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中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

時間:2022-09-29 10:18:58

導語:生豬養殖中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養殖中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

摘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本文具體介紹了生豬養殖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豬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豬養殖業的集約化、規?;潭仍絹碓礁?,對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養殖效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生豬養殖業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大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力度,生豬養殖業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對生殖養殖造成的污染問題就必須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對策

1生豬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1.1糞便污染

生豬在日常中排泄的大量糞便是養殖環境的主要污染源,通過測算,每頭生豬能夠日產30kg的糞尿。對一些個體散養或養殖規模不大的豬場,產生的糞污經過處理后可通過自家農田進行消納,但對于規?;B殖場,如果對糞便不及時處理,隨意堆放或排放,就必然會對周圍的土壤、水體、空氣和農作物造成嚴重污染,成為各種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人畜共患疾病的主要傳染源,大量生豬糞便不經處理直接進行還田還會導致各種重金屬、硝酸鹽、磷在土壤中大量沉積,使得土壤出現大面積鹽漬化,或者是因肥力過度無法結實等等,除此以外,還會對河流和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地下水資源一旦遭到污染,很難通過治理恢復,將造成持久性的長期污染。

1.2廢水污染

生豬養殖中產生的尿液、污水也是污染源之一。糞污不經處理隨意排入河流、魚塘或周圍土壤中,能夠導致水生生物發生死亡,對水產業造成嚴重威脅,污水流入池塘、河流后可引發藻類浮游生物出現大量繁殖并產生多種毒素,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1]。據調查一般養豬業生長期為6個月(180d),一年可出欄二批次,而每頭生豬每日排放廢水約I3.5kg,糞便I.5kg,生豬CO2排放量為24/頭,(污染物COD濃度超標在3倍以上),養殖場排出的糞污不僅污染到地表水,糞污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質還會進入地下水資源,嚴重時可造成水體變臭、發黑,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與健康。

1.3空氣污染

養殖場生豬在日常中排出的大量糞便如不進行及時有效處理,大量堆積后會發出難聞的氣味,對周圍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另外,糞污污染后的水體同樣會發出惡臭難聞的氣味。

1.4藥物殘留污染

生豬養殖中形成的藥物殘留也會對豬肉制品和環境帶來潛在污染。在豬肉中的藥物殘留主要有獸藥、農藥、消毒藥和其他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在生豬養殖中濫用各種抗生素、維生素、激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均會在生豬體內形成藥物殘留,尤其是抗生素,嚴重影響到生豬的品質。

2治理對策

2.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長期以來,生豬養殖產業在促進基層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生豬養殖的規?;a速度也不斷加快,但是農村落后的畜禽養殖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使得生豬養殖還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大部分的畜禽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強,只追求片面的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環境,在豬場的建設過程中也不愿意投資建設治污設施,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再加上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長期被忽視,畜禽養殖和農業廢棄物任意排放的問題屢見不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民居住環境遭受污染,嚴重威脅著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說畜禽養殖污染已到了非治理不行的地步。相關部門還需要強化宣傳工作,積極借助電視、微信公眾號、微博、廣播等等途徑向人們科普生豬養殖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告知人們發展生態養殖的優勢,樹立起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可以積極探索、鼓勵和指導各養殖場(養殖戶)大力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鏈,如:“豬→沼→糧、豬→沼→果、豬→沼→菜、豬→沼→漁”的生態型養殖道路,促進農村畜禽養殖業盡快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除此以外,也要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宣傳工作,使養殖場的管理人員認識到保護生態化環境是其應盡責任和義務,從而全面提高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水平[2]。

2.2合理布局

有效解決生豬養殖存在的污染問題,一是要做到合理布局。養殖場應遠離河道、村莊、公路和人員密集區。2017年以來,各地劃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所以養殖場選址應該選擇在這些規定的區域。二是地方政府要為養殖戶選擇建場地址提供必要的指導。保障養殖場具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避免與村莊、河流過于接近,以防對周邊環境和附近居民造成污染。三是農業部門還應指導養殖戶搞好豬場的合理設計與布局,使養殖戶的養殖場能夠設置和建設比較完善的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利于今后有效開展糞污治理工作。四是做好糞污資源化利用。指導養殖戶開展好種養循環模式,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養殖利益的最大化。

2.3加強治理污染

2.3.1?運用先進的防污治污技術運用先進的防污治污技術是有效降低生豬養殖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一是養殖場內必須建有沉淀池和沼氣池,并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將豬舍中以往采用的水沖地板方式升級為漏縫式或半漏縫式免沖洗地板,達到便于清潔目的的同時取代過去的水清洗方式。能夠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生豬糞便對水體帶來的污染問題,避免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下及河流。二是養殖戶要積極應用先進的防污技術,如固液分離技術,利用沉淀池等相關設備,綜合運用沉淀技術、過濾技術、離心技術,將污水中的易沉降物質、大顆粒物質全部篩選出來,防止這些物質堵塞與破壞污水處理設施,保證排污系統的通暢運行。三是對糞污進行固液分離處理后,有機質含量明顯提高,能夠轉化生產成有機肥料,分離出的液體可排入沼氣池生產沼氣,沼液可作為肥料在農田使用。四是在生豬養殖中使用新型的生物墊料,最大優勢在于零水耗、零排放、零污染,養殖環境中無蚊蠅生長,有效降低生豬死亡率,實現健康生態養豬,具有可持續、見效快的特點,能夠瞬間除臭,產生的糞便能夠當日有效分解無殘留,并能循環使用。使用時將生物墊料在豬舍內鋪灑,生豬排出的糞便直接排到生物墊料中,通過微生物進行分解后,將糞尿直接轉化成有機肥料,不會在豬舍內產生臭氣等異常味道,不需要清理和沖洗豬舍,不僅避免了因排泄物氨味過重和沖洗豬舍冷熱不均等問題帶來的疾病,還真正實現了養豬無蚊蠅、無臭味,糞尿零排放,綠色健康養殖[3]。2.3.2?加強經費投入在生豬規范養殖場建設中,積極申報各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爭取各級資金的同時,地方政府加大經費投入,促進養殖戶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的建設和使用,從而達到養殖糞污零排放,全面發展生態牧業。除此以外,政府方面也可以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來推行生豬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如果養殖場的污染治理水平達到標準,可以申請相關管部門對其進行檢查,合格后適當給予獎勵。2.3.3?科學搭配飼料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飼料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生豬的健康生長,進行科學的搭配飼料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吸收率,減少排泄物中營養成分的殘留比例,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因此可以通過生物制劑、飼料顆?;确椒▽︼暳线M行處理。除此以外,養殖人員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的功能性氨基酸,這樣可以盡可能的平衡飼料中的氨基酸,降低飼糧中蛋白質的水平,使生豬能夠更好地吸收蛋白質,減少排泄物中的有害成分。以此也可以起到較好的生態治理作用。

2.4強化監管

對生豬養殖業加強監管和指導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有效措施。首先,由畜牧、環保等部門聯合制訂建場技術規范和建設標準。養殖企業和養殖農戶必須按照全縣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統一建場,統一施工,使每個養殖場從建場到運營都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其次,政府部門要成立專門的治理污染工作組負責農村生豬養殖中存在的污染問題,嚴格審查養殖場的資質,確保養殖場具備污染物處理能力,滿足無污染物排放這一要求時,才能給養殖戶頒發資質。最后,政府部門還要對當地的生豬養殖戶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和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養殖戶能夠認識到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意義,積極應用糞污處置先進技術進行處理。再有,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對當地的生豬養殖場的用藥用料、生豬死亡無害化處理、養殖糞污處理利用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其中有污染破壞環境行為的,堅決進行嚴厲處罰,促進生豬養殖向環?;?、規?;较虬l展[4]。

3結語

總之,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國的生豬養殖業發展極為迅猛,從個體散養模式逐漸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隨著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生豬養殖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這主要是由于在生豬養殖方面存在布局不合理、治理污染手段落后、監管不力等問題。因此,在治理生豬養殖污染過程中,政府要加強監管,指導養殖戶進行合理布局,提高治理養殖污染的技術水平,有效控制對周邊環境帶來的污染,確保生豬養殖能夠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松旺,吳秋玨,張冰,等.規?;i場環境污染的治理對策[J].當代畜牧,2019(9):36-38.

[2]代博.規模化豬場糞污治理存在的問題[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6):79.

[3]李松旺,吳秋玨,張冰,等.規模化豬場環境污染的治理對策[J].當代畜牧,2019(9):36-38.

[4]張麗君,張春柳,劉孝剛.農村畜禽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9(4):9-10.

作者:徐紅萍 申會麗 方玉珍 單位:玉溪市峨山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中心 玉溪市峨山縣小街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玉溪市峨山縣雙江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