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市場前景
時間:2022-01-26 01:23:00
導語:保險的市場前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01年起,中國保險市場上目前正式獲保監會批準開業的專業保險公司已達45家,另有82家已獲批準正在籌建。
保險算是保險中介市場三個難兄難弟中最為人所知的一個,從發展勢頭看也是最蓬勃的一個。
自2001年起,中國保險市場上目前正式獲保監會批準開業的專業保險公司已達45家,另有82家已獲批準正在籌建。
然而保險市場的發展并不如想象的健康。
問題
專業公司是靠財險起家,但是他們認為財險市場已經被三大保險公司瓜分得差不多了,公司想拉一些大客戶,就不太容易。
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保險公司的業務大部分靠直銷,不可能讓給公司去做,給他們做的只能是保險公司做不來或者不愿做的,公司可謂是在夾縫中生存。一些能投保的優質企業保險公司早就承保了,剩下的只有硬骨頭,不是企業不愿投保,就是沒錢。這就需要公司去開拓一些新的領域,不能固守傳統的保險領域。
另一個更加令專業保險公司頭痛的事實是,現在的保險市場假賠付、長險短做、支付不合理的手續費等問題十分嚴重。而且人的素質良莠不齊,為了拉業務使用各種方法,高返還、高費用、低費率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影響了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
一位保險公司的經理感慨地說,他們展業之初,面臨的就是一個已經被破壞了的保險市場,各種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使得公司在展業的過程中倍加困難。
業內人士指出,保險公司要謀求今后迅速健康的發展,在與保險經紀的競爭合作中占據一席之地,當務之急是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與同時具備著豐富的保險以及其它多種專業知識的保險經紀相比,國內的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在業務素質方面尚有較大欠缺,承保的質量不高,有時甚至導致保戶和保險公司產生矛盾。
本身周期長、業務復雜的人壽險,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人來推廣營銷,而保險公司對剛剛起步的保險公司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持相當懷疑的態度。
一位人壽保險公司相關人士就指出,人隊伍是要花大成本培養的,培訓一支高素質的營銷大軍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以及多項配套措施。公司本身的資金能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大筆資金對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
機會
保險有著很具競爭力的保險理念。一般說想投保的個人與機構有3種方法購買保險:通過保險經紀、保險,或直接聯絡保險公司。以這3種方式購買到的最終保單和繳付的保費是相同的,其主要區別在于,通過保險經紀或保險購買保險,投保者可得到更貼身的個性化服務。
中國的保險公司長期以來集生產保險產品、銷售保險產品為一體,而且還自己核保、理賠,權力過于集中。
而專業保險公司的介入,會使得保險供需雙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結合在一起,滿足了被保險人的需求,保證了投保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有效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提高了其經濟效益,對形成一個保險市場的供求—中介機構—賣方的成熟、合理、規范的市場格局起到一個決定作用。
目前保險的發展事態也處在一個極佳時機之上。
據報道,中國的保險公司服務范圍已經因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的《保險人管理》而大大拓寬了。規定修訂之前,限制1家保險公司最多能3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銷售,新的規定則完全取消了此項限制。
現隸屬富安保險公司旗下的資深保險人孟慶樹在綜合他所了解的北京、上海等地一些情況的基礎上,認為目前保險公司與保險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富安為例,近來已有多家保險公司主動與富安聯系合作事宜,包括美亞保險、大眾保險、英國皇家太陽保險等著名的中外資保險機構。
“從個人感情上來講,我是想把保單交給中資保險公司來做的,但現在這是‘老腦筋’啦,”孟慶樹微笑著坦言道,“在其他條件相當的前提下,公司最終還是會選擇費較高的保險公司來承保?!?/p>
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下,保險公司接受一筆業務、選擇轉交的保險公司時,費比率會成為影響作出決定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外資保險機構的費標準要高過中資保險公司,它們已經不動聲色地開始爭取國內專業公司手中的市場。
另外隨著中國保險公司的逐步“瘦身”、分流展業業務,保險中介市場將迎來極具潛力的發展機會。
據介紹,美國、日本的保險中介市場上,通過保險公司操作的業務占到總量的80%左右,而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則是保險經紀公司占據較大優勢,通過經紀公司買保險的投保人占投保總人數的比例接近50%。
發展
中國的保險與保險經紀差不多是同時起步開始發展,今后雙方必將展開市場的爭奪。然而目前保監會的態度是:平等對待,共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再看究竟是美、日或是歐洲這兩種模式哪一種更適合中國國情。
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曾表示,中國的保險市場上直到20世紀末才出現屈指可數的幾家保險中介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保險業長期的壟斷經營。
在舊體制下,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沒有對保險中介人的需求,自然就沒有保險中介人的活動空間,更談不上所謂保險中介市場主體結構問題。
現在情況不同了,經濟體制在改革,保險業市場化進程在加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對保險中介人的需求逐步增大,保監會只是順應了市場的要求,及時將一些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經紀公司、公估公司和兼業機構推向市場。
至于這些機構能否適應市場需要,能否經受競爭的考驗,最終只能由市場來決定。保監會過去沒有、今后更不會人為地扶持或限制哪一類保險中介機構,也不會專門為保險中介機構或某一類保險中介機構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
- 上一篇:為青藏鐵路連接GSMR網絡
- 下一篇:老年群體逐漸享受到愛心護理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