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大數據在醫療保險的作用

時間:2022-10-16 03:06:52

導語:"互聯網+"與大數據在醫療保險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與大數據在醫療保險的作用

摘要:本文對醫療保險的現狀情況實行探析,對互聯網+在醫療保險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對大數據醫療保險中的應用狀況予以研究,然后對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于醫療保險加以探究,旨在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保險服務,盡可能滿足其實際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醫療保險;應用情況

醫療保險業務對于信息化的依賴性較強,在醫保的背景下互聯網+、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于醫療保險業務中[1]。如此一來,可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險服務,盡可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并且能加強對人們醫療保險隱私的保護,維護其個人權益。

1醫療保險的現狀情況探析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省份能夠正視城鄉居民醫保系統建設方面的工作,一些省份完成系統整合建設相關工作。醫療保險,為社會保險中信息化較高、也是最為常用的險種,可對城市、經辦流程過程覆蓋。大部分的城市予相同系統內可實行登記、征繳、待遇核定及支付等操作,僅有少部分區域醫保費用審核結算系統為獨立。此外,部分區域城鎮職工業務方面予以居民醫保服務、大病保險服務,以及醫療救助等服務,可達到多險種信息共享的目的。在業務經辦信息上,不同地域均提供了網上大廳服務和移動終端服務。如此一來,能夠使人們繳費、參保查詢更加便捷。各個區域均設置了醫保服務檢測系統,通過數據查詢即可明確基金管理有無風險、欺詐的行為[2]。社保卡可以身份驗證,查詢信息記錄、就醫結算、繳費等數據信息,而90%以上城市社保卡,在進入藥店后能夠結算,越80%城市社保卡能進行身份相關認證。而70%左右城市可經社保卡方式網上掛號/門診掛號,60%左右城市能夠合理應用社保卡,進行大病、醫療救助的支付者為人們提供了便捷服務。

2互聯網+在醫療保險中的應用情況分析

當前,我國信息化發發展前景較好,國家方面提出了互聯網+、大數據的戰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2016年發表了互聯網+聯合人社的行動計劃,這就需要轉變以往的工作觀念,秉持一切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原則開展所有工作,將技術、業務相結合起來。同時,應對服務方式進行創新,在互聯網+的理念下持續完善公共服務模式,實現整合、協同的效果[3]。然后,合理運用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可實現業務上網,通過不同的渠道為人們提供服務,比方說網上服務大廳、移動服務。而借助社會作用和服務渠道,有助于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有效運用政府、數據的資源,能夠發揮出社保卡、醫保數據的應用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醫療保險中運用的互聯網+涉及的內容較多,如:線上參保、信息查詢,以及待遇資格認證等,除就醫一卡通外,其他幾項服務和社會保險無較大的區別。就醫一卡通的主要服務為人們提供醫保、醫療方面的服務,且可進行不同類型門診費用結算、住院費用結算、藥物費用結算等。醫療及大病的保險、醫療救助銜接結算,工傷和生育所花費的費用均可通過就醫一卡通結算,線上下能直接結算。在互聯網+大數據條件下醫保移動支付的應用,能夠節省人們就醫排隊的時間,滿足線上群眾的實際需求[4]。推進的過程能保證便捷、安全,所謂安全指的是線上服務、業務、數據等的安全。此外,經不同的渠道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經手機APP支付即可,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利用電子社保卡掃描進行支付;線下在社保卡診間作以結算。如此一來,以不同方式均可以結算,能滿足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支付方面需求。黨報告中明確建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非常必要,而涵蓋的服務涉及不同類型屬地服務、全國跨地域服務,前者包括不同區域參保登記、信息查詢、待遇資格認證等,可形成服務入口,將各個區域服務項目連接起來,以全國平臺均可訪問[5];而后者能將所有區域參保繳費相關信息聯系,確保個人經入口查詢不同區域參保的狀況,支持個人中斷及重復繳費的排查,在網上辦理社保手續就可以。政府提供服務經網上大廳、12333服務平臺提供服務,并且能應用社會渠道提供服務。一些區域可通過醫院自助一體機,對就醫結算情況加以查詢,或是獲得社保權益方面的信息,上繳社保費用、查詢社保權益信息。還存在部分地域設置了微信服務入口、支付寶服務入口、醫院服務入口等,社會保險服務渠道較多。主要的目的:啟動全國社會保障卡線上身份認證,達到社保卡一卡多用的效果,構建社會服務渠道,保證線上業務的實施效果和安全。

3大數據于醫療保險中應用探析

醫療保險大數據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基金運行監測、信用監督,以及醫保支付和醫保大數據輸出等內容。醫療智能監控時間在5年以上,早期為結算數據,經對地區、醫療服務機構、病種等的分析,有助于及時評判是否存在違規現象,一些區域通過視頻監控,加強管理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一些區域能夠合理運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所以不易發生掛床住院、隨意調整藥品等不合規矩的狀況。所有區域均實行了事前預防,事中和事后控制、扣款的工作。監控異地就醫、線上醫保移動支付、將處理結果反饋于監控系統等,均能通過動態的方式對監控規則、閾值進行完善。在保證信用的條件下,加大隱私保護服務、監管的力度。醫療保險涵蓋參保人、臨床醫師、醫療機構及藥店等,可為人民群眾提供快捷的服務,做好監控工作,如果發現異常需暫停結算,以便提高整體服務的水平。在醫療保險政策的完善下,對于醫保的數據越來越依賴,將醫保結算、處方結算、診療結算的數據,和大數據相結合起來,對單病種、疾病診斷分組情況進行測算,以此保證不同類型疾病費用支付的合理性[6]。對醫療保險藥品、診療項目作以合理的調節,將需求量、藥效強藥物列入目錄。對不同藥品支付標準提出明確規定,保證各種藥物的定價合理,保證醫保結算機制能更好的執行。醫療保險中的數據對其他社保業務、民生保障的支撐效果理想,主要表現在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后,經醫保就醫數據能夠明確老年人群的身體情況。若是長時間沒有就醫者,可予以1對1認證處理,并根據數據情況進行管理。建議采用健康評分,為個人予以公眾健康服務,并可為個人指定定點醫療機構與藥店、醫師等咨詢服務。考慮到建立社保機制、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市場的實際需要求等,配置社會資源。

4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于醫療保險的探究

互聯網+業務中需正視內部欺詐、操作信息泄露、外部攻擊、共享開發信息泄露。嚴格控制線上權益查詢、醫保移動支付,通過電子社保卡簽發,利用線上業務認證身份,評判業務的準確、真實。大數據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機結合政府、社會數據,實現政府部門數據共享的效果,而需要注意的為做好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工作,尤其為醫療保險方面,不可泄露個人的健康情況、疾病和就診方面的數據信息[7]。若為內部分析應用應經外包購買專業分析方式處理,同時做好儲存數據服務器、數據終端分析的工作,禁止公司工作人員通過U盤保存電腦中的重要數據。同時,需將互聯網+大數據結合,對渠道、個人的授權加以控制,避免發生個人信息泄露于第三方的現象。此外,數據共享、數據開放,為抽樣數據、統計數據、分組匯總數據等,避免將個人隱私類數據泄露,或是可對國家安全構成影響的數據,防止構成不必要的影響。

5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大數據建設速度加快,為維護人們群眾的權益,需要將互聯網+、大數據聯系起來,為人們提供醫療保險的服務。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于醫療保險中時,應做好個人隱私保護工作,不可泄露個人就診記錄、診療記錄、疾病等信息,以便維護群眾的利益和權益。

參考文獻:

[1]宋京燕.“互聯網+”與大數據在醫療保險領域中的創新應用[J].中國醫療保險,2018,117(6):33-36.

[2]鄧首哲,王宏.大數據在醫療保險參保管理體系中的應用與影響——基于沈陽市的實踐[J].中國醫療保險,2018,117(6):54-57.

[3]夏新,劉博王玨,陳瀟雨,等.大數據分析在醫院醫保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1):9-11.

[4]羅杰.基于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智慧醫療系統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46(24):148.

[5]查君林.互聯網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4):44-46.

[6]周平.正確認識醫保大數據發展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醫療保險,2018,117(6):29-30.

[7]潘燕菲.大數據分析在醫保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123(3):90-91.

作者:譚開龍 邱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