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
時間:2022-01-27 10:23:53
導語:農業保險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基于對湖南省農業保險現狀的調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財政補貼范圍和力度、加強保障能力與防災水平以及提高參保意愿三方面,提出了對湖南省農業保險改革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現狀;問題;對策
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湖南省支付的農業保險賠款已經累計達到了34.5億元,其中有900萬戶次的參保群眾受益。2014年湖南市場原保費總收入587.73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全省農業保障的保費金額以及理賠金額分別為15.12億元和7.15億元,相比于2009年保費金額提高了82%,理賠金額提高了61%。當前,湖南省的農業保險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這為農戶合法利益以及農業生產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在農業保險試點方面,湖南省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農業保險種類多、工作量大以及涉及面廣,同時處于一個試點階段,湖南省在這方面依舊存在低水平、低效率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若要促進湖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首要條件便是對當前全省農業保險的現況以及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強化全省農業保險市場體系建設,為省內農業保險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湖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現狀
(一)保險規模大幅增長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保險業抓住機遇迅速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各級政府對農業保險資金補貼額度達到了6.96億元,其中中央以及省內補貼分別為3.72億元以及2.53億元,相比于2007年,中央補貼提高了53%,省內補貼提高了28%。在一系列惠農政策和商業保障的有力支持下,湖南農業保險呈現出許多優勢,最突出的方面是增加了保險品種和提高補償金額。新增保險品種為油菜與奶牛;對奶牛、母豬、水稻、油菜、棉花保險額度分別為4000元(每頭)、1000元(每頭)、240元(每畝/季)、150元(每畝)、300元(每畝)。目前湖南省理賠資金逐年增加,保險保障作用逐步體現。2009-2013年,湖南省累計支付保險賠款34.5億元,年均增長12.7%,受益農戶900萬戶次。理賠的農產品范圍包括了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省內農產品,湖南省已經成為國內補貼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其覆蓋范圍包含了省內所有縣市區。另外,保費補貼不斷增長,保險放大作用也明顯增強。
(二)險種更加豐富
湖南省在成為國內首批的農業保險試點以來,其保險品種以及保險范圍都在不斷擴大。2010年,試點縣市個數已從幾個增加到一百四十多個,參保農戶數量平均2000多萬戶,承保價值達到300多億元/年。2012年,省內的保險種類已經包含了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等諸多農產品。同時,擴大承保規模,將承保面由去年的70%提高到2012年播種面積的80%[63]。同時在水稻的保額上有所提升,從而讓其幾乎能夠覆蓋直接物化成本,符合農戶需求,提升對農戶的保險保障水平。
(三)保險金額及保費補貼比較穩定
湖南省的保險金額根據投保對象的價值來進行衡定,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購買價格,二是在賣出前累計養育成本,比如農作物的養育成本包含化肥、農藥、灌溉、耕地和地膜;養殖業的養育成本則包括主要為食物。2015年,湖南省由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理賠品種有10個,包括: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甘蔗、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公益林、商品林等保險。保險金額及保險費率也已確定。如水稻保險,每季每畝苗期保險金額為240元,分蘗拔節期為280元,成熟期為320元,保險費率5%,即每畝保費16元;棉花每畝苗期保險金額為150元,蕾鈴期為250元,吐絮期為300元,保險費率8%,即每畝保費24元;油菜保險每畝苗期保險金額為90元,蕾薹期為110元,成熟期為150元,保險費率6%,即每畝保費9元;能繁母豬保險每頭保險金額為1000元,保險費率6%,即每頭保費60元;育肥豬保險金額500元(可向上浮動)、保險費率6%(可向下浮動),按市場機制運作;公益林保險每畝保險金額為400元,保險費率4‰,即每畝保費1.6元;商品林保險保險金額、保險費率由承保公司和林農自行確定,按市場機制運作。2014年,湖南省內的10大農業保險金額以及保費補貼比例已經出臺,如,油菜、奶牛等農產品保險,其保險費用由中央以及省政府各補貼四成,市縣兩級補貼在一成以上,剩下則由農戶以及相關組織支付。
(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湖南省農業保險種類已經從最初的水稻、棉花、母豬(具有繁殖能力)三類,擴展到了棉花、玉米、甘蔗等諸多品種,省內的試點也從56個提升到了123個,在自然災害后,農業保險能為受災的農民提供相應的資金,同時也大大緩解了政府救災壓力,這也就使得農民相比于前幾年其參保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升,進而能夠確保農業能夠具有更高的抗風險水平。尤其是對那些非常容易受自然因素影響的產品,其農業保險的作用也就更為突出。農業保險的深入發展,不僅能夠提升農戶抵御自然災害水平,其輻射以及帶動作用還能夠提高保險機構的品牌影響,從而促進與農業相關的保險業務發展,在政策性農業保險開辦的地區,農民對其他相關的商業性農業保險的參保意識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二、湖南省農業保險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一)災害損失的賠付較低
注:數據來源:湖南省保監局統計公報圖12007-2013年湖南省農業保險總體概況(單位:億元)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在2009-2013的五年里,農業保險的平均賠償率為36.51%,最高時候可達42%。而在這五年里,其他保險業務的平均賠償率為79.06%,最高時候可達60.68%。二者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說明湖南省的農業保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財政補貼占理賠金額比例偏高
注:數據來源:湖南省保監局統計公報圖2顯示,湖南省在2007-2011的五年里,農業保險的賠償金額中大部分為政府的財政補貼,最多的時候甚至占到全年賠償金額的77.36%,比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平均高出11.20%,這說明湖南省的農業保險普遍依賴政府的財政支持,保險公司未能起到分擔風險的主要作用。
(三)巨災保險支持力度不夠
農業巨災具有波及范圍大、不可預見等特點,因此農業保險比一般的保險業務風險更高、損失更大。為了減少巨災風險帶來的高額損失,保險公司一般采用再保險來分散風險或一系列的方式增加保險的購買成本,例如設置更高的賠償起點、降低賠償比例、提高保險費率等。但是這一系列措施也將間接阻礙農業保險的發展,喪失了其本身應起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同時也是農業災害發生頻率最高、受災面積最廣、災害種類最多、受災損失最大的國家之一,這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帶來一系列社會不穩定因素。全國所有省份中,湖南省更是幾個主要受災省份之一,從湖南省減災委員會的歷年數據來看,湖南省的主要自然災害包括干旱、洪澇、霜凍、冰雹等40多種,特別是干旱、洪澇在近幾年里頻頻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湖南省平均每年的受災損失高達150億元。這給湖南省農業保險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四)農民參保意愿不強烈當前,國內的農業保險模式存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高額的保險費和費率不能滿足農民的廉價需求。由于農業保險本身存在的風險大,商業保險公司又只能通過提高保險費率才能降低自身的風險,以達到盈利的目的。國外研究表明,歐美地區農業保險費率是一般保險費率的幾十倍,就湖南省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省的農業經濟落后,農民的收入普遍偏低。目前,湖南省各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在扣除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后,農民手中的剩余資金勉強能滿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學習需求,完全無法支付高額的費用來購買農業保險,即使有政府的財政補貼,也難以調動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三、湖南省農業保險發展對策
(一)加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力度
1.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作為準公共物品,農業保險是屬于一種政策性的保險。政府需要根據地區的特征從而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補貼制度。從湖南地區的農業保險補貼工作情況,仍然需要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補貼的范圍。納入湖南省農業保險補貼范圍的農作物不夠寬泛,補貼不能完全覆蓋到湖南省各地區的所有農民。政府在制定相關的補貼政策時,應充分結合國內農業實際情況。那些對湖南省農業生產發展、推動湖南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農業保險項目,同時,農業保險公司又不是很愿意經營的,應考慮先將其納入湖南省的補貼范圍內。還有一些地區的“特色農業”也應該鼓勵。除此之外,對于自然災害較重的地區,易受病蟲害的地區,應該考慮擴大該地區的農保補貼范圍,提高農保補貼的比例。2.開發多種農業保險補貼方式農業保險的政策性主要體現在湖南省政府對其發展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撥付專項資金、稅費減免或者其他措施來實現。例如湖南省水稻農業補貼方式是中央與湖南省分別占據40%以及25%,而市(州)補貼則必須高于上一年金額,縣(市、區)則需要基于市州補貼額度上補足10%,省直管縣(市)新增擴面部分為縣(市)財政補貼10%,湘西自治州以及非省直管縣(區)擴面部分由市(州)、縣(區)承當的須在10%以上。剩下的則為農戶以及相關的龍頭企業、組織進行支付。湖南省能夠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通過對保險系統的全面、分散補貼,從而促進農業保險的蓬勃發展,提升農戶收入水平。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社會通貨膨脹因素造成了各項生產成本的增加,因此要適當的提高賠償的標準和政府的財政補貼力度,達到減小農戶支出、保障收入的目的。
(二)不斷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能力與防災水平
1.建立農業巨災風險管理專項基金,提高防災水平自古以來,湖南便出現了諸多自然災難,而在所有災難中,發生最為頻繁、影響最大的是水災、旱災、冰災、蟲災。各種災害的頻發給湖南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農業特大自然災害和巨災損失難以避免。目前湖南省的農業保險經營情況是基本保本,前提是這幾年基本沒有發生巨災。作為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若自然災害的規模較大,則必然會造成農業保險出現極大的虧損。這就使得構建具有一定財政支撐的災難保險制度是極為必要。災害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的大小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穩定性有著根本的影響,只有保險公司穩定才能不斷提供農業保險產品,保障農民的利益。因此,應該建立一個風險管理專項資金來提高防災水平,資金可以通過政府劃撥、公司自身投入和社會融資等多種方式獲取。2.完善農業保險的協調與監管機制,促進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協調,建立有力的配套服務體系。農業保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復雜性體現在業務的各個環節之中,還體現在與之相關的各個部門的溝通方面。有關農業保險的相關制度、扶持政策是否能夠及時落實到位,往往取決于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是否順暢。二是加強監管,防范經營風險。保險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政策性農險的承保、理賠、再保、財務等基礎環節的現場檢查。督促公司完善大面積理賠預案,規范農村服務網點的經營,嚴肅查處基層保險機構過多使用行政手段、強制承保、拖賠拒賠等侵害農戶利益的行為。建立農業保險項目的風險評價預警和績效評價機制,完善承辦機構農險經營報告制度,創新農險監管方式。
(三)加強農業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高參保意愿
湖南省的水稻、柑橘、茶葉等農產品在國內均居前列。而近年來全省以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重點,加快推進了其產業化進程。雖然這些農產品在產量方面較高,但其加工轉化能力較為低下,有八成的農產品還是以鮮銷為主,相比于產量的全國前列,全省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在農業產值的比例則在國內平均水平之下。而在近些年來,全省已經在逐漸改變這種狀況,湖南省已經初步形成了水產品、棉麻、竹木、糧食、畜禽等加工為主體,其他特色農產品加工為輔的產業體系。湖南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是全國最大的種植業生產基地之一,但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方式,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加大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生產收益。因此,湖南省應因地制宜,發揮其有利于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地理、地形優勢,改革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加快農業生產科技化轉變,推進全省農業生產向產業化、市場化轉變。當前,保險業需要從分散農民轉變為規?;男袠I,從生產領域擴展到了生產以及流通領域,從純粹的農產品生產擴大到生產加工,從而提高農業保險的受益水平。鼓勵農民參與農業合作組織或者行業的大企業幫助農民打理,從實際上保障農民的利益,進一步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以達到提高參保率。還可以對投保的主體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形成“農戶買保險—收益有保障———銀行放貸———農戶再次買保險”的良性循環。
湖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是當前全省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當然,這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堅持不懈、不斷創新。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降低生產風險、提高農戶收入、確保農戶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對湖南省甚至全國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
作者:杜芳 單位:保險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湖南省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hunan.gov.cn/zwgk/tjsj/ndsj/201212/t20121210_697976.html
[2]路言.中華人民共和國跨世紀減災規劃.2011-12-16.
[3]周琦.論我國農業保險制度模式的選擇[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4]曾華.我國農業保險試點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益陽市為例[D],湖南農業大學,2009.
[5]馮文麗,林寶清.我國農業保險短缺的經濟分析[J].福建論壇(社會科學版),2003(6):46-48.
- 上一篇: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就業導向的失業保險金給付制度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