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教學教案
時間:2022-08-13 03:36:00
導語: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教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材分析】
“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是高中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五章“圖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節內容。本節要求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階段及其對社會產生的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在多媒體信息上主要體現在對圖像進行理解和加工,初步體驗圖像的獨特魅力,嘗試合理、有效地選擇工具進行圖像加工,并在實際應用中能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通過前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本節內容是前一節內容的延伸,也是整個圖像信息加工的重要環節,主要通過Photoshop的一些應用來嘗試圖像簡單合成的過程。其課型屬于“實驗操作課”類型,同時也是一節“新授課”。由于本節只進行圖像合成及修飾的基本操作,故教學課時為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Photoshop進行簡單的圖像合成和修飾。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和互助方式獲得新知識,任務驅動與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欣賞美的能力,團結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學情分析】
小學和初中已普及信息技術課程,大部分學生都很熟悉計算機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如鼠標操作及對應術語等),具備良好的操作基礎。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學習過“畫圖”、“金山畫王”等圖像制作工具,具備一定的圖像處理能力。通過前面“圖像的加工”一節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Photoshop的打開、選擇、移動、色彩調整、旋轉、濾鏡、關閉等操作。此外,學生還具備一些基本的美術素養(對美的認識,什么樣的圖像才是完美的)。
【教學重點】
掌握Photoshop合成圖像及修飾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圖層概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任務驅動與評價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模式;采取“實物演示”方法介紹圖層的概念;在指導巡視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要發掘典型便于評價;采用對具體案例評價分析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
【學習方法】
在機房服務器內建立導學教案,學生通過瀏覽它們,自學和總結操作步驟。
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以及新授課的特點,學生采取異質分組(根據本校實際,4人一組)。
以小組協作方式完成任務。
通過評價和自我定位,優化操作。
通過自主思考,形成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環境】
網絡教室大屏幕Photoshop8.0中文版
【情境導入】
腦筋急轉彎:把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幾步?
合作探究1:
1.參考導學案例“不規則選取”與“圖像合成”部分,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選擇完整大象圖形,與冰箱圖進行合成。
2.組內協作完成,個人總結步驟。
問題發現:
在合成后的圖像中,選擇移動工具并在屏幕上拖動鼠標,能隨著鼠標拖動而改變位置的只是最后一次被合成的圖像元素,這是為什么?
實物演示:演示透明膠片疊加效果,解釋圖層的概念。
合作探究2:
1.參考導學案例中“圖層概念”部分,實踐其中的操作。
2.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圖層概念。
3.組內協作,共同探討。
問題解決:通過實踐總結為什么只能改變最后一次合成元素的位置。
知識鞏固:選擇規定圖層,設置透明度并隱藏該層。
問題發現:大小比例、布局、合成痕跡、不完美。
合作探究3:
要求:
1.結合導學案例“圖像修飾”部分,修飾自己合成的圖像。
2.結合美術學的虛實、空間等概念,使合成圖像達到最佳效果。
3.組內互助,取長補短。公務員之家:
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綜合實踐:
1.在“練習2”文件夾中,任意挑選2幅(或以上)圖片,進行合成操作,注意要用到剛學的選擇工具。
2.結合網頁學習文件及自己操作實踐,修飾圖像。
3.遇到問題,參考網頁學習文件“問題解答”部分,和同學互助,也可以詢問老師。
作品互評:展示兩幅學生作品,由全體學生進行作品評價。
精品賞析:部分優秀作品。
作品評價:
優秀作品的特點:
1.主題明確,內容健康向上,貼近時代要求。
2.熟練使用圖像合成技術,做到“天衣無縫”
3.作品具有美感,大小比例適合,色彩搭配融洽,布局合理。
4.構思新穎,有創意,個性強。
教學思考:
1.導學案例的使用
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知識的差異,加之教材設置的“非零起點”問題,給教學帶來很大困難。而導學案例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并能有效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特別對于實驗操作課,建立導學案例是很有必要的。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教師提出目標要求、學生參考導學案例(或互助探索等)完成任務、評價完成效果”──這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現在較為常見、也是較有成效的教學模式,對于實驗操作課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與動手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任務難易程度是否匹配。
3.教學分組、小組協作
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學習時應采取不同的分組方式(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但是,無論哪種分組方式,在小組內部都應該采取協作探討的模式,以實現全員達標的教學目標。
4.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價可以鞏固學習、取長補短、檢驗教學效果等,因此如何合理運用評價方式是決定教學評價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簡單問題的評價,一般采取學生自評(例如是否完成某項操作);對于需要討論的問題,采取互評的方式(例如對一個作品優劣的探討);而一些高層次、理論總結性的評價,一般采取教師點評的方式。
- 上一篇:地稅局上半年培訓中心工作總結
- 下一篇:規制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