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財務風險淺析
時間:2022-07-11 09:10:33
導語: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財務風險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存在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資本實力較弱,融資渠道偏窄。截至2018年12月31日,證券行業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合計為6.26萬億元(1),而同期招商銀行的資產總額為6.75萬億元(2),整個證券行業的總資產規模較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尚有7.26%的差距。較弱的資本實力會使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在經營網點布局、信息系統建設以及開展融資融券等重資本業務時更加謹慎,尤其是當證券市場交易冷清、創收盈利難度增大時,經紀業務在長期布局與短期壓力方面,可能會傾向于采取相對保守的做法以應對當期的壓力,這對經紀業務落實戰略規劃、改善客戶體驗、獲取長期效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補充資本、增強實力方面,國內證券公司目前融資渠道仍相對偏窄,尤其是非上市證券公司可供選擇的融資工具就更加有限。發行債券是證券公司選擇較多、融資規模較大的一個融資方式,而債券較高的資金成本、很強的支付剛性也給證券公司帶來了較大的經營壓力,加劇了其經營業績的順周期性與不穩定性。(二)國家稅收政策緊密調整,經營成本被動提高。2016年以來,我國的流轉稅稅收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先是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金融業也在試點范圍內;接著自2018年5月1日起,將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應稅項目,分別調整為16%和10%;2019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降稅力度,自2019年4月1日起,原適用16%稅率的,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調整為9%。而在“營改增”后的兩次降稅過程中,金融業適用的6%的稅率一直沒有調整,這意味著在應稅收入、采購成本沒有變化的情況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銷項稅額沒有變少,而進項稅額將會大幅減少,其經營成本就會提高,經營業績也會隨之縮水。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員工數量眾多、財務人員專業水平不一,若是分支機構對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沒有足夠的概念和認識,在設備、資料等物品購置過程中沒能進行有效的議價,經紀業務的經營成本難免會被動提高。(三)忽視資金時間價值,損失經濟利益。經紀業務分支機構在日常工作中會涉及到較多的繳納稅金、采購付款、支付會員費等對外付款活動,資金流出量很大。有些分支機構對于資金的時間價值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擔心會忘記付款,有的覺得閑置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并不高,有的甚至對資金會產生收益也沒有概念。這使得這些分支機構在安排付款時會忽視資金的時間價值,在約定或截止時間到來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將款項支付給了對方,從而損失了相應資金本可以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也許一筆款項提前付出的時間并不長,也許一家分支機構合理安排資金支付活動產生的利息收入并不高,但是數量眾多的分支機構匯總起來能夠實現的經濟利益就會很可觀了。(四)對融資類業務風險認識不夠,遇市場波動造成資金損失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客戶交易傭金率不斷下滑,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創收壓力也日益沉重,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融資類業務息費收入逐漸成為經紀業務重要的收入來源。不過證券公司在開展此類重資本業務時對其風險往往沒有充分的認識,在對客戶還款能力了解、杠桿水平限制以及持倉集中度監控等方面重視不足,雖然該類業務有維持擔保比例的規定,當客戶賬戶擔保比例低于一定水平時,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強制平倉收回資金,但是當遇到市場持續下跌時,強制平倉行為會增加市場的恐慌情緒,造成相關證券標的更加快速的下跌,從而會造成強平失敗、證券公司融出資金及應收息費受損,進而會引發證券公司與客戶的糾紛、加劇證券市場的波動。
二、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財務風險的應對建議
(一)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資本實力。除發行債券外,證券公司可通過增資擴股、兼并收購等多種手段來增強資本實力、擴大資產規模。對于上市證券公司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會相對多一些,可以考慮通過增發、配股、可轉債、優先股等多樣化融資工具補充資本金。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外大型投行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可以預見對客戶資源的爭奪、同業競爭的強度勢必會更加激烈,國內證券公司需要合理利用融資渠道、及時增強資本實力。(二)加強政策變化提示,增強分支機構商談價格、控制成本意識。證券公司總部可通過宣傳培訓、通知提示等措施將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及其影響傳達給分支機構的所有員工,提高分支機構全體員工對政策變化及影響的認識,尤其是提高分支機構財務人員對政策變化的理解。從而幫助分支機構采購經辦人員樹立在對外采購過程中與對方商談價格的意識,同時加強分支機構財務人員在采購活動中的參與度,通過降低采購成本,有效控制公司的經營成本。(三)強化資金時間價值理念,發揮財務人員宣導、監督作用。證券公司可通過視頻培訓、現場交流等方式,強化分支機構員工的資金時間價值理念,引導其在安排對外付款時主動合理延緩;同時,分支機構財務人員應從自身做起,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對業務人員,尤其是新入職的員工進行資金時間價值理念的宣傳與倡導,對所負責機構的付款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通過合理延緩資金流出,增厚公司經營業績。(四)完善融資類業務過程化監控流程,建立標的證券池預警機制。證券公司,尤其是總部融資類業務專管部門需要對該項業務隱含的客戶信用風險給予更高的重視,從客戶信息收集、征信調查、還款能力評價、杠桿水平限制、持倉集中度監控、維持擔保比例跟蹤等各個環節加強對融資類業務的過程化監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力爭將風險化解在初露苗頭的階段。同時,證券公司應借助投研部門的研究能力,對融資融券等業務標的證券池,尤其是其客戶持倉量較大的標的進行研究跟蹤,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相關證券的公告、輿論等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建立異常情況預警機制,及時發現標的證券的異常變化,進而采取應對措施。三、結論雖然證券交易傭金率持續下滑,對經紀業務的營業收入帶來了較大影響,不過經紀業務仍是證券公司重要的業務支柱之一,其積累與服務的深厚客戶資源是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固收衍生等其他業務的重要基礎,是影響證券公司能否在綜合實力比拼中取得優勢的重要因素。資本實力弱、分支機構分布廣、數量多、員工素質差異大以及對重資本業務風險認識不足等因素為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帶來了一定的財務風險,合理利用融資渠道增強資本實力,加強宣傳督導提高員工成本控制意識、增強資金時間價值認識,完善融資類業務過程化監控等是防范和應對這些財務風險可以考慮采取的措施。
參考文獻:
[1]莊曉東.證券公司財務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J].市場周刊,2018(06):81-82.
[2]王頤霞.淺析新常態下證券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策略[J].時代金融,2018(08):241、248.
[3]史曉梅.淺析證券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18(09):98-99.
[4]曹雯岑.我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內部控制[J].市場周刊,2018(09):121-123.
[5]吳巖.證券公司財務管理信息化及其內部控制[J].現代國企研究,2018(10):158-159.
[6]陳瑤.試析中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財務風險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18(17):85-86.
[7]陳玉鳳.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合理性解析[J].財會學習,2018(18):242-244.
[8]劉兆印.淺析證券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8(19):229.
[9]袁娟.基于創新背景下我國證券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分析[J].財會學習,2018(19):238.
[10]彭彥祎.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24):75-76.
作者:劉波 單位: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對外投資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
- 下一篇:心理學立體化實踐教學探討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