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徑探析
時間:2022-12-27 02:20:47
導語: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勢下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大致為,用政令法治壓制平民百姓,而百姓則只能夠克制自己,并且不能夠感受到犯罪是一件極為恥辱的事情,但是,用道德禮法教化百姓,則能夠讓百姓主動避免作惡,乃至積極行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性因素,良好的道德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是指特定的階級或政治團體,以特定的社會政治目標為指引,有目的、有步驟地對人們群眾持續不斷地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與影響,以此能夠轉變人們的思想,從而可以指導人們正確地從事不同的社會活動。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用
1、增強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思想道德教育在社會文化的構建中,教育者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利用新思維承擔社會對學生思想道德教化的責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社會意識形態,并強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只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框架,增強學生“三觀”教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
2、保障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通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等綜合性教育舉措,逐漸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此適應時展與社會進步的現實需要,并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提社會對高校學生的認可,以及現代化的建設進程。
三、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1、側重知識教育,輕視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在我國高校在組織教學管理中,對專業知識教育比較重視,由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性,見效慢的教育過程,而專業知識教育關乎學生就業、高校之間評比等方面內容,屬于時間短、見效快的教育過程,致使部分高校對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輕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導致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良莠不齊。
2、側重教育形式,輕視教育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在高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負責思想道德課程授課的教師,在課題上采取滿堂灌、照本宣科、空洞講解、缺乏理論聯系實際,沒有正確領導學生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視與理解,致使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不和諧現象。這種授課過程中只重視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形式,卻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導致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形同虛設,更不會使思想道德內化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學生對于老師的授課內容根本不理會,最終致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過于形式化。3、側重理論教育,輕視道德榜樣引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思想道德授課教師不能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理論灌輸,更要通過實例感染教化學生。在我國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一直高度重視典型示范性教育。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榜樣示范性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越來越被忽視。雷鋒精神是我國典型榜樣教育的模范,鼓舞幾代人。但是對于當代大學生卻沒有了時代感,不能再大學生活中引起共鳴。我們要樹立具有時代感、認同感的典型人物、事件,促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進而抵制不良思想在校園中滋生、蔓延。
1、轉變觀念,強化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觀點理念,只有思想德育工作者不斷更新其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態度、強化教育模式,進而促進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第一,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國家德育教育的指導思想;第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思想德育教育體系建設的整體結構,了解本校學生基本特征,有針對性、符合實際情況的制定時候學生發展的德育教育課程體系;第三,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多與學生溝通,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
2、與時俱進,細化并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經濟日益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國際交流合作頻繁化、國際格局復雜化、國內改革深入化。在國際國內宏觀大背景下,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細化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第一,在德育課程教育方面,要因地制宜、立足學校學生教師特點、把握校情,積極解放思想,制定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符合社會發展的德育教育課程體系,進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在高校德育教育課程體系下,要細化其具體課程內容、教育目標,保障學生思想健康穩定發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3、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僅傳授思想道德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實踐教育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度、科研能力等方面嚴重影響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隊伍的素質建設,給學生做第一個榜樣,做好第一個示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努力勤奮的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提高教學和學術研究能力。保持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靈敏度,把握教學方向與教學目標。解決實際向題的務實合作合作精神。
4、建立健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考評體系
評價思想道德教育狀況,是在研制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法和技巧,對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做出分析與判斷的過程。思想道德教育狀況的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檢查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由信息的反饋來糾正思想道德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以便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整改,從而有效地優化思想道德教育機制,真正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調動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全面評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評價范圍要遍及教育的各個環節與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組織開展情況,特別是要調動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在內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共同構建適合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考評體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構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改革、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模式、管理體制、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徑,發揮思想德育教育功能,促進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作用。
作者:張冬冬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
參考文獻:
[1]關旭.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現狀及優化路徑探析[D].長春工業大學,2014.
[2]張翔宇.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聊城大學,2014.
[3]張冬冬.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5.
- 上一篇:職教地理課程中環境道德教育探討
- 下一篇:新常態下會計職業道德的構建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