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13 02:47:05
導語: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國家發展精準扶貧的背景下,以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為研究議題,詮釋了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內涵,分析了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理論支撐,提出了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把精準扶貧放在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在2018年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著重強調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問題。目前關于農村的精準扶貧問題,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其中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也得到了高度重視。因此,針對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析,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1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內涵
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屬于金融扶貧的一種。農業保險是保險人對于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生產與加工過程當中,因為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經濟補償的一種保險保障制度。農業保險作為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風險保障制度,其實現精準扶貧的合理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1農業保險具有法律性。農業保險作為保險的一種,具有法律性特征,即以法律為基礎,保險人按照合同規定為被保險人提供災害損失的補償[1]。客觀上,廣大農民從事的種植業與養殖業是典型的風險型產業,例如突如其來的冰雹或者瘟疫會給農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使他們的收入大大減少,致貧、返貧的現象就會發生。而農業保險從法律層面確保了投保農民在遭受災害時能獲得相應的賠償,大幅度減少了農民因災帶來的收入波動,消除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憂慮,激發了農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防范農民因農業災害而致貧、返貧。1.2農業保險具有科學性。農業保險中各個險種的設定都要有科學依據。保險的設計者在制定農民繳納保險的費率、保費數額以及保險公司需要賠償的比例與額度時,一定要有科學的依據,使因災受損的農民根據損失的程度得到不同的賠償,排除了沒有受損和損失不嚴重農民的賠付資格。農業保險的科學性極大地提高了扶貧效率。①解決了傳統扶貧資金人均分配到手“公平”,但扶貧低效又不精準的問題。②保險公司根據科學地勘損,直接把賠償款發放到農民手中,實現精準兌現,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與扶貧效率[2]。1.3農業保險受到政府的支持。由于農業風險的特殊性,農業保險通常都會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參保農民可以得到保費補貼,保險公司可以獲得經營管理費補貼,使農業保險正常運營,確保農民不會因災致貧,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農民也會涉及到信貸問題,因得到保費補貼而沒有因災致貧的農民,在基本的信用評價上是不會減分的。此外,政府的最新支持還體現在農業保險上引入了“政銀保”和“涉農貸”等模式,幫助農民提高貸款的資信水平和獲取貸款的可能性,引領農民脫貧致富。
2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理論支撐
2.1保險基金理論。馬克思提出了保險基金理論,認為為了應對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必須從社會總產品當中扣除后備基金即保險基金。保險基金理論上不局限于一種保險,而是一種廣義的社會保障措施,保險基金本身具有分攤損失和補償損失的功能。農業保險之所以具有扶貧功效,就是因為具有分攤損失和補償損失的功能。農業保險分攤損失的職能就是把因災造成的損失在農戶間分攤,在保險的“大數法則”力量下防止受災嚴重的農民因災致貧與因災返貧。而補償損失的職能是利用保險基金對受災農民進行經濟補償,最大程度地減少受災農民的損失,使他們有能力繼續再生產,鼓勵他們脫貧致富。2.2農業保險的福利效應。庇古首先提出了福利經濟學,該理論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提出了“社會資源最優配置論”,認為徹底解決貧困的核心問題是增加社會生產,而這需要社會資源最優配置來實現。農業保險是庇古理論框架下邊際私人存產值小于邊際社會存產值的部門,因此具有福利溢出效應,通常政府部門會給予大量的補貼支持,即政策性農業保險。得到政府補貼的農業保險發揮著收入“穩定器”的功效,具有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功效,使農民的風險預期降低,繼續投入再生產,產業化的程度與產出效率提升,農民的收入增加。
3推動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政策建議
3.1農業保險科學與創新的發展。農業保險實現精準扶貧的根本是農業保險本身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而這需要借助現代科技來推動農業保險科學與創新的發展。(1)推出更多的農險品種,并科學定價。目前占比最高的成本保險既存在定價上的缺陷,也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開發天氣指數保險、蔬菜價格險、收入保險、扶貧小額意外險、信用保證等保險產品,從而為農民提供多層次的保險體系。利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幫助設計天氣指數保險、蔬菜價格險、收入保險等,對于定價和費率的厘定采用最新的技術。(2)加大科技在監管農險中的應用。美國是農業保險制度發展最好的國家,在農險的監管上采用了數據存儲與挖掘技術以及遙感與成像技術等。其中,數據存儲與挖掘技術的好處是利用強大的存儲數據發現并阻止不合適的保險賠償和識別保險違約模式。遙感與成像技術的好處是監測農民的某些生產行為和遇災后精確地大面積勘察損失,有效地防止了農民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因此我們可以向美國學習,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應用在監管農險當中,使農業保險更好地發揮在農民生產生活中的保障作用,提升扶貧效果。3.2在制度設計上加強風險防范。目前,農業保險在設計上存在缺陷,所以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協保人聯合起來騙取保險的現象時有發生,使扶貧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為了實現更好的扶貧,在制度設計上要防范騙保現象的發生。(1)在政府的支持下,鼓勵更多地保險公司參與到農業保險當中,防止獨家保險公司壟斷當地農險市場,為騙保提供溫床。(2)加大對協保人隊伍的管理,切斷他們直接利益的獲得,對于瀆職行為要進行嚴厲懲罰。(3)對于廣大參保農戶,在制度設計上既賦予他們監管協保人的權利,又要對采取道德風險的農民實行相應的處罰。對于敢于檢舉的農民給予獎勵,對于存在道德風險的農民加大違約成本。
參考文獻:
[1]戴鴻麗.保險扶貧:內涵、實踐與制度完善[J].西南金融,2018(6):41-46.
[2]肖芳芳.政策性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
作者:張囝囡 燕俁妃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 上一篇:如何強化企業養老保險管理思考
- 下一篇:農業保險理賠服務問題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