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06 09:50:00

導語: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論文

第一,要科學判斷我國保險業所處的階段。我國保險業發展從總體上看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一是規模小,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低。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總資產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一家較大保險公司的規模。2002年我國保險深度3%,保險密度29美元,遠低于7.8%和393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國金融總資產中,保險業總資產僅占3%,遠遠落后于銀行業和證券業。盡管近年來我國保險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這是在低水平上的高速度。二是粗放經營。展業主要憑關系,競爭主要靠價格,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三是服務質量不高。保險公司理賠服務意識不強、重業務拓展、輕售后服務。誠信經營、依法經營、規范經營不夠。四是保險作用發揮不充分。在發達國家一旦發生重大災害事故,保險業在防災減損、保障人民安全和維護國家穩定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我國則主要依靠財政支持、優惠政策和社會救助,保險只起到補充作用。同時,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不暢,也制約了保險作用的充分發揮。五是競爭力不強。中資保險公司與外資保險公司相比,管理體制僵化、經營機制不活、產品科技含量低、服務創新水平不高。六是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保險業在利用國際保險資源、開拓國際保險市場、開展國際化經營方面與我國對外開放的整體水平相比還不適應。

第二,要深刻認識我國保險業面臨的突出矛盾。我國保險業在初級階段所面臨的突出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人們需要的許多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還不能提供,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保險還沒有滲透到經濟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生活各個方面,保險的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要明確我國保險業當前的主要任務。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保險業恢復發展二十多年來得出的一個基本經驗。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很不相稱,還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保險業規模太小。因此,加快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把保險業做大做強是所有保險人的共同使命。做大,就是不斷加快保險業的發展,擴大保險市場的規模。做強,就是提高保險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做大和做強是辯證的統一。沒有大,談不上強;不能做強,大也沒有什么意義。因此,在做大的同時必須做強。既要保持較快的速度,又要有較好的效益;既要不斷擴大規模,又要有合理的結構和較高的質量。

第四,要正確處理我國保險發展的若干重大關系。一是保險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經濟和社會是保險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才能為保險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保險業必須置身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緊緊圍繞國家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切實肩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社會責任。二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保險業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基本職能,本身就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因此,衡量一個保險公司經營的好壞,不僅要看利潤指標,也要看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貢獻。不能就保險論保險,如果只狹隘地考慮公司的商業利益,路只會越走越窄,既不可能有好的社會效益,也不可能實現本身的經濟效益。三是加快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要堅持在發展中防范風險的思路,把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統一起來。只有保險業發展起來了,防范風險才有堅實的基礎。沒有發展,防范風險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四是保險監管與保險企業內控機制的關系。國際保險監管實踐表明:保險企業只有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保險監管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沒有嚴格的內部管理和良好的內控機制,保險監管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和自我約束是防范風險的基礎。必須通過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促進保險公司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建立公司內部相互制衡機制,及時發現和防范經營風險,保證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五是保險業對外開放與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關系。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在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正確處理好對外開放、發展國際合作與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關系。

理論創新本身是一項艱苦而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為了提高理論創新的效率,優化理論創新的成果,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第一,堅持保險理論創新面向保險實踐,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原則。保險理論是社會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了保險實踐,保險理論研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與此同時,保險實踐也是保險理論研究的落腳點,不以保險實踐為最終目標,保險理論創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站在宏觀、全局的高度研究保險理論,力爭走在實踐的前面,對保險實踐起到戰略性的指導作用。

第二,堅持保險理論與相關學科理論相結合的原則。理論的創新往往來自于不同學科之間各種思想觀念的碰撞與融合,而金融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也為保險理論的縱深擴展提供了時代背景。因此,保險理論需要在借鑒和吸收相關學科理論成果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進行理論創新。

第三,堅持以中國國情為主,積極借鑒國際經驗的原則。要積極吸取世界各國保險業發展的先進成果、先進經驗,從我國實際出發,進行消化、吸收、提高、創新。中國的宏觀環境、法律制度、資本市場、保險業的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因此,完全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在借鑒國際經驗的過程中,尊重我國國情的特點與現實要求。

當前,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指導思想,在遵循上述三項原則的基礎上,集中研究以下三個重大理論課題。

第一,現代保險功能理論。要充分研究和挖掘現代保險的功能,以保險功能的理論創新帶動保險制度創新、產品服務創新,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上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去。

第二,現代保險發展理論。從目前來看,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很不相稱,還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深入研究如何擴大保險市場的規模,加快保險業的發展,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保險發展理論,推動保險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做到業務規模大發展、保險功能大增強、保險地位大提高,形成以經營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經營方式集約化、政府監管法制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行業發展國際化為特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發展模式。

第三,現代保險監管理論。當前,我國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正在由管制行政向服務行政轉變。作為政府職能在保險領域的體現和延伸,保險監管如何適應我國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的轉變,適應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如何建立現代保險監管體制,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保險監管理論,是當前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在加強三個保險基本理論研究的同時,根據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近期還應在以下兩個領域積極開展研究與探索,力求在理論上取得突破,帶動實踐發展。

第一,如何使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社會的每個家庭和個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緊密相連,是關乎國運、澤及子孫的大事。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有利于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負擔,解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商業保險是我國多支柱社會保障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精算、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發揮好保險業的優勢,使保險業更加深入、廣泛地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之中,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探索。

第二,如何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是保障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一方面,中國的保險業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作為組織、分散風險和提供風險保障的信用中介,保險公司必須具備多樣化的保險資金運用手段,以保障保險資金的安全與收益。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需要保險資金的積極參與。保險公司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同時,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因此,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實現兩個市場的互動發展,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上述這些問題既是理論問題,又是當前保險業改革發展面對的實際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地促進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希望包括北大在內的學術界、保險業界及其他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保險理論研究,不斷豐富和充實現代保險理論,共同推動我國保險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