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主體尚參議激活小學英語教學

時間:2022-06-05 07:25:00

導語:崇主體尚參議激活小學英語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崇主體尚參議激活小學英語教學

我校高年級英語課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一課本。在教材份量重、難度大、教學時間不足等諸多困難面前,我從自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變革入手。摒棄了傳統注入式的知識教學法,立意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教學上遇到的各種矛盾迎刃而解,獲得了大面積豐收。本文就著意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精神這方面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氛圍,引發積極情感

列·符·贊可夫認為,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據此,我用“三心”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壓力,培植歡樂、愉悅、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愛心。我像大姐姐般親切地對待每個學生。眼光和善,笑口常開,深信每個學生均有各自的長處。學生上英語課無拘無束,猶如在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里愉快交談。

2、耐心。因材施教,對有困難的學生尤其關注。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熟記背誦課文。學生說英語時,從不在錯誤上糾纏不放,而是引導學生在練習中自行糾正。所以學生都能在課內外大膽說英語。

3、熱心。但凡說得流利的英語、說出正確的答案、有進步表現的學生都得到我的夸獎。我從不以個人的喜好來評判學生,只要對教學實踐活動有利的點子,我都接納,這就大大發揮了一批思維活躍但有點“調皮”的男孩子的聰明才智。

(二)開發智力,加促學習進程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要培養具有發明創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發展學生對待學習的探索態度。從省外語師范畢業后到桂園小學任教英語課的七年來,我堅持把開發學生智力放在教學首位,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我作了如下嘗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1、整體呈現,信息感知

講授新課文,通常都設法讓學生從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中主動理解和吸收新的語言信息,訓練學生帶著問題自行尋找答案。

A、帶著問題收看課文教學錄像

如第109課(Ⅰ)教學,先向學生作簡要介紹Let''''slearnlesson109(Ⅰ)。IttellsussomethingaboutJim,Jim,Kateandtheirmotherareathomenow。It''''s7:30inthemorning。(109課節一部份是講述吉姆的?,F在是上午7:30,吉姆,凱特和媽媽都在家。)接著提出問題:Whatday

istoday?WhatareJim、Kateandtheirmotherdoing?whataretheytalkingabout?(今天星期幾?吉姆、凱特和媽媽在做什么和談些什么?)

然后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收看錄像。收看后,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上述問題,同時學習新課文。

B、收聽課文錄音,按要求收集新信息

如第101課(Ⅱ)(Ⅲ)教學。我在黑板上列出類似第102課的調查表格,并利用圖片開展師生間和學生間對(Ⅰ)中圖1和圖2里八種食物的喜好的談論。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聽課文錄音,了解并記錄HanMeiMei對上列食物的喜好。

C、教師口述,同時借助圖片、實物、表情和動作介紹課文。

2、范例引路,情景練習

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是培養運用英語能力的前提。我狠抓英語的典型結構,結合生動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操練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其教學步驟如下:

A、呈現。教師用稍慢的語速、清晰的發音,在情景中反復呈現新句型,使學生對新句型的意義及其語音、語調從感知到理解。

如第81課教學Thereis……教師指著一幅有山、河、屋的畫反復介紹Thereisahouse/hillnear

theriver。

B、操練。學生理解新句型后,便能通過模仿答問的方式進一步熟悉新句型。如第81課,在上面介紹后,我把剪紙樹貼上畫面,同時說英語Isthereatreeneartheriver?學生在教師的啟示下回答Yes,thereisatreeneartheriver。隨后教師逐一貼上剪紙畫boat,bird,cat等,刺激學生用新句型練習說話。變化無窮的活動畫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在反復操練中,學生對新句型結構就能脫口而出了。

C、鞏固。當學生口筆頭認識了新句型后,接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情景中練習鞏固。如第81課,當學生掌握(Ⅰ)后,即可自然地轉到(Ⅱ),只要作出引導Lookatyourclassroom。Isthereapictureonthewall?學生即可開始對課室物品的熱烈談論,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人數達100%,各層次學生熟練掌握新句型的程度大大加深。

3、觀察歸納,探求規律

學生對典型句的替換練習,只是學習基礎知識的感性階段。要幫助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技能,轉化為運用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參加語言實踐。這是經過感覺到達思維到達逐步了解語言內部規律的重要階段。我十分重視訓練學生探求語言規律的觀察--思考--歸納能力。然而年齡十一、二歲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較弱。故此,我在把抽象的語言規律具體化形象化上狠下功夫。

A、對比鮮明的板書。如:Idon''''tlikebread。Shedoesn''''tlikemilk。我用不同顏色書寫劃線部分,簡明地揭示了第3人稱單數行為動詞否定式的變化特點。

B、抽拉式的組詞成句。如:Thisisabook。抽走卡片This,is和句號。與此同時在相應空位拉出Is,this和句號。這一動畫般的景象使學生具體地感知了疑問句的變化。

C、賓主位置排列。請一排學生各人手持一單詞卡片組成句子,然后增減或調整句中的單詞卡片。如學生排列句子Thereisacatinthetree后,教師手持卡片not插到is與a之間。游戲式的學習活動,視聽動覺的綜合運用,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學生對語法例句和語音例詞觀察思考后,便能準確地找出語言的規律性,而且,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以后遇上同類的語言現象就能更深刻地感知,更嫻熟地運用。

(三)創設機會,實踐出高效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我科學地處理好英課上的講練關系,每節課用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時間組織、指導學生實踐、練習;用小小組活動形式保證練習面遍及個人。此外,還刻意創設語言情景,激發學生投身實踐活動的熱忱。

1、身邊的事最真。抓住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大做英語“文章”,使學生更覺真切,學得快,用得好。例如:有一節課,學新句型Doyoulike+食物?下課的十分鐘剛好是吃課間餐時候,我就自然用上這個句型,與學生現場開展英語會話。

2、模擬的景最活。我常常把模擬日常交際場面搬上課堂。如擺設文具攤檔開展購買文具的英語對話;扮演外國小朋友到訪的英語會話等。學生假戲真做,興趣盎然。

3、課文的戲最靈。把每篇課文對話當作短劇排演,學生人人當演員。語音語調模仿得維妙維肖,不少角色表演,令人拍案叫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學生體現出一種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我正是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產生高質量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