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九一八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06:00

導語:難忘九一八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難忘九一八歷史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和結果、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的開始、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及其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2、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經過,培養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思考九一八事變的結果,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探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培養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用歷史的眼光全面認識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野心,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勇于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2、探究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愛國行為和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選擇,進行愛國、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

〔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經過,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強感性認識。

2、通過分組討論,共同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歷史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中逐步加深對歷史與現實關系的理解。

3、引導學生討論西安事變發生后,各界的態度及中共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指導學生學會從歷史角度、用歷史的眼光認識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評價張學良、楊虎城,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4、通過閱讀課本,獲取有效信息,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思考歷史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難點:西安事變

三、教學資源

1、多媒體展示平臺。

2、自制課件:相關圖片材料,歌曲《松花江上》,科利華備課系統的九一八事變形勢圖、剪接的記錄片等。

3、相關網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血鑄中華等。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大屏幕出現變換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字樣。

1、導入新課

師:歡迎大家和我共同進入今天的歷史課堂。請看大屏幕,(展示九一八事變殘歷碑)這是沈陽的九一八事變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陽市都要鳴響警報,告戒人們國恥不能忘,向我們訴說著那場74年前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課堂主題──難忘九一八。(大屏幕由遠及進打出第14課難忘九一八,繼續打出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2、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九一八事變是哪個國家發動的嗎?

生:日本。

師:很對。說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謂由來以久。同學們能舉出些歷史事實嗎?

生: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強迫中國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占德國在我國山東的利權;1915年,向袁世凱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等。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播放九一八事變經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2頁,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真相。

師:九一八事變以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執行不抵抗政策。(大屏幕顯現不抵抗政策,鏈接到圖片及給張學良密電,內容: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為什么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請同學們分析。

生:忙著圍剿紅軍呢。

師:很對。認為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共產黨。

師:在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的情況下,第二天,日本占領沈陽。隨后的四個月時間里,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淪于敵手,三千萬東北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大屏幕打出日軍占領沈陽,東北三省淪陷)

(伴隨著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圖片,如九一八事變后日軍迅速占領沈陽、1931年日軍侵略中國東北滿洲里、日軍殘殺中國老百姓等,使學生充分感受日軍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師:請同學們談談你們的感受。

(在聽覺視覺雙重效果的影響下,學生們情緒激動。能從日軍的殘暴、民族危機的嚴重、同情東北同胞、中華民族應奮起反抗等方面談論。)

師:面隊日軍的暴行,全國人民和大家的情緒一樣,反對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沒有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成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3頁,了解嫩江大橋之戰。

(大屏幕打出東北抗日義勇軍,鏈接到馬占山圖片及其題詞“還我河山”)

師:請看這就是當時率軍抵抗的愛國將領馬占山和他的親筆題詞,你有什么感受?

生:道出了對國土淪喪的悲痛和誓死保衛祖國的愛國之情。

師: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也派楊靖宇等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大屏幕打出東北抗日游擊隊,鏈接到楊靖宇的圖片及游擊隊隊員圖片)這樣,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日戰爭開始了。

(大屏幕由遠及近顯示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字樣)

(大屏幕顯示西安事變背景)

師:日軍占領東北只是侵略中國計劃的一部分。很快將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大屏幕打出1.日本侵略華北,民族危機嚴重;2.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師: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受到了兩位國民黨愛國將領的擁護。他們是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哪位同學給大家簡單介紹你所了解的這兩位將軍的情況。

生:他們都是東北軍將領,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迫使下,率領東北軍撤入關內。

生:張學良曾在東北易幟,服從國民黨政府的領導。

師:很好。張、楊兩位將軍停止向紅軍進攻,并多次要求聯共抗日。

(大屏幕打出3.張、楊接受中共主張,要求聯共抗日)

師:而不但不接受他們的建議,反而調動大批軍隊圍攻紅軍。當他聽說張、楊二人密切和共產黨人接觸的消息后,勃然大怒,1936年12月初,他親自到西安督戰。

(大屏幕打出4.拒絕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鏈接到蔣、張、楊三人西安事變前合影)

師:到達西安后,張學良、楊虎城多次勸告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甚至張學良哭著勸蔣也遭到的怒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3頁到74頁小字部分內容,體會張學良的心情。

(大屏幕打出西安事變時間:1936年12月12日)

師:張學良、楊虎城看到一意孤行,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愛國之心使他們毅然決然地決定以下犯上,扣留,實行兵諫,逼他抗日。

(大屏幕打出經過:扣押,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又稱“雙十二事變”),鏈接到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對西安事變的刊登)

師:請同學們分析西安事變發生后,全國各界會有什么反映?請同學們討論,積極發言。

(通過大屏幕顯示問題:西安事變爆發后,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各種政治勢力的態度如何?)

生甲:張學良、楊虎城做得對!殺了。

生乙:殺了也沒用,國民黨政府會抗日嗎?得逼同意。

生丙:不同意再殺他。

師:請大家考慮當時各種政治勢力的態度如何?例如日本、中國共產黨。

生甲:日本高興,趁亂要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生乙:美國不希望殺,日本在中國力量擴大對他們不利。

生丙:中國共產黨和是對頭,他們希望殺了他。

生甲:共產黨不會那么小氣,肯定會從民族利益考慮。

師:很對!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內部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就象教材75頁活動與探究所提出的一樣。但是最終我們的黨從民族利益出發,從全國大局考慮,認為應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師:同學們剛才談的很好。面對復雜的形勢,張、楊兩位將軍也感到局面難以處理,于是他們誠意邀請他們信任的中國共產黨幫助解決西安事變。12月日,中共派、王若飛、秦邦憲等三人飛往西安,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大屏幕顯示、王若飛、秦邦憲當時的照片。)

師:而在中共以大局為重的愛國感召影響下,同意停止內戰,與共產黨合作,這樣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張學良、楊虎城釋放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大屏幕打出結果: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意義: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師:同學們如何評價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呢?

生甲:愛國將領。

生乙:沒有他們就不會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師:對!高度評價了張、楊二位將軍的歷史功績,稱他們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中華民族團結一致,開始了偉大的抗日戰爭。

3、課堂小結

(大屏幕顯示,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具體內容: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采取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陷→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師:下面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重溫當年的情形。(播放記錄片)

師:今天的作業是設計表格介紹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