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21:01: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異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兒氣管內取異物麻醉研究論文

【關鍵詞】小兒氣管內異物

小兒氣管內異物是常見急診疾病,多數病情兇險。氣管內取異物的麻醉比較棘手,目前報道大多采用氯胺酮復合γ-羥基丁酸鈉或咪唑安定復合氯胺酮,但在術中極易引起患者屏氣,產生低氧血癥,甚至心跳停止而終止手術和術后舌根后墜、蘇醒時間長等并發癥。目前仍有醫院采用肌注復方冬眠靈無麻醉下取異物,雖然不存在麻醉風險,但增加了手術的難度也給患兒心身方面產生嚴重創傷[1]。丙泊酚麻醉誘導迅速,作用時間短,蘇醒快而完全。作者對氣管取異物采用單純丙泊酚靜脈麻醉、與氯胺酮復合γ-羥基丁酸鈉靜脈麻醉方法,在安全性可行性方面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氣管異物患兒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齡6個月至3歲。右支管33例,左總支氣管17例,分支氣管7例,總氣管3例。異物3個月以上3例,下級醫院反復取過2例;合并肺炎4例,嚴重缺氧2例,需不斷拍打背部及變動體位。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0例。P組:年齡(21.03±8.5)個月;體重(15.17±3.5)kg。K組:年齡(21.87±8.9)個月;體重(15.88±5.21)kg。組間差異無顯著性。

1.2麻醉方法

查看全文

異物性食管穿孔感染護理

異物性食管穿孑L是由食管異物造成的食管穿孔,可由異物的性質及存在的時間而發生不同的并發癥,亦可在取出異物時發生。食管損傷的誤診率及病死率高,如不及時處理,極易發生縱隔炎、食管胸膜瘺、食管氣管瘺等,并可能導致死亡_1]。縱隔感染是食管破裂后最常見且較嚴重的并發癥,有資料報道其病死率為4O_2]。我院2008~2010年收治8例食管異物后食管破裂致縱隔感染,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齡37~72歲,平均58.6歲;進食雞骨損傷2例,魚刺2例,豬骨塊2例,帶鉤假牙1例,誤服藥物外殼1例;吞咽異物后2~21d收治我院胸外科治療。本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背疼痛及吞咽疼痛,出現胸悶、氣短、縱隔及頸部膿腫、發熱等;食管破裂口均位于食管上、中段,長2~9cm。住院時間:4例為21~27d;1例為保守治療,住院時間長達267d。

1.2方法

本組7例患者予急診手術,1例為保守治療加縱隔引流;其中3例行食管異物取出加食管修補術,2例剖胸探查加縱隔膿腫切開引流術,1例剖胸探查加縱隔膿腫切開引流加空腸造瘺術,1例食管切除頸胃吻合術加主動脈修補加縱隔廓清術;剖胸探查,吸出胸腔內積液,沿食管充分切開縱隔胸膜。清除壞死組織,徹底清除胸腔內膿苔及纖維素沉著,并用大量生理鹽水及甲硝唑反復沖洗,食管破裂處給予穿孔修補或食管部分切除。用乳膠管置于食管破裂口附近較低位,行縱隔引流、沖洗,另用硅膠管行左或右胸腔閉式引流。術后給予胃腸減壓、抗感染、抑酸、營養支持等治療,5例留置空腸營養管行腸內營養,3例通過胃管行鼻飼流質。

查看全文

放射影像技術在小兒支氣管異物的價值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影像技術在診斷小兒支氣管異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140例小兒支氣管異物病例,以“隨機單雙號”將其分為2組,其中,70例為對比組進行X線檢查,70例為研究組進行CT掃描檢查,分析檢查結果,比較檢出率。結果研究組檢出率99%(69/70)高于對比組的84%(5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各項異物征象檢出率均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小兒支氣管異物患兒,采取CT掃描檢查可獲得較高的檢出率,且能夠明確異物征象,因此,在臨床檢查診斷中推薦使用CT掃描檢查對小兒支氣管異物進行早期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參考與依據,若患兒情緒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可選擇先進行X線檢查進行診斷,若不能確診再行CT掃描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關鍵詞】小兒支氣管異物;體層攝影術,螺旋計算機;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小兒支氣管異物是臨床常見意外傷害,主要是指異物停留于支氣管,引起劇烈嗆咳、聲音嘶啞以及呼吸困難等表現,因小兒呼吸氣道正處于發育階段,吞咽能力、吞咽功能相對脆弱,在進食過程中難以確保將食物完全送入食道,極易造成誤吸,將氣道堵塞,如果長時間不能給予有效處理,可造成患兒出現窒息危及生命安全,臨床早期準確診斷是臨床治療的前提與基礎,及時取出異物是唯一治療方法,為提高救治效果,需及時進行準確診斷[1]。本研究選擇140例小兒支氣管異物病例,予以分組,采用不同檢查方式診斷,對比分析實際檢出率,旨在探尋更加準確、有效的檢查診斷途徑,進而為臨床提供可靠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選擇納入140例小兒支氣管異物病例樣本,以“隨機單雙號”將納入樣本分為2組,其中,70例為對比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齡1~12歲,平均(6±3)歲;70例為研究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齡1~11歲,平均(6±4)歲;納入樣本符合《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指南與標準》,具有異物吸入史,伴有劇烈嗆咳、聲音嘶啞以及呼吸困難等表現,均經過術后病理證實,納入過程及時剔除合并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者、病歷資料不完整者,2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家屬知情同意后進行正式展開。1.2方法:對比組進行X線檢查,具體過程,協助患兒處于仰臥體位,指導其進行深呼吸,若患兒存在抵觸行為,需先對其進行安撫,若有必要讓家屬協助固定其體位,確保檢查能夠順利進行,仔細觀察患兒支氣管、肺部等情況,由2名及以上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影像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組進行CT掃描檢查,具體過程,科學設置CT掃描儀相關參數,包括層厚、螺距、管電壓、管電流等,協助患兒處于仰臥體位,在開始掃描前,需先安撫患兒,使其情緒穩定后開始進行掃描檢查,若患兒抵觸行為嚴重,可給予鎮靜處理后進行掃描檢查,獲取支氣管、肺部清晰圖像,由2名及以上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影像資料進行分析。1.3觀察指標:觀察分析2組檢出率、異物征象結果,以術后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2]。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呼吸道異物患兒護理論文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科行呼吸道異物取出術的190例患兒。

1.2工具本研究采用1-3歲中國學齡前兒童氣質量表(CPCTS)對呼吸道異物住院患兒進行測查,評定九個維度:活動水平、節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反應閾。再根據其中五個維度(節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心境)的得分劃分氣質類型,即平易型(E型)、麻煩型(D型)、發動緩慢型(S型)、中間偏易型(I-E型)及中間偏煩型(I-D型)。

1.3所有資料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數據庫,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

2.1性別和年齡分布特征190例患兒中,男100例,女90例,男女性別比為1.11∶1。年齡8個月到3歲,平均年齡1歲5個月。

查看全文

幼女陰道異物研究論文

【關鍵詞】幼女陰道異物

本院從199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幼女陰道異物27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7例患兒,年齡1~12歲,平均(4.37±2.98)歲。夏秋季多見。病程1h~2年。門診治療7例,住院治療20例。農村21例,城鎮6例。13例患兒夏秋季穿開檔褲有在曬谷場玩耍病史、5例洗澡后玩塑料彈珠或手鐲上的小鈴鐺病史。

1.2臨床表現及診斷

查看全文

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護理探討論文

呼吸道異物是耳鼻喉科急癥之一。是經口誤吸外界物質而致病。多發生于4歲以下的小兒,原因是小兒氣管與食管交叉處的“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咽反射弱,也就是一旦異物嗆入,無法通過強的咳嗽反應咳出異物,導致異物吸入氣管。一旦吸入異物,較大的易致喉阻塞,出現呼吸困難、面唇紫紺,短時間引致窒息危及生命。較小的則易進入支氣管引起嗆咳,繼而轉為劇烈陣咳,喘鳴,呼吸困難。尖銳異物刺傷喉部可發生咯血、甚至皮下氣腫[1]。常見異物的種類有:鈕扣、玻璃球、豆類、果核、玩具的零件、硬幣、花生米、瓜子、螺絲釘等,以及有些家長給幼兒喂藥時,不注意方法,捏緊幼兒的鼻子喂藥,結果導致藥粒進入幼兒的氣管等等。

1預防

(1)首先應教育兒童不要養成口內含物的習慣。當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時候,不要引逗他們哭笑、說話或驚嚇,應耐心勸說,使其吐出,不可打罵,以防將食物吸入氣管。如果小兒已經哭鬧,不能再硬逼其進食,否則容易導致異物進入呼吸道。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應安全。(2)小孩嘔吐時,應該把他的頭偏向一側,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氣管。(3)如咽部有異物,絕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塊食物的方法將異物壓下去,應設法誘其吐出。(4)3歲以下小兒應盡量少吃干果、豆類,家長及保育員平時對小兒應注意,不要給予瓜子、花生米一類食物給小兒。(5)幼兒哺乳用奶瓶喂奶時要注意橡皮奶頭孔眼不要過大,防止吸奶過急、過沖;喂奶次數不要過多或喂奶量過大;喂奶前不要讓寶寶過于哭鬧;不要吸吮帶眼的假奶頭;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頭。做到這些可以防止寶寶胃內吸入過多的空氣而致嘔吐。此外,喂奶后不要過早地翻動寶寶,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他打出幾個”飽嗝”后,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嘔吐了。容易嘔吐的孩子最好喂奶后,將他的床頭抬高一些,頭側位睡,防止嘔吐時發生窒息或引起吸人性肺炎及氣管異物。

2護理

(1)在未取出異物之前要設法讓其安睡,避免身體震動,避免各種原因導致患兒刺激性咳嗽,防止咳嗽震動后在支氣管的異物松動,又回到總氣管來而發生呼吸困難和窒息的危險。(2)為保證鏡取異物成功,在使用中應當注意以下問題:①小兒氣道細窄,所用的支氣管鏡外徑應細,操作技術應熟練,以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對氣道動力學的干擾。②為減少全身麻醉對小兒的不利影響,鏡檢時可不用麻醉,但其喉頭活躍,操作難度增大,有可能突發窒息,故應與有關科室合作,做好氣管切開和心肺復蘇的準備。③取出異物后,還應密切觀察有無喉頭、聲門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3)術后護理:在手術取出異物后,患者的病情改變,以呼吸道粘膜損傷、可能受到細菌感染為主要矛盾,應給予抗感染治療及減輕粘膜反應護理等。①術后平臥休息,少說話,小兒應避免哭鬧,以防引起并發癥。②局麻2h內禁食禁水,飲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手術后的1~2天可進食流質飲食,逐步過度為普通飲食。③喂食要小心,不宜過快過急,以免食物嗆入氣管,誘發呼吸道感染。防止溢奶時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④注意口腔清潔,可用撒羅水或食鹽水漱口。⑤觀察有無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腫、氣胸及肺部感染情況,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還應準備胸腔抽氣用物,水封瓶等。⑥氣管鏡術后24h內應密切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并備好氣管切開包、吸引器、氧氣及急救藥品等。⑦保持病室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使用暖氣設備時,空氣太干燥,可以在地上灑水。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小兒氣管異物取出術中高頻噴射通氣應用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高頻噴射通氣(HFJV)在氣管異物取出術中應用的療效和相關問題。方法對206例呼吸道異物取出術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所有患兒在順利取出異物后均痊愈,無一例因窒息而循環衰竭。結論高頻噴射通氣是防治窒息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高頻噴射通氣;氣管異物;氣管異物取出術

我科在氣管異物取出術中常規的使用高頻噴射通氣(HFJV),保持血氣分析的正常指標,防止了窒息的不可逆性,取得了全部病例的成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06例中男130例,女76例,男女之比為1.9:1,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6歲,其中1歲12例,2~3歲163例,4~6歲31例。

1.2異物種類花生仁86例,瓜子類64例,豆類42例,板栗塊、米飯各2例、蒸肉粉1例,動物性食物有魚刺、黃鱔骨各2例,還有圓珠筆帽3例,口哨2例。

查看全文

談呼吸道阻塞的臨床護理

1方法

1.1方法:我們對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積極綜合性的急救與護理措施,具體為:

①基礎措施:

積極改善缺氧狀態,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原因較多,臨床急診時須根據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定。感染性疾病所致者應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嚴重上氣道阻塞應采取緊急處理措施,解除呼吸道阻塞,挽救患兒生命。

②異物阻塞的救治:

使用牙墊或開口器開啟口腔,并清除口腔內異物;以壓舌板或食指刺激咽部,同時以Heimlich手法使患兒上腹部腹壓急速增加排除一些氣道內異物,不能取出的異物,應盡快在喉鏡或支氣管鏡的窺視下摘除異物。

查看全文

眼外傷的護理研究

1臨床資料119例眼外傷患者均來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37例;年齡1~83歲,其中1~15歲49例,占41.2%;16~35歲38例,占31.9%,36歲以上32例,占26.89%。其中單眼外傷112例,雙眼外傷7例;致傷原因中,創傷以甘蔗葉、稻葉、金屬、玻璃、石塊為多。1~15歲組有6例因放鞭炮、玩玩具槍、弄銳器等被刺傷。在119例眼外傷中,眼球穿通傷51例,眼球挫傷并前房出血68例。合并角膜、眼球內異物殘留48例中,除1例因傷后未及時到醫院處理,發生眼內炎、眼球萎縮,未行異物取出術,其余47例均成功取出異物。2眼外傷的急救眼外傷是眼球及其附屬器受到外來的機械性、物理性或化學性傷害,而引起的各種病理性改變。是造成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眼外傷分機械性和非機械性兩大類。機械性眼外傷包括非穿孔性外傷(主要為眼的鈍挫傷)、穿孔性眼外傷、異物傷,這些外傷可引起交感性眼炎。眼外傷患者都具有出血、怕光、眼痛、頭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有時甚至無光感。患者情緒多焦慮、煩躁,急需解除痛苦[2]。因此一方面要迅速通知醫生明確診斷,一方面要立即分診做好處理準備。判斷患者是屬于機械性眼外傷還是非機械性眼外傷,以便及時對癥處理。2.1機械性眼外傷的急救處理機械性眼外傷又分為非穿通傷和眼球穿通傷2.1.1對眼球表面(結膜與角膜)異物傷,可用沖洗法去除,或用無菌濕棉簽拭去;角膜局部異物者,應滴2%利多卡因溶液于表面后,用消毒異物針頭或注射針頭從異物的邊緣輕輕剔除,針尖應朝向角膜緣,如不能一次次剔凈可隔日再剔。2.1.2如為外傷引起的多發性異物,往往異物細小且多,可分期分批先剔出較表淺的,后剔出深層細小的異物,剔除后涂抗生素眼膏再包扎。2.1.3對眼眶挫傷、眼瞼挫傷、角鞏膜挫傷者,首先要注意有無顱腦損傷的全身癥狀,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變化無全身癥狀者,取患者半臥位,雙眼覆蓋或用壓迫繃帶包扎止血,給止血劑。對眼瞼挫傷有血腫者,受傷24h內可用冷敷,1~2d改為熱敷,并使用抗生素靜脈滴注。2.1.4若為眼瞼撕裂傷,其傷口平行于眼瞼或傷口未睜開,可不必縫合,局部消毒后覆蓋患眼,數日后即可愈合。傷口較大或不整齊者,應盡量保存組織,不應輕易剪去,以免發生瞼外翻,可用細線仔細對齊縫合。2.1.5對眼球穿通傷及眼內異物的患者,應積極搶救,及時做好止血、止痛、封閉傷口及抗感染治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局部檢查和治療操作,不宜沖洗眼部和涂眼膏。角膜傷口小、整齊,無虹膜脫出者可不縫合,給抗生素眼藥水或結膜注射抗生素,包扎雙眼,避免頭部震動。角膜穿孔并虹膜脫出應盡早清創縫合[1]。對眼內異物者,若眼前部能直接看到異物者,可由原傷口或角膜緣切口處行手術或磁鐵取出,眼后部異物應在精確定位后取出。3非機械性眼外傷的急救處理非機械性眼外傷是指因酸、堿等化學物質引起的眼部損傷,也稱眼化學性燒傷。對眼化學傷者必須立即區分致傷原因,分秒必爭,用中和藥液進行徹底沖洗對預后至關重要。因為燒傷的輕重與致傷物的性質、濃度、壓力、接觸時間和面積及搶救是否及時有效有很大關系[2]。3.1如為熱燒傷,立即涂抗生素眼膏及滴抗生素眼藥水,覆蓋傷眼并配合全身治療。3.2對輻射性眼外傷患者,用2%利多卡因溶液滴眼數次,可以解除疼痛和眼瞼痙攣,緩解刺激癥狀,并口服鎮靜劑,冷敷以減少局部充血。3.3化學性燒傷后,要分秒必爭現場急救用生理鹽水反復徹底沖洗,沖洗液不能少于1000ml。如有固體物質存留結膜囊內,應徹底清除;球結膜作放射切開,堿性物燒傷用維生素C注射液,酸性物用磺胺嘧啶鈉溶液,作球結膜注射;用1%阿托品擴瞳,3次/d,以防虹膜粘連,還應清除壞死組織,用抗生素眼膏和眼藥水預防感染。4角膜、球內異物殘留取出術的手術護理4.1術前作好心理護理以及各種術前準備,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協助患者更衣、洗瀨、進餐、蓋被等,室內掛上窗簾,保持安靜避光。飲食方面注意加強營養,宜清淡高維生素飲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協助完善相關檢查。如搬運患者做檢查、攝片時應盡量避免頭部震動,防止眼再出血、或組織損傷[3]。術前更換好清潔衣服,穿對胸結扣的衣服為宜,以免術后脫衣時碰傷眼睛,若眼內異物為磁性須行磁吸術,要避免患者帶手機、手表等物入手術室。4.2術后要及時囑患者不要用力擠眼,盡可能地避免頭部震動,避免用力咳嗽,必要時給予鎮咳藥。同時注意觀察全身及眼部情況,敷料有無松脫、移位、滲血、滲液、術后疼痛等,如患者反映術眼劇痛,伴惡心、嘔吐及其他特殊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是否有眼內壓增高或術后感染。同時注意防止患者便秘。特別要防止交感性眼炎的發生[4-6]。護理內容包括:①床邊備好吸痰機、開口器、壓舌板等急救物品。②全身麻醉術后未清醒的患者,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醒后取交替臥位,臥床休息,減少頭部轉動。③患者對雙眼包扎,會產生煩躁、恐懼不適感,應及時向患者解釋,分散其注意力,如講故事,說笑話等。避免患者抓脫敷料及碰撞患眼,敷料松脫應及時處理,避免低齡患兒哭鬧,必要時使用鎮靜劑。④開放點眼,動作輕柔、勿按壓眼球,囑患者閉目休息,減少眼球轉動,保持患眼清潔,避免強光刺激。⑤注意保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本研究處理得當,護理責任心強,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5宣教眼是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由于眼器官存在其特殊性,給臨床急救帶來較大的困難,眼外傷的急救處理要求動作輕柔,護理精心,稍微疏忽則會造成重大的醫療事故,因此,在臨床急救和護理過程中都非常小心謹慎。應在農村、社區開展宣傳教育,開展居民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使更多的居民,家長和學校老師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社區居民的自我防護意識。對市場兒童玩具應加強檢測和管理,控制射擊子彈類,尖銳和邊緣銳利的物品,而在農村,亦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一旦眼睛受到外傷,一定要冷靜處理,切莫慌張。化學物品濺入眼睛后,應該就地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如果不及時處理,等到醫院再治療,往往眼睛可能已經受到嚴重燒傷,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預后也不好。其他受傷者應該立即用干凈物品遮蓋傷眼并立即就醫,千萬不要揉眼睛,涂藥膏或者試圖把異物從眼中取出。對于嚴重眼外傷,在當地衛生所或醫院簡單處理后應該立即轉上級醫院治療,切莫耽誤時間,以免造成終生遺憾[3,6]。參考文獻[1]王偉,徐海峰,等.外傷性感染性眼內炎病因和致病菌臨床分析.中華實用眼科學,2002,24(5):490-492.[2]張荷珍,于潔,龐秀琴,等.眼內炎的臨床及病原學分析.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5,25(4):226-228.[3]李艷英,薛桂英.眼外傷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1999,21(4):351.[4]劉建榮,馬千麗.可調節縫線小梁切除術后遲發性眼內炎1例.眼科新進展,2005,25(2):126.[5]胡建斌,羅又蓉.65例眼內炎臨床分析.中華眼底病雜志,1997,13(3):157[6]顧起宏,朱美玲.38例兒童外傷性眼內炎的臨床分析.眼科新進展,2004,24(2):158.

查看全文

復雜刮宮臨床案例解析

刮宮術分為診斷性刮宮和治療性刮宮,但對異常情況下復雜性刮宮,常常需在影像學監護下進行,方可保證安全、有效。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2007-01—2011-01,我院在B超引導下進行復雜情況下刮宮術121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21例中診斷性刮宮13例,年齡58~71歲,均為絕經后門診診斷性刮宮困難患者;治療性刮宮108例,年齡19~34歲,其中人工流產≥3次刮宮后仍有宮腔異物者21例(外院轉來15例,本院門診患者6例),引產后胎盤胎膜殘留者38例,人工流產時子宮穿孔仍有異物者3例,足月產后<2周發現胎膜殘留者34例,剖宮后<4周發現宮腔異物者13例,剖宮產術后<2周發現宮腔大量積血者2例。

1.2方法

(1)術前常規測體溫,查血、尿及陰道、宮頸分泌物常規,篩查HIV。對有發熱或陰道、宮頸急性炎癥者,對癥處理恢復正常后進行手術。(2)常規消毒外陰、鋪無菌巾、放置窺陰器。在B超引導下順宮腔曲向依次擴張宮頸至容7號或8號吸管,避開剖宮產切口等危險因素,將吸管清晰放置于宮腔內有異物回聲處進行刮宮至異物回聲消失,不必盲目對整個宮腔進行掃刮。(3)術后常規口服甲硝唑片0.4g,3次/d,連服3d預防感染;術后1周、5周時復診,做B超和婦科檢查了解子宮復舊與月經情況,排除宮頸、宮腔粘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