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立陶宛的習俗禮儀(1)
時間:2022-10-16 04:39:00
導語:社交禮儀:立陶宛的習俗禮儀(1)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陶宛共和國(TheRepublicofLithuania)
面積:6.52萬平方公里
人口:371.38萬(1995年)
首都:維爾紐斯(Vilnus)
貨幣:立塔斯(Litas)
匯率:1美元=4立塔斯
【簡史】立陶宛共和國歷史悠久,在5~6世紀就出現(xiàn)了階級社會。1240年成立的封建國家"立陶宛大公國"曾下轄現(xiàn)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部分地區(qū)。后該公國逐漸衰弱,于18世紀末被沙俄兼并。十月革命期間曾成立蘇維埃政權,后被德國占領,在德扶持下成立了資產階級政權,于1918年2月16日宣布獨立。1939年,根據(jù)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重新劃歸蘇聯(lián)勢力范圍,旋即蘇軍進駐。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立又被德國占領。1944年蘇軍重占。
恢復蘇維埃政權,1946年7月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并加入蘇聯(lián)。1990年3月11日立宣布恢復獨立,是前蘇聯(lián)最早宣布獨立的國家。1991年9月6日正式脫離蘇聯(lián)獨立,并于9月17日加入聯(lián)合國。目前立是歐安會正式成員國并己加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立陶宛共和國獨立后,其政體是議會制。
總統(tǒng):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
總理:安德柳斯.庫比柳斯
【自然資源】立陶宛是歐洲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833個,湖泊總面積達876平方公里;河流總長63700公里;森林180萬公頃,覆蓋率為30%,木材年開采量為500萬立方米,年出口量為200萬立方米,主要銷往德國和瑞典。
除森林、水力資源豐富外,西部地區(qū)和波羅的海大陸架有石油儲藏(儲量為13.9億噸,年開采量110萬噸,全部自用),東南部有鐵礦和花崗巖,還有石灰石、粘土、砂石、白云石、石膏、泥炭、礦泉水、地熱等資源。在有限的資源中,建筑材料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較為重要。立陶宛海岸以產琥珀聞名。但立陶宛缺乏除了森林和泥炭以外的燃料資源及其他工業(yè)生產所需的原料。石油、天然氣、棉花和金屬等幾乎都要靠進口。
【經濟狀況】自獨立開始至1995年,生產一直下滑,物價上漲,失業(yè)人員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1995年生產開始好轉,經濟止跌回升,但受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影響,1999年立經濟又出萬現(xiàn)下降。
1999國內生產總值106.4億美元,下降2.5%。其中工業(yè)生產下降6.7%,農業(yè)生產下降8.9%。年通膨率為0.3%。失業(yè)率為8.4%。到1999年底,外債為18億美元,外匯儲備為12.4億美元。與美元匯率為1美元=4立特。
2000年第一季度,立GDP為32.9億美元。外債為21.1億美元。
主要經濟部門簡況如下:
1.工業(yè)。在原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中,立陶宛工業(yè)以電子、儀器儀表、機器制造、化工、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建材、輕工和食品工業(yè)見長。在工業(yè)產值中,重工業(yè)占57%,輕工業(yè)占21.9%,食品工業(yè)占21%。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業(yè)很發(fā)達。此外,立還利用瀕海的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造船業(yè)和漁業(yè)生產,利用不凍港克萊佩達發(fā)展運輸。目前,擁有一座核電站和多座火電站,電能充裕,每年有一半左右的電力供出口。還有一座煉油能力為1200萬噸的大煉油廠。
2.農業(yè)。農業(yè)發(fā)達,特別是畜牧業(yè)達到較高的水平。在農業(yè)總產值中,農作物占33.2%,畜牧業(yè)占66.8%。
3.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發(fā)達,鐵路通車3430公里,其中有122公里為電氣化鐵路,公路通車里程達4.45萬公里,全部為硬路面。航空運輸線有22.5萬公里。水路通航達800公里。主要海港是克萊佩達,該港為不凍港,包括商港、漁港和國際輪渡港。
4.通訊。電訊業(yè)比較發(fā)達,全國居民電話普及率為25%,并能直撥世界各地。
【居民生活習慣】立陶宛民族是個比較細致、謹慎的民族,其生活方式接近西方國家,比較注重生活質量,追求享樂。休息日愛好外出旅游,喜愛體育運動。在住宅建筑和裝修上都比較注意追求舒適、安逸。穿著方面很注重式樣、花色,做工比較考究,對面料考慮不多,比較注重產品的質量。
【對外經貿關系】立陶宛獨立以后,其經貿關系的重心逐步向西方轉移,大力發(fā)展同歐盟各國的經貿關系,并將加入歐盟作為其對外經貿關系的最終目的。目前,歐盟同立陶宛簽有自由貿易協(xié)定,并已有11國批準了與立陶宛的歐盟聯(lián)系國成員條約。與此同時,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三國正朝著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積極邁進。近年來,立陶宛還密切同北歐國家的經貿關系,利用其地處波羅的海沿岸的地理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同北歐國家的經貿往來。立陶宛還重視同中歐國家的經貿關系,已同中歐自由貿易協(xié)定組織(CEFTA)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國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并爭取加入該組織。
1999年立對外貿易總額78.4億美元,下降17.5%,其中出口為30億美元,進口為48.4億美元,分別下降19.1%和16.6%。立陶宛的主要貿易伙伴依次為俄羅斯、德國、白俄羅斯、拉脫維亞、烏克蘭、英國和波蘭。
立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品、礦產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電器及錄音錄像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畜牧產品、食品、木材制品和金屬制品;主要進口商品是礦產品、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紡織品、金屬制品、食品、飲料、煙草、畜牧產品和木制品。
【對外經貿管理體制】立陶宛經濟目前已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其外貿管理體制為適應其積極加入歐盟的總體經濟方針,正在逐步根據(jù)歐盟的要求和模式進行轉換。政府對其外貿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并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管理。
(1)大力扶植出口及轉口業(yè)務。對其出口商品免征增值稅,并對轉口貿易進行鼓勵,設立了多個保稅區(qū)及保稅倉庫。政府還設立了國家出口專用基金,以扶植有前途的出口企業(yè)。
(2)大力吸引外資。將吸引外資作為其對外經貿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立政府已同3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簽訂了投資保護協(xié)定,并于1995年6月13日通過了《立陶宛共和國外國投資法》,為外國投資者在立陶宛投資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并確定了一些稅收優(yōu)惠條件。與此同時,立政府也積極向外國政府及有關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用于其重點工程的建設。
(3)貨幣穩(wěn)定政策。實行本國貨幣立塔斯與美元掛鉤政策,即1美元=4立特。該政策穩(wěn)定了本國貨幣,增強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4)逐步放寬對商品的進出口限制,降低各種關稅。
(5)設立自由貿易區(qū)即經濟特區(qū)。
(6)積極加入歐盟并提倡與鄰近國家開展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