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23:07: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庸思想行政啟迪綜述

一、反對“過和不及”

在《論語•先進》篇中,孔子闡述了把事情做過了頭,或達不到火候兩種相反的狀況,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則,不能恰到好處。在《論語•子路》篇中,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笨梢?,孔子認為過與不及都不可取的,因為二者都背離了“中”。在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中,只有適中才是最好的?!斑^”和“不及”就是孔子所說的“兩端”,它們同樣都是不好的。在孔子看來,過,猶不及,兩者是等價的?!斑^”、“不及”可以劃上等號,這是放在“中”的標準下來說的,這種將“過”與“不及”等同起來,認為它們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際關系及事情的處理,這是中庸思想的一個典型體現。現代領導者在權力的掌握和運用上不能使權力過于集中,也不能過于分散,盡量避免“過”或“不及”兩種錯誤傾向。因為決策權過于分散容易出現目標沖突、各自為政的現象;而在管理方面工作量又比較大,需要整體把握,適當放權。所以領導者對于決策權要相對集中,對于管理權則可相對分散。領導責任就是領導職位所賦予的任務,也可稱之為職責。責任比權力能較本質地反映出一個領導者的“官品”。

同時,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權力和責任成正比例關系,責任是一個制度、法律性的規定,它還與道德相聯系,是一種道德的自覺。法律制度意義上的責任只是出于對人的邪惡的一面而做出的限制,是一種作為基準而存在的最低限度的責任,它對于弘揚真善美的一面來說就無法發揮作用。致使領導者僅滿足于履行最低限度的責任,甚至盡可能地回避這種責任,缺乏主動性,甚至促使領導者為獲得個人利益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出現。這是一種被動的責任。道德責任作為法律責任的補充,更是法律責任的提升,并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得到補充。我國傳統的管理理念,是一種通過不斷完善領導者的道德修養來提高其道德責任的。歷史上出現過眾多的主張德治、仁政的政治家、思想家。特別是儒家學派從各個方面對官吏道德做了大量的闡述,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德治、仁政思想。這種德治、德政思想的特點是以人為中心,強調“內圣外王”,以“內圣”為根基,以“外王”為目標,并將道德修養貫徹到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去,以主導人的思想和行為。

二、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焙侮淘谄洹墩撜Z集解》中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本觾刃碾m然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未必都一樣,比如都心懷天下,有的人出仕為官,有的人則教書育人,但由于他們內心都遵守共同的法則,這種“不同”反而可以致“和”;小人雖然嗜好相同,但由于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相爭,這必然會使他們之間產生利益沖突,這種“同”反而最終導致了“不和”。“和諧”、“以和為貴”的“和”文化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中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正是對“和”這一概念的具體闡發。“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昂投煌钡闹杏顾枷氩粌H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甚至也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則和基本條件。“過”和“不及”是我們所反對的兩種錯誤傾向,我們提倡“和而不同”?!昂汀笔敲軐α⒒A上的協調,有條件、有原則的,不是折中主義、調和主義;無原則和條件的隨聲附和叫作“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涌吹搅丝陀^事物或認識主張即存在差別,又和諧共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領導者應嚴格區分“和”與“同”,做到“和而不同”。凡無關原則的小事,重和諧,要協調;凡事關原則性的大問題,就要堅持原則,不應茍同。適中地把握和運用,進行全局性的指揮和協調;不能盲目服從或獻媚、附和,違背客觀事實,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提出不同的建議?,F代領導者在其管理活動中,可以借鑒中庸“和”的思想,提高其管理協調能力。以幫助領導者用來協調、調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孔子說“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作為管理者,多與屬下接觸,關心其工作生活,愛惜、激發其才能,上下一心,這樣的組織又怎么會傾呢?解放后,人們對的個人崇拜達到了頂峰,甚至出現了“兩個凡是”,后,又對其全盤否定,在這種情形下,鄧小平提出了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思想的著名論斷,引領了新時代“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昂投煌币馕吨¢L補短、求同存異、時時處處持寬容的態度,是一種可以選擇的藝術化的溝通策略。在糾紛處理時采取調停的辦法,在合作時采取共贏的主張,在學習與交流時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等等。現代領導者應借鑒儒家德政思想,不斷增強道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力及自身的道德修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廉潔奉公,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要經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前,人類正快速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領導者要經受的考驗也越來越多,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日益復雜。因此,現代領導者若要符合新時代對領導者的道德要求,就應要不斷地學習鉆研最新的科學技術。

查看全文

內在邏輯中庸思想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內在的邏輯:“尚中”是中庸的邏輯起點,“時中”是中庸的內在本質,“中正”是中庸的規范準則,“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標。“尚中”的基本內涵是“無過無不及”,“時中”的基本內涵是“無可無不可”,“中正”的基本內涵是“禮義”,“中和”的基本內涵是天人和諧之美。其中,“尚中”觀念為傳統所固有,為孔子所繼承。“時中”、“中正”及“中和”的觀念是孔子對傳統“尚中”觀念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關鍵詞:中庸、時中、中正、中和

TheInheritLogicalityofConfuciusTheoryof“TheMean”

Abstract:Confuciustheoryof“TheMean(Zhongyong)”hasitsInheritLogicality,(Zhongyong,usuallytranslatedas“TheMean”,meanstoattainduemeasureanddegreeandtoavoidextremes.)theauthor’sviewpointcanbesummarizedasthefollowingfourpoints:

First,thelogicalstartof“theMean”theoryis“Shangzhong”,(whichmeanstolaygreatstresson“theMean”always.)Theessenceof“theMean”is“Shizhong”,(meaningtoadheretotheprinciplesof“theMean”allthetime.Thiscanalsobeexplainedas“toseizetherighttimeandattainduemeasureanddegree”.)“Zhongzheng”isthe“canon”of“theMean”,(whichmeanstofollowtheprinciplesof“theMean”inaccordanceofthemornsofthesociety.)“Zhonghe”,(meaningtoattainahighlyharmoniousstate,)istheidealtargetofthetheoryof“theMean”.

Thebasicconnotationof“Shangzhong”is“nottooverdoandnottounderdo”or“nomuchandnoless”.“Shizhong”means“nothingwrongandnothingrightbecauseofthatjudgementtoathingvariesatdifferenttime”.“Zhongzheng”is“proprietyandrighteousness”.“Zhonghe”ahighlyharmoniousstateofthenature.“Shangzhong”isaconceptbelongingtotraditionaltheoryoriginally.Andtheconceptsof“Shizhong”,“Zhongzheng”and“Zhonghe”weredevelopedfromthe“Shangzhong”byConfucius.Theseconcepts,whicharethemajorpartof“theMean”theoryofConfucius,hadgreatlyenrichedandexpandedthetheoryof“Shangzhong”.

查看全文

低碳建筑中庸之道

一、低碳與我們的中庸態度

1.1氐碳建筑必要性

低碳建筑必要性碳基能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之一正在全球范圍導致一場關于二氧化碳過量排放的環境危機。為了應對這場危機。低碳概念被提出用以提倡減少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據IPCC(2007)報告中統計,200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6.7%,其中化石燃料使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占人類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6.6%。[1而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幾乎占到了50%。在我國每建成1mz的建筑.釋放出的碳約有0.8噸,而每年建成的近2O億ITI。圓在建筑中引入低碳策略從此顯得格外重要。

2.能耗與中庸態度

人類的一切建設活動都是能耗的。建筑活動從其本質上來說就是在破壞大自然。但是人類文明不允許我們回歸到風餐露宿的原始社會。真的存在對環境完全沒有污染。零能耗的建筑嗎?筆者認為沒有。所謂的零能耗只是將能耗降到可能的最低,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能耗的聚集群,每一筆經濟代價都有可能成為別處能耗的代價。建筑活動與我們的環境存在著看似對立的矛盾。馬克思曾告訴我們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矛盾的普遍性。事物整體被推動在矛盾中向前發展。如何調和矛盾,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觀點。面對云云種種的世界,中國古人用中庸的方法來處世,解決問題。中庸之道被認為傳統儒家修行的法寶。是由孔子提倡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養以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說的是人生行事,應該把握一個“度”,既不過分,也無不及,不好高騖遠。對待事物不偏激,不走極端,不浮躁冒進,以中為貴,以和為美。I鋤進入時髦“低碳時代”,對低碳的討論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高排碳量的建筑行業也在進行著激烈的討論。各種各樣的節能設計方法接踵而來。不可否認。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還不明白低碳是怎么回事。當每一次大浪潮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客觀的看待問題。

二、節能建筑、綠色建筑與低碳建筑

查看全文

中庸思想對平面設計的啟示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國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中庸思想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它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仍有其借鑒意義和現實意義?,F代平面設計作為宣傳、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已然不可或缺。中庸思想所表現的有度、適合、適中等可以為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提供一些設計思路和啟示。

關鍵詞:平面設計;中庸思想;適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如果想獲得良好的市場份額,利用平面廣告宣傳提高知名度是不可忽視的一種選擇。平面廣告設計更加直觀、快速地讓消費者了解到宣傳廣告信息。平面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學科,在其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文字、色彩、圖形之間是平面設計的基本元素,好的設計作品是將這些基本元素進行合理的把握、比例關系的協調控制,完成良好的視覺傳達過程。中庸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蘊藏著豐富的哲理,閃耀著獨特的思想火花,作為傳統思想,對于個人的發展,社會秩序的建立都有其現實意義,對于現代平面的設計也可以為其提供一些啟示,為設計平面作品提供設計思路。

一、中庸思想的概述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思想,貫穿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有關“中庸”的內涵,由于時代的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思考的出發點不同,學者們對于中庸思想的理解與把握也各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孔子在《論語》中最早提出了“中庸”這一概念,即“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中庸是作為一種道德,一種至高的道德,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他并沒有對其作具體的解釋,但是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體現出要求堅持適度的原則,同時要“時中”,并認為要想踐行中庸之道,必須時刻堅持適度的原則。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中說到:“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梢酝ㄋ滓椎膩砝斫?,就是要以人的內在要求(人性、本心)為出發點和根本價值取向,在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尋求“中道”,也就是使人的內在要求,在現有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下,得到最適宜、最恰當、無過與不及的表達與實現。現代人對“中庸”內涵的理解更是各有千秋,其主要觀點體現在:第一,追求事物都處與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第二,把握好“度”;第三,把握住中和、適度、適中、時中;第四,適宜、適合、合乎一定的標準。

二、中庸思想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示

查看全文

中庸之道和諧管理文化論文

[摘要]置身和諧社會構建的現實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有效培植和諧管理理念。中庸之道是儒家推崇的處世智慧,其實質以朱熹的話說是把握兩極之間“恰好的”和諧智慧。儒家以中庸為基本原則,對人與自然、與他人、與自身這樣三重關系所給出的三大命題,即天人合一、人我合一、欲理合一,充分體現了其“恰好的”和諧管理智慧。它對如何打造和諧企業給出了非常具有“實用理性”的價值指引:天人合一作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狀態是達到“天人和諧”的境界,它是現代企業追求和諧管理的基本決策原則;人我合一作為人與他人關系問題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狀態是達到“致中和”的和諧境界,它為現代企業追求和諧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管理倫理原則;欲理合一作為人自身內部欲望與理智關系問題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目標是達到“中行”的內心和諧狀態,它為現代企業經營者提供了最基本的修行原則。

[關鍵詞]中庸之道;平衡智慧;和諧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和諧發展對社會和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當今,中國企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因素,諸如環境污染、誠信缺失、商業賄賂、忠誠度匱乏,以及生產安全等問題,極大地困擾著我們市場經濟的有序運作。因此,置身和諧社會構建的現實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有效培植和諧管理理念。這是我們討論和諧管理問題毋庸置疑的現實語境和邏輯前提。

企業和諧管理理念的生成途徑顯然是多維的,但是,對傳統文化中和諧思想和智慧的繼承與發揚應該是我們在營造企業和諧管理文化過程中必須著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事實上,正如許多學者已經論述過的那樣,以儒家為“道統”的傳統文化為我們今天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供了諸多東方式的智慧啟迪。

本文擬從儒家中庸之道的當掘角度對和諧管理問題作一論述。

查看全文

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政體思想分析論文

摘要:亞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倫理思想導出與之相對應的政體思想。這一中庸的政體思想建立在中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之上,混合了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這兩種特質,注重平衡、維護正義——這一點體現在政體的選擇、建立、維持、延續等各個方面,強化公民教育,這樣建立起來的政體就是亞氏最為推崇的共和政體。亞氏的中庸政體思想影響深遠。后世政體研究與政體發展莫不源于亞里士多德。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中庸政體中產階級共和調查研究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提出了兩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觀點。其一,國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長、演化和創造。即從為滿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見所設立的家庭,到由多數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亞氏視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后的階段的國家。其二,國家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生殖與生存,而在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繁榮。國民的幸福,當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實現,所以,在亞氏看來,國家是有其高尚的倫理目的的。他所謂的國家,不是單單希圖共存的團體,而是向著美善精進的那種社會生活。質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強烈的倫理目的,構成了亞氏審視國家的獨特視角,也是其對政治學的兩大貢獻。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亞氏的政治學并非一種獨立的科學,而是為完成其倫理學起見的輔助科學。[1]

誠然,為完成這一學科構想目的,單單只是完成從倫理學到政治學的過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政治學內部進行構想與慎思。亞氏思慮的是,為完成其倫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需要什么樣的政治思想?政體如何構建?什么樣的政體是理想的政體?理想政體如何維系?其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亞氏在構思其政治思想與政體理論中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就是,亞氏對后世政治學的影響何在?其要義何在?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求解,構成了本文的運思邏輯。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多處闡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亞氏的中庸政治思想來源于其倫理學巨著《尼格馬科倫理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

查看全文

紅色娘子軍電影中庸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謝晉電影是在新中國的政治意識形態起主導作用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但特殊的是,謝晉電影繼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內涵?!都t色娘子軍》中吳瓊花和洪常青之間的愛情關系在敘事表層的被刪節和在影片深層牢固存在這個事實、謝晉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內涵、謝晉電影對各個時代的藝術政策的實施,均表現出了一個典型的中國本土導演對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解和應用使得謝晉成為一個用電影負載和闡釋“中國”文化的導演。

【關鍵詞】謝晉電影/《紅色娘子軍》/儒家文化

一、重讀《紅色娘子軍》愛情戲的缺席

一直以來,評論者都認為《紅色娘子軍》是一部被刪除了愛情戲的電影,并為這部電影中愛情戲的被刪除抱憾。本文認為,《紅色娘子軍》中的愛情戲是以一種隱秘的方式堅實地存在著并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的。

1954年,謝晉和林農聯合導演了倡導自由戀愛的《一場風波》;1957年,謝晉獨立執導《女籃五號》,主人公林小潔和陶凱也是自由戀愛的一對,展示兩個積極進取的普通青年之間戀愛關系的那些情景,都非常有生活的質感。但是這樣好的生活的質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涉及男女戀愛關系的可能性,很快就被扼制了。因為接下來的《紅色娘子軍》(1961)和《舞臺姐妹》(1964)都并不是在寫普通人的“真情實貌”:①吳瓊花和竺春花都是英雄,她們在影片中的地位,都是一個團體的領袖,比如吳瓊花之于娘子軍連,竺春花之于當時的上海越劇界;她們的故事都是傳奇的故事,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故事;作為正當年的女子,對于她們而言本來應該有最美好的愛情生活,在電影中卻不是被刪節(吳瓊花),就是被忽略(竺春花)。這兩部電影出現的年代,正是中國電影和其他的藝術創造都不許談愛的年代。

查看全文

中庸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和諧;中庸;和諧思想

[論文摘要]中國古代的和諧思想源遠流長。《中庸》傳統的和諧思想在安邦治國、維持社會關系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天人合一思想對今天我國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古代的和諧思想源遠流長、意蘊深遠,而《中庸》中就包含著這種和諧思想。重新審視《中庸》中所包含的和諧思想,積極發掘這一思想的當代價值,對于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古時的“和諧”,“和”與“諧”同義,而“和諧”則是以“和”的范疇出現的。如:《說文解字》曰:“和,即相應也”。《國語·鄭語》記載:西周太史史伯與鄭桓公談論“興衰之道”,云,周幽王必將衰敗,西周將要滅亡。而其“必弊”的原因是“去和取同”。在史伯看來,“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這里強調了事物是多種因素的集合,它們相互依賴、協調而組成新的事物,達到和諧的效果。所以,“和諧”內在地包含著多樣性、差異性、矛盾和沖突,但最終會達成更高層次的統一協調。同時,史伯認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一種聲音無法揍出美妙動聽的音樂,一種味道如何做出令人回味的佳肴,惟有和諧共處,才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最佳狀態,也就是“同則不繼”[1]。

查看全文

孔子美學思想藝術審美觀分析

摘要:文章著重從中庸之道,盡善盡美及藝術的功用來淺述孔子的藝術美學思想。中和正誠,志道據德,合中和之美。內修外化,克己慎獨,達盡善盡美之境。依仁游藝,詩意棲居,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修己安仁,素位而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兮”,亦如孔子美學思想的詩意表述,如簫韶之樂,似南風而至。

關鍵詞:中庸;盡善盡美;藝術功用

一、孔子審美尺度:中庸之道

《論語?雍也》載:“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中庸乃至高德行,人們很少能夠長久的實行它?!墩撜Z?為政》開篇講“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儒家講求以德治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圣外王”。而德的至高訴求在孔子看來,君子要講求中庸之道。中庸在儒家思想中可見之一斑??鬃鱼∈刂杏怪?,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白訙囟鴧枺幻?,恭而安”是孔子氣象的寫照,是中和之美孕化互容彰顯出來的人格魅力于一身的共存?!熬又溃M而隱”。君子所操守的中庸之道,廣大無涯且精微奧妙。如《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中庸之道不好把持,“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所以孔子有“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的感慨。正心,篤行,上下而求之,任重而道遠。孔子追求“君子素其位而行”的藝術人生哲學?!坝械绖t見,無道則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中和庸常,“過猶不及”。虛靜淡然,不偏不倚。樂天知命,“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恰如孔子所云:“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素位而行,處之泰然?!吨杏埂酚醒裕骸跋才分窗l,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1]。達到了“中和”之境,天地萬物才各行其位,素位而居。關于中庸,程頤先生詮釋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宋朝大儒程伊川看來,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鬃右恢臂`行著中庸思想,把中庸作為評判君子的一個標準。夫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君子“擇乎中庸”,時刻以虞舜為自我度量的尺度。在他看來,虞舜“斯以為舜乎”的原因在于“舜好問而好察彌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鬃拥闹杏顾枷胍褍然谧陨?,是藝術的人生修身哲學?!皽亓脊€讓”集孔子于一身,給人以“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感。是君子之為君子的藝術人生哲學的審美尺度??鬃拥闹杏怪?,也影響著其政治理想??梢哉f,夫子的政治風俗理想境界就是在秉承中庸之道的一個審美的境界?!墩撜Z?先進》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談論自己的政治理想。對于子路的回答“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其勇,且之方也”。夫子哂之。對于冉有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俊君子”,公西華的過謙之語:“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孔子皆不以為然。當曾皙說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2]。據王充《論衡?明雩篇》記載:“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魯國當時通用周歷,周之四月,正是夏歷二月,天氣尚寒,如何行浴?《水經注?沂水》篇述,雩是雩禮,求雨的祭祀活動,舞雩是用跳舞的方式求雨。《史記?封禪書》引《周官》曰:“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曾皙所述正為雩禮形制相合。即合乎周禮??鬃铀J同的正是在大自然中通過實踐周禮,詩意的棲居,以達到和諧的社會氣象。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風雅灑脫。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安然澄澈,率性為之。與夫子“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一以貫之。才有了“東魯春風吾與點”的佳話??鬃拥闹杏沟乃囆g人生哲學,也應用到了藝術的審美領域,講求藝術所表現的情感應該是有節制,有限制的,要符合“禮”的規范,須“誠意”,“正心”,君子須“慎其獨也”,“誠于中形于外”。關于“誠”,子思有這樣的論述:“誠也,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做到“誠”,就須修己以敬,敬守勿失,把持萬物之根本,體悟“里仁之謂美”。對此孔子是這樣評價《詩經》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原是《詩經?魯頌?駉》中一句詩:“思無邪,思馬斯徂”??鬃釉诖私栌檬钦f,詩經所包含思想是無邪的,即正誠。合乎禮節,合乎中庸。是中和大美之境??鬃釉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關雎有歡樂但不流于放蕩,有悲哀,但不陷于傷損??鬃又v求藝術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的手段,“《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對此作出了很好的闡述,但要合乎節制,合乎中庸之道,反對過濫的無節制的情感宣泄。主張“喪致乎哀而止”(《論語?子張》),“說之不以道不說也”(《論語?子路》)。哀思,歡愉皆適可而止,即無過份之處,也無不及之處。正如荀子所說,“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荀子?勸學》),要適中而止。秉承中庸思想的孔子倡導“樂則韶舞”。關于《韶》樂,在《孔子家語》中是如此介紹,“《簫韶》者,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韶樂傳承了堯舜禪讓之美德。所對鄭聲則加以批評,“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衛靈公》)?!皭鹤现畩Z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鄭聲濫無節制,攏亂風雅之氣象。孔子重視樂教對安邦定國的重要作用,倡韶樂與孔子所倡導的詩意的中庸的風俗理想所契合。美教化,移風俗,合中和之大美。

二、盡善盡美的藝術審美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孔子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與儒家所倡導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薄案F理正心,修己治世”的擔當意識有關。猶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曾子所言“仕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吾日三省吾身”?!墩撜Z?里仁》中,孔子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鬃拥摹胺辞笾T其身”反躬自省,追求完美的人生哲學,反映在藝術中就是所強調的盡善盡美的審美觀。講求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在的內容善的統一?!墩撜Z?泰伯》中孔子言:“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論語?八佾》又載:“子謂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這是孔子在和魯國樂師討論音樂時闡述的,對音樂演奏全過程的描述。剛開始眾響忽發,前奏給人以盛大之感,接著聲音純正和諧,節奏明快,音樂清亮的展開,最后聲音相尋相續,不絕如縷的尾聲部分。夫子在表面上看是從音樂的外在形式上探討音樂的大美之境,探討藝術的形式美給人帶來的感性的愉快和官能的愉悅,實在探討藝術之本體,探討心性之美,自然純正之美。音樂給人以美的教化,善的完美統一?!白釉邶R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可見之一斑??鬃又谝魳罚非蟮氖歉鼉仍诘木裣硎?,遠遠超過口腹之樂??鬃訉ι貥肥沁@樣評述的,“盡美矣,又盡善也”。韶樂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是“明舜德”,是舜之遺音,歌頌帝堯的圣德,是仁義治天下的典范。韶樂“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內容的“善”與外在形式的“美”達到了完美的統一。而《武》樂則“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武》樂表現的是周武王伐討滅商,以暴力革命取得天下,外在形式雖至美,但謳歌以武力得天下,終非理想之至善。所以孔子愈沉醉于韶樂,追求美善的統一??鬃臃磳Π岩魳穬H僅看作悅耳動聽的鐘鼓之聲,他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載!”(《論語?陽貨》)他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即禮樂之中要包涵“仁”的倫理道德規范。禮樂在孔子看來,只是外在顯現的形式,而“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根本。禮樂核心是正人心,成教化,塑造完美的人性。失去了“仁”,則禮樂只是空殼。此謂“誠于中而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追求美善的統一,追求外在形式與內在思想相一致。這也體現在孔子對“文”與“質”的看法?!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倡導外在禮儀與內在修養相符合??鬃诱J為,一個人缺乏文飾,就顯得粗野,一個人單有文飾而缺乏內在修養就顯得虛浮。只有“文”與“質”相統一,才能成就一個君子。夫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論語?憲問》)。認為有德行的人必出有德之言,而無德者,其言雖巧,亦不足貴。反對“不必有德”的文藝作品,并以“巧言,令色,足恭”者為恥?!扒裳粤钌r矣仁”(《論語?學而》)。同時,他又主張文學作品還必須要有文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要想使文學作品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必須要言之有文。《論語?憲問》中,孔子對寫一個“命令”有過這樣的論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币涍^修飾,潤色,增美其辭,使其文采可觀。可見,孔子對文采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孔子“文質彬彬”的思想,在藝術中強調言辭的外在文飾與內在德行修養相統一,即美與善相統一。

查看全文

孔子思想研究論文

一、孔子思想中的"禮"與"樂"

孔子思想形成的具體來源相當復雜,主要是從歷史文獻和當時社會現實中逐漸形成的。從他所處的戰爭頻繁和"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可以知道"禮"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話題。"禮"是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殷周重"禮",其禮儀往往形成一種嚴格的上下等級威儀和社會的差別意識。其實在夏、殷時代就已經有"禮"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時代的周禮,才形成比較完善的禮樂制度,所以人們一般把周禮作為研究"禮"的一個典型時期。由于孔子對"禮"的推崇,許多學者也因此認為"禮"是孔子的思想核心??鬃右簧家栽姇Y樂教弟子,非常注重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禮"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但是到了后來,"禮"逐漸被人們理解為盲目保守、因循守舊的思想,并且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鎖鏈,所以產生了"吃人的禮教"的說法。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們應該辨證地去認識和理解"禮"的思想。

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認為治人之"禮"要深入人心,必須同"樂"結合,也就是后來我們所說的禮樂相結合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是以"樂"從屬"禮"的思想制度,是一種頗為完備的典章制度。"樂"作為音樂制度,它包括樂縣、舞列、用樂等都有其森嚴的規定,孔子思想認為,禮是道德行為的規范,而樂能調和性情、移風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國家,而禮與樂相結合不僅能維護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等級秩序,更能有效地統治人民。

二、孔子思想的"中庸"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的主要內容并非現代大家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于修養人性,在于人們要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疇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貫穿于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鬃又杏顾枷氲睦碚摶A是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要自覺修養,從而達到像美好的天一樣的理想境界。"中庸"思想的實質就是規范人們的活動行為,試圖在禮壞樂崩的春秋末期中重建理想中的周初文明,恢復長幼有序、上下有別的社會秩序。

中庸之道是孔子集前人尚中貴和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個其重要的代表思想,他主張將中庸發展為認識和對待世界、探究和處理思想情感行為以及各種事物的合乎實際或一定標準的原則和方法的哲學范疇。他把"和"看作一種最高的價值,為了保持"和"的境界必須保持中庸之道。"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凡事都應該采取持中的辦法,而不能走極端,這是實現和的根本方法??鬃?溫而厲,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準則的典范??鬃拥闹杏顾枷氩粌H對仁、禮有深刻的影響,而且滲透到他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文化觀等各個層面??鬃泳褪且灾杏顾枷霝閮群耍瑯嫿ㄆ饎又杏徐o、靜中有動的儒家學說體系。但是《中庸》中儒家極力主張等級社會,無論處于富貴,貧賤,夷狄還是患難的地位,就要嚴格按照這些地位的要求行事,這顯然違背人性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所以,我們在看待"中庸"思想時它時一定要慎重,要辨證地去分析和把握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