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按勞分配

時間:2022-06-05 10:51:00

導語:再議按勞分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勞動力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同樣要進入勞動力市場,并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實現勞動力的優化配置,使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獲取最大效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商品的存在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在勞動力商品化之后,如果完全按照商品經濟中等價交換的原則,那么,勞動者的工資不再是按勞分配所得,而是在流通領域內靠出賣勞動力所得,其實質是勞動力的價格,即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因此,在勞動力商品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一方面要承認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另一方面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一個時期以來,有的作者撰文提出了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觀點。其實,二者名同實異,區別是明顯的:

首先,本質內容不同。按勞分配是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所構想的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它是指在社會總產品作了各種必要的扣除以后,歸勞動者消費的消費資料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這個統一尺度進行分配的一種分配制度;按勞動力價值分配則是指勞動者出賣勞動力所得的工資,其實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它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

其次,受制約的因素不同。按勞分配的工資以企業經濟效益高低為轉移,其上浮不受勞動力價值的限制;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工資即勞動力的價格,在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下,圍繞勞動力價值上下波動,其上浮受勞動力價值的限制。

再次,實現的環節不同。按勞分配是在分配環節上實現的,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在生產經營之后依企業經濟效益情況而定;按勞動力價值分配是在交換環節上實現的,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在勞動力買賣時就已決定。企業經濟效益再好,原則上已與勞動者的收入無關。

由此可見,按勞分配與按勞動力價值分配是有嚴格區別的。把按勞分配理解成按勞動力價值或價格分配,實際上是取消了勞動這個統一分配尺度,從而更換了按勞分配的本質內容。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工資若僅以此為限,則不能體現社會主義在分配制度上的優越性,也不會有真正的共同富裕。所以,我們在堅持按勞分配的實踐中,必須以勞動為尺度進行分配。但是,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還應該把市場經濟中勞動力成為商品與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它們達到這樣的統一:

勞動力資源由市場配置到社會需要的各部門、各企業中去,實現勞動力價值;勞動力進入企業后,工資以勞動力價值為起點,由按勞分配取得,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就是說,把勞動力價值作為企業對勞動者進行按勞分配的基礎性依據,把勞動者實際提供的勞動量作為對勞動者按勞分配的具體依據。這樣,以勞動力價值作為按勞分配的基礎性尺度來實現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既能使勞動力資源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中趨向優化配置,又能在按勞分配的實踐中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經營積極性,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既能保證勞動者得到至少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工資,從而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社會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過分懸殊的現象,又能在以勞動為尺度、結合效益進行分配時,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克服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分配中的不合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