高、水源充足、隔離條件好的地方,并且保持干燥、向陽通風良好,同時也要保證舍圈的溫度和濕度的可控性。夏天氣溫過高,可適量向地面噴灑適量的冷水,灑水的量少且頻率大,規模養殖場可以通過安裝水簾裝備方式散熱;冬天氣溫較低,可將舍圈及時封閉保暖,及時喂食溫水,促進畜禽的正常生長。(2)養殖場功能區布置合理且相對獨立,有明顯的界限,生產區和生活辦公區分開,合理規劃養殖密度。(3)結合當前畜禽現代生態養殖主推模式,新建養殖欄舍可采取高架或低架網床方式,通過飲水槽改造節水控污、刮糞板集中收集糞水,定期舍圈外泄糞便。
豬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1豬生態養殖技術的概述
生態養殖這一技術主要包括飼養動物的衛生環境、喂養飼料、病種的預防以及資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化工程。而豬的生態養殖則主要指的是,在養殖的過程中,要求喂養的飼料是綠色無農藥、無重金屬以及添加劑的,豬是在自然條件下健康生長的一種生態化的養殖方式。此外,在養殖豬的過程中,豬產生的糞便還可以通過沼氣池進行發酵,形成的沼氣可以作為能源來供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所用。其生產的糞便還可以作為農產品的肥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污染。
2豬生態養殖技術的要點分析
2.1豬生態養殖技術實施所需的環境和衛生條件
環境對豬的生長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采用豬生態養殖技術的過程中,要對養殖環境進展嚴格的要求,養殖戶應該認真的分析豬舍的條件,特別要對豬舍地面的鋪設材料進行嚴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滲水性和吸水性較好的材料,同時還要確保豬舍的通風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對豬舍定期進行消毒,防止細菌的滋生。此外,還應該注意豬舍周圍的衛生環境,控制好豬的養殖密度,并對豬舍中的一些糞便和垃圾進行及時的處理,從而保證生態豬的質量。
2.2豬生態養殖中對疾病的處理
生態豬養殖技術及趨勢
摘要:在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越發增長的今天,人們對于肉質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要求提升,對于生態豬的養殖受到社會上的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態豬的養殖涉及到養殖技術的多個方面,目前而言生態豬養殖在技術和理念上均有創新,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綠色環保安全的養殖技術。本文從生態豬養殖技術總體分析入手,分析其發展前景和發展趨勢,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養殖技術;發展趨勢
1生態豬的養殖控制重點分析
1.1養殖環境的衛生。生態豬養殖技術中的控制重點是環境衛生,比如養豬的豬舍應當由有機材料進行地面鋪設,因為豬舍應當保持足夠的干燥程度,地面的材料應當具有足夠的吸水性和透水性。同時豬舍應當持續含有新鮮的空氣和較為適宜的生活環境,所以還應當注意在豬舍養殖場中設置通風窗口,確保周圍沒有污染源,確定放養的密度合理、及時清除豬舍中產生的垃圾,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生態豬的養殖質量。1.2控制食品飼料。在生態豬養殖開發過程中,配套設施的建設同樣重要,比如毗鄰豬舍的有機農田、生態草地等,因為生態豬的飼料需要在有機農田上種植,生態草地能夠擴大生態豬的活動范圍。在生態豬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可以物盡其用,轉化為生態農田的肥料,達到生態系統的有效循環。此外,為了保證生態豬的品質更高、更有營養,可以在飼料當中添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樣還可以能夠保障生態豬對于疾病的免疫能力增加。1.3控制水源。水源供給和控制對于生態豬養殖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因為各種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份,同時還應當保障水源的干凈健康,不受到各種污染。在飲用水的選擇方面,可以是綠色天然的山泉水,也可以是經過過濾加工的自來水,同時還可以在水中加入維生素、食鹽等,確保生態豬的健康養殖。1.4疾病防治防疫。疾病的防治防疫工作是確保生態豬出欄率的重要保障。因為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出現疾病是難免的,為了防止這些不可預測的疾病對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養殖過程中應當規劃好疾病防治防疫的準備工作。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給生態豬進行預先疫苗注射,在發生疾病疫情時,應及時聯系衛生員進行處理,避免疫情擴散的方式可以是病豬隔離、養殖場的全面消毒、對尚未染病的豬進行觀察等,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養殖戶的經濟損失達到最小。
2生態豬養殖相關技術分析
2.1遺傳改良技術。目前我國在從全世界范圍內引進了一些品種優良的種豬,這些種豬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等一系列優勢,但是中國人尚且不能適應外國豬肉的口感,我國的生態豬應當建立在本國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遺傳改良技術,來實現不同品種生態豬之間的結合,最終達到融合國外種豬上述優勢,同時口味更加迎合中國人的目的。2.2生態飼養技術。在飼養生態豬的過程當中,良好的養殖環境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時也應當結合生態,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養殖理念。例如早期斷奶技術,目前已經在我國生態豬養殖中得到了普遍應用,該技術科學地分離母豬和仔豬,然后按照生態豬不同時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的飼養體制。在掌握國外先進的生態飼養技術的同時,需要適時放養生態豬,讓生態豬得到一定的鍛煉,豬肉品質進一步提升。2.3遠程監控技術。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養豬場也應當與時俱進采用更多的電子監控設備。比如可以利用自動檢測控制器對圈舍內的情況進行監控,全天候得到圈舍內的溫度、濕度等信息,免去人工巡查測量的繁瑣。養殖人員只需要查看電腦中顯示的數據,同時適時調整,使豬舍始終處于最適宜豬生長的環境條件。同時電子信息還可以包括豬的免疫情況、健康信息狀況等,這樣在疾病的防疫防治上可以更好地鎖定傳染源,避免疫情地進一步擴散。2.4糞便垃圾的清理技術。在養豬場的選址方面,最好選擇在地勢較高、通風條件好的地方。糞便處理利用沼氣池完成,糞便和垃圾經過沼氣池處理之后,殺滅其中的細菌,沼氣能夠成為附近地區農戶的能源,同時肥料還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為生態農田提供資源,方便養殖戶在飼養生態豬的同時打理好生態農田的種植工作,提升農戶的經濟效益。
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禽養殖的運用
摘要: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原來只關注溫飽到現在追求質量的發展。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肉制品是必不可少的也占據著很大的比重,正是由于這種因素,帶動了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擁有領先世界的水平和地位。因此,良好的畜禽養殖技術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如何利用現代先進的生態養殖技術進行畜禽養殖是我國一直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根據我國畜禽養殖的現狀,系統分析了生態養殖技術在系統養殖中的應用情況,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生態養殖技術;畜禽養殖;應用
1當前生態養殖模式現狀
在傳統的生態養殖模式中以自然生態養殖為主,這種養殖方式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例如以河中的微生物、小魚、小蝦等喂養鴨子,以草叢中隨處可見的螞蚱、螞蟻等作為喂養小雞的飼料,還可以循環利用這些家畜的糞便作為肥料。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為先進的養殖模式,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公害處理,再次利用,回收作為沼氣燃料,產生的沼渣和沼液也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或者畜禽的飼料。而現代畜禽養殖模式強調的是延長食物鏈,使營養層次進一步提高,這種模式使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得到提升,實現循環利用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2生態養殖對畜禽養殖的意義
如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傾向于吃一些無公害的產品,通過生態養殖技術可以改變養殖環境更易生產出一些綠色無公害的食品。一方面運用生態養殖技術,可以使自然環境得到改善,使糞污水得到綜合利用和開發。另一方面,運用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可以使畜禽養殖的各個環節更加標準化,形成產業鏈,不僅能夠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還能促進畜禽養殖業的發展。此外,生態養殖技術更加科學合理,可以減少動物的發病率,提高成活率,并運用一系列科學技術對肉制品進行檢測檢驗,確保動物產品的安全性。
農村生態雞養殖技術分析
摘要:新時期,農村生態雞養殖市場前景較好,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態雞養殖水平,需要結合有效的管理措施,積極引入更加完善的養殖技術,才能不斷提高養殖質量。通過實踐研究,旨在提高養殖能力,從而為相關養殖人員提供技術參考,進一步保證農村生態雞養殖技術不斷發展。
關鍵詞:農村;生態雞;養殖技術
1科學飼養與管理
1.1飼養管理方式。針對農村的生態雞養殖,除了傳統的舍飼以外,還要搭配散養的方式進行養殖,前一個月與普通養殖雞一致,即養殖在雞舍中,后續的養殖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放牧,需要給雞群一個過渡與適應的過程。在放養前,養殖戶還需要集中將所有的雞群集中飼養一周以上的時間,讓雞群對雞舍充分熟悉,并對其有“舍”的理念。同時,養殖戶要搭配一定的信號訓練,在喂飼料的過程中同步吹口哨或者拍手,使其建立起相應的喂飼料條件反射,通過這樣的方法避免雞在長期放養后脫離群體意識,為方便后續管理奠定基礎。1.2飼養要求。光照條件。在農村養殖生態雞的過程中,在十二周之前都需要保證光照。通常情況下,每只雞的光照時間不得低于14h。密度。雞舍飼養密度一般為20只/m2左右,放養密度一般為100只/666.67m2左右。密度過大往往會導致部分雞的羽毛不完整,并對放牧場地的生態造成破壞。供水。雞群在放養過程中要高度控制其飲水,為保證清潔需使用飲水器飲水。如果在放牧場地上有天然的溪水結構,可間隔距離使用石頭進行攔水壩的設置,使得雞群可以隨時飲水。合理補充飼料。如果只在外進行放養,難以滿足生態雞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生產需求,因此,必須幫助其補充一定的精飼料,確保其發育完善、健康,在產能上不斷提高。在精飼料的選擇上,要充分研究雞群的實際情況,如雞群的密度,季節的需求以及天然飼料的情況等,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和使用。通常情況下,冬季、春季是天然飼料不足的主要時節,需要額外補充飼料,而夏季和秋季天然飼料數量穩定,則需要減少補充飼料。每一次農戶所配置的精飼料要保證其數量的合理性,應當在一周內吃完,杜絕出現霉變以及鼠害的可能。在管理過程中也要遵循“全進全出制”,即所有的雞群進出雞舍都需要同時進行,從而保證管理的便捷性,針對規模相對較大的雞群,則可適度進行分批次地展開進出雞舍飼養。1.3防止惡劣天氣帶來的危害。由于雞的體積相對較小,因此,對天氣的抵抗力也相對較差,農戶在放養的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做好對天氣的觀察工作。一旦出現降雨的風險,第一時間將雞群趕回雞舍之中。針對出現較為惡劣的天氣情況,如暴雪、暴風時,需要舍飼。
2疫病防控技術
2.1做發預防保健康。首先,防治原則。針對雞種的選擇上,養殖戶應當挑選自身雞舍中的小雞作為新進雞品種。而當自身產出不足時,養殖戶則需考慮外來引進雞種,需要注意的是,必須保證外來雞種的安全性后,再統一引進。同時,養殖戶需要對雞場進行病原體的抽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杜絕;其次,要為每一只雞做好免疫接種。目前,我國農村范圍內都設立專門為雞群接種的防疫站,養豬戶要選擇具備國家相關資質證明的正規防疫站進行接種,有效保護雞群健康,更是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最后,要合理使用疫苗。在疫苗注射的時候必須依據規范流程,確保使用弱毒性的疫苗或滅活苗進行接種,所有的疫苗都必須冷藏儲存,在注射前針頭、注射器都需要殺菌消毒,每注射一只雞要及時更換針頭,避免交叉感染的現象發生。2.2做好消毒與衛生管理。除了做好防疫工作以外,養殖戶還必須充分意識到消毒殺菌工作的價值,采用至少兩種消毒劑。要將日常消毒工作落實到位,選擇合適的消毒劑以及方法,定時定點打掃雞舍,并做好相應的檔案記錄工作。除了雞舍以外,雞舍至外部的道路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殺毒處理,要定期向消毒池做好濃度檢查。針對前往雞舍的工作人員,必須要穿好相應的消毒衣物,尤其是在運送雞群的車輛或其他工具上,要做好消毒的處理工作,在日常中也要積極主動打掃雞舍,并保持空氣的流通、陽光照射的充足。一旦發現雞舍中出現病情,需要第一時間做好對雞舍的消毒處理,在原有的消毒劑使用前提下,還要交叉使用不同的消毒劑進行殺毒處理,最大程度上保證殺菌、消毒的效果,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雞舍環境。2.3及時處理疫情。就以往的經驗來看,雞群的疾病傳播性極強,一旦某一只雞出現病情極有可能會傳染至整個雞舍,因此,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將病雞單獨隔離,情節嚴重的情況則需要撲殺、焚燒,消除潛在的隱患。2.4減少雞群應激反應。經常性的應激反應會不同程度上降低雞的免疫力,還會導致產蛋量減少。因此,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減少應激反應,如長距離的運輸雞種,在飼料中添加過量的抗生素等,確保雞擁有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
生態豬養殖技術與趨勢
摘要:本文對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深入研究,介紹了生態豬養殖技術內容,主要包括生態飼養技術、基因優化技術、糞便生態化處理等,論述了生態豬養殖的發展趨勢,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養殖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對養豬業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推動了生態豬養殖技術的應用,也得到了諸多養豬用戶的高度重視。加強生態豬養殖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生豬健康成長和發育,維護好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原則,將抗生素和病死豬數量降至最低,為人們提供無公害、安全性較高的豬肉產品,充分彰顯出生態豬養殖技術的應用價值,為養豬業的發展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1生態豬養殖技術分析
1.1生態飼養技術。生態豬養殖彌補了傳統生豬養殖的缺陷和漏洞,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優化,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1)在飼料方面,生態豬養殖明確提出了對飼料的要求,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劑,要滿足綠色無農藥目標。一般來說,玉米和大豆等是常見的養殖飼料,確保豬飼養殖的健康生長。(2)在糞便處理方面,對生豬的排泄物,要進行無公害處理,加強沼氣池的應用,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作為清潔能源,產生的沼氣渣,作為再生農作物的重要肥料,而實現有機循環。(3)提高抗病力,在飼料中,通過添加維生素,將生豬疫病的發生概率降至最低。(4)選擇生態豬場所,要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和地理環境等因素,國外先進的養殖技術,加強早期斷奶技術的運用,將母豬和仔豬分離,對生態豬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特點進行密切觀察,為制定養殖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據。1.2基因優化技術。現階段,我國注重對國外優質品種的豬進行引進和應用,旨在講提升本地生態豬的品質。雖然這些外來的品種豬具有優良生產性能,但口感不一定適合本地人的口味。因此,在生態豬養殖技術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雜交技術的應用,將生態豬的基因進行優化,大大提高生態豬的生長速度,也確保良好的口感。1.3糞便生態化處理。借助沼氣池發酵的形式,二次利用生態豬的排泄物,可以貫徹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并為生態豬創造良好的生活場所,給予生態豬品質一定的保障。比如將1kg優菌康有機肥堆肥發酵劑添加到豬糞之中,并添加適量的木糠,其用量不得超過30kg,然后攪拌均勻,將其放入到準備好的物料之中,發酵肥料的碳氫比控制在25~30:1比較適用,并將一些秸稈和稻草添加進來,然后進行發酵,對豬糞的水分進行調控,加強豬糞的堆建,高度和寬度要分別控制在1.5m、2m左右為最佳。經過發酵形成的有機肥,可以在農業和種植業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2生態豬養殖的發展趨勢
土雞生態養殖技術探究
[摘要]土雞作為一種食材在我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不僅抗病能力強,而且具有肉質鮮美、口感上佳的優勢,在市場中有較高的需求,所以近幾年掀起一股土雞飼養熱潮。但是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存在一些養殖問題,比如說養殖環境比較差,衛生沒有達到養殖標準,疫情控制不及時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土雞規模化養殖的發展。
[關鍵詞]土雞;規模化養殖;經濟效益;生態養殖;飼養管理
土雞養殖是我國當前雞肉行業中具有特色的產業,優質土雞的養殖可以直接應用到生產中,與普通雞肉相比,優質土雞雖然有增重比較慢的缺點,但是其優勢是所有普通雞肉都無法達到的。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土雞飼養向規模化生產不斷擴大,但是在實際飼養過程中,技術和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導致經濟效益不高,為了改善這一狀況,積極進行優化,土雞規模化高效益生態養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1養殖場地
1.1選址
在土雞養殖過程中,養殖場地的選擇是比較重要的,在進行選址時首先應當遠離人口聚居地,或者距離居民生活區500m以上,并且地勢的高度應當不高于20°,另外養殖環境中必須具備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以及林蔭稀疏等良好條件。在選擇養殖場地時林蔭疏密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養殖效果,如果過于稀疏會產生大量雜草或者灌木,不利于土雞的活動,但是過于稠密又會影響透光性,滋生大量害蟲,所以對養殖場地的稀疏程度應當控制在70%左右最好。在選址以后需要對養殖場地進行改造和清理,將雜草和灌木等進行清理,同時改善養殖環境的透光性,為土雞飼養提供優質的環境。
探析肉羊養殖技術要點
摘要:為了提高肉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必須掌握養殖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文章從品種選擇、圈舍建設以及飼養管理等幾個方面簡述了肉羊養殖的技術要點,以供廣大肉羊養殖者參考。
關鍵詞:肉羊養殖;經濟效益;技術要點
為了提高肉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必須掌握養殖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本文擬從品種選擇、圈舍建設以及飼養管理等幾個方面簡述肉羊養殖的技術要點,以供廣大肉羊養殖者參考。
1肉羊品種的選擇與雜交
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的最核心要素是羊只品種的選擇,雖然所有羊只的品種都可以作為肉用,但是羊只品種的不同,在養殖過程中飼料的利用率也不同,從而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同。例如,灘羊是我國著名的裘皮用綿羊品種,其生產的二毛裘皮世界聞名,但灘羊屬于裘皮用羊只,若用來當做肉羊養殖,則完全達不到應有的經濟效益。各品種中,早熟肉用羊,屠宰率在70%左右,普通品種約為50%,毛用羊僅為35%[1]。因此,養殖肉羊首先要根據環境選擇適當的品種。選擇適宜的品種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地方品種與專業化肉羊品種。我國羊只的地方品種繁多,其中阿勒泰羊的體型大、生長速度快、耐嚴寒,以飼喂粗飼料為主,主要養殖地區在我國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故稱為阿勒泰羊。阿勒泰羊在我國屬于品質極佳的地方品種,7月齡的公羊體重均量為39.5kg,母羊為35.9kg;成年公母羊只的體重分別為74kg和57kg。薩福克肉用羊,原產于英國,是純種的肉用綿羊品種,7月齡時公羊體重為80kg,母羊為63.5kg。成年公母羊只的體重分別為136kg與95kg。由此看來,地方品種與專業化肉羊品種相比仍有很多不足,選擇飼養生長速度較快的專業化肉用羊品種會大大提升養殖的經濟效益。
白對蝦養殖技術研究
摘要:南美對蝦是當前養殖產量最高的甲殼類養殖品種。本文就設施漁業育苗車間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提供借鑒。
關鍵詞:南美對蝦;設施漁業;育苗車間
北方地區設施漁業育苗車間的傳統育苗生產周期僅幾個月,育苗車間經常處于閑置狀態。利用充裕的車間閑置期,使育苗車間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養殖周期短、產量高、效益好,同時能夠減少氣候變化對養殖的影響。還可以避免傳統養蝦方式帶來的蝦病和水體污染,提高產量,使廣大養殖戶增產增收,也是設施育苗企業產業化發展的延伸,還可以解決漁業育苗后期閑置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
1工廠化養殖過程
(1)一月上旬氣溫低,車間經過嚴格的通風消毒程序,對選定育苗車間水泥池和使用的工具用漂白粉消毒,同時開動增氧氣石將藥物攪拌后徹底消毒,消毒處理完畢后,培養繁殖基礎餌料改善水質,做好基礎餌料為放苗做好準備。一月中旬放苗。從海南選用0.8~1cm南美白對蝦苗進行篩選,肉眼觀察苗種大小整齊、活潑健壯、體色透明、體表局部無腐爛、逆水性強、無病毒和不帶白斑病毒的優質一代,嚴格檢疫過的苗種150萬尾。在投喂管理過程中,蝦體4cm左右一天投喂6~8次,白天投喂量和晚上投喂量為4∶6。每個池子設有餌料盤以檢查蝦的攝食情況,一般在1.5小時蝦的飽胃率為70%,如投餌盤剩余餌料多,應減少投餌,并檢查原因。蛻皮階段應適當減少投喂量。在這種高密度、高投餌、低透明的養殖模式下,尤其進入養成后期,大量殘餌、排泄物及各種浮游生物尸體等有機物不斷沉入池底,是造成水質和底質變壞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逐期分池,調節密度,完善管理,規范餌料和藥品的使用。(2)水質調節。養殖過程中水質調節是非常重要的。整個養殖過程水質指標保持在DO不低于4mg/L、NH3-N不高于0.3mg/L、pH保持在8.3~9.6之間。對蝦在8cm以后全天開放增氧設備,溫度低于26℃時車間保溫。調節溫度可以采取白天開窗、晚上關窗方式,這樣也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減少生產成本。在養水的同時也需要換水,一般在對蝦5~10cm少量換水,5cm達到120cm,7cm達到130cm,隨著蝦體的長大增大換水量。
2該項技術的經濟效益分析
烏鱧養殖技術論文
1魚種選擇和放養
烏鱧的成品魚對皮的外觀、皮質和大小都有嚴格的要求,單尾體重應達2.5kg以上,鱗片緊湊無瑕疵;沒有反向磷,皮膚不損傷,膚色通體亮黑,斑紋清晰。因此,要對放養的魚種進行嚴格選擇,要求2齡優質魚種單尾重在500~750g之間,鱗片緊湊無脫磷,皮膚不損傷,活潑健康。放養密度為烏鱧魚種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鰱450尾/hm2、白鰱750~1200尾/hm2,花、白鰱的規格要與烏鱧魚種相當,以防被烏鱧吞食。
2科學配制專用膨化飼料
烏鱧是肉食性水生動物,以野雜魚為食;但經過馴化的烏鱧可以吃食配合飼料,尤其是膨化飼料更適用喂養烏鱧。由于對皮用烏鱧皮質要求較高,因此在配合飼料中必須適當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膚生長的營養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烏鱧專用膨化飼料,具體配方是每噸膨化飼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纈氨酸750g。
3飼養和管理
3.1餌料的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