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保險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1 03:54:00

導語:我國體育保險發展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體育保險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給我國的體育保險帶來了無限商機,而目前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遠遠落后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步伐。體育保險作為保險領域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日臻完善,在全民的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介紹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歷程及其現狀特點,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體育保險目前發展比較落后的原因,在借鑒體育保險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保險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保險;體育產業;體育運動;競技體育

體育保險,作為保險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已成為體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的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國,體育保險剛剛起步。盡管近些年來,在眾多的體育賽事中,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但多為帶有贊助性質的宣傳方式,不屬于真正的商業體育保險。

體育保險,專指在體育領域中從事的保險活動,其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壽險、財產險、責任險、再保險等。僅從需求方面看,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運動員保險,指為運動員提供的適合專項體育項目及其訓練情況的保險,主要是運動員傷殘保險;二是體育產業保險,主要為體育賽事參加者的安全保險和體育設施裝備及體育場館保險。從實際經營操作來看,主要有體育賽事保險和體育運動保險。

我國作為體育大國的地位愈來愈突出,每年舉行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納人國家體育總局計劃的大型體育賽事每年約600場;從事體育運動的人也與日俱增,有近3億多人次參與體育鍛煉,而各級別的專業運動員達8萬多人。另外,令人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產生保額近3000億元。這一切將給我國的保險業帶來無限商機。但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遠遠落后于體育事業發展的步伐,因此亟需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

一、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歷程及其現狀

我國體育保險起步比較晚,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有保險公司開始嘗試開辦體育保險,但正式提出要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是在1995年,而直到1998年桑蘭事件后,體育保險才受到國人的廣泛關注。有關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重要歷程見表1。

經過10多年的探索,我國的體育保險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近幾年有不斷升溫之勢,但目前,由于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體育保險的發展存在諸如覆蓋面小、保障程度低、險種少等問題。

二、目前制約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方面,體育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1.運動員的保險觀念比較淡薄。在體育產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人們的市場、保險意識很強,很多運動員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保險意識,很多選手不惜重金為自己的一條腿、一只手甚至一個手指投下巨額保險,以防不測。如已故巴西著名車手賽納生前所投保的金額就高達2000萬英鎊;德國的大舒馬赫2002年的投保金額達到8100萬美元;當今世界足球明星歐文為其一個腳趾就投保了6000萬美元。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杯期間,貝克漢姆為了備戰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比賽,為自己的腿上了保險,保險金額是驚人的3100萬英鎊;而歐文在第三場小組賽時右腿十字韌帶撕裂,保險公司將為他支付每周10.3萬英鎊的工資,直到他康復為止。在我國,體育長期以來是“舉國體制”,運動員傷、殘、病都由國家負責,因此基本上不需要商業保險,運動員也養成了一種“依賴”思想。而隨著我國體育產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體育組織、運動員都不斷變成市場經濟中的一員,需要自己為自身的安全保障負責。由于有關體育組織、運動員及廣大普通體育健身者風險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因此缺乏主動投保的積極性。

2.購買力薄弱,這是影響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重要經濟因素。由于許多體育項目的高風險、高強度性,相應的保險費率也較高,所以對于廣大收入水平較低的普通運動員來說,購買體育保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供給方面,體育運動的高難度、高強度、高對抗性和高標準決定了其高風險性,死亡率、傷殘率都較高,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保險公司來說,賠付率太高,因此都不愿意承保,我國體育保險的供給嚴重不足

1.缺乏費率厘定的基本依據——相關統計資料。費率的厘定需要根據標的的出險概率、損失程度,依據大數法則來精確地厘定。由于體育項目多種多樣,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另外,不同的人群,如專業運動員與普通群眾之間、不同年齡段的人之間,風險特征也不一樣。這里以體操項目為例,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之間出現意外傷害的概率是不一樣的,具體參見表2和表3。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男女間的出險概率存在較大的差距;對處于相同年齡段的人群來說,不同的身體狀況出險的概率也不一樣,對于身體狀況很好的運動員來說,從事競技性質的體操比一般的體操運動的出險概率要大,對于其他情況,身體狀況從健康良好、健康、能夠改善的、需要提升的到不健康,健康狀況依次遞減,越差的人的出險概率越大。在這里,表2和表3中所列出的數據只供參考,在實際中還要考慮其他的各種影響出險的因素,如是否有過受傷的記錄?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普通的體育愛好者等情況。

另外,對于不同的體育項目來說,參與人的出險概率也不一樣。比如17-20歲的非常健康的男性,從表2中知道其參加體操運動出險的概率是17.84%,而溜冰,出險的概率則為11.9%;同樣的女性溜冰出險的概率則為9.52%。

財產險、責任險方面,不同的場館場地、器械,風險也不一樣。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館場地和器械,精確地厘定不同的費率。由于體育保險險種的復雜性,加之我國的體育保險起步比較晚、對之的研究也比較少,體育組織管理體系也還不健全,所以缺乏豐富、詳細分類的傷病統計資料,無法準確地厘定出各種保險險種的費率。

2.缺乏相關的技術,尤其是信息、精算技術。風險的核定、費率的厘定、出險后的快速理賠,需要有快速的風險核定技術、龐大而精確的信息支持技術、專業的保險精算技術和快速理賠服務技術。而目前我國在這些方面還比較欠缺。

以上關鍵的兩點決定了我國體育保險險種極少、費率厘定不準確、條款缺乏靈活性、理賠不及時,不能滿足不同體育項目的不同需求。目前主要險種有:運動員傷殘和死亡保險、公眾責任險、財產險等,其他的國際上較常見的有關重大賽事的保險,如“賽事取消保險”、“電視轉播取消保險”、“俱樂部降級保險”、“贊助取消保險”、其他財務風險保險等,在國內還是空白。費率的厘定,主要是在普通的相同險種費率的基礎上加成一定比例計算,費率偏高。條款的設計上,主要參照一般的保險條款,無法滿足不同人不同項目的需求。理賠手續也較繁雜。

3.缺乏專業的人才。從體育風險的評估、重大賽事的監督和管理、投保后的跟蹤服務,到提供相關信息和數據、協助開發新的險種、出險后進行理賠工作等等,都需要既懂體育又懂保險的復合型人才的參與,但在我國,這種既熟悉體育特點、又具有保險專業知識的人才十分匱乏。

4.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完善的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是促進其規范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我國的體育保險起步晚,因此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已有的《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事故程度分級標準》、《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事故程度分級標準定義細則》、《國家隊運動員傷殘保險試行辦法》、《優秀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試行辦法》等,存在如覆蓋面小、保障程度低等問題。另外,并沒有專門的對體育主辦方、組織者、體校學生保險的規定。

三、借鑒國際經驗,不斷促進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

(一)發達國家體育保險的發展狀況

1.從供給主體來看,一些國家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他們的保險企業中既有專門的體育保險公司,又有兼營體育保險業務的公司,他們還有比較發達的中介組織——保險經紀人,也有專門的體育保險經紀人,極大地促進了體育保險的發展。

(1)美國。美國已有50多年歷史的K&K保險公司、SO-DA體育保險公司,提供各種體育保險;成立于1946年的Saddler&Company公司,在提供體育運動保險和為各種娛樂組織提供保險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全美50個州都有業務,除了為小型技術企業提供普通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為貿易訂約人和建筑承包商提供普通責任險、工人補償保險,產品責任險之外,還提供各種各樣的體育保險產品,如各種球類項目的保險、體操保險、游泳保險、武術保險、體育運動責任險、運動員傷殘保險、裁判員保險、帶領拉拉隊保險、健身教練保險、體育賽事保險、天氣保險、體育設備保險及各種俱樂部保險等;成立于1997年的,目前是全球體育保險業的重要首席承保人,在北美、西歐都有業務,其提供多種多樣的體育保險產品。

(2)日本。日本共榮火災保險公司有很好的網球保險,日本富士火災海上保險提供家庭體育綜合保險;日本體育安全協會還設立了一種專門的體育保險——體育安全保險。

(3)澳大利亞。成立于1986年的澳大利亞Sportscover保險公司,現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體育保險承保商之一,它擁有覆蓋全球的經紀人網絡,為體育運動提供意外傷害保險、責任險、財產險等各種相關的保險產品;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已經設立了一個專門對嚴重的體育意外傷害進行補償的組織計劃——新南威爾士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計劃(theNSWScheme),這是一個州政府自愿設立的非盈利的、非強制的保險基金,專門對嚴重的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進行補償,NSWScheme運作得比較成功。

(4)新西蘭。新西蘭的體育保險發展得也相對比較好,積極設立國家強制體育保險計劃,它具有無過錯保險計劃的優點。另外,作為健康保健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西蘭意外事故補償社(NewZealand’sAccidentCompensationCorporation,ACC)對體育運動、交通和工作中的意外傷害進行統計,ACC能十分精確地確定新西蘭的體育運動意外傷害發生的成本(如2000年這一成本是NZ$100000000)。

2.從保險對象來看,保障范圍十分廣泛,不僅覆蓋了競技體育,也擴大至學校體育、群眾體育。

3.從保障程度看,不僅有商業體育保險,也有社會體育保險,保險金額高達上千萬美元。

4.從保險險種看,險種多種多樣,如公共責任險、產品責任險、雇主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等各種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重大賽事的保險,財務保險,環境損壞保險等,較好地滿足了對體育保險的各種需求。

5.從法律法規看,法律法規對體育保險的職能、保險的對象及對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活動范圍等方面均做出了嚴格、詳盡的規定;有的對運動員傷殘保險、比賽保險、場館保險等都作了強制性規定,要求每一項比賽的主辦者都必須對觀眾和運動員的安全負責。

(二)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體育保險的對策

1.加強保險宣傳,不斷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增強人們的保險觀念。隨著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運動員變成職業運動員,轉變成市場中的一員。而由于在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體育中,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保險作為一種較好的風險轉移方式,能很好地解決運動員以及教練員、主辦方及其他相關人員的人身、財產、責任風險。針對目前運動員購買力薄弱的問題,可爭取保費的多方籌集,如爭取企業贊助,國家和集體都分擔一些,運動員自己分擔一部分。另外,保險公司也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服務水平,在保險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承保之后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不斷改善自身的行業形象。

2.順應市場變化,不斷進行改革,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力。隨著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強,更多的外資保險進入國內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適應市場的變化,我們要不斷進行改革,以提高國內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在稅收方面,要降低保險公司的營業稅率,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營業稅率為5%,而國際上保險業的稅賦水平大多普遍較低,美國聯邦各州適用的營業稅率雖然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在2%左右,而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西班牙等對保險業更是免征營業稅。與國外的營業稅稅率水平相比,我國保險企業的稅賦仍偏重,對于賠付率相對較高的體育保險來說,降低稅負將會十分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的積極性。另外,要實現中資與外資保險公司稅收的公平待遇。在費率方面,要不斷深入費率的市場化改革,由于體育保險需求的多樣性,因此更多情況下,需要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推行費率的市場化,以促進保險公司間的競爭,不斷提高其綜合水平。

3.擴大體育保險的覆蓋面,提高保險保障程度,同時建立相關的統計資料庫。體育保險不僅針對競技體育領域,也要擴大至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從而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收集相關的統計資料。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的保險保障程度仍比較低,難以滿足投保人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保險保障程度。另外,要盡快建立一個有關中國體育傷病、體育賽事以及其他體育資源的數據統計資料庫。

4.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v觀體育保險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體系,有些甚至對一些細節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目前我國有關體育保險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有些地方比較籠統,也沒有為運動員和體育賽事上保險的強制規定。隨著我國體育產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不完善的法律法規會嚴重阻礙體育保險的健康發展。因此,應盡快完善相關及配套的法律法規,如體育運動法、侵權法和保險法,并對基本的體育運動保險、體育賽事保險做出強制性的規定。

5.細分市場,進行險種創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館場地的風險特征的多樣性和體育項目的多樣性決定了體育保險險種的多樣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提供多樣化的險種,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我國可以借鑒西方體育保險發展較好的國家的經驗,同時結合我國體育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開發新險種。

6.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國體育保險發展比較落后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既懂體育運動知識又懂保險知識的資深專業人才。保險是進行風險管理的特殊行業,再加上體育運動的特殊性,這種復合型人才的加盟將會直接促進體育保險險種的開發,這是促進我國體育保險快速發展的關鍵,因此,可以暫時引進專業的人才,同時加快這種專業人才的培養。

7.加快我國體育保險經紀人行業的發展。在國外,體育保險經紀人作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連接保險公司和顧客的重要橋梁,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經紀行業十分薄弱,只有一家兼營體育保險的中介公司。要加快完善我國體育保險經紀人行業的發展,發揮其在促進我國體育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發展,而且我國作為體育大國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這一切更加需要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目前,我國的體育保險處于消費需求消極與供給缺陷同在的一種局面,提供的大多數體育保險是帶有贊助性質的,這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求,而且這種模式也不是我國未來所要的發展模式,我國需要采用商業化的運做模式。我國的體育保險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契機,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保險,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提供更強大的保險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緒瑾.保險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2]黃蕾.中國體育保險現狀分析[DB/OL].中宏數據庫,2004—07—28.

[3]徐勤兒.我國體育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05,(9).

[4]曹清.論我國體育保險險種的開拓與障礙[J].金融與經濟,2002,(9)。

[5]張偉,蔡春玲.發展體育保險重在產品創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1).

[6]李海,丁英俊.體育保險之中外比較與我國的發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

[7]周愛光,柴紅年等.中日英三國體育保險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