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09:28: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資產負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綜述保險資產負債防范思考
摘要:本文重點闡述了我國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管理的現狀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保險業;資產負債;對策建議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主要指由于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程度不同,造成資產負債在總額和時間結構上存在缺口,導致保險業清償能力不足的風險。而資產負債管理則是針對保險業存在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同時結合資產風險、定價風險及其他風險的相關性,在參考整個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下進行綜合分析,并達到預測和控制企業整體風險的目的,為企業總體目標提供決策依據。
在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其結構與一般企業是相同的,都是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但其資產與負債方的具體構成卻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其中的各種準備金尤其是各種責任準備金成為保險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這是由保險業經營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保險業所承擔的保險責任決定了其在將來必須做出償付,因此當前所收取的保費并不能成為其已實現的收益,而是必須按規定提取相應的準備金以備賠付之用。責任準備金的計提通常是按照賠付和保費收入等價原則,在給定的預定利率和出險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責任準備金通常是確定的,并且各種責任準備金也成為了保險企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保險事故的發生是隨機的,雖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化和投保人投資意向的變化,以責任準備金維持未來償付的平衡關系可能被打破。保險業實際發生的償付資金流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必定影響資產方的資金流向。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通過資產負債的靜態平衡來衡量保險企業某個時點上的財務狀況,而是要動態地觀察和研究保險企業資產負債問題。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外部環境來分析
資產負債匹配管控
一、引言
保險資金運用的本質在于資產與負債的相互匹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對委托人委托資金運用時,必須在同時考慮資產和負債的基礎上進行投資決策,對資產與負債進行整體協調與動態匹配,為資產委托人提供長期穩定的預期收益,滿足委托人的負債需求。所以,為了更加合理運用委托人的委托資金,作為專業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在公司內部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探討的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如何通過對委托人的負債需求分析,結合委托人負債的各項要求和變動信息,做好委托人資產和負債的流動性管理、久期管理以及收益管理,提出資產配置方案。
二、委托人的負債需求分析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工作的前提在于對資產委托人各項需求進行持續跟蹤了解。所以,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定期與委托人的資金運用部或投資部進行溝通交流,主動了解委托人委托資產的收益率要求、負債現金流、負債久期、經營環境變化等信息,在資產配置管理中充分考慮委托人的負債需求,做好委托人賬戶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一)收益率分析
由于不同委托人以及同一委托人不同賬戶的預定利率或保底收益率要求不同,在實際的資產配置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分析委托人資產的業務性質和負債成本需要,特別是委托人為其保險客戶提供最低保障收益的總體情況和分賬戶情況。在制訂投資計劃時,要確保投資組合的收益率能夠滿足委托人的預定利率要求。
資產負債觀確立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進行了比較。結合收入費用觀和資產負債觀的歷史變遷,指出在新的環境下采用資產負債觀的必要性,并對資產負債現在新準則中的應用做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資產負債觀;收入費用觀;會計環境
2007年開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是時下的一個熱點。這次會計改革修改了原有的17個會計準則(16個具體準則和1個基本準則),出臺了21個新準則,基本上構建了完整的會計準則框架,在較大程度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上,由傳統的收入費用觀轉向了資產負債觀,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利得與損失的確認,所得稅核算方法的改變等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一點。
一、收入費用觀和資產負債觀比較
1976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公布的一份討論備忘錄《會計報表的概念框架》中提出了3種不同的會計理念:資產負債觀(Asset-LiabilityView)、收入費用觀(Rev-enue-ExpenseView)和非環接觀(Non-ArticulatedView)。非環接觀認為。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各自獨立的報表,其數據是不需要環接的,這種觀點割裂了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之間的聯系,已為人們所摒棄。時下人們爭論的焦點在于: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究竟應該以資產負債觀還是收入費用觀為指導。
所謂資產負債觀,是指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首先定義并規范由該類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相關資產和負債或其對相關資產和負債造成影響的確認和計量,然后再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收益的確定不需要考慮實現問題,只要凈資產增加,就作為收益確認。在資產負債觀下,會計準則制定重在規范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利潤表成為資產負債表的附屬產物。
保險業增強資產負債監管舉措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主要指由于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程度不同,造成資產負債在總額和時間結構上存在缺口,導致保險業清償能力不足的風險。而資產負債管理則是針對保險業存在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同時結合資產風險、定價風險及其他風險的相關性,在參考整個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下進行綜合分析,并達到預測和控制企業整體風險的目的,為企業總體目標提供決策依據。
在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其結構與一般企業是相同的,都是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但其資產與負債方的具體構成卻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其中的各種準備金尤其是各種責任準備金成為保險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這是由保險業經營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保險業所承擔的保險責任決定了其在將來必須做出償付,因此當前所收取的保費并不能成為其已實現的收益,而是必須按規定提取相應的準備金以備賠付之用。責任準備金的計提通常是按照賠付和保費收入等價原則,在給定的預定利率和出險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責任準備金通常是確定的,并且各種責任準備金也成為了保險企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保險事故的發生是隨機的,雖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化和投保人投資意向的變化,以責任準備金維持未來償付的平衡關系可能被打破。保險業實際發生的償付資金流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必定影響資產方的資金流向。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通過資產負債的靜態平衡來衡量保險企業某個時點上的財務狀況,而是要動態地觀察和研究保險企業資產負債問題。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外部環境來分析
(1)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弱對接。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發展還受到很大的限制,從而導致保險業的資產負債管理缺乏充分的市場基礎,無法實現全面的風險分散。目前的投資結構也使得我國保險業的投資收益遠遠低于國際水平,在已經全面開放的國內保險市場上,投資收益的弱勢讓我國的保險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出現和保險業的不斷發展,我國保險業這種傳統保守的投資結構不但不能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反而加劇了保險資金的利率風險。
(2)投資環境受到限制,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保險投資環境的限制與資金運用渠道的狹窄,導致保險業存在嚴重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我國目前保險業的資金大部分都流向了銀行業和國債市場。雖然這兩年,保險業的投資渠道得到不斷地擴展,并且可以直接進入A股市場進行股票交易。但監管部門同時也對保險業進入這些投資渠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如保險業不能投資在過去12個月內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本身就發育得不完善,提供的金融產品的質量都不是很高。這造成了我國的保險資金在這些投資渠道找不到合適其資產負債特色的投資組合。
近代會計資產負債表探析
一、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格式與內容
1.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資產負債表表示某一企業于某一特定日期之財務狀況,必須羅列該企業該日所有的全部資產,以及全部負債,而二者比較的結果,即為其資本凈值。其中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有賬戶式(俗稱‘丁字式’)及報告式兩種,前者分左右二方,分列資產與財產支配權,以『資產=財產支配權』這一會計方程式為依據。后者分上下兩部,上列資產,下列財產支配權,以『資產-負債=資本』這一會計方程式為依據。以賬戶式為準,現對民國廿八年麗聲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十二月卅一日資產負債表為例進行說明:該公司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和負債兩欄,資產主要收存現金、商品盤存、應收賬款等三項,負債主要收存應付賬款、資本凈值兩項,其中資本凈值又劃分為股本和本期凈利兩項。根據『資產=財產支配權』這一會計方程式,該公司資產總額等于負債與凈值總額。從該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企業所有的資產,并非全部源自出資人的投資,同時也有債權人負債的借入,故資產的來源即為負債與資本,即『資產=負債+資本』,此方程式必然恒等。據上述方程式及借貸記賬法原理,所以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所有資產數列入表的左方,所有負債及資本則列于表的右方。
2.資產負債表內容
根據民國時期會計整體狀況的發展,資產負債表的表頭大致包括企業名稱、報表名稱、編制日期等三項。根據具體編制內容簡略說明如下:
首先,企業的名稱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主體,在登記時須以法定全名顯示,不能用簡稱。
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外部環境來分析
(1)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弱對接。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發展還受到很大的限制,從而導致保險業的資產負債管理缺乏充分的市場基礎,無法實現全面的風險分散。目前的投資結構也使得我國保險業的投資收益遠遠低于國際水平,在已經全面開放的國內保險市場上,投資收益的弱勢讓我國的保險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出現和保險業的不斷發展,我國保險業這種傳統保守的投資結構不但不能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反而加劇了保險資金的利率風險。
(2)投資環境受到限制,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保險投資環境的限制與資金運用渠道的狹窄,導致保險業存在嚴重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我國目前保險業的資金大部分都流向了銀行業和國債市場。雖然這兩年,保險業的投資渠道得到不斷地擴展,并且可以直接進入A股市場進行股票交易。但監管部門同時也對保險業進入這些投資渠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如保險業不能投資在過去12個月內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本身就發育得不完善,提供的金融產品的質量都不是很高。這造成了我國的保險資金在這些投資渠道找不到合適其資產負債特色的投資組合。
(3)資產負債管理技術缺乏應用的數據基礎。由于我國對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很多理論技術也還只是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目前國際上常有的資產負債管理技術有免疫技術,投資組合技術,風險價值技術,情景分析等技術。這些科學有效的技術給國外保險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成效,但在我國,它們卻因水土不服只能做做書面上的擺設。因為這些技術都是建立在長期有效的數據收集和高效的計算機系統建設基礎之上的。我國保險業在近兩年的高速發展中,雖然硬件設施建設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數據收集方面還遠遠達不到研究的要求。2.從內部機制來分析
(1)公司目前的組織體系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大部分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管理部門還是保險公司的內設部門,機構設置過于簡單,還沒有真正實現專業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對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管理在實質上還處于相互分割的狀態,對資產和負債方面缺乏綜合統一的信息獲取渠道和風險測算標準,使得保險業務的市場部門、產品設計部門、精算部門以及投資部門缺乏共同語言來實現有效的溝通。同時,由于沒有專門的風險研究部門,最高決策層缺乏科學的參考依據。隨著投資環境和投資領域的發展變化,競爭的加劇,保險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對公司的組織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重點闡述了我國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管理的現狀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保險業;資產負債;對策建議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主要指由于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程度不同,造成資產負債在總額和時間結構上存在缺口,導致保險業清償能力不足的風險。而資產負債管理則是針對保險業存在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同時結合資產風險、定價風險及其他風險的相關性,在參考整個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下進行綜合分析,并達到預測和控制企業整體風險的目的,為企業總體目標提供決策依據。
在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其結構與一般企業是相同的,都是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但其資產與負債方的具體構成卻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其中的各種準備金尤其是各種責任準備金成為保險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這是由保險業經營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保險業所承擔的保險責任決定了其在將來必須做出償付,因此當前所收取的保費并不能成為其已實現的收益,而是必須按規定提取相應的準備金以備賠付之用。責任準備金的計提通常是按照賠付和保費收入等價原則,在給定的預定利率和出險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責任準備金通常是確定的,并且各種責任準備金也成為了保險企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保險事故的發生是隨機的,雖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化和投保人投資意向的變化,以責任準備金維持未來償付的平衡關系可能被打破。保險業實際發生的償付資金流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必定影響資產方的資金流向。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通過資產負債的靜態平衡來衡量保險企業某個時點上的財務狀況,而是要動態地觀察和研究保險企業資產負債問題。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外部環境來分析
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重點闡述了我國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管理的現狀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保險業;資產負債;對策建議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主要指由于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程度不同,造成資產負債在總額和時間結構上存在缺口,導致保險業清償能力不足的風險。而資產負債管理則是針對保險業存在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同時結合資產風險、定價風險及其他風險的相關性,在參考整個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下進行綜合分析,并達到預測和控制企業整體風險的目的,為企業總體目標提供決策依據。
在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其結構與一般企業是相同的,都是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但其資產與負債方的具體構成卻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其中的各種準備金尤其是各種責任準備金成為保險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這是由保險業經營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保險業所承擔的保險責任決定了其在將來必須做出償付,因此當前所收取的保費并不能成為其已實現的收益,而是必須按規定提取相應的準備金以備賠付之用。責任準備金的計提通常是按照賠付和保費收入等價原則,在給定的預定利率和出險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責任準備金通常是確定的,并且各種責任準備金也成為了保險企業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保險事故的發生是隨機的,雖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化和投保人投資意向的變化,以責任準備金維持未來償付的平衡關系可能被打破。保險業實際發生的償付資金流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必定影響資產方的資金流向。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通過資產負債的靜態平衡來衡量保險企業某個時點上的財務狀況,而是要動態地觀察和研究保險企業資產負債問題。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外部環境來分析
資產負債所得稅處理論文
摘要:本文要試談使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的企業如何應用資產負債表債務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企業所得稅處理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首次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執行,并鼓勵其他企業提前執行,力爭在不久的時間內涵蓋我國大中型企業。《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時確了我國所得稅會計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處理,這與絕大部分企業和上市公司目前采用的應付稅款法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明確了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的規定,在首次執行日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進行追溯調整,并將影響金額調整留存收益。本文要試談使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的企業如何應用資產負債表債務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
一、資產負債債務法理論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稅會計的關鍵在于確定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一經確定,即可計算暫時性差異并在此基礎上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分析論文
摘要:通過對資產負債非對稱安排風險分析,構建非對稱結構下商業銀行潛在損失模型,從而指導商業銀行提高非對稱風險的免疫能力。
關鍵詞:非對稱安排免疫資產負債管理
一、引言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商業銀行經歷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Asset-liabilitymanagement)[1]重大歷變過程。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發展到現在形成了多種管理模型,其中不僅有效率前沿模擬、久期匹配(或稱免疫)、現金流量匹配等單一目標模型,還有動態財務分析模型、隨機規劃與隨機控制、多重限制決策模型等多重目標模型。這些模型都從資產負債合理安排的角度對資產負債管理提出了指導建議,但很少涉及現有資產負債非對稱安排的風險評價;如何對資產負債結構非對稱風險進行評價、確定風險損失的數量和癥結所在,對商業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達到合理經營目標會更有現實指導意義。
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面臨非對稱的風險
資產負債管理重要目標是在股東、金融管制等條件約束下,使利差最大或利差波動幅度最小,從而保持利差高水平的穩定,以便更好的實現最大化收益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銀行管理者一方面根據預測利率的變化積極調整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即運用利率敏感性、期限結構、VAR分析等理論作為依據,適當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減少或避免損失;另一方面是運用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期權、利率調換等保值工具,彌補資產負債不合理安排的損失。銀行在對資產負債調整過程中,出現結構不對稱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而產生的風險成為了困擾商業銀行的難題,也是商業銀行致力于解決的問題。從資產與負債的結構來看,可以將不對稱劃分為期限不對稱和規模不對稱兩種形式,而且這兩種情況還經常相伴而生。期限不對稱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資產與負債的壽命或距到期日(重新訂價日)的實際時間不一致,規模不對稱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產與負債比例安排不合理。無論是期限不對稱還是規模不對稱都會使得商業銀行極大的風險之中,本文從期限不對稱的角度分析商業銀行的風險,從而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安排給出較為合理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