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概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14:31: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械概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機械概論論文

馬歇爾企業家素質分析論文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p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二、企業家的素質及作用

馬歇爾道出了理想的企業家所需的才能。

馬歇爾依據企業家所履行的不同職能對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分析。

查看全文

機械工程技術史研究論文

機械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物質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機械的發明是人類區別其他動物的一項主要標志,機械技術在整個技術體系中占有基礎和核心地位。機械技術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是源遠流長,它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輝煌,不僅對中國的物質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世界技術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史的研究還相對比較薄弱,發展也不平衡。微觀研究方面的工作較多,而宏觀研究方面的成果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疇的探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強。本文主要探討古今的機械概念及其演變、中國機械工程機械史的范疇與方法、中國古代機械史的分期與研究現狀等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專家學者。

一、機械的概念規定與機械技術史的范疇

1、機械的現代定義

研究機械工程技術史,首先需要明確機械的觀念規定。在我國現代的機械學著作中,“機械”一詞是機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盡管各種機械的構造、性能和用途各異,但從它們的組成和運動形式來看,卻有兩個共同特征:

1)它們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2)它們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查看全文

機械工程技術史研究論文

機械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物質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機械的發明是人類區別其他動物的一項主要標志,機械技術在整個技術體系中占有基礎和核心地位。機械技術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是源遠流長,它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輝煌,不僅對中國的物質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世界技術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史的研究還相對比較薄弱,發展也不平衡。微觀研究方面的工作較多,而宏觀研究方面的成果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疇的探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強。本文主要探討古今的機械概念及其演變、中國機械工程機械史的范疇與方法、中國古代機械史的分期與研究現狀等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專家學者。

一、機械的概念規定與機械技術史的范疇

1、機械的現代定義

研究機械工程技術史,首先需要明確機械的觀念規定。在我國現代的機械學著作中,“機械”一詞是機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盡管各種機械的構造、性能和用途各異,但從它們的組成和運動形式來看,卻有兩個共同特征:

1)它們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2)它們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查看全文

我國機械工程技術史研究論文

機械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物質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機械的發明是人類區別其他動物的一項主要標志,機械技術在整個技術體系中占有基礎和核心地位。機械技術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一樣是源遠流長,它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輝煌,不僅對中國的物質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世界技術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史的研究還相對比較薄弱,發展也不平衡。微觀研究方面的工作較多,而宏觀研究方面的成果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疇的探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強。本文主要探討古今的機械概念及其演變、中國機械工程機械史的范疇與方法、中國古代機械史的分期與研究現狀等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專家學者。

一、機械的概念規定與機械技術史的范疇

1、機械的現代定義

研究機械工程技術史,首先需要明確機械的觀念規定。在我國現代的機械學著作中,“機械”一詞是機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盡管各種機械的構造、性能和用途各異,但從它們的組成和運動形式來看,卻有兩個共同特征:

1)它們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2)它們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查看全文

機械工程技術史研究論文

一、機械的概念規定與機械技術史的范疇

1、機械的現代定義

研究機械工程技術史,首先需要明確機械的觀念規定。在我國現代的機械學著作中,“機械”一詞是機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盡管各種機械的構造、性能和用途各異,但從它們的組成和運動形式來看,卻有兩個共同特征:

1)它們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2)它們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凡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征的構件組合體便稱為機構或機械。機器除了具備上述兩個特征外,還必須具備第三個特征:能代替人類的勞動以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或轉換機械能。所以機器是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的機構。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并無區別,因此泛稱它們為機械。

查看全文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改革論文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語言類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設置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地位受到沖擊

從人才培養目標來說,獨立學院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如果課程設置和課程目標都機械照搬母體高校傳統中文專業,勢必加劇本就日益顯露出的語言類課程與人才培養目標間的矛盾,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處于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的地位受到沖擊,課堂教學時數不斷縮減。傳統的語言類基礎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史)往往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語言現象的分析,而缺少語言實際運用的實踐性內容。同時,開設的語言類延伸課程也硬套母體高校傳統中文專業的課程設置,如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學術型專題選修課程,而缺少應用性較強的語言類選修課程。

2.語言類課程內容重復

語言類課程的教學內容雖然各自有內在的體系,但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做法是呈現出一種互補的狀態,而不是一味追求單一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導致教學內容重復。如現代漢語課在文字學一章已講授漢字的性質、漢字的形體結構、六書理論等內容,古代漢語通論又有文字學專章論述,漢字的起源內容又與語言學概論重復,漢語史的緒論部分也會涉及到文字學的內容。據學者統計,現代漢語課程所用的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和葉蜚聲、徐通鏘主編的《語言學綱要》教材,其章節重復率達40%。雖然語言學概論主要教授語言的普遍結構知識,與現代漢語的講授角度不一樣,但其實懂得多種語言的教師很少,除了英語,該課程還是主要以漢語為語料。如果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協調課程的相關內容,各門課程各自為陣,這勢必造成教學重點不突出,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我們對語言類課程內容需進行重新整合,統籌規劃各門課程的教學重點,并增設能有效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性教學內容。

3.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

查看全文

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歇爾企業家素質

[論文摘要]馬歇爾立足于現實闡述了自己的企業家理論。馬歇爾從企業家的界說、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企業家的作用幾個方面對企業家進行了分析。馬歇爾把企業家的界定與企業家的素質和職能聯系起來,認為企業家應擔當風險、經營管理和創新,并具有相應的知識、領導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經濟學家,英國“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新古典學派的代表。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闡述了其企業家思想。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p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查看全文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思維變革

教學管理論文

關鍵字:高校教學管理的思維變革行政論文

高校具有機械性特點的傳統行政型教學管理,已經不適應時代進步和教育發展的要求,適應性思維范式將成為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的指導思維。教學管理適應性思維范式是一種強調適當分權、對外部環境和內部要素的變動采取靈活應變態度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對我國高校當前和今后的教學管理改革有暑許多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行政型教學管理;機械思維范式;適應思維范式;教學管理改革

一、傳統行政型教學管理弊端主要體現為機械性特征

培養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職能,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服務于教學活動的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學管理是為實現教育目標,根據—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教學管理的實質,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高效率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查看全文

智能采礦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

摘要:針對傳統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再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變化及新工科教學改革要求的狀況,根據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結合新興產業發展、現代化礦山企業用人需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新工科教學改革的客觀需求,重新確定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理制定培養要求、優化更新課程體系及知識體系,初步提出并構建一套適應新時代新工科教學改革需要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為采礦工程專業轉型升級發展成為智能采礦專業的路徑提供指導,對新時代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采礦工程;人才培養;智能采礦

我國能源自然稟賦的特征決定了在今后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仍將是主要能源,科學綠色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是一項長期的不斷改革技術革新的研究課題,尤其是實現礦山智能化、無人化開采是當前必須解決的技術難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礦山智能開采的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1],促進了智能采礦領域人才的知識、技術等不斷淘汰和日益更新換代。隨著智能采礦行業領域轉型升級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更新變化,對智能采礦人才所需的知識、技術、素質、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具體明確的要求,從而倒逼高校對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發展以適應新時代智能采礦行業領域的用人需求,要針對智能采礦行業領域所需人才的素質、知識及技能等特點,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新工科教學改革需求等,以傳統采礦為基礎,以學科交叉為特征,以跨界融合為途徑[2],以實現智能化開采為目標,全面融合智能控制、大數據、電氣控制、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學科專業的復合型新型化專業。新時代智能采礦是對傳統采礦的革新與發展,主要依靠智能機械完成采礦全過程,通過計算機遠程控制、操作與指揮作業,達到全過程實現智能化開采,則亟需培養掌握智能采礦知識、技術及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針對傳統采礦專業人才培養與新時代智能人才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等有差距的客觀實際,尤其對礦山智能開采方面的知識偏少和不足,與智能采礦行業領域飛速發展不匹配,所以,探索性地從智能采礦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特色、培養規格、專業定位、課程體系等多維度開展培養模式構建與探討,提出一套適應新時代智能采礦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對智能采礦行業領域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科學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踐行人才培養宗旨

按照國家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新工科教學改革理念以及智能采礦行業領域轉型升級發展變化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考慮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綜合確定智能采礦人才培養目標為:在滿足傳統采礦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培養具備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智能采礦前沿領域的智能科學技術、電氣控制、自動化、計算機等智能采礦的專業知識及理論,強化專業情懷、大國工匠精神及創新創業創意的普適性培養,最終培養成為智能采礦領域的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執行科學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培養要求、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及知識體系等方面改革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合理制定人才培養要求,始終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查看全文

馬歇爾企業家理論探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歇爾企業家素質

[論文摘要]馬歇爾立足于現實闡述了自己的企業家理論。馬歇爾從企業家的界說、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企業家的作用幾個方面對企業家進行了分析。馬歇爾把企業家的界定與企業家的素質和職能聯系起來,認為企業家應擔當風險、經營管理和創新,并具有相應的知識、領導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經濟學家,英國“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新古典學派的代表。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闡述了其企業家思想。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p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