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資本積累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33:00

導語:血腥的資本積累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血腥的資本積累歷史教案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本文就從這方面做了嘗試,請同行們指正。

我在上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十五課時,原來按教材上的前言部分進行導入,還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結果學生昏昏欲睡,沒有激情,效果自然很差。后來我決定對這一課重新設計,在設計中我按照“情景導入—自我感知—質疑探究—討論釋疑—開拓視野、思維拓展—交流提高—課堂訓練”的步驟,采用步步為營,循循善誘的策略,逐步讓學生納入既定軌道,成功完成教學任務,深得學生好評。在這一過程中,我從過去的“指揮者”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現將這一課的教學再設計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5課。本課主要講述了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通過罪惡的奴隸貿易,西方殖民者賺取了巨額的利潤,大量的財富流入歐洲,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巨額的資本。同時,西方罪惡的奴隸貿易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給非洲大陸和印度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以此突出本課主題“血腥資本積累”。

設計理念:

1、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2、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

3、豐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培養學生用辯證觀點來分析歷史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明白,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資本原始積累與罪惡的奴隸貿易和殘酷的殖民掠奪密切相關,西方殖民者“三角貿易”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都是最有力的證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進行奴隸“三角貿易”和對印度進行殘酷殖民掠奪的原因,初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給西方國家和亞非拉國家帶來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認識到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資本主義發展的進步性,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基本方法。

3、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關注學生感受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對資本原始積累產生認同感,使學生對資本原始積累的作用能產生辯證的理解與認識。

教學重點:

“三角貿易”和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

教學難點:

“三角貿易”和英國對印度殖民掠奪所帶來的后果和影響。

課前準備:

制作課件。

教學方法:

1、歷史情景創意法

2、演示法

3、分組討論、相互探究法

學法指導:

1、指導啟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閱讀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歸納、總結要點,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文字,圖片等相關資料,獲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學會透過歷史現象,揭示歷史發現本質的能力。

3、指導學生學會掌握課文的整體知識結構,敘事的邏輯順序,如何突出課文主題的編寫思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填寫地圖,使學生能夠把史料和地圖聯系起來,進行想象,建立正確的歷史時間和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出示課件(四幅圖),第一幅圖:黑人被抓的情景;第二幅圖:船艙里黑人擁擠的場面;第三幅圖:黑人被拍賣的情景;第四幅圖:黑人在種植園工作的情景。這幾幅圖以其中一名黑人的敘述來展開,讓學生隨著敘述步入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導入新課。

〔自我感知〕

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時光隧道,返回到五百多年前的大西洋,了解當時發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比一比看誰了解的歷史知識多,看誰能幫助那位黑人解釋他所遇到的幾個問題?好嗎?

生1:最早走上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著是英法兩國。

生2:“三角貿易”是指船從歐洲出發到達非洲,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運往美洲,把黑人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

教師可適時打開課件,即《“三角貿易”示意圖》,讓學生自己在電腦中畫出路線圖與說明各段的商品。(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生3: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后來英國人成為最主要的經營者。

生4:說明三角貿易的悲慘與慘無人道。

生5:說明三角貿易對非洲、歐洲的影響。

教師可適時點撥三角貿易既有積極影響,又產生了消極作用。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看問題要全面,要一分為二的能力。

生6:18世紀后半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生7:英國對印度的侵略是由東印度公司完成的。

……

三、質疑探究

師:同學們通過自我學習,了解的歷史知識真不少!那么請同學們再動動腦筋,看看你能否解答那位黑人遇到的幾個問題:

1、他是個老實人,從不得罪人,為什么會被抓?

2、他的旅途將是什么樣的?

3、將到達哪兒去?去干什么?

4、他的命運如何?是否去發財,等有了錢接老婆、孩子去享福的呢?

解決以上問題后,師說:同學們閱讀真仔細,想象力真豐富。那同學們能否再想一想,課文中還有那些地方不懂,提出你最想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每組至少提出一問,大家共同研討。

生1、三角貿易是積極作用大,還是消極影響大?

生2、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有何特點?

生3、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有何影響?

交流

四、討論釋疑:

師:同學們能提出這么多問題,可見大家都十分用心,善于獨立思考,能自己發現問題,真是太好了,下面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積極發言,不能解答的老師可以幫助你們。

生1、我們小組認為:三角貿易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利的是它使非洲傷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長期的貧困落后。

生2、我們小組認為: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一般由東印度公司完成,它一般采用在沿海建立據點,接著向內地擴張,并搶掠當地的財富。(可指導學生看小字,再現英國殖民者的貪婪。)

生3、我們小組認為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從殖民地掠奪了無數財富,并利用這些財富發展國內經濟,為本國工業生產提高了巨大的海外市場,進一步刺激了工業的發展,促使英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同時還造成了印度的貧困落后。

五、開拓視野、思維延伸

師:由于“三角貿易”使非洲傷喪失近億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的長期的貧困落后,今天,非洲的一些國家聯合起來向歐美國家索要賠償,要求支付他們祖先對非洲的傷害,并對這種傷害做出道歉和賠償。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該不該賠償?為什么?”

生1、……

生2、……

六、交流提高、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本課,你有哪些收獲?產生什么感想?請同學們踴躍發言,

各抒己見。

生1、……

生2、……

七、課堂訓練:(投影)

選擇題:

(1)最先進行黑奴貿易的是()

A英國B、法國C、葡萄牙D、西班牙

(2)新航路開辟后,最先走上殖民掠奪和殖民擴張的國家是()

A英國和法國B、葡萄牙和西班牙C、英國和葡萄牙D、法國和西班牙

(3)到18世紀后半期,號稱“日不落帝國”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是()

A、荷蘭B、西班牙C、法國D、英國

(4)今天美洲有各色人種共同生活,其中黑色人種來自()

A、非洲B、歐洲C、亞洲D、澳洲

活動與探究:

想一想,“三角貿易”對資本主義發展有什么作用?

有人說,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侵略是一種罪惡,也有人說這種侵略客觀上有利于歷史的發展。收集資料,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八、課堂小結:

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資產階級為了獲得資本主義發展的充足的資金,它們通過罪惡的奴隸貿易和殘酷的殖民掠奪,對亞、非、拉美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它們罪行罄竹難書。而這一過程充滿了血腥味,同學們,讓我們牢記這段歷史,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奮斗吧!

九、板書設計:

血腥的資本積累

一、罪惡的三角貿易二、日不落帝國在印度

1、原因1、時間

2、三角貿易路線圖2、特點

3、后果3、后果與影響

十、自我反思:

1、本節課采用歷史情景創意法、演示法、分組討論相互探究等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充分體系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情景式教學的關鍵在于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預意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所以情景的設置不能生搬硬套,而應因教學內容而定。

3、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爭鳴的過程中,必須創設寬松的環境,民主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做,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見解,每一次討論或各抒己見之后必須引導學生從不成熟的認識中歸納出一定的結論,這樣才能避免形式化,進而達到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性思維能力之目的。

5、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歷史問

題的能力,尤其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并通過“交流提高”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豐富。

6、我們把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稱之謂“洋思教學模式”即:“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方法其主要意義有三:一是確定了學生的主題地位,面向全體學生;二是應用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獨立思考的創造性;三是課堂民主,師生關系融洽,營造了寬松、愉悅、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構造起了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