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時間:2022-01-27 02:35:36

導語:加快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摘要:本課題對當前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分析了農業保險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并結合哈爾濱市實際,從農業保險的供給、需求和外部環境等三個方面分析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進而在強化管理和創新,不斷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加強宣傳和服務,不斷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加強監督和管理,不斷提高政府在農業保險方面的統籌能力等三個層面提出了加快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發展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發展;建議;哈爾濱市

哈爾濱是農業大市,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其危害程度呈不斷加大趨勢,危害農業生產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是低溫、干旱和洪澇。事實表明,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業氣象災害的困擾日益上升,影響著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農業保險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應對農業災害的根本措施。農業保險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要的強農惠農政策。發展農業保險,對于減輕農業災害損失,轉移分散農業風險,保護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建設現代農業,保障農業經營主體切身利益,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的基本情況

為了解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哈爾濱市這個農業大市的實施情況,近日筆者對哈爾濱市的阿城、賓縣等部分縣(市)開展了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本市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不足30%,農業保險作用初步顯現,農民對政策性農業保險認知程度有所增強。哈爾濱市現有耕地面積3000多萬畝,2014年農業種植業作物保險面積約772.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7.6%,遠低于全省62%的平均水平。201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為1.4億元,比上年減少33.3%。養殖業承保能繁母豬1.4萬頭、奶牛1.75萬頭。目前,國家對黑龍江省15個品種享受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全省對指定的4種種植業和2種養殖業農業保險險種享受保費補貼。種植業主要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種作物保險,養殖業主要是對能繁母豬和奶牛保險,其它養殖業、林業、煙葉等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都沒有開展有政策性補貼的保險業務。近年來哈爾濱市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雖有所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不容小視。在農業保險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覆蓋面低、收費難、賠付標準低和理賠難等諸多問題。

二、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對農業保險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2013年3月,我國《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了農業保險的政策性,規范了農業保險的發展方向。2014年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的若干意見》,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轉制”的發展總體思路和要求。在全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農業保險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2014年黑龍江省專門制定并印發了《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金融改革方案》,提出要構建新型農業保險體系。隨著哈爾濱市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為了規避農業規模生產的風險,會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哈爾濱市建設現代農業,農業保險需同步發展。

三、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保險供給方面

目前本市農民能參與的農業政策性保險參保保險品種太少,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種植農作物和奶牛、能繁母豬兩個養殖品種上,還有很多農業生產活動還沒有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疇,且保障額度太低,不能解決受災后農戶的根本問題,影響了農戶投保積極性。農業災害定損難,理賠難度較大,容易產生理賠糾紛;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和再保險市場尚不完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轉移機制缺位。

(二)農業保險需求方面

大部分農戶沒有風險防范意識,有僥幸心理,因而很多農戶不愿意參投農業保險。農民作為投保人并不能全面衡量所簽合同的每個細節,投保農民合同意識不強,農戶相對信息弱勢,因而在發生理賠糾紛時處于理賠劣勢,影響農戶投保積極性。農業災害損失中的道德風險因素難以分辨,很容易出現造假、濫報和虛報等情況;農戶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有效需求不足是影響農業保險發展的基本原因。

(三)農業保險外部環境方面

農業保險在本市還相對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進一步確定農業保險的發展思路,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具體的實施意見。同時政府對農業保險的監管不夠,哈爾濱市級財政也沒有安排專門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無法在農業保險工作上做到對上對下的有效銜接。

四、加快推進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農業災害時有發生,發展農業這一弱勢產業,建設哈爾濱市現代農業,亟須系上農業保險這條“保險帶”。

(一)強化管理和創新,不斷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

1.加強創新,不斷研究探索農業保險新產品

農業保險公司要改進經營方式,轉變經營作風,加強創新,以增加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要結合現代農業的發展特點和農業風險保障需求,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發展需要,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量身定做一攬子保險服務產品,不斷擴大承保覆蓋面。

2.加強培訓,完善農業保險公司的人才隊伍建設

農險業務人員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要在服務理念和服務形式上也要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管理制度,創新服務理念和形式,提升服務能力,以符合“三農”工作發展的需要。

3.夯實基礎,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村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

健全服務網絡,強化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保險基層服務網絡是農業保險事業發展的基礎。信息化建設是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二)加強宣傳和服務,不斷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保意識

加強農業政策性保險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使這項工作家喻戶曉。同時也要教育農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能有僥幸心理,不能騙保犯罪,增強農民的風險意識和合同意識。

2.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動機和能力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隨著農業生產者的實際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者的風險意識和參保意識會不斷提高,農業對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就會不斷提高。

3.強化服務,增加農民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

保險公司要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增加農民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特別是通過滿意的投保服務和理賠服務,使農戶信任農業保險、愿意參加農業保險,從而提高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實際需求。

(三)加強監督和管理,不斷提高政府在農業保險方面的統籌能力

1.統一領導,增加政府部門綜合協調與決策能力

強化農業保險的社會職能,加強研究,頂層設計農業保險體系;要成立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小組,提高政府在農業保險方面的綜合協調能力和決策能力。

2.強化政府的監管責任,保障農業保險市場的有序運行

政府對農業保險市場的監管是保障和促進農業保險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要加大監管力度、落實處罰實施,切實規范農業保險經營行為,切實保護廣大農戶的合法權益,引入競爭機制,實施市場化運作,不斷完善政府對保險市場的監管。

3.增加政策資金支持,強化市政府在農業保險方面的話語權與主導權

政府的政策支持對農業保險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級財政的農業保險補貼可考慮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對貧困的產糧大縣(市)追加農業保險補貼資金;二是增加市級財政農業保險補貼品種試點范圍,擴大保險品種覆蓋面;三是增加市本級財政農業保險補貼力度,逐步取消農民繳費;四是建立農業巨災風險準備金,建立有效的再保險機制。

4.創新農業保險合作模式,完善哈爾濱農業保險服務體系

哈爾濱市應該借鑒國內其他城市,搭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投融資平臺,成立市農業發展平臺公司,并在此基礎上獨資或和有資質、有實力的戰略合作者合作組建哈爾濱農商銀行或農業擔保公司,并適時合作成立哈爾濱市的農業保險公司,嘗試建立哈爾濱市現代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進一步完善市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構建完善的哈爾濱市創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夢婷,潘飛.管理農業自然災害風險政策性農業保險先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7):19-21.

[2]張小芹.國內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的經驗與啟示[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7(3):29-32.

[3]王敏俊.我國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分析與路徑選擇:一個新構想[J].農業經濟問題,2007(7):64-68.

[4]袁連升,范靜.我國農業保險研究文獻概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1(36):22753-22768.

[5]李柃燕,胡勝德.政策性農業保險需求實證研究———基于黑龍江省的調查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1(4):204-206.

[6]陳文輝.中國農業保險發展改革路徑[N].21世紀經濟報道,2014-12-8.

作者:李軍 李俠 單位: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黑龍江省區域地質調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