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工作思考

時間:2022-11-07 09:32:06

導語:鋼鐵企業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鐵企業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是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夠對現有人力資源數量和結構進行優化,緊密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重點工作和發展方向,構建統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平臺,全面實現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領域的信息化,實現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通過系統整合和信息共享,為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之間的協同辦理、業務銜接提供技術支持,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強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較少的投入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優化鋼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集中管理

一、實現社會保險集中管理目的和意義

實施社會保險職工集中管理,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它包括節約和降低了人工成本、資源的消耗等企業成本,從而可以提高企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加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充分利用好現有人力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社會保險職工集中管理的實施,從原來各單位分設專門管理人員管理,所造成各項工作管理不統一、各項社會保險政策掌握不統一、人員配備資源浪費等缺點,轉變成為服務團隊中政策統一、人員管理統一、工作內容統一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機構。具體如下:

1.在管理模式上實現扁平化管理,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效率。實現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后,取消了二級單位辦理業務環節,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業務等可直接到職工服務大廳,進一步減少管理層次和中間環節,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通過成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整合相關保險業務,取消各二級單位的專業保險員,將保險辦理職能上收至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并按區域設置業務服務人員,業務人員數量大幅減少,以前由各二級單位機關部室40余人承擔的社保業務,現在可以簡化為8個窗口12個業務人員完成。同時,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以前各單位養老、醫療、退休等業務分別由多個專人負責,業務能力專而不全,現在1名業務專管員可以完成涵蓋養老、醫療、公積金、工傷、死亡、轉移、調動等多種工作,每一個專管員都是多功能型業務員,不僅熟悉自己的管理范圍,在特殊情況下還能隨時補充到所需窗口,保證服務中心業務不斷檔,確保對職工服務不打折,人力資源得到了合理高效的配置。

3.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極大方便了普通職工,提高了服務水平。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以職工為本,滿足職工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服務,一切為職工考慮,減少他們來回奔波的時間,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歸屬感,使得企業人員流失進一步減少,保留工作經驗豐富的職工,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成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整合相關業務,實現了對職工的服務,改進了服務質量,真正體現了“面向職工、服務職工、方便職工”的宗旨。社會保險集中管理設在公司主廠區外,交通便利,可以集中辦理各項業務,且毗鄰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公司財務結算中心,職工前來辦理業務無需辦理進廠審核手續,各個窗口職能明確、標示明晰,節省了職工往來各處的時間,大大方便了職工,充分體現了公司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二、社會保險集中管理的特點

社會保險集中管理屬于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它是解決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同時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我們的整體思路是從理念提升入手,以培養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為中心,以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體系是以“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完善管理、加強統計、提升服務、支持決策”為主線,以集中管理為核心,構建統一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科學有效的決策支持系統。建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體系的主體思路是“突出一個重點,加強兩個融合,推動三個轉變,實現四個覆蓋”。即突出集中管理這一重點;加強各業務領域信息化工作之間、信息化工作與業務工作之間的有機融合;推動信息化工作從以各二級單位為主,向區域統籌、全面發展轉變,從以本單位專屬業務為主,向支持多單位多業務經辦轉變;從支持管理經辦為主,向經辦、服務、監管、決策支持轉變;實現對各項業務工作、服務人群、系統功能、管理服務機構網絡的“全覆蓋”。具體特點如下:

1.以應用為先,突出實效性。所有有效的新型體系的建設都要以實用性為前提條件,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體系是以服務優先、業務優先、應用優先為核心,以為各二級單位、全體職工服務為重點,兼顧業務經辦和宏觀決策,同時保證全面提高一體化信息系統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整體支撐水平。

2.數據集中,服務具有延伸性。構建統一的數據中心,建立集中式數據庫,分類整合多個單位的數據信息,實現信息的完全共享與暢通;通過信息網絡將服務延伸到各二級單位和基層職工,為服務對象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務支持。

3.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依據社會保險各項業務的具體要求,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和整體建設,支持我市醫保中心業務軟件的運行,為服務配備統一的設施,配合本單位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相對應的模塊功能,規范了體系的建設。

4.具有統一標準,資源共享。針對社會保險業務操作流程及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社會保險管理體系建設的統一技術標準和指標體系要求,并嚴格執行,充分利用現有技術成果和設備資源,做到標準統一、網絡互連、資源共享。

5.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及發展要求,制定一體化信息工作規劃和信息系統建設方案,部署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方法、手段,并根據建設現狀,對各業務分管窗口進行分類指導,有重點、分步驟地有序推進體系建設工作。為了切實保證成本利潤動態控制體系的有效實施,制定了以下措施,保障生產經營工作的高效運行。

三、結論

企業建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體系向社會展現出了鋼鐵企業與時俱進的理念,傳導了只有轉變思想、開拓創新才能更好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穩定地發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企業同時注意到了職工的需求,愿意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讓職工少跑路、多辦事,體驗和享受生活,更好地節約時間,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伴隨著人力資源的不斷發展,我們也在不斷摸索前進的方向,同時優化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讓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集中管理體系達到更高的水平,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對我國企業的影響。改變唐鋼小社會,進而影響大社會,有利于填補鋼鐵企業社會保險管理方式上的空白,為廣大企業做表率,推動社會保險管理新型改革在我國的健康發展,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做貢獻。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有利于培養更多的保險綜合管理業務員,讓“一人多才”,改變我國人才緊缺的局面,使我國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強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社會穩定。用專業培訓過的高素質人才為職工服務,大大提高了服務滿意度,減少了聚眾上訪等不利于社會和諧的事情發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社會保險集中管理有利于帶動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擴展,比如招聘管理、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管理等,形成以優秀管理模式聚集的管理模式群,有利于提高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的總水平。一個成熟的企業越應該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各項工作的基礎。作為國內首家建立社會保險集中管理的鋼鐵企業,河鋼唐鋼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有效轉型,以扁平化、一體化等現代化管理方式來適時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架構,形成了具有鋼鐵企業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型模式,實現了優化、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的目標。最后,伴隨著人力資源管理的不斷發展,河鋼唐鋼公司人力資源部也在不斷摸索前進的方向,將不斷優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讓人力資源社會保險集中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延伸到更多的管理領域,為企業和國家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付春龍 單位:河鋼唐鋼人力資源部

參考文獻:

[1]李定煒.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目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