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02:00

導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

西域;張騫;張騫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義;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路線、作用等基本史實。

2、能力目標

(1)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漢朝疆域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等,初步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2)能夠正確認識張騫在西漢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養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正確認識、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

(3)通過設計絲綢之路導游詞的設置,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語言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資源組織教學,擴大知識視野,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和心靈體驗。

(2)調整教學順序,重組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的理解。

(3)通過分小組討論,加強同學之間互相協作、溝通的意識。

(4)設計多種類型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歸納、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評價歷史,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5)與相關的地理、語文知識相銜接,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祖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百折不撓、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剛毅堅強、開拓進取的意識。

(3)通過對絲綢之路意義及啟示的探討,認識到絲綢之路是中國的驕傲;認識到交流的重要,開放改革關系一個國家和民族有興衰。

(4)探討絲綢之路興衰落原因;夾帶西部大開發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關注西部開發,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處理

本課新課標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二是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本課重點:一是張騫通西域,二是絲綢之路。

對于課標中要求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我把重點定在學習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和張騫的優秀品質上。

對于這個重點內容,我首先在導入新課時打下了伏筆,用大蔥大蒜等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東西來導入新課,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就在身邊,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生活中這些必需品和張騫通西域有著直接的關系。

先設置問題,如: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欽佩他哪一點?然后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看視頻及教師補充講解等方式來突破。

本課難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對于這個重點和難點,采用發現法教學,設置情景的方式。教師指導學生查閱處理歷史信息,同學交流互助,教師補充說明等方式來突破。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課前導學

1、查找西部大開發資料和新疆博物館“樓蘭美女”絲綢之路出土文物古跡等資料;

2、收集敦煌、吐魯番等地旅游照片和門票;

3、準備歷史小品《張騫惜別匈奴夫人》;

4、設計一段《重走絲綢之路·過交河故城》導游詞;

5、以消失的樓蘭和交河故城為主題,自制小報。

教學策略

本課內容為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理清線索,抓住重點。

本課里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張騫通西域和班超經營西域可以讓學生用對比方法,找出他們的共同點。

通過師生們的共同合作,以及對本課內容的研究、總結,使學生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課教學圍繞張騫、班超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問題展開。絲綢之路上的風土人情資料,可讓學生課外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海上絲綢之路,可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思考幾個便利因素,從中概括出它的對現實生活價值和作用。

教學資源

1、多媒體教學設備,VCD、電影機、或小黑板

2、網絡:

3、影視劇片斷,歷史資料片《上下五千年》

4、《漢書·西域列傳》《漢書·張騫傳》

5、實物:西部水果、干果;蔬菜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