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控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7:15: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疫病控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疫病控制應急預案
總則
1.1目的
為確保在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確保我縣畜牧業健康發展,促進出口貿易和社會經濟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社會安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遼寧省重大動物疫病控制應急預案》及《鐵嶺市重大動物疫病控制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本預案所稱重大動物疫病是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A類疫病,以及其他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采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動物疫病。
1.2.2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本預案規定,做好控制重大動物疫情所需經費、物資、設備、技術等儲備,按年度納入各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后,各級人民政府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遵循“早、快、嚴、小”的原則,按照本預案規定,做到統一指揮,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立即采取緊急措施,盡快控制和撲滅疫情。
環境控制與肉雞疫病防治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菜、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我國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以肉雞為例,養殖肉雞的技術、飼料、疫苗越來越科學、合理,但與此同時養殖場內肉雞數量越多,每天的廢物排泄量越大,養殖場周邊環境越來越惡劣,肉雞疫病爆發越來越頻繁,反過來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筆者將在本文中重點對環境控制與肉雞疫病防治的關系進行闡述,探討通過凈化養殖場及其周邊環境防治肉雞疫病的有效性,為我國養殖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凈化提供思路。
1.環境對肉雞疫病防治的影響
1.1飼料污染。肉雞飼養過程中,養殖戶需要儲存一定量的飼料供應肉雞食用需求,若養殖場環境存在高溫、高濕、通風不暢等問題,極容易引起飼料的發霉變質,肉雞食用后容易導致黃曲霉中毒或營養不良,進而影響肉雞的身體健康和肉質,導致肉雞患病,提高養殖戶養殖成本,影響肉雞養殖戶的經濟收入。1.2病原體迅速繁殖、傳播。肉雞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都是通過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進行繁殖和傳播,這些病原體大多喜歡溫度和濕度較高的環境,若養殖場中保持高溫、高濕度、通風不暢,病原體會大量滋生,對肉雞進行傳播,導致肉雞患病;且肉雞養殖場內的肉雞數量多以萬計數,每天排泄出的糞便重量上噸,若不能及時清理和消毒,糞便中存在的病菌也容易在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中大面積繁殖,對周圍肉雞進行傳染,或污染飼料,導致肉雞患病。1.3寄生蟲及其宿主迅速繁衍。肉雞養殖場內因為聚集大量的肉雞和飼料,非常容易引起老鼠、蒼蠅、蚊子的聚集,這些生物的存在不僅會污染肉雞飼料,影響肉雞飲用水清潔,還為寄生蟲提供了大量的中間宿主,在溫濕度適宜的肉雞養殖場中,蚊蠅滋生繼而傳播病蟲害的情況并不少見,例如,肉雞的住白細胞蟲病、姜蟲病等病害就是通過蒼蠅傳播的。
2.通過環境控制對肉雞疫病防治進行正向影響的措施
2.1定時進行雞舍及其周邊地區消毒。消毒是一種控制病菌、寄生蟲繁殖和傳播的有效手段,也是當前養殖戶保證養殖場內衛生環境的最有效、最簡潔手段。雞舍可以用生石灰來進行吸濕和殺菌,進出雞舍的工作人員需要用紫外燈將衣物和隨身物品進行消毒,方可進入雞舍,避免攜帶病菌、寄生蟲進入肉雞活動范圍,除此之外,肉雞養殖場應當控制外來人員的進出,如有必要也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后方可。肉雞養殖場門口和雞舍門口應當設置消毒池,對往返運送肉雞或飼料的車輛進行徹底消毒,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菌在肉雞養殖場范圍內的傳播。2.2及時處理雞糞。我國目前的肉雞養殖場規模多在萬只以上,小型個人養殖場不計其數,每天產出的雞糞數量可想而知,雞糞若不能夠及時清理出雞舍,不僅會污染肉雞的飼料和飲用水,還有可能傳播病菌、為寄生蟲卵提供生存空間,因此養殖戶要做到及時將雞糞清理出雞舍,避免肉雞患病;清理出的雞糞不可隨意外運丟棄,也不可長時間堆積在養殖場范圍內,避免雞糞腐化為蚊蠅、病菌、寄生蟲的繁殖提供場所,雞糞是農家肥的來源之一,養殖戶可與周邊種植業、林果業農戶進行合作,將雞糞銷售給農戶,一方面消化了雞糞帶來的后續不良結果,另一方面提高了養殖場的收入。2.3控制雞舍溫度有效通風。為了保證肉雞的身體健康,保證雞雛的健康成長,雞舍需要保證溫度的均衡,不可出現大幅度的溫度浮動,避免因溫度的變化導致雞群感冒,但養殖戶要注意冬季的雞舍通風問題。夏季外圍環境溫度高,雞舍正常通風可以有效排除廢氣;冬季外圍溫度低,養殖戶為了雞舍保溫多采用封閉雞舍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利于雞舍通風,容易導致細菌、病毒無法及時被排出,進而導致肉雞患病,因此養殖戶在冬季也要進行有效通風,例如在一天溫度最高時進行通風,風扇排風等,都可以在維持溫度的同時更換雞舍內空氣。2.4及時處理病死雞尸體。肉雞養殖過程中,出現病害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即使采用了疫苗等防治手段,仍然不可避免有病弱的雞雛出生或成年雞患病,養殖戶要將病雞及時清理出雞群,避免病害大面積傳播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清理出的病雞不可食用、不可販賣也不可掩埋了事,養殖戶要及時將病雞和死雞做無害化處理,焚燒是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式,焚燒過程中需要保持在養殖場的下風處,盡量遠離養殖場和周邊居民生活區,確保所有尸體都焚燒完全后方可離開。除此之外,養殖戶還要對患病雞所在的雞舍進行及時的消毒和清理,避免病菌傳染其他肉雞。
綜上所述,我國肉雞養殖規模處于不斷擴大的階段,若不能夠有效控制養殖場的環境問題,我國養殖業發展將舉步維艱,肉雞飼養過程中的疫病爆發會不斷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成本,不斷提高肉雞病害通過肉、蛋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可能性,因此控制環境必須成為肉雞疫病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地甜椒疫病控制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護地;甜椒疫病;發病規律;栽培控制
論文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
甜椒疫病栽培控制論文
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關鍵詞:保護地;甜椒疫病;發病規律;栽培控制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
保護地甜椒疫病栽培控制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護地;甜椒疫病;發病規律;栽培控制
論文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建議
摘要:2005年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得到了長足發展,為穩定動物及動物產品供應、保障動物健康和人類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設一支與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相適應的現代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是構建強大的國家公共衛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深入分析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形勢與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文章闡述了構建現代化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基本思路,提出要統籌現有資源力量,強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疫病監測、應急管理、檢疫監管、技術指導、信息技術運用、科技支撐等核心任務建設,建設機構完善、人員到位、基礎設施完備、能力匹配的動物疫病防控支持保障體系,為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這次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疫情防控,要求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以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1]。人類、動物共享同一生態系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是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在成功防范和應對H7N9流感等突發疫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是穩定動物及動物產品供應、維護動物健康和人類健康的重要保障。但是,2018年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后,暴露出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防控能力依然不足的短板,突出表現在核心職責履行不夠到位、支持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加快構建適應新時代、新需求的現代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充分發揮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人畜共患病源頭防控、動物源食品安全源頭防控、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是順利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維護動物健康和人類健康的應有之義。
1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現狀與問題
我國現行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源于2005年的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中央、省、市、縣四級設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承擔動物疫情分析和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事務;省、市、縣三級設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工作;鄉鎮、村兩級分別由畜牧獸醫站、村級防疫員提供技術支撐。此外,全國建立了14家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10家專業實驗室、3家區域實驗室,承擔特定動物疫病最終診斷、標準品制備、疫苗毒株推薦、防治技術研究、防控政策咨詢、防控效果評估、防控技術指導、對外交流合作等工作。這些機構與部門之間分工負責,相互協作,共同構成了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當前,我國動物疫病形勢復雜多變,防控工作難度不斷加大。活畜禽跨區域、長距離流通頻繁,病原擴散迅速;人畜共患病增多,公共衛生壓力激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非洲豬瘟等新發傳染病和傳統病變異株導致的重大動物疫情不斷沖擊畜牧業生產。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1)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機構隊伍有所弱化。近年來,各級獸醫機構相關人員普遍偏少,人員力量和承擔職能嚴重失衡。與2008年相比,2018年全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總數減少了14%,人員總數減少了29%;全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總數減少了11%,其中檢疫人員減少了21%。專職履行獸醫工作職責的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年齡結構老化。截至2018年,全國通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獸醫資格的有11萬余人,但注冊成為執業獸醫的僅占39%;在注冊的執業獸醫中,僅有6%的人員備案在動物飼養場工作。由此可見,大量取得執業資格的專業獸醫并沒有從事傳統畜禽的疫病防控工作。(2)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核心職責履行不充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中診斷檢測、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防疫檢疫結合、科技支撐等主要任務履職成效,與建設現代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國家動物疫病報告系統到獸醫臨床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專業性不足,常設機構和專業團隊缺乏;官方獸醫制度尚不健全,檢疫工作技術支持不足,信息互聯互通不夠,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在監督促進養殖主體落實疫病防控責任、切斷疫病傳播方面的效力未充分發揮。(3)動物防疫支持保障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動物防疫財政投入總體不足,國家在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下降,工作經費保障不足。部分國家投資建設的動物疫情測報站、診斷實驗室、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和鄉鎮畜牧獸醫站因運轉經費缺乏,儀器設備有的閑置,有的已經老化,無法有效開展工作。
2樹立現代化動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我縣2009年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和省、市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的指導下,堅決貫徹執行“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工作方針,堅持預防為主,采取各項積極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保障了全縣畜牧業的健康發展。現將2009年上半年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管理
為確保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根據疫病流行規律,始終堅持抓早、抓緊的原則,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展開。根據我縣實際,縣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轉發**市指揮部辦公室進一步加強a型口蹄疫防控工作文件的通知》、《關于做好2009年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縣畜牧獸醫局制定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的通知》等有關系列文件。
二、落實得力措施,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要求,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并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主動,全面落實各項有力措施。
(一)落實責任:一是嚴格執行了政府提出的“政府負總責,部門各負其責、分層管理、分級負責”的機制,明確鄉鎮行政一把手是所轄區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鄉鎮獸醫站站長是具體責任人,各有關部門互相配合,各負其責,形成合力。2009年2月8日與各鄉鎮簽定了《××縣動物疫病防控責任書》;二是分類管理,實行重點監控,重點督查。根據防控工作重點,進行分類管理,落實包干負責的防控責任制,對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實行重點監測。對重點監測的養殖場,要求固定人員定期進行普查,建立檔案,并安排工作人員堅持長期監測,實行封閉式管理,同時,責任人必須抓好疫苗防疫接種和對場內員工的防疫教育工作,強化防疫知識教育,積極引導飼養戶改善飼養方式。三是完善值班制度。縣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根據疫病流行規律,在重大動物疫病高發季節,實行了24小時值班制度,公布了聯系電話,對縣內出現的動物群發病及成批死亡病例及時監測、摸排;四、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對措施不力引發疫情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豬場人流物流傳播疫病的風險控制
1重視合理的豬場選址及布局
豬場建設地應遠離村鎮、交通要道及其他畜牧場3km以上,遠離屠宰場、化工廠及其他污染源。向陽避風、地勢高燥、通風良好、水電充足(萬頭豬場日用水量100~150t)、水質好、排水方便、交通方便。最好配備有魚塘、果園或耕地。豬場布局應設置4區,即外部管理區、生產配套區(飼料車間、倉庫、獸醫室、更衣室等)、生產區和種豬運動區;生產區應包括繁殖區、保育區和育肥區,每區應相距50m以上;配種舍、妊娠舍、保育舍、生長舍、育肥(或育成)舍、裝豬臺建設,應按從上風向下風的方向排列。配種舍應設有運動場。
1.1外部管理區和生產配套區的布局與設置
該區與社會往來密切,有經營管理、物資供應和產品輸出三大功能,包括辦公室、宿舍、倉庫、飼料工廠、車房及生產區外的其他設施,病原及其他不良因素常進入此區。豬場大門需設消毒池并配備消毒劑,對進出車輛要進行消毒;要設立人員消毒通道,對進入人員進行登記消毒;豬場周圍禁止放牧,并協助當地周圍村鎮做好免疫工作;豬場最好設有圍墻、防疫溝及防疫林。管理區應定期消毒,垃圾要在指定地點集中焚化;在各辦公處應有洗手盆、肥皂、貯存垃圾的容器等完善的衛生設備;對生活區的污水應另設水塘貯積;管理區和生產區之間應設置屏障,實行嚴密的間隔,嚴格控制進入生產區的通道,防止無關人員由管理區進入生產區。
1.2內部豬群生產區的布局與設置
凡進入本區的人員、飼料、豬種均應分別經過檢疫、消毒;豬舍內各工段和隔離舍,應嚴格做到人員、用具、豬群三固定,提供工藝中舒適的無應激因素的舍內環境;應在配種、妊娠、分娩、保育、生長、育成等各工段門口設置消毒池,內貯消毒液,供往來人員出入消毒;每一工段在清出舊豬群后,應徹底消毒,空置幾天后,方可接受新豬群;豬場生產區內應盡量減少人流和物流,或盡量為單向工作流程,沒有交叉或者回流,以保障豬群免受疫病的威脅。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市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區農業農村局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圓滿完成了2021年各項動物疫病防控任務,實現我區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點疫病穩定控制,有力保障我區農業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及非洲豬瘟防控
緊緊圍繞保障恢復生豬生產和公共衛生安全目標,緊扣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主線,統籌抓好血吸蟲病、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2021年全年累計免疫豬瘟46.32萬頭、口蹄疫49.23萬頭、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498.15萬羽、小反芻獸疫1.34萬頭、犬只免疫狂犬病1.61萬只,免疫率和抗體合格率均符合農業農村部相關要求;血吸蟲病累計檢測牛頭2068次,未發現血吸蟲病感染陽性牛;完成擴大化1516頭次,順利通過升級血吸蟲病消除達標考核;持續開展大消毒、大宣傳、大培訓行動,累計發放消毒劑11.5噸、消毒面積2350萬平方米,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開展培訓18期,培訓人員436人次。持續開展動物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綜合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緊急監測流調1次,持續開展非洲豬瘟日常監測和屠宰企業非洲豬瘟檢測室復核工作,檢測樣品達1600余份,為恢復全區生豬生產和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點疫病穩定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訓、宣傳形式多樣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及時召開培訓會議。各鎮召開秋季動物防疫工作安排會,結合工作安排布署,及時完成村防疫員的培訓工作,把技術操作要點和安全防護作為培訓重點,有效確保了全區集中免疫的順利開展。對每個屠宰企業和官方獸醫多次進行專業培訓。
保護地甜椒疫病栽培控制論文
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關鍵詞:保護地;甜椒疫病;發病規律;栽培控制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