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16:17: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豬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研究
摘要:在規模化養豬場中,養殖保育豬是一種很特別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價值,豬的生長發育取決于規模化豬場的養殖技術,由于其重要程度,在很大方面上決定了養豬場的利益問題。保育豬的養殖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養殖技術的優良與否,間接決定了保育豬的生長發育,也決定了對保育豬的養殖效果,最終會決定豬肉的好壞。因此,選取優良的養殖技術對保育豬進行養殖,能在保育豬的生長發育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下文即探討規模化豬場關于保育豬的養殖技術。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探討
養殖業中的養豬業是一種高收益產業,并且得到了社會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這一高收益產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在現今社會中的大多養豬場中,養殖技術還不夠成熟、完善,缺少相關的科學依據,使得保育豬的生長發育受到了消極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幼豬死亡,這對養豬場的負責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研發出科學的、合理的養殖技術對于養豬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1提高保育豬養殖的飼料管理水平
飼料管理是養殖保育豬過程中被極其重視的一個過程,特別是在養殖保育豬的時候,要科學的管理保育豬的飼料喂養。根據保育豬在生長發育、體重、年齡上的不同,要制定不同的喂養方案,并且要根據豬的發育情況進行喂養上的變化,科學合理的對其進行喂養。在換料方面上,也要根據豬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更換,第一次進行更換的時候,換掉其中25%,第二次進行更換的時候,換掉其中50%,最后一次進行更換的時候,換掉所有的飼料[1]。適當時間的換料會漸漸使保育豬習慣更換之后的飼料,能使保育豬更好的發育。在進行飼料管理時,也非常重視飼料的保存管理,飼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經常檢查飼料是否出現變質問題,對存放飼料的槽也要進行清潔、消毒,避免保育豬感染病菌。此外,在用水方面上,要格外注意衛生,優質的水源能夠使豬更好的吸收飼料。使用的水源除了要保證安全、衛生以外,也要保證豬的舒適程度,選取溫水對其進行喂養,對豬的飼養、發育、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2]。對保育豬進行營養的補充時,適當的加入一點維生素,能更好的促進保育豬的生長發育。
2提高保育豬養殖的免疫管理水平
養殖豬場防范母豬便秘方法
在養豬生產中,母豬發生便秘和不食的現象比較常見,特別是妊娠母豬,便秘會使其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廢絕,引起死胎、流產、難產以及產后無乳癥等。
一、發病原因
1.飼養管理不當,長期飼喂含粗纖維過多的飼料,并且所喂飼料不衛生,混有泥土、沙石、雜質等。
2.飲水不足、突然更換飼料等也會誘發本病。
3.母豬如患豬瘟、藍耳病、豬丹毒、感冒等傳染病或寄生蟲病,也會誘發本病。
二、臨床癥狀
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要點
在規模化保育豬的養殖過程中,采用科學的養殖技術能夠大大提高保育豬的生長質量,主要就是通過加強保育豬的飼養管理、營養管理以及免疫管理等幾種方式來確保保育豬的生長發育,促進養殖業的進步發展。
一、保育豬的飼養管理
1.確保飼料質量。養殖戶必須要嚴把飼料質量關,保證飼料的采購正規,儲存得當,投喂之前也要進行二次檢查,確保飼料質量。
2.加強營養管理。在保育豬的飼料中添加營養物質可以保證保育豬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再者,由于保育豬日齡的不同,其消化能力也不同,加強營養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飼料轉化率,為保育豬的生長發育提供保障。
3.保證飲水。一是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為豬群提供溫水,尤其是仔豬或者剛進入豬群的保育豬,溫水能夠促進其消化能力的提升。二是要保證豬群的飲水量,應保證其飲水充足,也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以及抗生素,以提高豬群的抵抗力,防止疫病的發生。
二、豬群管理
規模豬場生物安全狀況調查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豬場選擇。1.1.1發病場。選取遼寧省內的有代表性的2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豬場。1.1.2非發病場。選取遼寧省內56個規模豬場或飼養大戶,其中種豬場22個、商品代場34個,分布于14個地級市28個縣市56個鄉鎮。飼養模式大部分為自繁自養,只有個別場從外場購進仔豬進行育肥飼養。1.2調查方法和內容。通過現場訪談與問卷調查,完成遼寧省內發病和非發病豬場的生物安全情況調查,結合公開發表文獻資料[2]開展分析,了解各豬場基本養殖情況、生物安全管理情況,具體包括養殖場分區、布局、人員、物料、豬只進出、車輛、風險動物、生產、防疫管理等內容。1.3數據處理。將調查數據錄入MicrosoftOffice2010Excel軟件,對其進行整理、保存和分析。
2結果
2.1疫情豬場。2.1.1遼寧省沈陽市首例疫情豬場。2018年8月3日發現疫情時,該場存欄生豬336頭,死亡2頭;該豬場生物安全條件較差,緊臨交通流量很大的鄉級公路,場區周邊沒有圍欄,運豬車輛和人員均可隨意進入場區;場內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場區出入口等處沒有設置消毒池;場區內沒有分區,沒有劃分凈污道,沒有出豬臺;該場用廢棄酸乳和泔水喂豬,在場區靠近鄉級公路位置有一直徑約3m的大鍋,用來盛裝廢棄酸乳和泔水;場內共有3排豬舍,每排豬舍大約有10個豬圈,發生疫情的是第3排豬舍,調查時存欄的47頭豬全部發病死亡。2.1.2遼寧省某大型規模豬場。2018年10月報告發生疫情時,該場產房存欄母豬32頭,死亡9頭,妊娠舍存欄母豬70頭,死亡2頭;豬場周邊以平原為主,小丘陵為次,地形起伏不大;場內未嚴格劃分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場內道路未設置凈道、污道;場內飼養員雖有分工,但串舍現象十分普遍;飼料或獸藥銷售人員平時每隔2~3d就會進場推銷產品,車輛和人員進入生產區時沒有采取清洗消毒等措施;疫情發生前,曾有豬販運人員進育肥圈挑選收購生豬;豬場外購運輸飼料車輛的路線、停留地等信息均不清楚;豬場不飼喂泔水,以商品飼料為主,配以玉米、豆粕等;豬場采用自繁自養方式;經林業部門證實,該區域無野豬活動。2.2無疫情豬場。對省內56個無疫情規模豬場開展了生物安全現狀調查,具體統計見表1。2.2.1場內區劃管理及生物安全設施建設。調查的56個場中,實施生產區、生活區等區劃管理的有46個場,占82.14%;在場區、生產區和豬舍入口均建有消毒設施的有31個場,占55.36%,個別場在豬舍入口處也沒有建立消毒設施;場內道路進行凈污道劃分的有46個場,占82.14%;建有出豬臺并投入使用的有47個場,占83.93%。2.2.2人員及車輛管理。調查的56個場中,售豬時內部飼養人員同外部買豬人員有接觸的有16個場,占28.58%,其中有2個場允許經紀人進場挑選生豬,2個場允許外來人員不經消毒直接進場;養殖人員從場外采購生豬產品食用的有7個場,占12.5%;外來車輛可進入場區的有6個場,占10.71%;場區內人員串舍以及工具經常串舍使用的有17個場,占30.36%。2.2.3日常飼養管理。所調查的56個飼養場大多采取人工授精方式進行配種,個別采用本交方式,也有個別豬場僅從場外購進仔豬育肥,但購進時沒有采取隔離措施;有6~7個場沒有建立日常檢查制度和滅鼠、滅蚊、滅蠅計劃,即使有簡單的制度,也不能覆蓋重要的生物安全環節;在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下,所有調查飼養場的消毒制度和措施均執行到位,但豬場飲用水大部分為深井水,沒有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所調查的豬場均沒有使用泔水喂豬。2.2.4防疫管理及疫病控制。調查的56個場均對口蹄疫和豬瘟進行了免疫,約90%的豬場進行了圓環病毒病免疫,約65%的場進行了偽狂犬病和流行性腹瀉免疫,約40%的場進行了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免疫,約30%的場進行了豬肺疫、豬丹毒和豬肺炎支原體免疫,約10%的場進行了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細小病毒、仔豬副傷寒和副豬嗜血桿菌病的免疫;飼養場認為,近幾年豬群死亡與疫病的相關性從高到低依次為豬流行性腹瀉、豬瘟、口蹄疫、圓環病毒病、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副豬嗜血桿菌病;大部分豬場(83.93%)開展了疫病檢測,其中32個豬場(68.09%)由疫病控制機構完成,僅有1個豬場自建有實驗室,其他的均由第三方或疫苗生產廠家負責檢測;大部分飼養場的病死豬由當地無害化處理中心負責處理,個別小型豬場自行采取深理的處理方式。2.2.5生物安全及非洲豬瘟知識掌握。從重點調查的易感動物、感染途徑、臨床癥狀、滅源方式的掌握情況來看,飼養場對易感動物和傳播途徑的相關知識掌握較好,但對臨床癥狀和有效的滅源方式相關知識掌握較差。
3分析與討論
有研究[2]分析表明,我國各類生豬養殖場戶40%以上的疫情,以及2000頭以上規模豬場幾乎100%的疫情,是由人員或車輛攜帶病毒傳入引起的;統計表明,非洲豬瘟病毒傳入風險隨豬場規模的增大而提高,運輸淘汰母豬的外部車輛與場內車輛和人員反復接觸,是多數超大型豬場傳入病毒的主要原因。綜合各方信息分析發現,早期發生疫情的省外大型養殖企業具有諸多相似病因[2]。這些疫情豬場都沒有專門的淘汰母豬出豬設施,集中淘汰母豬時,內部運轉車不得不反復與外部車輛接觸,導致外部病毒進入場內,再加上內部清洗消毒設施未能有效運行,最終導致病毒進入母豬舍;病毒進入場內后,隨場內運轉車(可檢出病毒核酸)、獸醫和飼養人員不斷擴散,待最終確診時,疫情已在場內全面暴發。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主體對生物安全的認識也有所提高。但是,非洲豬瘟疫情能在9個月時間內在傳至全國各省份,證明我國豬場的生物安全水平沒能經受住考驗。對有非洲豬瘟疫情史的養豬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現,人員流動、飼料等物資進出、運輸車輛管控、蚊蟲消殺、病死豬處理等是這些養豬場發生疫情的主要風險因素[3]。在上述調查的規模場中,即便是存欄近十萬頭豬的超大規模豬場,也存在內外車輛接觸、外來人員進場、場內生物安全制度執行不嚴等生物安全措施落實不嚴的情況。調查發現,遼寧省生豬養殖業的生物安全水平與疫病防控需要仍然有很大差距。我國傳統散養、放養等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養豬模式仍然存在[3],有的幾乎沒有生物安全防護可言。在當前一段時期內,這些豬場的數量還會占有很大的比例。調查表明,遼寧省未發生疫情豬場在生物安全建設上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最基本的防護隔離硬件設施。有近20%的規模飼養場沒有進行區域劃分,凈道和污道沒有分開,沒有建立出豬臺。嚴格來說,拉豬需設置二次轉運臺,外部拉豬車輛禁止靠近豬舍[4]。約45%的豬場在場區入口處未設置消毒設施。二是日常管理制度執行不嚴或缺乏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在目前的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形勢下,仍然有16%以上的豬場存在人員和車輛的內外接觸,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場進舍等情況;30%的場仍有場內人員串舍和工具串舍使用現象;還有一部分豬場的生物安全日常檢查制度覆蓋不全,執行不到位。三是缺少驗證消毒滅源效果的經驗和方法。調查發現,各飼養場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后,對效果僅憑經驗和效仿判斷。四是疫病防控管理不到位。被調查的56個場中,僅豬瘟和口蹄疫的免疫覆蓋率達到100%,而對目前影響生豬產業較嚴重的疾病,如腹瀉、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免疫覆蓋率仍然不高。疫病主動監測沒有開展,僅僅參與當地獸醫部門的被動抽樣檢測。五是對非洲豬瘟等疫病的知識掌握不全,缺乏專業的風險分析和評估等技術人員。由于遼寧省生豬保險工作開展較好,對病死豬的處理比較到位。調查發現,相關從業人員對生物安全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還處于初級水平。本次調查問卷設計了一個關于滅源方法的問題,反饋結果顯示,答卷人普遍都知道消毒能有效消除病源,但對高溫也能消除病源的認知還不是很清楚;他們在執行消毒時沒有理解消毒的必要性,對消毒藥物的選擇與配制、消毒原理、消毒效果的驗證等問題知之甚少,所以現實中就出現了的流于形式的消毒、頻繁消毒、用原液消毒、酸堿性消毒液同時使用、使用無效消毒藥等問題。當被問及消毒藥性質、消毒程序、作用時間、工作濃度、溫度等技術細節時,他們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因此,消毒流于形式的現象歸因于操作者的“知信行”水平低。在實際中,這種情況還表現在免疫、日常管理、病死動物處理等方面。所以,相關從業人員缺乏生物安全意識和知識是生物安全防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豬場消毒方法及操作研究
消毒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其目的就在于消滅被傳染源散播于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疫病的蔓延。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疾病的發生率也不斷上升,消毒成了集約化豬場控制與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當前規模化養豬場的消毒方法和操作進行簡單介紹,僅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消毒的種類及方法
1.1消毒的種類
消毒的種類分為預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兩種。
(1)預防性消毒是指在未發現傳染源的情況下,對場地、用具、豬欄和飲水等進行定期消毒,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2)疫源地消毒是指對有傳染源存在的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疫病向外傳播。疫源地消毒又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兩種。隨時消毒是指及時殺滅并消除由病豬體內排出的病原體;終末消毒是指解除隔離、痊愈或死亡豬只后,對其原場地的消毒,以期將傳染病所遺留的病原微生物徹底消滅。
小議豬場養殖效益的提升策略
建造良舍
為豬只成長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是提高豬場養殖效益的基礎。豬舍做到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無雜味,陽光充足,溫度適宜,減少噪音刺激,溫度冬季一般18~22℃,夏季為10℃左右即可。每頭豬占面積:仔豬0.4m2、肥豬0.5~0.8m2,舍內相對濕度保持60%~80%。這樣才能保證豬只成活率,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選購優良品種豬育肥
選購優良品種豬育肥是提高養豬場效應的關鍵。豬品種好壞,直接影響生豬的生長,因此養豬場入欄仔豬育肥時,要嚴格把關,選購優良品種,目前優良豬常見有約克夏、長白、杜洛克。
強化飼養管理
保證豬只健康成長,是提高豬場效益的有效手段。一是場區分布合理,降低建設投資;二是飼養管理水平要均衡,促進生豬生長;三是抓好妊娠母豬管理,爭取多產仔、產壯仔;四是及時淘汰殘豬,減少飼料浪費,從而提高養豬效益。
養豬場調查報告
近來,我鎮陸續收到市民反映養豬場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百姓生產生活的舉報。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專班對其調查核實,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該養豬場位于鎮場鎮規劃區范圍內的通達南北街,人口密集區,業主:(電話:),始建于2013年。今年4月5日,市、縣環保執法大隊現場處理鎖定養殖頭數98頭。現存欄生豬68頭(其中大豬39頭,小豬29頭)。
二、存在的問題
該養豬場無任何養殖手續,無環評手續,無糞便處理設施,糞水臨時收集于收集池,但糞水產生的惡臭氣體,造成空氣污染,影響居民生活,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
三、處理情況
小規模豬場生豬疾病預防與控制方法
摘要:安徽省生豬養殖規模持續擴大,開始向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提升了生豬產品產量,滿足了市場上對于優質生豬產品的需求。小規模豬場雖然已經改變了傳統的粗放化管理模式,但是在日常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不合理之處,增加了生豬疾病出現的幾率,影響了豬場的經濟效益,應當重視做好生豬疾病防控工作。
關鍵詞:安徽省;小規模豬場;生豬疾病;預防控制
安徽省是國內生豬養殖大省,近年來重視針對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積極培育良種繁育體系,推進安徽省向著生豬生產強省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助力。規模化豬場是當前生豬養殖的主要發展趨勢,根據養殖規模可以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規模化豬場,其中小規模豬場為年出欄3000頭以下的豬場,在豬場中小規模豬場占比較高。雖然和大中型豬場相比其養殖規模較小,但是生豬養殖管理工作也較為繁雜,在養殖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科學的現象,引發生豬出現各種疾病問題,從而影響養殖效益的提高,給生豬養殖行業帶來了安全隱患問題。
1安徽省生豬養殖現狀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其中生豬養殖是其發展過程中所關注的重點,2021年末生豬存欄1582.5萬頭,和2020年相比增長11.5%,其中能繁母豬增長10.9%,生豬數量和養殖規模有所擴大。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生豬養殖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安徽省針對生豬養殖提出了多種優惠政策,力求能夠建設規模化科學化、生豬養殖體系,滿足市場對于優質生豬產品的需求。2019年,針對種豬場以及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提供短期貸款支持以及信貸擔保服務,為豬場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針對存欄50頭以上的養殖場提供了資金補貼,包括新建豬舍補貼、規模養豬補貼以及能繁母豬補貼,加快了小規模豬場的發展速度,解決了小規模豬場在資金方面存在的問題,完善小規模豬場的設施體系。由此可見,安徽生豬養殖開始向著高效、環保、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省內高度重視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情況。
2小規模豬場常見生豬疾病類型
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探索
在規模化豬場中,保育豬的飼養管理一直是養殖工作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不僅會影響豬群的生長狀態,還能影響豬場的未來發展。因此,規模化養豬場必須根據保育豬的生長特點來制定適合的養殖方案,并且要不斷探索養殖技術要點,以此來提高規模化豬場的經濟效益,保證養豬業的長遠發展。本文根據保育豬的生理特性,從保育豬的飼喂、飲水、調教以及保育豬群的圈舍管理、分群管理、疾病防控、藥物保健等方面進行了探究,為飼養保育豬提供可行性意見。
1做好飼養工作
1.1保證喂養工作
保育豬的科學飼養是保育豬飼養工作的基礎,相關技術人員要根據養殖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保育豬的飼料。同時,還要保證飼料的質量,飼料變質或發霉會導致保育豬出現腹瀉、腸胃功能紊亂、食欲不振等,嚴重的還會傷害保育豬的免疫系統,直接導致其死亡。因此,對于飼料的采購、儲藏及喂養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控,飼養人員要定期對倉庫內的飼料進行檢查,避免飼料出現變質。
1.2保證飼料營養
要提升保育豬的整體質量,就要保證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全面均衡,對于飼料的搭配也要進行科學規劃。飼養人員可以根據保育豬不同的生長情況,來配兌不同成分的飼料,例如:對于消化不良的保育豬,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些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來改善保育豬的腸胃功能。同時,科學的飼料配比還能增強保育豬的免疫能力,保證保育豬營養充分,進而達到增加保育豬體重的目的。
養豬場排水與污水處理措施
摘要:隨著養豬業規模的增大,豬場的糞污積聚也越多,如何處理糞污,不對環境產生污染,成為畜牧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筆者根據安龍縣的養殖情況,對養殖場的排水和污水處理措施做了詳細的闡述,和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養豬;排水;污水;處理
規模化養豬場,飼養規模大,每天排出的糞尿數量很大,而且日常管理所產生的污水很多。據研究報道,每頭豬一天的糞尿量和體重的比例在1:20-9:100之間,因此,合理的設置養豬場的排水設施,將污物和污水及時清理,是防止舍內潮濕和保持良好的空氣衛生狀況的重要措施。同時糞尿和污水又是良好的有機肥料,盡快地將其排出舍外并貯存起來,對保證肥效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規模化養豬場的排水設施
養豬場的排水設施因畜舍的結構、飼養管理方式的不同,對其要求也不一樣。目前,養豬場常用的排水設施有兩種類型:傳統式和漏縫地板式。1.1傳統式的排水設施。大多數的養殖戶采用此種排水設施,主要是依靠人力清理糞尿,一般由排尿溝、降口、地下排出管及糞水池組成。豬舍的地面向排水溝稍微傾斜,以利于污水的排出。糞水池一般設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其容積和數量要根據養豬場的規模、污水貯存時間來確定,容積一般在20~30m3之間。還要注意,糞水池要遠離飲水井,以免污染水源。1.2漏縫地板式的排水設施。隨著養豬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有些養殖場采用漏縫地板式的清糞系統,提高勞動效率,節省人力資源。漏縫地板式的排水設施包括漏縫地板和糞溝兩部分。漏縫地板也就是地板上有很多的縫隙,糞尿可以通過這些縫隙流入糞溝,地板上少量殘留可以用水沖洗。漏縫地板的板條、縫隙要根據豬的體重不同有所不同,如22~45kg的仔豬,板條寬度一般為10~15cm左右,縫隙的距離為3cm左右。漏縫地板可以用多種材質制成,有木制、混凝土、金屬、塑料等材質的漏縫地板,每種材質,各有優缺點,木制的容易破損,使用年限短,而且不很衛生;金屬的容易被腐蝕,生銹;混凝土的比較經濟,便于清洗,使用年限也較長。塑料的耐腐蝕,易清洗,也是比較適合的材質。糞溝位于漏縫地板的下方,漏縫地板的長度和寬度決定了糞溝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全漏縫地板,糞溝和地板的大小大致相同,局部漏縫地板,就設成局部糞溝。糞溝清理糞便多采用機械刮板清糞和水沖兩種方式,機械刮板清糞省水,但是刮板易腐蝕,不耐用。水沖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的設備,但是使用的水量大,糞便加水稀釋,對其處理和利用比較困難,附屬設備的投資較大,管理也較麻煩,造成環境污染的危害也大。為了節約用水,可以采用循環式水沖的方法。
2污水處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